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钢筋加工一般包括什么等工序
1. 钢筋加工的第一个工序是调直,即将钢筋进行拉直处理,确保其在后续加工中能正确使用。
2. 除锈是第二个工序,其目的是去除钢筋表面的锈迹和污垢,以保证钢筋的清洁和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良好粘结。
3. 第三个工序是划线,主要针对形状复杂的钢筋,如弯起钢筋。根据料牌上的尺寸,用石笔在钢筋上划出各弯曲点的位置,确保加工精度。
4. 下料是第四个工序,依据划线的标记,将钢筋切割成所需的长度。对于带半圆弯钩的钢筋端部,需在划线时增加0.5d的长度。
5. 最后一个工序是弯曲,根据划线确定的弯曲点位置和角度,将钢筋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弯曲角度所需的调整值,以及从相邻两段长度中各扣一半的规则。
6. 在钢筋加工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对于梁、柱、板等构件的钢筋,需要复核其直径、绑扎后的尺寸、主筋数量和箍筋间距。特别是箍筋的尺寸和数量,在梁、柱交汇处以及主梁与次梁交汇处都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结构的抗剪能力和承载能力不受影响。
B. 钢筋半成品的堆放要求
1、堆放场地要求
钢筋一般采用下垫上盖,以防止雨雪浸湿钢筋导致生锈。 堆放钢筋的场地要坚实平整,在场地基层上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碎石硬化,并从中间向两边设排水坡度,避免基层出现积水。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垫木或砌地垄墙,垫木或地垄墙厚(高度)不应小于200mm,间距1500mm,以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2、原材堆放
钢筋原材进入现场后,按照地上结构阶段性施工平面图的位置分规格、分型号进行堆放,不能为了卸料方便而随意乱放。
2.1成品钢筋堆放:堆放场地要平整,不得直接放置在地面。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区、分部、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堆放整齐,不得随意乱放,同部位钢筋或同一构件要堆放在一起,保证施工方便。
C. 钢筋连接需要轴线对中,为什么
维持其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不致发生偏心受力现象。并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裂共同作用时,目的为了钢筋在受拉力时减少变形,防止混凝土裂缝提前产生、扩大,以至于产生不应有的破坏。
钢筋连接,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 中分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夲题是对机械连接或焊接而言的。
8. 4.1 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受力钢筋上宜少设接头。在结构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连接接头。
8.4.2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其他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 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 28mm。
钢筋在混凝土中共同受力,受拉力时,首先得把钢筋拉直,才能开始受力,可是,在拉直过程中,混凝土随着钢筋变形,产生过大的变形必然导致混凝土裂缝扩大,以至于产生不应有的破坏(混凝土极限拉应变为0.00015,就是说在1m长的区断内,只要伸长0.15mm,它就开裂了)因此钢筋不在同一轴线上,钢筋在受拉力时,首先得把它拉直到同一条直线才能开始受力,在这一过程中钢筋要自然变形到同一轴线上,无形中混凝土裂缝提前产生了。(如果电弧焊接的钢筋,事先不把钢筋端部进行弯折,用拉力机把电弧焊接的钢筋施以拉力拉直,就能明显地看到电弧焊接钢筋的接头自然弯折了,这时电弧焊接的钢筋轴线就自然对中了。)所以钢筋连接需要轴线对中和进行钢筋平直加工是二道很重要的工序(现在施工中都忽略了这二道工序,是造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工程裂缝比60~70年代的多的原因之一,是施工中应引起重视的环节)。
D. 为什么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向两端弯制
中部抗弯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