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扣件式钢管内架搭设规范
在搭建扣件式钢管内架时,确保立杆稳固是至关重要的。立杆应铺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底部需配备底座和垫板,以防止积水。相邻立杆的接头必须错开,立杆顶部应高出女儿墙1米,高出檐口1.5米。安装过程中,第一节立杆每六跨应暂时设置一个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完毕后,根据实际情况拆除。
在搭建纵、横向水平杆时,单排设置时,横向杆的一端需插入墙内不少于240毫米,另一端则用扣件与立杆连接,伸出部分不少于100毫米;若为双排设置,则横向杆端头离墙距离应在50至100毫米之间。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的错开距离不应小于500毫米。纵向水平杆应搭设在立杆内侧,与横向杆连接,长度不宜短于三跨;同一层的纵向杆间距不大于400毫米。纵向杆接长时,接头位置应错开,并使用对接扣件连接;若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米,并用三个回转扣件固定。
剪刀撑的设置也极为关键。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应在45°至60°范围内,利用回转扣件将一根斜杆固定在立杆上,另一根斜杆固定在小横杆的伸出部分上。斜杆与脚手架的连接点距节点(立杆和横杆的交点)不应超过200毫米,除两端外,中间还需增加2至4个扣节点,最下面一个连接点距地面不宜超过500毫米。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四跨,且不应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应在45°至60°之间。对于高度低于24米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超过15米;对于高度超过24米的双排脚手架,则需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为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超过200毫米处的立杆上。当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需向低处延长两跨并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宜超过1米。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与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毫米。
脚手板的铺设需遵循一定的规范。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等应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米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撑,但必须将脚手板两端固定,可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竹笆、竹串片脚手板则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采用对接平铺,并在四个角用直径1.2毫米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连墙件的布置也应靠近主节点,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超过300毫米,布置需均匀,每个连墙件能承受的最大风荷载面积应小于40平方米。
⑵ 单排钢管脚手架如何施工
1. 脚手架搭建前的准备
在搭建单排钢管脚手架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这包括查阅施工图纸,确定搭建位置和高度,了解工地的地形和环境。同时,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钢管、连接件、扣件、钢板、脚手板、横梁等。
2. 进行基础的处理
在搭建脚手架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基础处理。这包括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平整、干燥,以及去除可能存在的杂物和障碍物。若地面不平坦,可以进行填充和夯实,以提供稳固的支撑。
3. 搭建起始单元
首先,将首个单元的基础框架搭建起来。将两根钢管插入地面尺寸为60×60厘米的基础方坑中,将它们与一根横梁相连,并使用扣件进行固定。确保横梁平整水平,通过使用水平仪进行调整。
4. 扩展脚手架长度
扩展脚手架长度时,需要在已搭建的部分上端插入一根钢管,再将其与新的基础框架连接。使用扣件将它们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如此循环,在水平方向上搭建取决于需要的长度的脚手架。
5. 安装脚手板和安全设施
在搭建了所需长度的脚手架后,需要安装脚手板来提供工人行走和操作的平台。脚手板通常位于每个脚手架单元的横梁上,使用扣件进行固定。同时,还需要安装安全设施,如安全网、扶手、脚手架锁定器等,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6. 完成验收和维护
在搭建脚手架后,需要进行验收以确保其安全稳固。验收包括检查连接件是否固定牢固、脚手架是否平整稳定、安全设施是否完善等。同时,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如检查松动的螺丝、更换磨损的部件等,以保持其良好的使用状态。
提问:
1. 如何进行脚手架搭建前的准备工作?
2. 施工现场的基础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3. 如何搭建起始单元的基础框架?
4. 搭建脚手架长度时如何连接已搭建的部分?
5. 除了脚手板,还需要安装哪些安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