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塑胶模具,公模上咬花能改善产品表面应力痕的原理是什么
兄弟,你知道成型应力产生的根本原因吗?主要有两个根本原因:取向应力和冷却应力。你这道题目涉及到取向应力问题,下面跟你说说取向应力。
1.取向内应力. 取向内应力是塑料熔体在流动充模和保压补料过程中,大分子链沿流动方向排列定向构象被冻结而产生的一种内应力。取向应力产生的具体过程为:近流道壁的熔体因冷却速度快而造成外层熔体粘度增高,从而使熔体在型腔中心层流速远高于表层流速,导致熔体内部层与层之间因速度不同摩擦而产生一个摩擦拉力,拉力使分子产生沿流动方向的取向。取向的大分子链冻结在塑料制品内也就意味着其中存在未松弛的可逆高弹形变,所以说取向应力就是大分子链从取向构象力图过渡到无取向构象的内力。用热处理的方法,可降低或消除塑料制品内的取向应力。塑料制品的取向内应力分布为从制品的表层到内层越来越小,并呈抛物线变化。
所以,塑胶模具,公模上咬花,会使熔体外层增加摩擦力,熔体外层受到摩擦力而使熔体外层速度减少,而熔体中心层速度不变,这样熔体层与层之间的拉力变大,所以这样不仅不能改善取向应力,反而会导致取向内应力加大,产品表面应力痕更严重。
但是,公模上咬花,对应力的降低和分散效果不会太明显,最大的作用是起到视觉掩饰作用,就象掩饰其它表观不良现象一样。即使产生了更严重的应力痕都看不到了。
(富士康成型技委会)
B. 注塑模具的结构
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射模以浇注系统又可分为冷流道模、热流道模两种;以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
C. 注塑产品内壁有拉伤现象,是什么原因啊怎么解决啊
这说明塑胶产品设计时有倒扣现象,部分地方才会拉伤产品,也有可能是模具本身设计缺陷,顶出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顶出产品,模具模穴前模未打模光滑。调节模具上的弹簧的弹力,还要力的均衡,然后再检讨一下模具有无毛刺或倒钩及冷却时间是否合理。
D. 模具斜顶是怎样的
模具斜顶又名斜梢,斜顶是以港资模具厂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模具行业的惯用说法,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 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倒钩情况。
模具分类方法很多,过去常使用的有:
按模具结构形式分类,如单工序模,复式冲模等;
按使用对象分类,如汽车覆盖件模具、电机模具等;
按加工材料性质分类,如金属制品用模具,非金属制用模具等;
按模具制造材料分类,如硬质合金模具等;按工艺性质分类,如拉深模、粉末冶金模、锻模等。
这些分类方法中,有些不能全面地反映各种模具的结构和成形加工工艺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使用功能。为此,采用以使用模具进行成形加工的工艺性质和使用对象为主的综合分类方法,将模具分为十大类,见表1各大类模具,又可根据模具结构、材料、使用功能以及制模方法等分为若干小类或品种。
E. tpe二次注塑包胶成型过程中,材料粘模具怎么办
处理方法一:外用脱模剂
这是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每注塑几模产品后,在模具上喷一些脱模剂就OK. 但这种处理办法也是不得已的办法,且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a.时不时喷脱模剂,降低生产效率;
b.脱模剂很多都是化学物质,有一定毒性,对一些要求较高的制品而言,不利于环保 安全;
c.打脱模剂,可能会导致制品表面出现白色亮斑,影响产品外观质量。
处理方法二:考虑模具因素
a 模具表面越光滑,TPE软胶越容易粘模具。为此,尽量将公模做成光面,母模做喷砂或晒纹处理。
b.拔模角度。公模拔模角度尽量小或者不做,这样使得软胶有粘公模的倾向,不至于难以从母模上取下来。
c.模具排气结构设计。应利于排气,降低模腔气体压力,利于软胶脱模。
改善处理方法三:成型工艺
a.公模接低温,母模接高温;
b.适当降低成型温度;
c.适当降低保压。
处理方法四:材料优化
调整材料配混体系,可以大幅度改善材料不好脱模的不足。
F. 塑胶模具前模斜顶用什么机构拉动斜顶板
有几种方式:
利用树脂开闭器在模具打开时拉动
利用弹簧的释放推斜顶,但局限是合模时斜顶需要与公模靠破
斜顶相对不动,母模仁动作。
G. 模具斜顶的模具一般顶出机构
一﹐推块顶出机构
平板状带凸缘的塑件﹐如用推板顶出会粘附模具时﹐则应使用推块顶出机构。因推块是形腔的组成部分﹐所以它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
它的复位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依靠塑料压力﹐一种是采用复位杆。
二.利用成型零件顶出机构
有些塑件由于结构形状和所用塑料关系﹐不宜采用顶杆﹐顶管﹐推板﹐推块等顶出机构﹐此时可采用成型镶件或凹模带出塑件。前面讲的推块出属于成型镶块顶出机构。
三.多组件综合顶出机构
它是指将前面所讲的几种顶出机构综合起来实现顶出的目的。常用的有顶杆加顶板﹐顶管加顶板
四.气压脱出机构
使用气压脱模要设置压缩空气通路和气门﹐加工较简单﹐适用于轻的﹐薄的软性塑料脱模。
五.斜滑块脱出机构
当塑件上具有与开模方向不同的内外侧孔或侧凹等阻碍塑件直接脱模时﹐必须采用斜滑块脱模机构。即将成型侧孔或侧凹的零件做成活动的型芯。在塑件脱模时先将活动型芯抽出﹐再从模中顶出塑件﹐完成活动型芯抽出和复位的机构叫做抽芯机构。
斜滑块抽芯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
1. 抽芯方向与开模方向垂直
2. 抽芯方向与定模偏一定的角度
3. 抽芯方向与动模偏一定的角度
斜滑块抽芯机构零件设计
1. 斜导柱(斜销)的设计
1. 1斜导柱长度和所需最小开模行程计算
1. 2斜导柱所受的弯曲力计算
1. 3 斜导柱截面尺寸设计
1. 4 斜导柱的斜角设计
1. 5斜导柱的安装固定形式及表面要求
2. 滑块的设计
2.1型芯与滑块的连接形式
2.2滑块的导滑形式
2.3 滑块的定位装置设计
3. 压紧楔块的设计
3.1 压楔块的形式
3.2 压楔块的楔角
抽芯时的干涉现象及先复位机构设计
常用的先复位机构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楔形滑块先复位机构
2. 摆杆先复位机构
3. 杠杆先复位机构
4. 偏转杆先复位机构
5. 连杆先复位机构
6. 弹簧先复位机构
斜导柱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
1. 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的形式
2. 斜导柱在动模,滑块在定模的形式
3. 斜导柱与滑块同在定模的结构
4. 斜导柱同在动模的结构
定距分型拉紧机构
1弹簧螺钉式 2 摆钩式
3滑板式 4 导柱式
六.弯销分型与抽芯机构
其原理和斜导柱抽芯机构一样,所不同的是在结构上以矩形断面的弯销代替了斜导柱.它的优点是斜角可以做大一些.
七. 斜导槽分型与抽芯机构 斜梢设计及注意事项:
1.斜梢设计时在退模方向应尽量取较短方向。
2.斜梢在计算其开模角度时仅量取大, 角度以不超过10°为原则. 另需考虑斜梢开模后退行程中可能会带动成品偏移, 所以L应取成品的4/5H, 部份模具4/5A, A°可能会超过10°以上, 则取10°再将顶针凸出公模面0.5-1mm, 作为定位作用。
3.斜梢顶部一般约需比公模略低0.05mm。
4.斜梢上若有凸起(靠破洞)时应增加脱模角, 角度以3°以上为佳, 最多可作至6°。
5.大斜梢设计时应考虑顶出挠度问题, 所以底座最好作在KO孔正上方。
6.大型斜斜梢在设计时应防前倾及顶出时左右顶出不均时可能出现的摆动力量. 所以最好设置 T型槽及鴳尾槽.
7.有斜梢时, 最好加装EGP, 防止斜梢移动时侧向分力影响顶出顺畅.
8.当斜梢头部有靠插破时,回位销下加装弹簧以保护斜梢靠插破面。
9.斜梢设计时,注意成品公模侧定位,防止斜梢运动时带动成品。
H. 什么是模具斜顶
模具斜顶又名斜梢,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比较简单,,如果太复杂的倒钩时,可用内滑块来成形。
斜 梢
斜 梢
一,塑料成品功能性倒勾常见处理方式。
1.滑块成型。
2.斜梢成型。
3.强制脱模。
二, 斜销的作用介绍
斜销用于成品上卡勾及部分倒勾的成形,并且兼具顶出及排气作用。
三,斜梢脱模运动原理。
1.常规方式:利用顶出机构的顶出力驱动斜梢完成侧向脱模运动。(详)
2.弹片方式。(介绍)
3.转轴方式。(介绍)
三,斜梢使用场合。
倒勾位于成品内侧时,模具内空间较小时。
四,斜梢尺寸,运动行程计算及各式斜梢设计要点。
五,常见斜梢种类介绍及各类斜梢特点及使用场合。
1.整体式。
2.半截式。使用场合空间过小有阻碍,或强度不好时。
六,特殊斜梢机构研讨及讲解。
1.母模斜梢。
2.斜梢顶针。
3.头部两截式斜梢。
七,斜梢设计及注意事项。
1.斜梢设计时在退模方向应仅量取较短方向。
2.斜梢在计算其开模角度时仅量取大, 角度以不超过10°为原则. 另需考虑斜梢开模后退行程中可能会带动成品偏移, 所以L应取成品的4/5H, 部份模具4/5A, A°可能会超过10°以上, 则取10°再将顶针凸出公模面0.5-1mm, 作为定位作用。
3.斜梢顶部一般约需比公模略低0.05mm。
4.斜梢上若有凸起(靠破洞)时应增加脱模角, 角度以3°以上为佳, 最多可作至6°。
5.大斜梢设计时应考虑顶出挠度问题, 所以底座最好作在KO孔正上方。
6.大型斜斜梢在设计时应防前倾及顶出时左右顶出不均时可能出现的摆动力量. 所以最好设置 T型槽及鴳尾槽.
7.有斜梢时, 最好加装EGP, 防止斜梢移动时侧向分力影响顶出顺畅.
8.当斜梢头部有靠插破时,回位销下加装弹簧以保护斜梢靠插破面。
9.斜梢设计时,注意成品公模侧定位,防止斜梢运动时带动成品。
10.半截式斜梢设计时不可以让斜梢完全顶出。
I. 农村建房子,斜顶怎么施工通俗点的
斜顶一般是三种模式:
1、现浇坡屋顶:
这是目前在建房中采用最多的结构形式,整体比较稳固全部采用钢筋混泥土现浇,防水性能优越!
这种屋面的制作首先要支好模板,绑扎屋面的钢筋(这个和普通平顶屋面相同,没有说明分别但是就是在屋脊的位置要设计一个拉结筋),然后现浇混泥土!施工的时候要稍微注意下梁、板节点上的处理,和现浇屋面的混泥土浇筑质量的把控!
(9)模具公模斜顶处拉花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斜梢设计及注意事项:
1、斜梢设计时在退模方向应尽量取较短方向。
2、斜梢在计算其开模角度时尽量取大, 角度以不超过10°为原则. 另需考虑斜梢开模后退行程中可能会带动成品偏移, 所以L应取成品的4/5H, 部份模具4/5A, A°可能会超过10°以上, 则取10°再将顶针凸出公模面0.5-1mm, 作为定位作用。
3、斜梢顶部一般约需比公模略低0.05mm。
4、斜梢上若有凸起(靠破洞)时应增加脱模角, 角度以3°以上为佳, 最多可作至6°。
5、大斜梢设计时应考虑顶出挠度问题, 所以底座最好作在KO孔正上方。
6、大型斜斜梢在设计时应防前倾及顶出时左右顶出不均时可能出现的摆动力量. 所以最好设置 T型槽及鴳尾槽。
7、有斜梢时, 最好加装EGP, 防止斜梢移动时侧向分力影响顶出顺畅。
8、当斜梢头部有靠插破时,回位销下加装弹簧以保护斜梢靠插破面。
9、斜梢设计时,注意成品公模侧定位,防止斜梢运动时带动成品。
10、半截式斜梢设计时不可以让斜梢完全顶出。
J. 塑胶模具咬花面顶针印产生的原因,具体怎么处理
只有两穴有,另两穴没有?有没有检查流道平衡?省模是否一样?
另外,你的这个“应力痕”我理解成“顶白”,是否正确?因为只有两穴顶白,另两穴没有,因此,建议加强省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