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模具怎样计算顶杆长短切割
不知道你所说的是什么模具,如果是塑料模具的话,可以把下模顶杆的推板退到位,然后测量推板上表面到下模上表面的尺寸,即是顶杆的长度尺寸。
如果是冷冲模具,下模的顶杆的长度应从下模的底座的底面测量到凹模的上表面,(不算顶部的厚度尺寸,去掉螺纹部分的长度,只算顶杆的有效长度尺寸),即是顶杆的长度。
㈡ 冲压模的刀口与成型产品的距离一般是多少。
你的表述不准确
冲压模具的刀口什么意思,一般剪板机才叫刀口
是冲裁模或者冲孔模的凸模吧
与成型产品的距离是上下的还是凸凹模间隙
上下的一般是模具的工作距离
根据板厚和冲压类型的不同也不一样
比如冲裁模为了高速高效,间距就很小,一般不超过20mm
而拉深涨型模因为凸模上有形状,所以间距就比较大
至于凸凹模间隙,间隙越小,光亮带越大,精度越高
材料的强度和厚度也有影响,强度越高,间隙相应要放大
厚度越大,间隙也要越大
1mm的板冲裁间隙一般在3%-5%左右
㈢ 冲压模具导柱间距多大合适
小模一般三个导柱,大模四个导柱,一般都在模具的四个角上,不影响生产即可,如果是级进模导柱安在上模,导套安在下模,取件方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㈣ 请问大神们 模具斜顶和斜顶杆长度怎么算
问题1。
没有具体规定。
对于小模具来说不要超过200长 宽度不要小于5MM 斜度不要超过10度。
对于大模具来说长度不要超过500MM 宽度不要小于10MM 斜顶不要超过15度。
问题2。
可以的。最小我做过2.2MM宽的斜顶。
设计时请注意尽量减小斜顶的斜度,最好不要大于5度即可。材质要选择有一定韧性和强度的,比如SKD61之类的。 否则易断。
㈤ 注塑模具顶块最大设计多少度合理
顶块的“顶杆”不要超过15度。如果行程要求比较大的话,也可以做更大的角度(可以买"盘起"的“顶出辅助装置”),这样斜顶杆就不会太受力了。还是做低于15度是最保险的。
㈥ 模具中一般怎样安排顶杆
顶杆吗? 国内的,模具中心都要有顶杆孔. 根据模具大小来决定,小的模具例如300MM下的一般都用中间一个就可以了.在大的根据模具大小来,长的模具最后用两个以上顶出,最多在国内一般用5个,就是中间一个,上下各两个,它们的间距400MM内是100距离一个孔.400上的就是700MM 它们的间隔是150MM.因没有找到图只能这样描述.你可以去网上搜到国内KO口的分布图.
㈦ 冲压模具顶杆行程怎么确定 一般冲压模具工艺卡上需要体现些什么参数(模具闭合高度\成型压力\=
压边圈行程是根据零件形状来确定的(大致原则:压边圈顶起后,板料放在压边圈上而不与凸模接触)。
工艺卡一般需要体现的:顶杆布置图,模具编号、名称,模具重量(上、下、总),装模高度,上模夹紧器数量、位置,下模压板槽位置,快速定位孔位置及大小,气垫压力,成型力,板料牌号及尺寸等,这是工艺卡一般需包含的,还有其他的是各厂家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填写:比如气源相关参数,预加速,清洗机等信息。
㈧ 模具冲床顶杆孔位孔距是多少
正规的都是150,从中心开始分,有些特殊定制的冲床不一样,200的也有,少见,还有就是更特殊的,中间300后,就是150了,具体看冲床参数
㈨ 模具顶杆 有标准尺寸吗
顶杆解释:
1.被打入某些物体中的薄壁管(如以后将灌入混凝土的管形钢柱)内的临时内支柱。
2.一种用来顶出已成型工件的棒。
3.穿入【金属】型腔背面的销杆,用以顶出制成件。
4.早期来复枪枪管尾端中的细钢杆,弹丸由推弹杆撞入顶住钢杆并配合来复线塞紧。
㈩ 用在25t冲床生产的模具高度要做到多高
冲床有一个主参数叫最大装模高度(指滑块在下死点,球杆调节到最大值时,滑块底平面到工作台板上平面的距离),装模高度的调节是根据球杆的调节量来确定的,最大装模调试减去调节量得到最小装模高度。因此设计冲压模具时,其闭合高度(在下死点冲压时上、下模合模时的高度)应该处于最大与最小装模高度之间为宜。大于最大装模高度,模具无法使用,小于最小装模高度时,需要额外加装模具垫板。25吨冲床的最大装模高度与调节量,各个生产厂家不完全相同。给个参考吧。最大装模高度在200到250左右,调节量在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