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模具设计 > 如何正确拿取压接模具

如何正确拿取压接模具

发布时间:2022-08-30 05:46:06

㈠ 压铸模如何正确使用

制定正确的压铸工艺,压铸工正确熟练的操作和高质量的模具维修,对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压铸件质量,降低废品率,减少模具故障,延长模具寿命致关重要。
一、制定正确的压铸工艺
压铸工艺是一个压铸工厂技术水平的体现,他能把压铸机特性、模具特性、铸件特性、压铸合金特性等生产要素正确的结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满足客户要求的压铸产品。因此,必须重视压铸工艺工程师的选拔和培训。压铸工艺工程师是压铸生产现场技术总负责人,除制定正确的压铸工艺,根据生产要素变化及时修订压铸工艺外,还负责对模具安装调整工、压铸操作工、模具维修工的培训和提高。
(1)确定最合理的生产率,规定每一次压射周期的循环时间。过低的生产率固然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过高的生产率往往以牺牲模具寿命和铸件合格率为代价,算总帐细帐经济益可能更差。
(2)确定正确的压铸参数。在确保铸件符合客户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应使压射速度、压射压力、合金温度最低。这样,有利于降低机器、模具负荷,降低故障,提高寿命。根据压铸机特性、模具特性、铸件特性、压铸铝合金特性等腰三角形,确定快压射速度、压射压力、增压压力、慢压射行程、快压射行程、冲头跟出距离、推出行程、保压时间、推了复位时间、合金温度、模具温度等。
(3)使用水基涂料,必须制订严格详细的喷涂工艺。涂料品牌,涂料与水的比例,模具每一个部位的喷涂量(或喷涂时间)和喷涂顺序,压缩空气压力,喷枪与成型表面的距离,喷涂方向与成型表面的角度等。
(4)根据压铸模实际确定正确的模具冷却方案。正确的模具冷却方案对生产效率、铸件质量、模具寿命有极大的影响。方案应规定冷却水开户方法,压铸几个模次开始冷却,相隔几个模次分几次把冷却水阀门开到规定开度。点冷却系统的冷却强度应由压铸工艺工程师现场调定,配合喷涂达到模具热平衡。
(5)规定对不同滑动动部位,如冲头、导柱、导套、抽芯机构、推杆、复位杆等部位的不同润滑频率。
(6)制订每一个压铸件的压铸操作规程,并培训和监督压铸工按规程操作。
(7)根据模具复杂程度和新旧程度,确定适当的模具预防性维修周期。适当的模具预防性维修周期应当是模具使用中将要出现故障而还没有出现故障的压铸模次。模具使用中已经出现故障,不能继续生产,被迫进行修理,不是被提倡的方法。
(8)根据模具复杂程度、新旧程度和粘模危险程度,确定模块消除应力周期(一般5000~15000模次进行一次)和是否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二、压铸培训合格上岗
(1)严格执行压铸工操作规程,严格控制第一模次的循环时间,其误差应小于10%。稳定的压铸循环时间,对一个铸工厂的综合效益至关重要。对产品质量稳定性、模具寿命、故障率等都有决定性影响。
(2)严格执行模具冷却方案,模具冷却是提高生产效率、铸件质量、模具寿命,减少模具故障的有效方法。但是,错误的水冷却操作,将对模具造成致命伤害。停止压铸生产,必须立即关闭冷却水。
(3)浇柱撇潭、舀铝、浇柱动作规范,做到舀入的金属液不含氧化皮,浇入压室的金属液最少波动。手工浇注浇入量误差控制在2—3%以内。
(4)清模及时清除积留在分型面、型腔、型芯、浇道、溢流槽、排气道等处的金属肖积垢,防止合模时压塌模具表面,堵塞排气道,或造成合模不严。清模时禁止使用钢制工具接触成型表面。
(5)喷涂喷涂是最重要、难度最大的压铸操作之一,必须严格按喷涂工艺操作。不正确的喷涂会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模具早期限损坏。
(6)按规定及时对滑动部位进行润滑。
(7)随时注意合模紧度,经常检查模具压板压紧情况和模具托架支撑情况,防止在使用中模具下沉或坠落。
(8)完成一个模具维修周期的模次,或完成规定的生产批量后停止生产,要保留最后一个压铸产品(最好带浇、排系统),与模具一起送修。

㈡ 模具拆装步骤

熟悉典型冲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各零件的功用和装配关系。

2.掌握各组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

3.掌握凸、凹模间隙调整方法和模具总装顺序。

4.分析试模时常见缺陷的原因及调整办法。

二、实训设备、模具和工具

1.台钻、J23-250型曲柄压力机各一台。

2.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若干套。

3.游标卡尺、角尺、塞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一字旋具、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每实训组一套。

三、实训内容及步骤

1.拆装前准备  仔细观察已准备好的三种冲模,熟悉其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拆卸步骤  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按拆模顺序将冲模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并进行清洗。然后深入了解:凸、凹模的结构形状,加工要求与固定方法;定位与导料零件的结构形式及定位特点;卸料、压料零件的结构形式、动作原理及安装方式;导向零件的结构形式与加工要求;支承零件的结构及其作用;紧固件及其它零件的名称、数量和作用。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配合关系。

3.确定模具装配步骤和方法

(1)组件装配  将模架、模柄与上模座、凸模与固定板、凹模与固定板等,按照确定方法装配好。(组件装配内容视具体模具而确定)并注意装配精度的检验。

(2)确定装配基准  在模具总装前,根据模具零件的相互依赖关系,易于保证装配精度,来确定装配基准。单工序模选择在装配过程中受限制较大的凸模(或凹模)部分为基准;复合模以及凸凹模作为装配基准;连续模以凹模为装配基准。

(3)制定装配顺序  根据装配基准,按顺序将各部件组装、调整,恢复模具原样。

注:装配过程中,合理选择装配方法,保证装配精度,并注意工作零件的保护。

4.试模  在压力机上试模,验证装配精度以及冲压件是否合格。若冲压件不合格,需分析原因,对模具适当调整,直至工件合格为止。

四、实训报告

1.画出所拆装模具装配图,并列出零件的明细表。

2.简述主要组件的装配方法,以及间隙的控制措施。

3.说明典型模具的总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4.若冲件出现常见缺陷,分析其原因,说明解决的方法。

塑料模拆装实训

一、实训目的

1.熟悉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2.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

3.了解塑料模的试模有关知识。

二、实训设备、模具及工具

1.注塑机一台。

2.压缩模、注射模各一副。(注射模上具有侧浇口、点浇口、侧面分型与抽芯机构各一副)。

3.扳手、内六角扳手、锤子每实训组一套。

4.钳工工作台若干台。

三、实训内容及步骤

1.拆装前准备  对已准备好的模具仔细观察分析,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拆卸步骤  拟定拆卸顺序和方法,再按顺序将模具分解成单个零件,并进行清洗。拆卸过程中,要记住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连接方法,并把各零件按一定位置放置,以免丢失。

3.确定装配步骤及方法

(1)确定装配基准

(2)装配各组件,如导向系统、型芯、浇口套、加热和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

(3)拟定装配顺序,按顺序将动模和定模装配起来。

4.试模  由实训教师示范,将注射模安装到注射机上,并进行模具的调整。(如:开模距离与制件高度调整、顶件出距离调整、锁紧力调整等。)

㈢ 如何正确操作压铸机

(1)合拢模具;

(2)以人工或其他方式将金属液浇入压室;

(3)上冲头以较低的压射速度下移,进入压室内及至刚接触金属液液面;

(4)上冲头转为较高的压射速度压下,而下冲头则与上冲头保持着中间一段存有金属液的相对距离同步地快速下移;

(5)当下冲头下移至让出喷嘴孔口时,正好下到最底部而被撑住;于是,上、下冲头一同挤压金属液高速向喷嘴孔(直浇道6的一部分)喷射;

(6)金属液通过由喷嘴、浇口套4、定模的锥孔和分流器2组成的直浇道6,从内浇口3填充进入模具型腔;

(7)填充完毕,但上冲头仍保持一定的压力,直至型腔内的金属液完全凝固成压铸件1为止;浇道和压室内的金属液分别凝固为直浇口和余料饼9;

(8)上冲头提升复位;同时,下冲头向上动作,将尚与直浇口相连的余料饼切离;

(9)下冲头继续上升,把余料饼举出压室顶面,再以人工或其他方式取走;

(10)下冲头下移复位至堵住喷嘴孔口;

(11)打开模具,压铸件和直浇口一同留在动模上,随即顶出并取出压铸件;一旦切离余料饼之后,开模动作可以立即执行,也可以稍缓至适当的时候执行,与下冲头完成上举和复位的动作无关;

至此,完成一次压铸循环。

(3)如何正确拿取压接模具扩展阅读

使用注意事项

(1)了解压铸机的类型及其特点;

(2)考虑压铸件的合金种类以及相关的要求;

(3)选择的压铸机应满足压铸件的使用条件和技术要求;

(4)选定的压铸机在性能、参数、效率和安全等方面都应有一定的裕度,以确保满意的成品率、生产率和安全性;

(5)在保证第4点的前提下,还应考虑机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据此来选择性价比合理的压铸机;

(6)对于压铸件品种多而生产量小的生产规模,在保证第4点的前提下,应科学地选择能够兼容的规格,使既能含盖应有的品种,又能减少压铸机的数量;

(7)在压铸机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中,首要应注意的是压射性能,在同样规格或相近规格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压射性能的参数范围较宽的机型;

(8)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配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的装置,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安全生产、企业管理以及成本核算都是有益的;

(9)评定选用的压铸机的效果,包括:成品率、生产率、故障率、维修频率及其工作量、性能的稳定性、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



㈣ 冲压模具怎样和压力机连接,除了模柄外,外部是怎样连接的

看冲床的上工作台是啥结构。如果只是在中心有一个圆孔锁模柄,没有其他的螺丝孔,那只有用模柄。如果有在四角上螺栓通孔,就可以在冲模上模座上锁一垫板,垫板上加工四角上螺丝,与冲床工作台对应。还有如果压力机上工作台上有T型槽,可以用锁下模座的方式锁上模座固定。基本就这三种了。

㈤ 更换超声波焊接机模具,怎么更换

模具是超声波焊接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塑料工件焊接成型的关键。在焊接的过程,根据不同的焊接要求,要使用不同的模具。在长期的使用后,模具本身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影响焊接效果,因此就需要更换新的模具。更换模具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则利用更换后的模具焊接出来的产品效果不佳,降低产品的品质,影响企业的效益。那么,正确的换模步骤是怎样的,潘发华亿告诉你!

(1)先开通超声波设备的工作气压源,保证设备气压表正常指数。
(2)利用专用工具将设备上原有的焊接模具卸下,装上需要焊接产品的超声波模具(顺时针为松,切记一定要拧紧)在此要注意先将模具的螺丝上紧。
(3)接通超声波焊接机电源,打开启动按钮等待五秒,关闭电源,紧接着按下控制器上的音波检测按钮,听到机器发出超声(声音应该是清脆,无沙哑和多余噪音),如果声音沙哑或尖叫,必须检查模具是否有破裂或有松动,并采取对策。
(4)松动开机架后面的两个紧固把手,将机器头向上摇到一定高度。(根据产品高度来定)
(5)关闭气源,使设备处于不通电静置状态。(将气压控制器调整气压值为“零”)
(6)将需要焊接的产品放在底模上,并保证合模。
(7)拉下整个模具发振筒,使上模靠近底模,摇动机头升降器,使上模压合到产品上,并保持产品与上下模具吻合。
(8)将气压加到0.1mpa,选择开关拨到手动,按下两个绿色启动按钮,使模具下降,并压住产品。
(9)摇动升降器,使限位螺丝和发振筒保持1MM距离。(根据需要焊接的产品加减)
(10)拧紧机架紧固把手,固定好底模,按下红色急停按钮,使机头上升。
(11)接通电源,启动开关调试机器,看模具是否工作正常,焊接出来的效果如何。
(12)选择开关波动自动,调整好产品的焊接参数、时间,准备生产。
(13)在日常使用中,注意对模具进行保养维护。

㈥ 冲压如何装拆模

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脱料弹簧在固定板与脱料板。

一. 模具的维护要领:
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脱料弹簧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和卸料弹簧直接顶在内导柱上的模具结构,其脱料板的拆卸要保证脱平衡弹出,脱料板的倾斜有可能导致模具内凸模的断裂。
1. 凸凹模的维护:
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便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有加垫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垫片的厚度并做好记录。更换凸模要试插脱料块、凹模是否顺畅,并试插与凹模间隙是否均匀,更换凹模也要试插与冲头间隙是否均匀。针对修磨凸模后凸模变短需要加垫垫片达到所需要的长度 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更换已断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时要检查相对应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组装凸模要检查凸模与固定块或固定板之间是否间隙足够,有压块的要检查是否留有活动余量。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平铁块置如凹模面上用铜棒将其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强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装好后要检查凹模面是否与模面相平。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组装完毕后要对照料带做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和凹模垫块是否装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换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够,模具需要锁紧部位是否锁紧。注意做脱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锁紧时应从内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锁紧,不可先锁紧某一个螺丝再锁紧另一个螺丝,以免造成脱料板倾斜导致凸模断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2.脱料板的维护:
脱料板的拆卸可先用两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双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难时,应检查模具内是否清理干净,锁紧螺丝是否全部拆卸,是否应卡料引起的模具损伤,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切不可盲目处置。组装脱料板时先将凸模和脱料板清理乾净,在导柱和凸模导入处加润滑油,将其平稳放入,再用双手压到位,并反复几次。如太紧应查明原因(导柱和导套导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损伤,新换凸模是否能顺利过脱料板位置是否正确,),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固定板有压块的要检查脱料背板上脱料是否足够。脱料板与凹模间的材料接触面,长时间冲压产生压痕(脱料板与凹模间容料间隙一般为料厚减0.03-0.05mm,当压痕严重时,会影响材料的压制精度,造成产品尺寸异常、不稳定等,需对脱料镶块和脱料板进行维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应作精度检查,它不等高时会导致脱料板倾斜,其精密导向、平稳弹压功能将遭到破坏,须加以维护. 。

3. 导向部位检查:
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如何,是否有烧伤或磨损痕迹,模具导向的给油状态是否正常,应作检查。导向件的磨损及精度的破坏,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故必须作适当保养以及定期的更换。检查导料件的精度,若导料梢(正钉)磨损,已失去应有的料带导正精度及功能,必须进行更换。检查弹簧状况(脱料弹簧和顶料弹簧等),看其是否断裂,或长时间使用虽未断裂,但已疲劳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须作定期的维护、更换,否则会对模具造成伤害或生产不顺畅。

4. 模具间隙的调整:
模芯定位孔因对模芯频繁、多次的组合而产生磨损,造成组装后间隙偏大(组装后产生松动)或间隙不均(产生定位偏差),均会造成冲切后断面形状变差,凸模易断,产生毛刺等,可透过对冲切后断面状况检查,作适当的间隙调整。间隙小时,断面较少,间隙大时,断面较多且毛边较大,以移位元的方式来获得合理的间隙,调整好后,应作适当记录,也可在凹模边作记号等,以便后续维护作业。日常生产应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较佳状况时的料带,如后续生产不顺畅或模具产生变异时,可作为模具检修的参考。另外,辅助系统如顶料销是否磨损,是否能顶料,导料梢(正钉)及衬套是否已磨损,应注意检查并维护。

二. 模具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处理对策
在级进模的冲压生产中,针对冲压不良现象必须做到具体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对策,从根本上解决所发生之问题,如此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生产顺畅。以下就生产中常见的冲压不良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供模具维修人员参考。
1.冲件毛边.
(1)原因:A、刀口磨损; B、间隙过大研修刀口后效果不明显;C、刀口崩角; D、间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动; E、模具上下错位。
(2)对策: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C、研修刀口;D、调整冲裁间隙确认模板穴孔磨损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问题;E、更换导向件或重新组模。
2.跳屑压伤
(1)原因:A、间隙偏大; B、送料不当;C、冲压油滴太快,油粘;D、模具未退磁;E、凸模磨损,屑料压附於凸模上;F、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长度不足;G、材质较硬,冲切形状简单;H、应急措施。
(2)对策: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B、送至适当位置时修剪料带并及时清理模具;C、控制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降低粘度;D、研修后必须退磁(冲铁料更须注意);E、研修凸模刀口; F、调整凸模刃入凹模长度;G、更换材料,修改设计。凸模刃入端面装顶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减少凸模刃部端面与屑料之贴合面积;H、减小凹模刃口的锋利度,减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采用吸尘器吸废料。降低冲速,减缓跳屑。
3.屑料阻塞
(1)原因:A、漏料孔偏小;B、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滚;C、刀口磨损,毛边较大;D、冲压油滴太快,油粘;E、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烧结附著於刃部;F、材质较软;G、应急措施。
(2)对策:A、修改漏料孔;B、修改漏料孔;C、刃修刀口;D、控制滴油量,更换油种;E、表面处理,抛光,加工时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更改材料,F、修改冲裁间隙;G、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在垫板落料孔处加吹气。
4.下料偏位尺寸变异
(1)原因:A、.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B、设计尺寸及间隙不当,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D、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E、导向件磨损;F、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G、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H、脱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I、卸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J、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K、冲切时,冲切力对材料牵引,引发尺寸变异。

(2)对策:A、研修刀口; B、修改设计,控制加工精度;C、调整其位置精度,冲裁间隙;D、更换导正销;E、更换导柱、导套;F、重新调整送料机;G、重新调整闭模高度;H、研磨或更换脱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I、减小强压深度;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冲切时受力状况。许可时下料部位於卸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
5.卡料
(1)原因:A、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B、生产中送距产生变异;C、送料机故障;D、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较大;E、模具冲压异常,镰刀弯引发;F、导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G、折弯或撕切位上下脱料不顺;H、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料带上带;I、材料薄,送进中翘曲;J、模具架设不当,与送料机垂直度偏差较大。
(2)对策:A、重新调整;B、重新调整;C、调整及维修;D、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E、消除料带镰刀弯;F、研修冲导正孔凸、凹模;G、调整脱料弹簧力量等;H、修改导料,防料带上带;I、送料机与模具间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J、重新架设模具。
6.料带镰刀弯
(1)原因:A、冲压毛边( 特别是载体上);B、材料毛边,模具无切边;C、冲床深度不当(太深或太浅);D、冲件压伤,模内有屑料;E、局部压料太深或压到部局部损伤;F、模具设计。
(2)对策:A、研修下料刀口; B、更换材料,模具加设切边装置;C、重调冲床深度;D、清理模具,解决跳屑和压伤问题;E、检查并调整各位脱料及凹模镶块高度尺寸正确,损伤位研修;F、采用整弯机构调整。
7.凸模断裂崩刃
(1)原因:A、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导致;B、 送料不当,切半料;C、凸模强度不足;D、大小凸模相距太近,冲切时材料牵引,引发小凸模断;E、凸模及凹模局部过於尖角;F、冲裁间隙偏小;G、无冲压油或使用的冲压油挥发性较强;H、冲裁间隙不均、偏移,凸、凹模发生干涉;I、脱料镶块精度差或磨损,失去精密导向功能;J、模具导向不准、磨损;K、凸、凹模材质选用不当,硬度不当;I、导料件(销)磨损; m、垫片加设不当。
(2)对策:A、.解决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问题; B、注意送料,及时修剪料带,及时清理模具;C、修改设计,增加凸模整体强度,减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细小部后切;D、小凸模长度磨短相对大凸模一个料厚以上;E、修改设计;F、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细小部冲切间隙适当加大;G、调整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H、检查各成形件精度,并施以调整或更换,控制加工精度;I、研修或更换;J、更换导柱、导套,注意日常保养;K、更换使用材质,使用合适硬度;I、更换导料件; m、修正,垫片数尽可少,且使用钢垫,凹模下垫片需垫在垫块下面。
8.折弯变形尺寸变异
(1)原因:A、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B、折弯导位元部分精度差、磨损;C、折弯凸、凹模磨损( 压损);D、模具让位不足;E、材料滑移,折弯凸、凹模无导位功能,折弯时未施以预压;F、模具结构及设计尺寸不良;G、冲件毛边,引发折弯不良;H、折弯部位凸模、凹模加设垫片较多,造成尺寸不稳定;I、材料厚度尺寸变异;J、材料机械形能变异。

(1)对策:A、更换导正销;B、重新研磨或更换;C、重新研磨或更换;D、检查,修正;E、修改设计,增设导位及预压功能;F、修改设计尺寸,分解折弯,增加折弯整形等;G、研修下料位刀口; H、调整,采用整体钢垫;I、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9.冲件高低(一模多件时)
(2)原因:A、冲件毛边;B、冲件有压伤,模内有屑料;C、凸、凹模(折弯位)压损或损伤;D、冲剪时翻料;E、相关压料部位磨损、压损;F、相关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损; G、相关易断位预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损或崩刃; H、相关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损较为严重; I、模具设计缺陷。
(2)对策:A、研修下料位刀口; B、清理模具,解决屑料上浮问题;C、重新研修或更换新件;D、研修冲切刀口,调整或增设强压功能;E、检查,实施维护或更换;F、维修或更换,保证撕切状况一致; G、检查预切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H、检查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I、修改设计,加设高低调整或增设整形工位。
10.维护不当
(1)原因:A、模具无防呆功能,组模时疏忽导致装反方向、错位(指不同工位)等;B、已经偏移过间隙之镶件未按原状复原。
(2)对策: A、修改模具,增防呆功能;B、采模具上做记号等方式,并在组模后对照料带做必要的检查、确认,并做出书面记录,以便查询。
在冲压生产中,模具的日常维护作业至关重要,即日常注意检查冲压机及模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冲压油的供给导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机前的检查,刃部的检查,各部位锁紧的确认等,如此可避免许多突发性事故的产生。修模时一定要先想而后行,并认真做好记录积累经验。

㈦ 正确安装注塑模具的步骤是怎样

首先测量注塑模具的合模高度尺寸,然后把注塑机的活动模板调整到大于注塑模具的合模尺寸,然后把注塑机的活动模板退后,把注塑模具吊上去,把浇口套套进注塑机固定模板中间的定位孔里,然后把注塑机的厚度模板合上,微调活动模板,直到顶住注塑模具,吃上劲,然后上紧固螺丝。然后再反复开合注塑机的活动模板,调整脱料杆的长短,直到注塑模具的脱料顶出距离达到要求。然后接冷却进水水管、出水管,然后再调整注塑部分的参数:塑料熔化的温度、速度、压力、保温时间、注塑量的大小、注塑的快慢,就可以开始注塑作业了。工作前先要给注塑模具的活动部位加润滑油。比如:导柱、导套、顶杆、滑块、斜导柱等部位。

㈧ 注塑机上模具正确方法

上模全部需要手工进行,下面所有的机械操作应在手动或调模状态下进行,手工操作前应关闭油泵电动机,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1∶启动油泵马达。
2︰开模,使模板开启。
3∶将注射座向后移动。
4∶关闭油泵电动机。
如动模板处于开模停止位置时,步骤1~步骤4可以不做。
5∶调整J顶针的位置与数目,使之与模具相适合。
6∶吊起成对的模瓣,放入模板内(放入时,注意不要让模具与拉杆及其他机器部件相撞),把定位环装入固定模板上的安装孔内,使模具平面与定模板的安装面相贴。
起吊时,应确定前后模不会分离。
7∶用螺栓,模具压板,压板垫块,平垫圈,弹簧垫圈等把模具的固定模板部分固定在固定模板上,此时不必用很大的锁紧力。防止螺丝孔滑牙。
螺钉的深度H应为螺栓直径心的1.5~1.8倍。
8∶启动油泵马达。
9:以点动方式进行关模,使移动模板与模具逐渐接触,直至紧贴。
10∶在模具完全闭合后,进行喷嘴中心下模具浇口中心的对准和可靠接触的校调,要确保喷嘴中心准确地对准模子浇口中心。在实际接触之前,交替地放置注射座开关至中间位置和前进位置,如果喷嘴没有正确地调整至对准中心,可按需要作上下和左右调整。松开注射座前后导杆支架上的紧固螺栓和两侧的锁紧螺母。
按需要调整喷嘴高度调整螺钉,纠正上下偏差,调整喷嘴左右调整螺钉,纠正左右或电热圈的损坏。
11:关闭油泵电动机。
12∶拧紧定模板上的模具压板螺栓,锁紧定模板上的模具。
13∶同定模板上的压板一样,拧紧动模板上的模具压板螺栓,锁紧动模板上的模具。应牢固地拧紧螺栓,以确保开模时模具不至于落下。
14∶卸下吊装所用的皮带或钢绳。
15∶设定好开关模的各个位置,压力和速度,特别是高压锁模压力设定为成型制品所要求的压力。
16∶启动油泵电动机。
17∶开模至开模终止位置,调整开模速度,慢速的位置要大于关模高压位置。
18∶开关模和调模参数设定。
19:关上安全门,选择自动调模状态。
20∶机器将自动进行调模,调模完成后,机器将恢复为手动。
21∶按关模键,进行关模操作,在关模结束后,关闭油泵电动机。
22∶再次拧紧所有紧固模具的螺栓。
23∶连接有关模具的其他管路,如冷却水管等。确认水管有无连接错误。

㈨ 怎样快速压接电缆鼻子

首先根据导线截面积购买适当的压接用线鼻子,再在压接钳配套箱子内部选择压接模具,把压接模具装入压接钳。
把导线绝缘包下,如果导线不够光亮需要挂掉氧化层,插入压接鼻子,把导线和压接鼻子共同放进压接模具当中,再后来就是按动液压杆至模具闭合。就算压接完毕。
检验压接鼻子没有破裂,没有松动,就算是压接合格。

㈩ 导线压接机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1.使用压接机前应检查液压操作系统是否正常,各管路接口是否渗漏,管路是否破损,开关按钮是否灵敏可靠。
2.使用压接机前应检查各活动接头是否锁死。
3.压接机模具选用应正确,压接刀排无松动。
4.压接时,严禁人员接触压接刀口。
5.导线压接完毕后,应将压接机各个接头阀门关闭,并将盖帽盖好,防止有灰尘杂质进入。

阅读全文

与如何正确拿取压接模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钢构怎么做门 浏览:215
口碑好的不锈钢门窗多少钱 浏览:469
6寸蛋糕模具容量是多少钱 浏览:520
钢筋网加固墙体门窗洞口如何施工 浏览:15
铝合金怎么抛亮光和哑光 浏览:572
钢构楼梯两边怎么切角的 浏览:876
345e板材需要什么焊接材料 浏览:699
钢铁侠复仇者联盟有什么关系 浏览:803
方管桁架设计 浏览:994
焊管会冻裂吗 浏览:706
房顶用多少钢筋 浏览:91
碳钢轴承为什么这么沉 浏览:100
模具制造如何当老板 浏览:176
离合金窗什么样的离好怎么样的 浏览:292
混凝土地坪钢筋套什么定额 浏览:295
如何做能印出图案的模具 浏览:294
模具厂电脑绘图干什么的 浏览:10
dn15钢管的壁厚是的多少 浏览:553
干模具工资多少 浏览:854
不锈钢板多少钱一吨316l 浏览: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