Ⅰ S136模具钢热处理后硬度能达到多少度
S-136H模具钢的出厂硬度范围在HB290到330之间。而GS316模具钢的硬度范围则是HB265到310,GS316ESR的硬度范围在30到34HRC。经过热处理调质处理后,S-136H的硬度可以提升至48到52HRC。
热处理是提升模具钢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在调质处理过程中,模具钢通过加热至特定温度,随后进行快速冷却,以形成细小的马氏体组织。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材料的硬度,还提高了其韧性和耐磨性。调质处理后的硬度范围在48到52HRC,这一硬度级别足以应对多种高负荷、高磨损的模具应用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硬度的具体数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成分、热处理工艺条件以及后续的冷却速率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模具制造商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工况,对热处理参数进行精确调整,以确保达到最佳的硬度和性能。
此外,调质处理不仅提高了模具钢的硬度,还改善了其微观结构,使得材料具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优化热处理工艺,可以进一步提升S-136H模具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从而在工业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来说,S-136H模具钢通过热处理调质后,硬度可以达到48到52HRC,这是经过严格工艺控制和科学计算的结果。这一硬度范围不仅满足了各种高要求的应用场景,还为模具制造商提供了可靠的性能保障。
Ⅱ 如何避免压铸模具钢材的过热,过烧,从而提高和改进
过热是压铸模具钢材在稍低于过烧温度的高温下长期保温,晶粒过分长大的现象。过热使金属在锻造时塑性下降,降低了压铸模具钢材的力学性能。对于未锻造或轧制的过热压铸模具钢材,为了改善过热造成的粗晶组织,一般可采用冷却后重新加热重结晶后锻造或轧制的方法来解决。若锻后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来细化晶粒。
过烧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致使压铸模具钢材中熔点较低的组成物熔化而导致不可挽回的缺陷。一般钢锭具有很薄很致密细小的等轴晶保护层,在加热过程中可以防止氧化性炉气浸入钢锭内部。而钢锭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晶间裂纹可穿过致密的表面结晶层和大气相沟通,具有这种晶间裂纹的钢锭是最容易过烧的,这种裂纹就是炉气向钢锭内侵入的通道。渗入晶粒边界的氧化性气体,使晶间的氧化物变脆。预先剥皮的钢锭在加热时就要特别注意,因为剥皮时把所有可防止裂纹与炉气相通的很致密的表面结晶层去掉了,所以就有可能暴露大量的裂纹缺陷,晶间裂纹的存在不仅使氧化性炉气容易向钢锭内渗入,而且也造成了过热时促使易熔晶间物质渗出的条件,晶间空隙的产生又引起新的通道的形成,炉气便沿该通道进入钢锭内部,因此在加热时应更加注意。
过烧现象一般都是从表面且沿晶界开始的,并向钢锭的内部发展,在开始形成不大的空隙-空穴,其后进一步扩大,若晶间空隙的表面氧化过程得到充分发展,则由于失掉晶间联系而使钢锭在锻造或轧制时碎裂。
为了使钢锭或钢坯在热加工过程中防止过热或过烧,应根据压铸模具钢材的化学成分和尺寸制定正确合理的加热规范,并严格执行。选择合理的炉型并采用微机控制是提高加热质量的重要的保证。尽量减少炉内的过剩空气量,高温下应调节成弱氧化性气氛;在火焰炉内加热时,钢料应离开烧嘴一定的距离,避免钢料与火焰直接接触,以防钢料局部过热和过烧,如因锻压设备发生故障而长时间停锻时必须降低炉温和采取其他措施。
Ⅲ h13模具钢如何热处理硬度才能达到58度
1050--1100度加热淬火,油淬,可以达到58度。
硬度56~58HRC,良好的加工性。根据模具的使用需要:530~560℃。但制造厂进行改锻后破坏了原来的组织和性能,回火工艺应避开500℃左右为宜,硬度54~58HRC,炉冷到500℃左右出炉。因此,增加了锻造应力,油冷,必须进行重新退火,峰值在55HRC左右,在钢厂都已作好退火热处理,出现回火二次硬化峰。在500℃回火时加热温度1050~1080。
(3)模具钢热太硬了怎么办扩展阅读:
热处理工艺
1、预先热处理 市场上供应的H13钢钢材和模坯,在钢厂都已作好退火热处理,保证了具有良好的金相组织,适当的硬度,良好的加工性,无需再进行退火。但制造厂进行改锻后破坏了原来的组织和性能,增加了锻造应力,必须进行重新退火。
等温球化退火工艺为:860~890℃加热保温2h,降温到740~760℃等温4h,炉冷到500℃左右出炉。
2、淬火及回火 要求韧性好的模具淬火工艺规范:加热温度1020~1050℃,油冷或空冷,硬度54~58HRC;要求热硬性为主的模具淬火工艺规范、加热温度1050~1080℃,油冷,硬度56~58HRC。推荐回火温度:530~560℃,硬度48~52HRC;回火温度560~580℃;硬度47~49HRC。
回火应进行两次。在500℃回火时,出现回火二次硬化峰,回火硬度最高,峰值在55HRC左右,但韧性最差。因此,回火工艺应避开500℃左右为宜。根据模具的使用需要,在540~620℃范围内回火较好。淬火加热应进行两次预热(600~650℃,800~850℃),以减少加热过程产生热应力。
3、化学热处理 H13钢若进行气体渗氮或氮碳共渗可使模具进一步强化,但其氮化温度不应高于回火温度,以保证心部强度不降低,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