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模具什么情况下要做镶件
1. 使用FUTABA标准模座结构组模座。
2. 使用正钢或同规格标准模具零件、配件。
3. 所有导销(GUIDE PIN),衬套(BUSHING)必须在尾端有凸型。
4. 所有模具设计图面纸张尺寸需统一使用全开规格尺寸,并等核准后,才开始制作。
5. 模具上成品部分加工时,应以成品图中尺寸公差的半值来做为加工公差,不得使用
成品图上之公差来加工。
6. 所有度量单位以英制为准,长度使用毫米,重量使用公斤,温度使用摄氏(C)。
7. 压力以英制PSI为单位,1PSI=1磅/平方英寸=14.2公斤/平方公分。
8. 确认模厚,夹模板行程,顶出行程。
9. 公母模四侧面吊模孔位置,“A”“B”板每一相邻两侧最少有一吊模孔,其他模板最少
有一侧面有吊模孔。
10. 四支导销中之任一支,必须做成偏心,即不与其他三支对称,以防止公、母模反向
合模。
11. 打印钢材规格及硬度於模仁底面。
12. 详列材料表并标示材料与表面处理规格,并标示电热器瓦数规格与电压大小。
13. 打印,编号所有模具零件。
14. 模具两侧面,应与装箱前以铁条固定,以免模面分开。
15. 同一成品模穴超过一个穴时,应采用连续编号以便识别模穴。
16. 在模座上需有一吊模孔於模具重心位置,以避免吊模时模具倾斜,并确定螺纹与深
度足够负荷模重。
17. 除模仁有大面积梯阶靠破外,均应装置模面锁定块(PARTING LINE LOCKS)。
18. 肋片深度超过5mm时,需於肋底部加逸气销或以镶件制作,以利塑料充填。
19. 以销子做平面靠破时,应将销子顶端加长伸入钢材内,避免销子顶面压损或变形。
20. 成品重要处,应稍预留尺寸,避免加工尺寸过大而导致补焊。
21. 模仁未经许可不准补焊。
22. 在特殊情况下以补焊修补模具时,应选用模具同材料做焊条,以免材质不同影响成
品之外观及留下痕迹。
23. 各项装配组立均应确实控制公差,不得有敲击之痕迹留下。
24. 所有的模板除分模面外,其余角落应倒角。
25. 使用电热器之模具,均需附电路图以便生产单位正确接线。
26. 模具需咬花处理时,拔模角度至少需要2度以上,咬花深度则每深0.001”需增加1度
拔模角,例如:深度为0.003”时需有5度拔模角度,咬花前模穴表面至少要以#300
砂纸打光。
27. 确认模穴,模座强度足够。
28. 模具设计应符合成品图面附注要求。
29. 提供所有不属于标准规格零件详细图面。
30. 模仁表面经电镀处理后,应加热模仁至500F以1英寸厚度加热1小时计算,以防止模
仁脆化。
31. 电镀件之厚度及附着强度均需特别注意,不得在使用后有剥落的现象。
32. 美式塑胶机顶出杆位置图,主料头末端倒钩设计,及三片模或使用剥料板模具其拉
杆设计须设计倒钩请。
B.模具组立图制作要点
[一]母模平面视图需标示部分
1. 标示母模所有基本尺寸。
2. 标示模板、模仁、模仁穴尺寸,位置。
3. 标示固定螺丝,定位销位置。
4. 标示夹模沟尺寸,位置。
5. 标示逸气沟,模面实际接触面尺寸,位置。
6. 标示斜销,滑块,油压缸位置。
7. 标示水管回路尺寸,位置。
8. 标示料沟,进胶口,热射嘴位置,尺寸。
9. 标示模面固定块尺寸。
10.尽量使用剖面表达需要部分使其更明确清楚。
11.模具四角撬模沟尺寸为45度X 6mm深。
[二]公模平面视图需标示部分
1. 标示顶出系统所有基本尺寸。
2. 标示顶板长度与宽度尺寸。
3. 标示固定螺丝位置。
4. 标示底板上顶出孔尺寸,位置。
5. 标示顶出板上螺丝,定位销位置。
6. 标示水管回路尺寸,位置。
7. 标示夹模沟尺寸,位置。
8. 标示公模面顶针位置。
9. 标示模板,模仁,模仁穴尺寸,位置。
10.标示斜销,滑块,油压缸尺寸,位置。
11.标示模面固定块尺寸,位置。
12.标示顶出系统尺寸,位置。
13.标示进胶口尺寸,位置。
14.标示回位销尺寸,位置。
15.顶板上吊模孔最小尺寸10mm-16X2孔。
16.尽可能使用50mm直径公模支撑柱,如模具长度超过500mm时则使用70mm直径支撑
柱,为使公模板预留应力,中间位置支撑柱高度应比其他位置支撑柱高0.05mm。
[三]剖面视图部分
1. 标示模板厚度尺寸。
2. 标示水管回路尺寸,位置。
3. 最小使用M12内六角螺丝或更大尺寸固定模板。
4. 模仁与模仁穴至少由分模面算起有12mm-20mm深度为紧配合。
5. 模仁应比模板高1mm(最小)-0.5mm(最大)。
6. 导销长度最少比公模面最高点长20mm。
7. 视图上需标示模具总长度,总宽度。
8. 图面上应标示所有模仁,顶块,斜销,滑块,油压缸尺寸,位置。
C.料头衬套(SPRUE BUSHING),定位销(LOCATING RING)
1. 使用FUTABA或同规格尺寸料头衬套,定位销。
2. 标示料头开口尺寸及20R球径。
3. 定位环外径为100mm直径。
4. 料头衬套长度以不超过75mm为宜,如A板厚度超过75mm,则需将料头衬套陷入
模板内,尽量使料头衬套长度在75mm以内。
5. 使用M6-20螺丝或直径6mm定位销固定料头衬套。
D.料沟(RUNNER),进胶口(GATE)部分。
1. 尽可能使用圆型料沟。
2. 标示料沟,进胶口,料沟与进胶口间隙尺寸。
3. 隔料板( RUNNER BARS)需热处理。
4. 在料沟末端应有冷料沟(COLD SLUGS)。
5. 明示成品何处进胶,以防止影响成品外观与装配困扰。
6. 采用小点进胶口时,如模具结构允许应在母模使用剥料板以确保主料头脱离。
7. 进胶口与料沟均需打光。
8. 在料沟末端应加上逸气沟。
9. 各种胶口之设计参照常规的模具设计规范。
10. 模具上使用进胶口种类:
1. 圆盘式(DIAPHRAGM)
2. 小点式(PIN)
3. 料头直灌式(SPURE)
4. 扇形式(FAN)
5. 凸片式(TAB)
6. 薄膜式(FILM)
7. 压刀式(EDGE)
8. 潜伏式(SUBMARINE)
9. 针点式(PIN POINT)
10. 标示顶板行程距离尺寸。
11. 标示顶板垫钮(STOP BUTTONS),顶板面积每增加200平方面积增加一个顶板
垫钮于背板上。
12. 对较大尺寸模具采用4支凸型导销与衬套,对于宽度较窄长度不超过300mm顶板
可用2支凸型导销与衬套引导顶出系统。
13. 至少使用4支回位销,模具长度超过600mm以上需使用6支回位销。
14. 固定顶针盖板与顶板螺丝数量,以每200平方毫米一个螺丝计算。
15. 顶板背面攻牙以配合生产成型机顶杆,200以下机台攻M10,200以上机台攻
M16。
16. 当顶针打在成品周围半个料位时,应配合顶板先期回位装置,以免顶针撞到母模
模面,当成品材料为ABS、PC、HIPS时,使用6mm(最小)顶针,材料为PP,PE
时使用10mm顶针,材料为PVC。KRATON使用12mm顶针。
17. 当使用套管顶出时,心销应用压板由公模底板背面压紧并固定,套管心销应使用
标准规格顶针。
18. 成品上空心圆柱,均需以套管顶出。
19. 尽可能避免使用定位式顶针,必须使用时尽量使用D形头部固定顶针。
20. 所有顶针与顶针套管均应编号,以便识别,装配。
21. 顶出成品所需顶针数量,可由公式计算,参照常规的模具设计规范。
E.冷却贿赂部分
1. 以平面,剖面视图标示冷却回路尺寸,位置。除特别指定外,所有水管内径为
10mm与NPT管牙(非公制PT牙),并配合常用规格快速接头,水孔应距离成品至
少12mm,距离顶针孔至少6mm。
2. 公、母模仁都需冷却回路,除非特别指定,不应只在模板上冷却,但铍铜模仁除
外。
3. 打印“IN”,“OUT”记号与编号於水管进,出口位置。
4. 标示所有O-RING与塞头尺寸,位置。
5. O-RING仅适用於垂直之水孔接合处,不得用于水平水孔接合处。
6. 标示回路内水流动方向。
7. 回路中隔板应用铜制品或不锈钢片,并在顶端倒角以利装配。
8. 当采用全热式热胶道系统时,不可在母模侧冷却回路中使用O-RING。
9. 水管通路位置,必须靠进成品壁厚较厚与凸出物位置。
10. 水管与水管间中心距离不可小于30mm。
11. 当使用常用规格之套管式冷却套件冷却模心时,必须确认接头位置是否有使用止泄
带,以及锁紧定位。
12. 所有水管回路必须经过60空气压力测试,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生。
13. 夹模沟附近避免有水管接头。
14. 避免水管接头位置在模具顶面位置,如果不能避免时,在顶面水管与分模面间必须
做排水沟12mm。
15. 任何直线水管长度不得过长,带来加工困难。
16. 水管接头和水管接合可采用银焊。
17. 任何一支水管回路内不得超过15个转弯点,(使用隔板时共有4个转弯点)。
18. 隔板顶端与水孔应保持有一个水孔直径的间隙。
19. 水管与接头之螺牙配合需紧密,攻牙深度,丝攻尺寸及止泄带须慎重选用,闭死端
之塞头亦不得有所泄漏。
20. 标准冷却回路设计,模具冷却计算公式,水管接嘴规格,及O-RING装置设计常规的
模具设计规范。
F.移动式镶件,滑块等部分
1. 滑块之动作磨擦面均需做X型面黄油沟。
2. 使用斜销时,应确定滑块在模面分开后才开始滑动,斜销应采用导销规格制作。
3. 滑块应装有定位珠及弹簧,确保滑开后定位。
4. 滑块底部应装热处理耐磨板。
5. 使用压板固定,引导滑块。
6. 滑块设计应力求拆装容易,以便在成型机上即可检修。
7. 当合模时,顶针与滑块有碰撞用使用先前回位装置。
8. 滑块体积与成品体积相比低于20:1时,则滑块有独立冷却回路。
9. 滑块移动行程,应比实际成品所需要移动距离大3mm。
10. 斜销倾斜角度为10-25度,除非有特别指定。
11. 闭模时滑块应由斜面锁定块锁定,以确保滑块定位。
12. 斜面锁定块斜面倾斜角度应比斜销角度大5度。
13. 使用油压缸带动滑块时,油压缸内承受压力为最小2000psl(140公斤/平方公斤)
14. 滑块与斜销设计,参考标准化的模具设计。
② 模具制作一般有什么要求
(二)、模具制作方可提前做设计准备,防止匆忙中考虑不周,影响工期。 总之,制作高质量模具,只有供需双方紧密配合,才能最终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二、不要只看价格,要从质量、周期、服务全方位考虑 模具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十大类。根据零件材料、物理化学性能、机械强度、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使用寿命、经济性等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模具成形。 精度要求高的模具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且模具材质、成形工艺都有严格要求,还需使CAD/CAE/CAM模具技术去设计、分析。有些零件由于成型时有特殊要求,模具还需使用热流道 ,气辅成型。制造厂家应具备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及数控仿型铣设备,高精度磨床,高精度三座标测量仪,计算机设计及相关软件等。一般大型冲压模具(如汽车复盖件模具)要考虑机床是否有压边机构,甚至边润滑剂、多功能位级进等。除冲压吨位还要考虑冲次、送料装置、机床及模具保护装置。 上述模具的制造手段及工艺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和掌握的。在选择协作厂家时一定要了解它的加工能力,不但看硬件设备,还要结合管理水平、加工经验以及技术力量。对同一套模具,不同厂家报价有时有很大差距。你不该付出高于模具价值费用的同时,也不应该少于模具的成本。 模具厂家象你一样,要在业务中取得合理的利润。订制一套报价低得多的模具会是麻烦的开始。用户须从自身要求出发,全面衡量。低得多的模具会是麻烦的开始。用户须从自身要求出发,全面衡量。 三、避免多头协作,尽量模具制作和制品加工一条龙。 有了合格的模具(试件合格),不一定能生产出批量的合格产品。这主要与零件的加工机床选型、成形工艺(成形温度、成形时间等)及操作者的技术素质有关系。有了好的模具,还要有好的成形加工,最好是一条龙协作,尽量避免多头协作。
③ 模具是否有直棱直角的要求
模具制造过程中一般是避免直角棱角尖角的,因为这些结构会导致应力产生,长期下去模具会龟裂
④ 模具的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是什么
模具的组成 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根据模具中各个部件所起的作用,一般可将注塑模细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一、 成型部件成型部件由型芯和凹模组成。型芯形成制品的内表面,凹模形成制品的外表面形状。合模后型芯和型腔便构成了模具的型腔。按工艺和制造要求,有时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块组合而成,有时做成整体,仅在易损坏、难加工的部位采用镶件。二、 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又称流道系统,它是将塑料熔体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一组进料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组成。它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 导向部件
为了确保动模和定模在合模时能准确对中,在模具中必须设置导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采用四组导柱与导套来组成导向不见,有时还需在动模和定模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来辅助定位。四、 推出机构
在开模过程中,需要有推出机构将塑料制品及其在流道内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推出固定板和推板用以夹持推杆。在推杆中一般还固定有复位杆,复位杆在动、定模合模时使推板复位。
五、 调温系统
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需要有调温系统对模具的温度进行调节。对于热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设计冷却系统使模具冷却。模具冷却的常用办法是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通道,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带走模具的热量;模具的加热除可利用冷却水通道热水或蒸汽外,还可在模具内部和周围安装电加热元件。
六、 排气槽
排气槽用以将成型过程中型腔的气体充分排除。常用的办法是在分型面处开设排气沟槽。
七、 侧抽芯机构
有些带有侧凹或侧孔地塑料制品,在被推出以前必须先进行侧向分型,抽出侧向型芯后方能顺利脱模,此时需要在模具中设置侧抽芯机构。
八、 标准模架
为了减少繁重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采用了标准模架。
⑤ 五金冲压模具组装中应注意哪些
根据您的描述,整理以下3带来组装注意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1、首先安装冲压模具的上下模座,上模座安装在冲床或压力机的滑块上,下模座安装在冲床或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上。上下模座固定之后,再进行模具零件在模座上的安装,可以保证正确精确的安装位置,以防出现误差导致无法工作。
五金冲压模具图
2、同时在进行凹凸模安装时,在它们之间要留有均匀的冲裁空间,这样可以保证冲压质量及延长冲压模具使用寿命。另外要根据模具结构确定上下模具的装配顺序,对于有导柱和没有导柱的模具安装要分别确定不同的安装方法。
3、对于复杂的冲压模具安装需要根据上下模零件安装所受的限制大小确定合理的装配顺序。不恰当的安装顺序有时会影响后面的安装工作,或是出现不能安装的。所以正确的安装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
⑥ 注塑模具设计中,什么场合要用镶块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镶块,他是单独拆分出来的,所以,单独的肯定比一个整体的好加工,这是主要的。然后,在哪些地方要做镶块呢,在一些整体上面无法加工的地方,比如筋位很深,这些地方就算电极打出来也没有办法省模,如果做成镶件的话加工也好,省模也好都是很方便的。还有些地方在注塑的时候需要排气,因为排不了气有可能出现打不饱烧胶之类的,所以需要排气的地方也可以做成镶件。还有一些比较大块的工件,也可以拆分成镶件来做,那样好加工。如果滑块,前面的行芯和后面的座子可以拆分成两块,行芯就是镶块,有些地方对模具的材料要求不一样的也可以做成镶件,比如模仁做P20,然后有些地方需经常插穿碰穿之类的,那些地方就可以做成镶件,以加强强度……
这些东西都是经验的,多做做就好了。
⑦ 塑料模具什么 情况下必须做镶件
做镶件主要是为了方便更换,在模具的易损部位.
另外就是为了排气和加工方便,做了镶件可以取出镶件单独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前模如果做镶件,会产生镶件线,需要客户的确认才行.
⑧ 在什么情况下模具需要制作滑块
一般塑料模具的产品的侧面有型或孔,就需要滑块来抽芯或分型。
⑨ 模具设计中的重点都有哪些
模具设计的要点
1.模具设计的要点
(1)模具材料的选用:模芯材料的选择以资源、成本、寿命要求为基本原则,以及耐热、耐磨、耐蚀性要好,易于切削加工、熔焊、不生锈等。被用来做模具(模芯、模套)的材料主要有:碳素结构钢(45 钢应用最广);合金结构钢(如12CrMo、38CrMoAl等);合金工具钢等。而对于挤管式模芯的结构特点,其长嘴定径区是一个薄壁圆管,一般不易进行热处理,其耐磨性要求较严,尤其是用于绝缘挤出的模芯,多用耐磨的合金钢(如30CrMoAl)制成。模套材料的耐磨要求可以降低,而加工精度必须提高,往往模套以45 钢制成,内表面镀铬抛光达▽7。
(2)挤压式模芯(无嘴)的结构尺寸如下图:
1-d 2-d 3-L 4-L 5-D
6-M 7-B 8-D 9-φ 10-φ
在材料确定后,以工艺的合理性,兼顾加工的可能性恰当设计各部尺寸,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1)外锥角φ :根据机头结构和塑料流动特性设计,锥角控制在45°以下,角度越小,流道越平滑,突变小,对塑料层结构有益。在挤出聚乙烯等结晶性高聚物时,对突变而导致的预留内应力的避免尤其重要,只有充分予以注意才能有效的提高制品的耐龟裂性能。角度的大小往往根据机头内部结果特点决定。
2)模芯外锥最大直径D :该尺寸是由模芯支持器(或模芯座)的尺寸决定的,要求严格吻合,不得出现“前台”,也不可出现“后台”,否则将造成存胶死角,直接影响塑料层组织和表面质量。
3)内锥最大直径D :该尺寸主要决定于加工条件和模芯螺柱的壁厚,在保证螺纹强度和壁厚的前提下,D 越大越好,便于穿线。
4)模芯孔径d :这是对挤出质量影响最大的结构尺寸,按线芯结构特性及其尺寸设计。一般情况下,单线取d =线芯直径+(0.05~0.15)mm;绞合线芯取d=线芯外径+(0.1~0.25)mm。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因为过大了,一则形成线芯的摆动而造成挤出偏芯,再则会出现倒胶,既有害挤包层质量,又有可能造成断线。而过小,则易刮伤线芯,也使模具寿命降低;对绞线而言,由于线径不均,模孔d 过小时,则是断线的主要原因。通常为加工便利,且模芯孔径尺寸系列化,则多取模芯孔径d 为整数。
5)模芯外锥最小直径d :d 实际上是决定模芯出线端口厚度的尺寸,端口厚度△=1/2(d -d )不能太薄,否则影响使用寿命;也不宜太厚,否则塑料熔体流道发生突变,并且形成涡流区,引发挤出压力的波动,而且易形成死角,影响塑料层质量,一般模芯出线端口的壁厚控制再0.5~1mm为宜。
6)模芯定径区长度L :L 决定线芯通过模芯的稳定性,但也不能设计的太长,否则将造成加工困难,工艺上的必要性也不大,一般L =(0.5~1.5)d ,且模芯孔径d 较大时选下限,否则,反之。
7)模芯锥体长度L :这往往是设计给出的参考尺寸,从上图不难看出,
tgφ ∕2=(D -d )∕2 L ,亦即L =(D -d )∕【2(tgφ ∕2)】。
所以L 可以依据上述决定的尺寸确定,经计算确定L 的长度,如果太长或太短,与机头内部结构配合不当,可回过头来修正锥角φ ,然后再计算L 直至合适。
(3)挤压式模套的结构尺寸如下图:
1-d 2-d′ 3-l 4-a 5-b
6-L 7-D 8-D′ 9-φ
1)模套压座外径D:根据模套座(或机头结构内筒直径)设计,一般小于筒径内孔0.5~1.5mm,此间隙是工艺调整偏芯、确保同心度的必要因素,间隙不能太小,否则满足不了调偏的需要;间隙太大也不行,因为太大影响模套的稳固性,甚至在挤出过程中发生自行偏斜。
2)内锥最大直径D′:这是模套设计的精密尺寸之一。其大小必须严格与模套座(或机头内锥)末端内径一致,否则组装模套后将产生阶梯死角,这是工艺所不允许的。
3)模套定径区直径d:这又是模套设计的精密尺寸之一。要根据产品直径、各挤出工艺参数及挤制塑料特性来严格设计。一般d=成品标称直径+(0.05~0.15)mm。
4)模套内锥角φ:角φ是由D′、d及模套长度制约的,角φ又同时受到与其配套的模芯的外锥角的制约,角φ必须大于模芯外锥角3~10°,若没有这个角度差,便保证不了挤出压力,当然挤出压力也不能太大,因为这样会影响挤出产量,因此角度差也不能太大。角φ和D′、d一样都不能按参考尺寸设计,因此三个尺寸必须同时精密计算,相互修正,并在加工中依照尺寸l和L进行调整。
5)模套定径区长度l:一般取l=(1~3)d为宜,长一些对定型有利,但越长阻力越大,影响产量。所以,当d较大时,不能取上限。
6)模套压座厚度b:按模套座深度(或机头内筒出口处深度)设计,一般要大0.3~0.5mm。
7)模套外径d′:根据模套压盖内孔设计一般要小于压盖内孔2~3mm,但也不宜过小,否则间隙过大将造成散热不均匀。
8)模套总长L:这是设计给出的参考尺寸,由b和可调整的长度a来确定。
(4)挤管式模芯(长嘴)的结构尺寸如下图所示:
1-d 2-d′ 3-δ 4-l 5-l′
6-L 7-D 8-M 9-D′
挤管式长嘴模芯的结构尺寸除定径区外,其余外形尺寸与挤压式模芯设计基本相同,现对挤管式模芯定径部分的尺寸设计做一简述。
1)模芯定径区内径d:又叫模芯孔径。该尺寸根据选用材料的耐磨性、半制品尺寸大小及其材质与外径规整程度等设计,一般设计为d=d +(0.5~2)mm或d=d +(3~6)mm,主要因为线芯尺寸较小且规则,而缆芯较大且外径尺寸不规则的缘故。为了模具系列化,通常将模芯孔径加工成整数尺寸。
2)模芯定径区外圆柱(长嘴)直径d′:从上图可看出d′决定于尺寸d及其壁厚δ,即d′=d+2δ。壁厚的设计既要考虑模芯的寿命,又要考虑塑料的拉伸特性及电线电缆塑料层的挤包紧密程度,一般设计为d′=d+2(0.5~1.5)mm,即模芯嘴壁厚为0.5~1.5mm。这个数值不能太大,否则拉伸比就大,塑料层拉伸后强度提高,而延伸率下降,影响电线电缆的弯曲性能;但也不能太小,太小因过薄使其使用寿命降低。
3)定径区外圆柱(模芯嘴)长度l:该尺寸依据尺寸d考虑挤出塑料成型特性设计,一般设计为l=(0.5~2)d,d值大取下限,d值小取上限,用于挤护套的模芯取下限,挤绝缘时取上限。
4)定径区内圆柱(承线)长度l′:该尺寸由加工条件,半制品结构特性决定。无论如何l′必须比l长度大2~4mm,这是确保模芯强度的必需,所以l′实际是参考l决定的。
(5)挤管式模套的结构型式与挤压式模套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其结构尺寸中的模套定径区的直径及其长度,必须按与其配合的挤管式模芯来设计。
1)模套定径区直径d :该尺寸按挤管式模芯嘴外圆直径d′、线芯或缆芯外径、挤包绝缘或护套厚度等设计。一般设计为d =d′+2倍挤包厚度,并视绝缘(护套)厚度、产品结构要求及塑料的拉伸特性而定。
2)模套定径区长度l :该尺寸往往根据塑料的成型特性和模芯定径区外圆柱(模芯嘴)的长度l 而定,一般设计为l =l -(1~6)mm,而且挤包绝缘(护套)厚度小时取下限(即减去值取上限);否则,反之。
总之设计模具时,除考虑材料、加工、使用寿命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1)增加模具的压力,使塑料从机筒进入模具后,压力增大且均匀稳定,从而增加塑料的塑化和致密性,提高产品的质量;2)增长模具配合部分的塑料流动通道,使流动中的塑料进一步塑化,从而提高塑料塑化的程度;3)消除模具配合中产生的流动死角,使流道形成流线型,利于塑化好的塑料挤出;4)抽真空挤塑的模具,模芯的承线径一般应在20~40mm,模套的承线径一般在15~30mm。
二、工艺配模
配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挤塑的质量和产量,故配模是重要操作技能之一。由于塑料熔体离模后的变化,使得挤出线径并不等于模套的孔径,一方面由于牵引、冷却使制品挤包层截面收缩,外径减少;另一方面又由于离模后压力降至零,塑料弹性回复而胀大,离模后塑料层的形状尺寸的变化与物料性质、挤出温度及模具尺寸和挤出压力有关。模具的具体尺寸是由制品的规格和挤塑工艺参数决定的,选配好适当的模具,是生产高质量、低消耗产品的关键。
1.模具的选配依据
挤压式模具选配主要是依线芯选配模芯,依成品(挤包后)的外径选配模套,并根据塑料工艺特性,决定模芯和模套角度及角度差、定径区(即承线径)长度等模具的结构尺寸,使之配合得当、挤管式模具配模的依据主要是挤出速俩的拉伸比,所谓拉伸比就是塑料在模口处的圆环面积与包覆与电线电缆上的圆环面积之比,即模芯模套所形成的间隙截面积与制品标称厚度截面积之比值,拉伸比:
K=(D -D )/(d -d )
其中 D ――为模套孔径(mm);
D ――为模芯出口处外径(mm);
d ――为挤包后制品外径(mm);
d ――为挤包前制品直径(mm)。
不同塑料的拉伸比K也不一样,如聚氯乙稀K=1.2~1.8、聚乙烯K=1.3~2.0,由此可确定模套孔径。但此方法计算较为繁琐,一般多用经验公式配模。
2.模具的选配方法
(1)测量半制品直径:对绝缘线芯,圆形导电线芯要测量直径,扇形或瓦形导电线芯要测量宽度;对护套缆芯,铠装电缆要测量缆芯的最大直径,对非铠装电缆要测量缆芯直径。
(2)检查修正模具:检查模芯、模套内外表面是否光滑、圆整,尤其是出线处(承线)有无裂纹、缺口、划痕、碰伤、凹凸等现象。特别是模套的定径区和挤管式模芯的管状长嘴要圆整光滑,发现粗糙时可以用细纱布圆周式摩擦,直到光滑为止。
(3)选配模具时,铠装电缆模具要大些,因为这里有钢带接头存在,模具太小,易造成模芯刮钢带,电缆会挤裂挤坏。绝缘线芯选配的模具不易过大,要适可而止,即导电线芯穿过时,不要过松或过紧。。
(4)选配模具要以工艺规定的标称厚度为准,模芯选配要按线芯或缆芯的最大直径加放大值;模套按模芯直径加塑料层标称厚度加放大值。
3.配模的理论公式
(1)模芯 D =d+e
(2)模套 D =D +2δ+2△+e
式中:D ――模芯出线口内径(mm);
D ――模套出线口内径(mm);
d ――生产前半制品最大直径(mm);
δ――模芯嘴壁厚(mm);
△――工艺规定的产品塑料层厚度(mm);
e ――模芯放大值(mm);
e ――模套放大值(mm)。
(3)放大值e 或e 的说明。
1)绝缘线芯模芯e 的放大值为0.5~3mm;
2)绝缘线芯模套e 的放大值为1~3mm;
3)生产外护套电缆用模芯e 的放大值、铠装电缆为2~6mm,非铠装为2~4mm;
4)生产外护套电缆用模套e 的放大值为2~5mm。
4.举例说明模具的选配
1)生产绝缘线芯3×185mm 的实心铝导体扇形电缆,其扇形(标称)宽度为21.97mm(其最大宽度允许值22.07mm),绝缘层标称厚度为2.0mm。(其最小厚度允许值为2.0×90%-0.1=1.7mm,模芯嘴壁厚为1.0mm,选用模具。
模芯D =d+e =21.97+1.5=23.47(mm)考虑到实体扇形及最大宽度,选取D =24mm。
模套孔径D =D +2δ+2△+e
=24+2×1+2×2+3=33(mm)
2)生产电缆外护套,其型号为VLV,规格为1×240mm ,电压为0.6/1kV,
选用模具。该电缆成缆后直径为23.6mm,护套标称厚度为2.0mm,取模芯嘴壁厚为1.5mm。
模芯孔径 D =d+e =23.6+3=26.2≈27mm
模套孔径 D =D +2δ+2△+e
=27+2×1.5+2×2+4=38mm
3)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模具的选配往往在操作规程或生产工艺卡中给出一定的经验公式,如某厂φ65挤塑机给出的模具选配公式(△为塑料挤包层的标称厚度)。
挤压式 模芯(mm) 模套(mm)
单线
绞线 导线直径+(0.05~0.10)
绞线外径+(0.10~0.15) 导线直径+2△+(0.05~0.10)
绞线外径+2△+(0.05~0.10)
挤管式 模芯(mm) 模套(mm)
绝缘
护套 线芯外径+(0.1~1.0)
缆芯最大外径+(2~6) 模芯外径+2△+(0.05~0.10)
模套外径+2△+(1.0~4.0)
线芯或缆芯外径不均时,放大值取上限;反之取下限。在保证质量及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要提高产量,一般模套放大值取上限。
5.选配模具的经验
1)16mm 以下的绝缘线芯的配模,要用导线试验模芯,以导线通过模芯为宜。不要过大,否则将产生倒胶现象。
2)抽真空挤塑时,选配模具要合适,不宜过大,若大,绝缘层或护套层容易产生耳朵、起棱、松套现象。
3)挤塑过程中,实际上塑料均有拉伸现象存在,一般塑料的实际拉伸在2.0mm左右。根据拉伸考虑模套的放大值,拉伸比大的塑料模套放大值大于拉伸比小的塑料模套放大值,如聚乙烯大于聚氯乙稀。
4)安装模具时要调整好模芯与模套间的距离,防止堵塞,造成设备事故。
⑩ 模具设计时,在哪些情况下应考虑做镶件、直顶铲基的反铲有什么作用
1. 使用FUTABA标准模座结构组模座。
2. 使用正钢或同规格标准模具零件、配件。
3. 所有导销(GUIDE PIN),衬套(BUSHING)必须在尾端有凸型。
4. 所有模具设计图面纸张尺寸需统一使用全开规格尺寸,并等核准后,才开始制作。
5. 模具上成品部分加工时,应以成品图中尺寸公差的半值来做为加工公差,不得使用
成品图上之公差来加工。
6. 所有度量单位以英制为准,长度使用毫米,重量使用公斤,温度使用摄氏(C)。
7. 压力以英制PSI为单位,1PSI=1磅/平方英寸=14.2公斤/平方公分。
8. 确认模厚,夹模板行程,顶出行程。
9. 公母模四侧面吊模孔位置,“A”“B”板每一相邻两侧最少有一吊模孔,其他模板最少
有一侧面有吊模孔。
10. 四支导销中之任一支,必须做成偏心,即不与其他三支对称,以防止公、母模反向
合模。
11. 打印钢材规格及硬度於模仁底面。
12. 详列材料表并标示材料与表面处理规格,并标示电热器瓦数规格与电压大小。
13. 打印,编号所有模具零件。
14. 模具两侧面,应与装箱前以铁条固定,以免模面分开。
15. 同一成品模穴超过一个穴时,应采用连续编号以便识别模穴。
16. 在模座上需有一吊模孔於模具重心位置,以避免吊模时模具倾斜,并确定螺纹与深
度足够负荷模重。
17. 除模仁有大面积梯阶靠破外,均应装置模面锁定块(PARTING LINE LOCKS)。
18. 肋片深度超过5mm时,需於肋底部加逸气销或以镶件制作,以利塑料充填。
19. 以销子做平面靠破时,应将销子顶端加长伸入钢材内,避免销子顶面压损或变形。
20. 成品重要处,应稍预留尺寸,避免加工尺寸过大而导致补焊。
21. 模仁未经许可不准补焊。
22. 在特殊情况下以补焊修补模具时,应选用模具同材料做焊条,以免材质不同影响成
品之外观及留下痕迹。
23. 各项装配组立均应确实控制公差,不得有敲击之痕迹留下。
24. 所有的模板除分模面外,其余角落应倒角。
25. 使用电热器之模具,均需附电路图以便生产单位正确接线。
26. 模具需咬花处理时,拔模角度至少需要2度以上,咬花深度则每深0.001”需增加1度
拔模角,例如:深度为0.003”时需有5度拔模角度,咬花前模穴表面至少要以#300
砂纸打光。
27. 确认模穴,模座强度足够。
28. 模具设计应符合成品图面附注要求。
29. 提供所有不属于标准规格零件详细图面。
30. 模仁表面经电镀处理后,应加热模仁至500F以1英寸厚度加热1小时计算,以防止模
仁脆化。
31. 电镀件之厚度及附着强度均需特别注意,不得在使用后有剥落的现象。
32. 美式塑胶机顶出杆位置图,主料头末端倒钩设计,及三片模或使用剥料板模具其拉
杆设计须设计倒钩请。
B.模具组立图制作要点
[一]母模平面视图需标示部分
1. 标示母模所有基本尺寸。
2. 标示模板、模仁、模仁穴尺寸,位置。
3. 标示固定螺丝,定位销位置。
4. 标示夹模沟尺寸,位置。
5. 标示逸气沟,模面实际接触面尺寸,位置。
6. 标示斜销,滑块,油压缸位置。
7. 标示水管回路尺寸,位置。
8. 标示料沟,进胶口,热射嘴位置,尺寸。
9. 标示模面固定块尺寸。
10.尽量使用剖面表达需要部分使其更明确清楚。
11.模具四角撬模沟尺寸为45度X 6mm深。
[二]公模平面视图需标示部分
1. 标示顶出系统所有基本尺寸。
2. 标示顶板长度与宽度尺寸。
3. 标示固定螺丝位置。
4. 标示底板上顶出孔尺寸,位置。
5. 标示顶出板上螺丝,定位销位置。
6. 标示水管回路尺寸,位置。
7. 标示夹模沟尺寸,位置。
8. 标示公模面顶针位置。
9. 标示模板,模仁,模仁穴尺寸,位置。
10.标示斜销,滑块,油压缸尺寸,位置。
11.标示模面固定块尺寸,位置。
12.标示顶出系统尺寸,位置。
13.标示进胶口尺寸,位置。
14.标示回位销尺寸,位置。
15.顶板上吊模孔最小尺寸10mm-16X2孔。
16.尽可能使用50mm直径公模支撑柱,如模具长度超过500mm时则使用70mm直径支撑
柱,为使公模板预留应力,中间位置支撑柱高度应比其他位置支撑柱高0.05mm。
[三]剖面视图部分
1. 标示模板厚度尺寸。
2. 标示水管回路尺寸,位置。
3. 最小使用M12内六角螺丝或更大尺寸固定模板。
4. 模仁与模仁穴至少由分模面算起有12mm-20mm深度为紧配合。
5. 模仁应比模板高1mm(最小)-0.5mm(最大)。
6. 导销长度最少比公模面最高点长20mm。
7. 视图上需标示模具总长度,总宽度。
8. 图面上应标示所有模仁,顶块,斜销,滑块,油压缸尺寸,位置。
C.料头衬套(SPRUE BUSHING),定位销(LOCATING RING)
1. 使用FUTABA或同规格尺寸料头衬套,定位销。
2. 标示料头开口尺寸及20R球径。
3. 定位环外径为100mm直径。
4. 料头衬套长度以不超过75mm为宜,如A板厚度超过75mm,则需将料头衬套陷入
模板内,尽量使料头衬套长度在75mm以内。
5. 使用M6-20螺丝或直径6mm定位销固定料头衬套。
D.料沟(RUNNER),进胶口(GATE)部分。
1. 尽可能使用圆型料沟。
2. 标示料沟,进胶口,料沟与进胶口间隙尺寸。
3. 隔料板( RUNNER BARS)需热处理。
4. 在料沟末端应有冷料沟(COLD SLUGS)。
5. 明示成品何处进胶,以防止影响成品外观与装配困扰。
6. 采用小点进胶口时,如模具结构允许应在母模使用剥料板以确保主料头脱离。
7. 进胶口与料沟均需打光。
8. 在料沟末端应加上逸气沟。
9. 各种胶口之设计参照常规的模具设计规范。
10. 模具上使用进胶口种类:
1. 圆盘式(DIAPHRAGM)
2. 小点式(PIN)
3. 料头直灌式(SPURE)
4. 扇形式(FAN)
5. 凸片式(TAB)
6. 薄膜式(FILM)
7. 压刀式(EDGE)
8. 潜伏式(SUBMARINE)
9. 针点式(PIN POINT)
10. 标示顶板行程距离尺寸。
11. 标示顶板垫钮(STOP BUTTONS),顶板面积每增加200平方面积增加一个顶板
垫钮于背板上。
12. 对较大尺寸模具采用4支凸型导销与衬套,对于宽度较窄长度不超过300mm顶板
可用2支凸型导销与衬套引导顶出系统。
13. 至少使用4支回位销,模具长度超过600mm以上需使用6支回位销。
14. 固定顶针盖板与顶板螺丝数量,以每200平方毫米一个螺丝计算。
15. 顶板背面攻牙以配合生产成型机顶杆,200以下机台攻M10,200以上机台攻
M16。
16. 当顶针打在成品周围半个料位时,应配合顶板先期回位装置,以免顶针撞到母模
模面,当成品材料为ABS、PC、HIPS时,使用6mm(最小)顶针,材料为PP,PE
时使用10mm顶针,材料为PVC。KRATON使用12mm顶针。
17. 当使用套管顶出时,心销应用压板由公模底板背面压紧并固定,套管心销应使用
标准规格顶针。
18. 成品上空心圆柱,均需以套管顶出。
19. 尽可能避免使用定位式顶针,必须使用时尽量使用D形头部固定顶针。
20. 所有顶针与顶针套管均应编号,以便识别,装配。
21. 顶出成品所需顶针数量,可由公式计算,参照常规的模具设计规范。
E.冷却贿赂部分
1. 以平面,剖面视图标示冷却回路尺寸,位置。除特别指定外,所有水管内径为
10mm与NPT管牙(非公制PT牙),并配合常用规格快速接头,水孔应距离成品至
少12mm,距离顶针孔至少6mm。
2. 公、母模仁都需冷却回路,除非特别指定,不应只在模板上冷却,但铍铜模仁除
外。
3. 打印“IN”,“OUT”记号与编号於水管进,出口位置。
4. 标示所有O-RING与塞头尺寸,位置。
5. O-RING仅适用於垂直之水孔接合处,不得用于水平水孔接合处。
6. 标示回路内水流动方向。
7. 回路中隔板应用铜制品或不锈钢片,并在顶端倒角以利装配。
8. 当采用全热式热胶道系统时,不可在母模侧冷却回路中使用O-RING。
9. 水管通路位置,必须靠进成品壁厚较厚与凸出物位置。
10. 水管与水管间中心距离不可小于30mm。
11. 当使用常用规格之套管式冷却套件冷却模心时,必须确认接头位置是否有使用止泄
带,以及锁紧定位。
12. 所有水管回路必须经过60空气压力测试,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生。
13. 夹模沟附近避免有水管接头。
14. 避免水管接头位置在模具顶面位置,如果不能避免时,在顶面水管与分模面间必须
做排水沟12mm。
15. 任何直线水管长度不得过长,带来加工困难。
16. 水管接头和水管接合可采用银焊。
17. 任何一支水管回路内不得超过15个转弯点,(使用隔板时共有4个转弯点)。
18. 隔板顶端与水孔应保持有一个水孔直径的间隙。
19. 水管与接头之螺牙配合需紧密,攻牙深度,丝攻尺寸及止泄带须慎重选用,闭死端
之塞头亦不得有所泄漏。
20. 标准冷却回路设计,模具冷却计算公式,水管接嘴规格,及O-RING装置设计常规的
模具设计规范。
F.移动式镶件,滑块等部分
1. 滑块之动作磨擦面均需做X型面黄油沟。
2. 使用斜销时,应确定滑块在模面分开后才开始滑动,斜销应采用导销规格制作。
3. 滑块应装有定位珠及弹簧,确保滑开后定位。
4. 滑块底部应装热处理耐磨板。
5. 使用压板固定,引导滑块。
6. 滑块设计应力求拆装容易,以便在成型机上即可检修。
7. 当合模时,顶针与滑块有碰撞用使用先前回位装置。
8. 滑块体积与成品体积相比低于20:1时,则滑块有独立冷却回路。
9. 滑块移动行程,应比实际成品所需要移动距离大3mm。
10. 斜销倾斜角度为10-25度,除非有特别指定。
11. 闭模时滑块应由斜面锁定块锁定,以确保滑块定位。
12. 斜面锁定块斜面倾斜角度应比斜销角度大5度。
13. 使用油压缸带动滑块时,油压缸内承受压力为最小2000psl(140公斤/平方公斤)
14. 滑块与斜销设计,参考标准化的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