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冲压工艺的分类都有哪些
冲压工艺是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工艺。冲压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它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冲压工艺的分类有哪些:
一、按照冲压工件的材料利用率来进行划分,冲压工艺大致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
(1)分离工序是在冲压过程中使冲压件与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同时冲压件分离断面的质量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2)成形工序是使冲压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并转化成所要求的成品形状,同时也应满足尺寸公差等方面的要求。
二、按照冲压时的温度情况有冷冲压和热冲压两种方式。这取决于材料的强度、塑性、厚度、变形程度以及设备能力等,同时应考虑材料的原始热处理状态和最终使用条件。
(1)冷冲压金属在常温下的加工,一般适用于厚度小于4mm的坯料。优点为不需加热、无氧化皮,表面质量好,操作方便,费用较低。缺点是有加工硬化现象,严重时使金属失去进一步变形能力。冷冲压要求坯料的厚度均匀且波动范围小,表面光洁、无斑、无划伤等。
(2)热冲压将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范围的冲压加工方法。优点为可消除内应力,避免加工硬化,增加材料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减少设备的动力消耗。
三、按照冲床冲模结构进行划分,冲模是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工具,冲模是冲压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模具。冲模基本上可分为简单模、连续模和复合模三种。
(1)简单冲模简单冲模是在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只完成一个工序的冲模。工作时条料在凹模上沿两个导板之间送进,碰到定位销为止。凸模向下冲压时,冲下的零件(或废料)进入凹模孔,而条料则夹住凸模并随凸模一起回程向上运动。条料碰到卸料板时(固定在凹模上)被推下,这样,条料继续在导板间送进。重复上述动作,冲下第二个零件。
(2)连续冲模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在模具不同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连续模。工作时定位销对准预先冲出的定位孔,上模向下运动。当上模回程时,卸料板从凸模上推下废料。这时再将坯料向前送进,执行第二次冲裁。如此循环进行,每次送进距离由挡料销控制。
(3)复合冲模在一次冲程中,在模具同一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复合模。复合模的最大特点是模具中有一个凸凹模。凸凹模的外圆是落料凸模刃口,内孔则成为拉深凹模。当滑块带着凸凹模向下运动时,落料件被下模当中的拉深凸模顶住,滑块继续向下运动时,凹模随之向下运动进行拉深。复合模适用于产量大、精度高的冲压件。
四、根据冲压基本工序进行划分,常见的有落料、冲孔、弯曲和拉深等。
(1)落料和冲孔落料和冲孔是使坯料分离的工序。落料和冲孔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用途不同。落料时,被分离的部分是成品,剩下的周边是废料;冲孔则是为了获得孔,被冲孔的板料是成品,而被分离部分是废料。落料和冲孔统称为冲裁。冲裁模的冲头和凹模都具有锋利的刃口,在冲头和凹模之间有相当于板厚5%-10%的间隙,以保证切口整齐而少毛刺。
(2)弯曲就是使工件获得各种不同形状的弯角。弯曲模上使工件弯曲的工作部分要有适当的圆角半径,以避免工件弯曲时开裂。
(3)拉深是将平板坯料制成杯形或盒形件的加工过程。拉深模的冲头和凹模边缘应做成圆角以避免工件被拉裂。冲头与凹模之间要有比板料厚度稍大一点的间隙(一般为板厚的1.1-1.2倍),以便减少摩擦力。为了防止褶皱,坯料边缘需用压板(压边圈)压紧。
五、根据不同的工件材质进行划分,常用的板材为低碳钢、不锈钢、铝、铜及其合金等,不同材质由于其不同的特性对于冲压工艺各项参数有不同的要求。
② 冲压模具分成哪几类
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冲模也依工作性质,模具构造,模具材料三方面来分类。
根据工艺性质分类
a.冲裁模 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b.弯曲模 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
c.拉深模 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
d.成形模 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e. 铆合模 是借用外力使参与的零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式连接或搭接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整体。
根据工序组合程度分类
a.单工序模 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b.复合模 只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c.级进模(也称连续模) 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d.传递模 综合了单工序模和级进模的特点,利用机械手传递系统,实现产品的模内快速传递,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节俭材料成本,并且质量稳定可靠。
依产品的加工方法分类
依产品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将模具分成冲剪模具、弯曲模具、抽制模具、成形模具和压缩模具等五大类。
a. 冲剪模具:是以剪切作用完成工作的,常用的形式有剪断冲模、下料冲模、冲孔冲模、修边冲模、整缘冲模、拉孔冲模和冲切模具。
b.弯曲模具:是将平整的毛胚弯成一个角度的形状,视零件的形状、精度及生产量的多寡,乃有多种不同形式的模具,如普通弯曲冲模、凸轮弯曲冲模、卷边冲模、圆弧弯曲冲模、折弯冲缝冲模与扭曲冲模等。
c.抽制模具:抽制模具是将平面毛胚制成有底无缝容器。
d.成形模具:指用各种局部变形的方法来改变毛胚的形状,其形式有凸张成形冲模、卷缘成形冲模、颈缩成形冲模、孔凸缘成形冲模、圆缘成形冲模。
e.压缩模具:是利用强大的压力,使金属毛胚流动变形,成为所需的形状,其种类有挤制冲模、压花冲模、压印冲模、端压冲模。
③ 问一下大家冲压模具的工艺分那几类
: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冲模也依工作性质,模具构造,模具材料三方面来分类。根据工艺性质分类a.冲裁模 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b.弯曲模 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
④ 冲压模具的分类有哪些
冲压模具种类很多,可按以下规则进行分类
一、按冲压工序分类
1.冲裁工序使用的称为冲裁模,包括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剖切模、整修模、切边模和精冲模等。
2.弯曲工序使用的称为弯曲模,包括压弯模、拉弯模、扭曲模、卷边模等。
3.拉深工序使用的称为拉深模,包括单边拉深模、双动拉深模和变薄拉深模等。
4.成形工序使用的称为成形模,包括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胀形模、缩口模等。
5.体积冲压工序有压印模、冷挤压模。
二、按工序组合分类
1.单工序冲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下,只完成一道工序的冲模。
2.连续模:连续模又称级进模。是一种连续冲压的模具。在模具的工件部位,分成若干个等距离工位,条料沿工位连续冲压后,便完成各种不同工序的冲压,到最后工序便可冲出一个合格的零件或半成品。
3.复合模:复合模是利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在模具同一位置完成两道以上工序的冲模。
三、按模具导向形式分类
1.敞开模:无导向的冲模。
2.导柱模:模具上、下模由导柱、导套进行导向。
3.导板模:利用导板进行导向的冲模。
四、按模具冲压时自动化程度分类
可分为手工操作冲模、半自动冲模及自动冲模。
五、按生产适应性分类
冲模根据生产批量等因素可分为通用模和专用冲模两种类型。
六、按模具材料分类
可分为金属冲模、橡胶冲模、塑料冲模、粉末冶金冲模。
⑤ 五金冲压模具按工艺性质分类有哪些
五金冲压模具按工艺性质分为冲孔、落料、压弯、拉伸、切口、翻边、压型等。五金模具有:模架带导向的和敞开式,单工序模具,复合模具、级进模具等。
⑥ 五金冲压模具按工序的分类有几种
五金冲压模具的按工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单工序模——是指在压力机一道冲压工序完成的模具;
2、复合模——在压力机制造中,一直在同一工位;
3、连续模——在压力机行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位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模具。压力机在一次冲压行程中,采用带状冲压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几个不同的工位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冷冲压冲模,模具每冲压完成一次,料带定距移动一次,至产品完成。
4、多工位模——在一个冲压生产链上用不同工艺的冲压模具用机械手或其他自动化设施,采用模具或者零件移动完成工件冲压加工额定模具叫多工位模。
⑦ 冲压工艺可以分为那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是什么
冲压成型冲压工序可以分为分离工序、成型工序这两类。
分离工序: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件的工序。
冲压成型:成型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
一、分离工序、成型工序的区别
1、目的不同
分离工序:分离工序的目的是使坯料按一定的轮廓分成多个冲压件。
成型工序:成型工序的目的是在保持坯料不破裂的条件下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
2、原理不同
分离工序:分离工序过程中,板材产生局部弹性拉伸和弯曲变形,当变形区的应力满足屈服条件时形成塑性变形。
成型工序:成型工序过程中,板材产生塑性变形但不发生破裂。
3、操作不同
分离工序:分离工序包括落料冲孔、剪切、切边、切口、剖切等操作。
成型工序:成型工序包括弯曲、扭曲、拉伸、翻孔、翻边、缩口、旋压等操作。
二、分离工序、成型工序的特点
分离工序:分离工序的特点是通过切去冲裁面上的粗糙层,提高了尺寸精度;具有冲裁质量高和效率高的优点。
成型工序:成型工序具有材料利用率高、效率高、操作方便、模具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冲压工艺
网络-分离工序
网络-冲压成型
⑧ 冲压模如何分类
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分类: 1.根据工艺性质分类 (1)冲裁模 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2)弯曲模 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著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 (3)拉深模 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 (4)成形模 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2.根据工序组合程度分类 (1)单工序模 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2)复合模 只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3)级进模(也称连续模) 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3. 根据材料的变形特点分类 模具典型结构: 图1.1.2 是一副带导柱导套的单工序冲裁模。由上、下模两部分构成,上模由模柄5、上模座3、导套2、凸模10、垫板8、固定板7、卸料板14和螺钉、销钉等零件组成;下模由下模座17、导柱1、凹模11、导料板15、承料板18和螺钉、销钉等零件组成。上模通过模柄5被安装在压力机滑块上,随滑块作上下往复运动,因此称为活动部分。下模通过下模座被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上,所以又称为固定部分。 通常模具是由二类零件组成: 一类是工艺零件,这类零件直接参与工艺过程的完成并和坯料有直接接触,包括有工作零件、定位零件、卸料与压料零件等; 一类是结构零件,这类零件不直接参与完成工艺过程,也不和坯料有直接接触,只对模具完成工艺过程起保证作用,或对模具功能起完善作用,包括有导向零件、紧固零件、标准件及其它零件等,如表1.1.3所示。应该指出,不是所有的冲模都必须具备上述六种零件,尤其是单工序模,但是工作零件和必要的固定零件等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