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塑料模具试模前需要注意哪些
塑料模具试模前需要注意的:
1.
你所使用的塑料材料的加工性能,包括熔体指数,加工温度范围等;
2.
检查模具安装尺寸;
3.
检查注塑机运行状况,保证注塑机运行良好。
⑵ 复杂注塑模具的日常保养有哪些
(1)模具的维护不可忽视,在模具上模之前应该要仔细检查,清除脏物,检查模具的导向套和模具是否润滑良好,这是日常要做的一些保养。
(2)一定要定期对机械的转盘及模具安装底座进行检查,确保上下转盘的同轴精度。
(3)按照注塑模具的安装程序将动模和定模在注塑机上安装好,保证模具滑块的方向一致,特别是具有方向要求的模具结构更要用心,防止装错、装反。
(4)西诺模具安装完后,应检查模具安装底座各紧固螺钉是否锁紧无误。
(5)注塑模具的型芯和型腔拉伤时时应停止使用,重新抛光处理,否则会迅速扩大模具分型面的磨损程度,加速模具磨损,降低塑件质量和模具寿命。
⑶ 模具在装配前,应检测哪些内容
检查各个要组装零件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各个相互配合的零件的配合关系是否达图。比如:导套、导柱与模板的过盈配合、导柱、导套之间的间隙配合、滑块与滑道的间隙配合、顶杆与顶杆孔的间隙等。以及平行度、垂直度、孔距、光洁度等。
⑷ 注塑模具维修知识和技能有哪些
注塑模具的检查与维护内容分类:1.生产前模具的检查与维护
1.1须对模具表面的油污,铁锈清理干净,检查模具的冷却水孔是否有异物,水嘴是否齐全及漏水现象,水路是否有畅通。
1.2须检查模具浇口套中的圆弧是否损伤,是否有残留的异物,避免注塑机射料口对不准确浇口套中的圆弧而溢出料来。各滑动部件是否有异常,如滑块有定位销是否生效,动作是否顺畅。
2.生产中模具的检查与维护
2.1每周两次检查模具的所有导向的导柱,导套是否损伤模具导柱,滑动部位等部件,定期对其
加油保养,每周两次。
2.2清洁模具分型面和排气槽的残留胶丝,异物,油污等并检查模具的顶针是否有异常,并定期加机油。分模面,流道面每日清扫两次。
2.3定期检查模具的水路是否畅通﹐并对所有的紧固螺丝进行紧固,特别是锁′紧模压板螺丝。
2.4检查模具的限位开关是否有异常,斜销,斜顶是否有异常。
2.5如有安装时间计电器的灵敏度是否正常,电线路是否有碱损。
3.生产过程中出现小的故障﹐调机人员可根据情况加以解决。
3.1进胶口粘模∶应用铜顶针在进料嘴处高出,不可用钢顶针等硬物敲打模具,更不得撞击型腔,型芯及碰到模具型腔刃口。
3.2型腔轻微磨痕:可根据型腔的光洁度选择抛光材料,有皮纹面不可使用砂纸等抛光材料,一般
用铜刷醮钻石膏或金刚砂浆刷洗,然后再用清洗剂喷洗,由模具课专业人员完成。
3.3产品粘模:―般用热的塑料包覆产品及顶去部位,待冷却后顶出。如用火烧注意不要损伤模具
表面,并且要注意防火措施。
4.暂时停机,停产不卸下模具时的检查与维护
4.1节假日暂时停产,停机之前须先关闭冷却水路,然后再生产两到三分钟使模具水路里边的余水能够被蒸发掉,以免水路里边生锈而影响冷却效果。
4.2在对模具进行保养时要擦干净导柱,导套及其它滑动部位上边的黑油泥方可再加机油或黄油。
4.3检查模具的表面和分型面是否有残留的胶丝,异物等将其清理干净后,进行型腔,型芯防锈处理,均匀喷上防锈剂,把模具表面的水污等擦干后做入库处理。
⑸ 冲压模具带弹性顶针的冲头怎么保养
一.维护保养
1:模具长时间使用后必须磨刃口,研磨后刃口面必须进行退磁,不能带有磁性,否则易发生堵料。模具使用企业要做详细记载、统计其使用、护理(润滑、清洗、防锈)及损坏情况,据此可发现哪些部件、组件已损坏,磨损程度大小,以提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以及该模具的成型工艺参数、产品所用材料,以缩短模具的试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应在注塑机、模具正常运转情况下,测试模具各种性能,并将最后成型的塑件尺寸测量出来,通过这些信息可确定模具的现有状态,找出型腔、型芯、冷却系统以及分型面等的损坏所在,根据塑件提供的信息,即可判断模具的损坏状态以及维修措施。
2:弹簧等弹性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弹簧最易损坏,通常出现断裂和变形现象。采取的办法就是更换,在更换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弹簧的规格和型号,弹簧的规格和型号通过颜色、外径和长度三项来确认,只有在三项都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更换。弹簧以进口的质量为佳,著名品牌有Raymond模具弹簧等。
3:模具使用过程中冲头易出现折断、弯曲和啃坏的现象,冲套一般都是啃坏的。冲头和冲套的损坏一般都用相同规格的零件进行更换。冲头的参数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装部分尺寸、长度尺寸等。
4:紧固零件,检查紧固零件是否松动、损坏现象,采取的办法是找相同规格的零件进行更换。
5:压料零件如压料板、优力胶等,卸料零件如脱料板、气动顶料等。保养时检查各部位的配件关系及有无损坏,对损坏的部分进行修复,气动顶料检查有无漏气现象,并对具体的情况采取措施。如气管损坏进行更换。要对模具几个重要零部件进行重点跟踪检测:顶出、导向部件的作用是确保模具开合运动及塑件顶出,若其中任何部位因损伤而卡住,将导致停产,故应经常保持模具顶针、导柱的润滑(要选用最适合的润滑剂),并定期检查顶针、导柱等是否发生变形及表面损伤,一经发现,要及时更换;完成一个生产周期之后,要对模具工作表面、运动、导向部件涂覆专业的防锈油,尤应重视对带有齿轮、齿条模具轴承部位和弹簧模具的弹力强度的保护,以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随着生产时间持续,冷却道易沉积水垢、锈蚀、淤泥及水藻等,使冷却流道截面变小,冷却通道变窄,大大降低冷却液与模具之间的热交换率,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对流道的清理应引起重视;对于热流道模具而言,加热及控制系统的保养有利于防止生产故障的发生,故而尤为重要。
二.模具上机前检查及保养:
1.按模具冲剪力的大小,正确使用足够吨位的冲床.(一般机床的吨位必须大于模具的冲剪力)
2.在模具上机前,必须检查调整模具冲箭刃口的间隙,以防运输途中装卸模具时刃口间隙走样,调整均可后再上机台.
3.架模前要对模具的上下表面进行清洁,保证模具安装面和冲床的工作台面压伤及模具在生产中上下安装面的平行度.
4冲床的工作台面与滑块底面必须平行,平行度的偏差应小于0.03
5.模具架好后将模具打开,将模具各部分清檫干净,特别是导向机构,对于表面件(外观件)的模具其型面清檫干净,以保证制件的质量.对模具各滑动部位进行润滑和模具各部位的检查,特别是安全件(如冲孔废料孔等).
6.冲出样品后,须当即确认是否与产品规格相符.
三.生产中的保养:
1. 模具使用时,导柱和导套要定时加润滑油.
2. 在生产中定期对模具的相应部位和刃口上应多次加润滑油或冲压油
3. 严禁双料冲剪,除冲压材料、润滑油外其它物品应远离作业区域。
4. 刃口内铁粉状物不能滞溜太多,应及时出处理滞留物和定期清理废料,生产结束后要对模具进行全面检查、全面的清檫,保证模具的清洁度。
⑹ 新模具确认验收注意事项及标准
我们就是黄岩的模具厂家。
你应该是模具买家吧.
这个主要是结合产品来验收的,
如果你需要的是模具:
1 检查试模产品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含产品的外观、尺寸、材料、有无任何缺陷、是否全部打出的产品都是完美的?)
2 检查模具的材质,一般来说你看不出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备案好, 签字。以后出问题了可以作为依据。
3 检查模具的各个基本特征, 检查模具的生产效率, 和你们注塑机的配合度。
最后确定模具的包装。
如果是留厂模,就是模具放在模具厂, 以后用他们的注塑机使用你们的模具打产品, 则稍微简单些。但上面三个要点还是要做的。
下面是网络查的一些基本知识: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是从模具结构、胶件质量及注塑成型工艺要求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打分,望不断提高模具质量;确保模具能正常投入生产,并生产出合格质量的胶件,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 [1]
编辑本段结构部分一、模具材料
1、模胚各板材所用钢质不低于1050钢。(相当于日本王牌钢)
2、 胚司、边钉、回钉、中托司、中托边所用材料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
3、 啤ABS、HIPS料前模及前模镶件,用超级P20钢材(如718、M238等)。后模用一般P20钢材(如MUP、M202等),后模镶件用1050~1055钢或材质更好的钢材。
4、啤PC、POM、PE等腐蚀性材料前后模及其镶件均需用420钢材(如S136、M300、M310等)。
5、啤镜面模具所用钢材为420钢材(如S136、M300、M310等)。
6、斜顶、摆杆表面硬度不少于HRC35,推板表面硬度不少于HRC28。
7、如果客户指定应使用模具钢材时,模厂应满足客户要求。
二、模具应具备结构
1、 模具标识:模胚外应按客户要求打上文字。模胚内按客户指定位置打上P/N号、胶件牌号,一模多腔应打上模腔号,多镶件应按设计要求打上镶件编号。
2、 模具应安装合适的法兰圈,并开标准码模坑。
3、 三板模应安装扣锁并加锁钉,以及应安装拉料钩及水口板,先开弹圈。
4、 模具底板应开合格的顶棍孔,孔位置应符合顶出平衡要求。
5、 模具顶针板应装复位弹簧,合模时,前模板应先接触回针,否则模具应先安装复位机构(有行位结构的另行要求)。
6、行位结构。
a、 行位运动应畅顺,接触面应开油槽。
b、 行位上应安装使行位弹出作用之弹簧,并安装限位装置。
c、 在高度方向运动之哈夫块共推出高度不能超过导滑槽长度的2/5。
7、顶出机构。
a、 顶针设置应使胶件脱模时不产生永久变形、顶白、不影响塑胶件外观。
b、顶针机构应保证灵活、可靠、不发生错误动作。
c、顶针、司筒顶面非平面时,顶针、司筒应定位。
8、底板上应均匀设置垃圾钉,垃圾钉高度应一致。
9、4545或以上级大模应加设中托边,一套模中司筒数量达到或超过16支应增设中托边。
10、 流道直径、长度加工应合理,在保证成形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流程,减少断面积以缩短填充及冷却时间,同时浇注系统损耗的塑料应最少。流道一般应设置冷料井。
11 型腔分布应合理,应符合各型腔同时注满的原理,浇口设置应不影响胶件外观,满足胶件装配,在啤作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浇口残留量最少。
12 冷却系统。
a、运水流道分面应使模具表面各部分温差在10℃之内。
b、 运水流道出入孔位置不影响安装,喉嘴大小为13mm。
c、 在型腔表面的镶件、行位等一般应通入运水,电池兜、手柄位、喇叭位等镶件必须通入运水。
d、模具运水流道应不漏水,并在流道出入口应标有“OUT”和“IN”字样。若是多组运水流道还应加上组别号。
13 电池兜等对前模产生较大包紧力部位应在对应之后模部位均匀增加勾针等。
14 模具结构保证排气顺畅。
15 柱位高度超过20mm应用司筒,超过25mm骨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均匀增加走胶米仔。
16 模具应根据强度要求均匀分布撑头,以防模具变形。
17 模具型腔应力中心应尽量与模具中心一致,其型腔中心最多不超过模具中心的25%。
18 外形表面有会引起缩水之对应后模柱位应增设火山口。
19 分模面为单向斜面及大型深型腔等模具,分模面应设可靠的自锁装置。
三、模具不允许之结构
1、模具不允许有尖钢及有高度大于2mm,厚度少于1mm之薄钢。
2、 除BOSS柱外顶针不允许与前模接触。
3、模具开合不允许有异常响声。
4、型腔边缘5mm范围内不允许红丹测试不到,并且分型面红丹测试不允许低于80%。
5、所有紧固螺丝不允许松动。
6、 所有勾针不允许出现不同向现象。
7、胶件不允许有粘模现象。
8、 模具不允许有顶出不平衡现象。
9、 模具高度方向前、后模板不允许缺少拉令孔。
10、 模具装配不允许漏装或装错零件。 [1]
编辑本段胶件质量一、基本尺寸
1、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
2、通用结构尺寸标准。
a、 胶件一般要求做到平均胶厚,非平均胶厚应符合图纸要求。
b、 螺柱根部直径:M3螺丝为φ6.0+0.2mm,火山口直径φ10.0mm;M2.6螺丝为φ5.0+0.2mm,火山口直径φ9.0mm。
c、 叉骨、围骨根部厚度:1.2+0.2mm。
d、 按钮的顶RUBBER十字骨顶部厚度:0.9+0.1mm。
e、 司筒柱顶部壁厚:1.2±0.1mm。
f、 电池箱后模勾针位胶厚小于2.0mm。
g、 胶件同PL面处前后模出胶位时其错位小于0.05 mm。
h、面底壳配合。
3、二级或三级止口配合要求PL面错位小于0.1 mm,没有刮手现象;
4、包止口配合单边间隙为0.1~0.3 mm,外形复杂取大值。
a、 电池门与电池箱间水平方向单边间隙为0.2~0.3 mm。
b、 钮与孔配合。一般几何形状钮与孔单边间隙为0.15~0.25 mm。异形钮与孔单边间隙为0.3~0.4 mm,喷油钮间隙应取大值。钮与花仔配合时其配合情况能达到安全测试标准。
c、插卡位配合。插卡门与面底壳的配合单边间隙为0.2~0.3 mm。插口与插盒单边间隙为0.5mm。
d、四大件转轴位轴向单边最小间隙0.1~0.2 mm。
e、LOCK与其配合枕位孔单边间隙为0.2 mm。
f、 支架与其配合孔单边间隙为0.1~0.2 mm,长度大于150mm的取大值。
g、 COVER与其配合孔单边间隙为0.1 mm。
h、 ROLLER与其配合孔单边间隙为0.5~1.0 mm。 [1]
编辑本段表面缺陷一、工艺条件满足不了的情况下:
1、胶件表面不允许缺陷。
a、走胶不齐(或缺料、滞水)b、、烧焦 c、顶白
d、白线 e、披峰 f、起泡
g、拉白(或拉裂、拉断)h、烘印i、皱纹
2、表面受限制缺陷及接受程度。
序号 缺陷名称 接受程度
1 夹水纹 A、夹水纹强度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B、一般碰穿孔夹水纹长度不大于15mm,圆喇叭孔的夹水纹不大于5 mm。C、多水口融合处夹水纹长度不大于20 mm。D、手腕处夹水纹不在手腕的中间或受力位置。E、柱位对应的胶件外表面无夹水纹。F、表面火花纹的按键支架无有夹水纹。G、内部件夹水纹在强度允许位置不受限制。
2 缩水 A、在胶件表面不明显位置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B、内部件在尺寸允许下可有轻微缩水。C、胶件的非外观面不影响尺寸、强度下的缩水不受限制。
序号 缺陷名称 接受程度
3 拖白 A、胶件有火花纹或晒纹侧面允许有轻微拖白,并能用研磨膏加工消除。B、胶件的外观在第一侧面无拖白。
4 变形 A、较大型底壳支承脚不平度小于0.3mm。B、KEY支架不平度小于0.5mm。C、胶件变形在啤塑后应用机架调整控制。D、除上述几条外,胶件无变形。
5 气纹 A、对PE、PA、PVC、PC等胶料的胶件,水口位允许有轻微气纹。气纹不突出水口3.0mm。B、对公仔类壁厚较厚且不均匀的胶件,水口位及雕刻凸出位允许有轻微气纹。C、除上述两条外,胶件表面无气纹。
6 黄气 A、较大型且入水在中间的底壳;水口附近允许有轻微黄气,黄气程度应不影响胶件本色,只轻微改变颜色深度。B、除上述情况外胶件无黄气。
7 水口残余物 A、胶件水口位置及残余物在装配时无干涉现象。B、水口位无胶屎花,无顶针位胶片潜入水。C、胶件装配后的外观面无水口痕迹。
8 蛇纹 A、胶件装配后的外观面无蛇纹。B、内部件或装配后的非外观面在不能改善的情况下允许有蛇纹。
9 尖、薄胶件 除琴键类等胶件允许有特别设计的尖、薄胶位外,其它胶件无尖、薄胶位。[1]
编辑本段表面修饰1、 表面高光。
a、 高光表面要平整,有镜面效果;
b、 前模面的非外观面及内部件允许表面有轻微的加工痕迹。
c、高光表面不允许有划痕、锈迹、斑点等缺陷。
2、 表面饰纹(EDM或晒纹)。
a、纹路符合设计要求,纹路要均匀且侧面与表面一致。
b、互配件要求纹路一致。(以旧件配合的除外)
3、 表面字体。
a、 表面字体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且要均匀一致。
b、 字体宽度、大小、密度、字数、位置符合菲林要求。
4、 CORE面的修饰。
a、 一般CORE面需省光,无明显火花纹及加工刀痕,特殊要求的除外。
b、 透明胶件或装配后的外观面符合设计要求。 [1]
编辑本段工艺部分
注塑模具评分表[2]
1、模具在一定的注塑工艺条件范围内,应具有啤作的稳定性和工艺参数调校的可重复性。
2、模具啤作时注射压力,一般不应超过注塑机额定最大注射压力的85%。
3、模具啤作时的注射速度,其四分之三行程的注射速度不低于额定最大注射速度的10%或超过额定最大注射速度的90%。
4、模具啤作时的保压压力一般不应超过实际最大注射压力的85%。
5、模具啤作时的锁模力,不应超过适用机型额定锁模力的90%。
6、啤作过程中,产品及水口料的取出要容易、安全(时间一般各不超过2秒钟)。[1]
⑺ 注塑机上下模初学技巧是什么
注塑机上下模初学技巧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未经岗前安全生产作业培训的人员不准操作注塑机;
2、开机人员必须保证精力充沛,严禁带病或酒后操作注塑机;
3、未经授权人员,严禁带刀片、水口剪等五金物件进入模腔内作业,防止造成认为模具损坏事件发生;
4、严禁在注塑机的机台电源插座给手机及其它电器充电;
5、开机前应先检查注塑机台前后安全门的开关、“紧急停止”按钮等安全装置是否正常,机器各部位是否有明显缺陷,确认正常后方可开机;
6、严禁用绳子安全门限位开关、严禁或用电线短路接通机台电路安全装置,严禁用任何物件架高机械安全锁等取消注塑机的安全保护装置而进行开机操作,防止发生机台失灵时造成开机人员的人身安全事故;
7、每套模具装模上机生产,一定要调好机械安全位置(间隙约30mm-50mm),在安全门打开时一定要保证安全档块能有效地阻挡注塑机的安全杆,杜绝工伤事故的发生;
8、开机人员不得靠在注塑机的机械移动部位,开机取产品时必须打前安全门,严禁从后门及跨越安全门取产品;
9、根据安全要求佩戴必要的劳保用品(安全帽、防毒面罩、耳塞、防尘眼镜、隔热手套等),对利器类工具一定要放好,防止无意中上到他人或自己;
10、注塑机需要更改安全系统装置的配件,必须通知设备工程维修人员更换,并知会车间相关负责人;
11、注塑机在生产运转过程中,如果机台或模具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按下“紧急停止”开关,并通知技师或班长来处理,严禁私自调校与维修。
⑻ 注塑模具在正式开模前,审模图主要审哪些方面的呀
尺寸公差要求是否有遗漏,结构是否合理,加工有无难度,排气,顶出,冷却等是否可靠。开模行程与机床是否相配套。。。等等等
⑼ 在注塑机上调试新模具前要注意哪些问题
模具分型OK
模具冷却水道OK
机台有足够的锁模力,注射量,喷嘴温度,时间
模具安装时,台面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