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作昆虫松香标本
先制作一个标本模具,硬一些的纸都可以(形状可以自己决定)。然后找一不锈钢小碗(杯子),把松香放进去,在酒精灯上烧至松香融化为液体(做饭的煤气灶加热也可,注意等松香融化的时候,碗或杯子很烫,小心烫伤,用湿毛巾垫着拿)。先倒一部分松香在模具里,稍等松香凝结后,把昆虫放在上面,再倒剩余松香就好了。10分钟后拆开纸模具,标本就做成功了。
2. 家里没有烘干机,怎么快速做好植物标本,明天就要交了,还没开始做
如果您想在一个容器中的礼物,不妨采取以下方法:
浸渍(绿色)
700毫升的饱和硫酸铜溶液,50mL40%的福尔马林,和250毫升的水混合成溶液,浸渍材料,会变色恢复绿色(温热至加快这一进程),去除后,浸渍于5%的福尔马林保存。
附件:瓶密封的方法:
[1]石蜡隔水加热融化,热涂用毛笔在瓶盖接缝。
[2] 1部分石蜡,蜂蜡4份,1份松节油混合防渗加热和熔化,用毛笔蘸密封。
[3]30克泡沫溶解在100毫升氯仿中,然后奶瓶刷蘸取在应用这种液体用刷子或小,反复几次。蒸发后的溶剂,像塑料状的透明胶带粘在接缝处。换液直接撕下胶带可以。
两个,三个二维干燥
材料简单固定在小木板上,将上,下接触到的容器(容器口下暂时关闭),慢慢加入细砂加边用玻璃棒扶正叶子,填充材料至今没有看到。然后放在阳光下或在摄氏45度的温度下快速干燥炉口下,从空气中可以保存的干燥标本中分离,从容器中释放细沙和标本。如果必要时,在干燥过程中,以取代细砂。如果条件,最好用干二氧化硅微粒(蓝色)代替细砂和放置在37-45摄氏度的烘箱干燥也可以天然水的吸收,但必须洗更换吸收性硅胶(红色)熏水可重复使用的聚硅氧烷炒干]。留下少量的硅氧烷的标本瓶保存。
第三,干有机玻璃嵌入
[A]材料:
健康单体 - 还没有进行预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明液体,从效果的溶剂中的试样的制备。
熟的单体 - 在预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 5摄氏度保持原有的性状,并逐渐加热在一个较高的温度下固化。
应贮存在大罐存放在冰箱里的材料。小瓶用少量。
[II]材料的制备
优选充分干燥立体干标本。
[3]工具
镊子,解剖针,光滑洁净的玻璃板和幻灯片,气泵,抛光机
[4]过程
1)模塑
楼玻璃板幻灯片做的墙壁上,使所述模具中的检体的大小。设置阶段镊子蘸少量的熟单体液滴上方的幻灯片接缝,缝接粘结剂,粘,并且该过程必须重复两次,它自己的棚。然后,40℃培养箱中放置的单体固化。模具是准备好注入厚4-5毫米,熟单体。然后被放置在40℃培养箱中培养12小时,进行聚合硬化,作为固定层。大学生英语写作单体绘图墨水浸泡的标签,再加上一层薄薄的熟单体和固化。
2)嵌入
干制标本健康单体浸泡约1小时,因此,它是完全湿透了。被整形和支持煮熟的单体在一定量被注入到模具中,然后由试样被放置在与镊子和解剖针的模具要稍微聚合单体标本固定位置,整个模具顺利移动到有盖的玻璃器皿在在嵌入过程尽可能地在自然条件下,聚合时间长,所以最自然的,但它是不容易产生气泡。两天后,用解剖针试探,单体聚合成5毫米厚,半固体尚未完全固化后,再加入煮熟的单体。加入到单体,从模具注入的一端,这样它自然流入铺好和塑料注的另一端,在任何时间用解剖针。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嵌入完成。需要温热至加速聚合,应使用加入的单体抽吸后,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固化。
如果单体从冰箱中取出并倒入模具过程中,如在表面上的水蒸汽凝结,应停止操作,直到水蒸发,滴加少量的原料单体在单体中,以允许熟单体继续熔化。
如气泡,解剖针刺破了泡沫,而下降的针少许酱油单体的顺针道。气泡浮出了水面,然后可以继续熟单体填补针孔。
3)剥皮
单体可以完全固化脱模后(从第一喷射到最后完全固化需要大约两个星期)。首先取消了底板上,然后取下墙上。可有点困难。
4)翻新
脱模后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剪刀,钢锉,磨石翻新,抛光,然后用布轮抛光机。
以上所需的原料,主要是从化学原料店买。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应该是能买到的有机化工店或有机玻璃加工店。硅胶也是重要的食品干燥剂。
3. 滴胶压板没有模具怎么办
1.做冰块的模具也分成硅胶的和塑料的吧,硅胶的那种软的可以,本来就是通用的,做冰块做滴胶做巧克力啥的;2.硅胶或者塑料吧;3.也看到有人用果冻壳做过,但脱模的时候不好脱只能把壳剪了,还有人用纸+透明胶做呢……硅胶模具的好处就是脱模简单+。
4. 标本的制作方法
网络资源,共享之: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可长期保存以便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附属物等标本。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要带锯齿形的)、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的防腐剂。
2.标本的测量 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图3-1)。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图3-2)。
3.兽类标本的制作
(1)小型兽类标本 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 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
剥皮 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 开始向胸骨后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图3-3a),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 ,直至完全抽出(图3-3b),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露出眼球了。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处为好,这样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棉花。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缝合切口时,要将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整形与固定 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部向左,将前肢往里缩,掌面朝下,后肢伸直,跖面朝上与尾平放,眼部用小镊子将棉花挑开,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头部稍尖,臀部要拱起(图3-4)。标签系于右足,将标本置于固定板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阴干后就制成了假剥制标本了。
② 生态标本 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支撑其肢体。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铅丝支撑。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上。也可将原头骨保留。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穿入的铅丝沿肢骨弯曲,用线缚于骨骼上,四肢处仍需补充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尾椎骨的制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须以铅丝方能捏成各种姿态。
(2)中型兽类标本制作 中型兽类一般泛指兔、旱獭、巨松鼠、鼬科各种,如黄鼬等,制作方法与小型兽类标本基本相同。这类标本由于体大,腹部开口处要稍大些,用竹丝等做填充物填充躯体时,需加一个竹棍,以便支撑身体。
(3)大型兽类标本制作 大型兽类泛指虎、豹、野猪、鹿类等,其制作方法一般有两种,即生态标本和不作假体填装而只保留皮张、头骨等,做为科研上分类鉴定用。以此类标本为例,制作时可从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内侧大开口。但在处理带角的偶蹄类动物时,需在两角间及颈背开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围切离皮肤;角形较大时还需在颈侧开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
(4)液浸标本制作 对某些小型兽,一次性捕获较多(如蝙蝠、鼠类等),因野外工作条件无法一次制作完毕或因分类的目的标本干后收缩无法看清、因内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为防止腐烂掉毛可使用此法。方法是从腹部开口露出内脏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尔马林溶液内。浸泡前,需将每个标本系上已编号的竹签,便于查阅数据。
(5)虫蚀法骨骼标本的制作 本法适于制作脊椎动物的各类骨骼标本。以兽类标本为例,过去常采取剥皮去掉内脏再用清水煮熟,用镊子剔去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制作,但费时费力而且易损伤标本从而影响标本的分类鉴定和收藏。近年来,国内采用鞘翅目昆虫—皮蠧幼虫嗜食肉类的习性来清除骨骼上附着的肌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① 形态与虫源 我们采用的皮蠧身体呈椭圆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纹,身体长度在2~12毫米;幼虫身体分节,周身有长毛。皮蠧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它们不但喜食肉类,也咬书籍、衣服、生皮张、药材等。进行此法时,首先要采集和培殖虫群,采集皮蠧的时间最好是温暖的春夏季,这时可用带骨肉来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经常活动的屠宰场、卖骨肉的摊头、畜产公司皮毛仓库采集。
② 培养 虫蚀方法将采集的皮蠧放进四周光滑的容器内,如长方形铁皮箱、大口的玻璃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铺上一层棉花,如果容器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加上一层大眼的隔板或铁丝网。为使容器内的空气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顶端开一窗口,上面盖细丝网罩即可。将野外捕获的动物或拟虫蚀的动物尸体剥皮去掉内脏清洗凉干,风干后放入容器内,这时容器的温度要保持在27~29℃,湿度不超过70%,为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可在容器内放进一个盛水的小碟,如温湿度适中,小型兽类的头骨仅需十几个小时即可清除干净,中型以上动物有时要2~3天。实施此法时要随时查看,以免虫蚀过度导致筋骨脱落。完全脱水的干标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松软晾干后再进行此法。虫蚀后的骨骼标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为分类鉴定用,可用4%过氧化氢涂抹骨骼表面,即可获得洁白的标本。
③ 注意事项 皮蠧是一类重要害虫,饲养时要严防跑出来造成危害,虫数量过多或停止饲养时可用沸腾的开水浇烫或用火焚烧。
(6)蝙蝠标本的制作 根据用途制作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 液浸标本 蝙蝠为群栖动物,有时一次性捕获较多,除部分制成标本外,其余的可存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个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内脏为准。如搞科研,在液浸前还需将各种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再用绘图墨水或铅笔将标本编号写在竹杆上拴在左足(线要短,以免互相缠绕)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尽快鉴定,以“种”为单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广口瓶内,瓶外尚需注明学名、产地和采集时间。
② 假剥制标本 利用此法可制成科研用标本。
剥皮 分为背剥与腹剥两种。由于背毛绒厚不易损伤标本分类,特征明显,故以背剥为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自背部距尾未端1~2厘米处入剪,沿背线剪至腰部,用刀柄轻轻将皮肉分离,至后肢用手捏住,在股骨和身体的连接处剪断,肌肉除尽,另一后肢也同样处理。*骨可从基部割下,当切断生殖器和直肠后,用镊子夹住尾基部,左手将尾椎拉出,然后将皮翻转,从胸部剥离皮肉,在上膊骨和肩胛骨处剪断,拉出并剃去筋肉;处理头部时,应用刀紧贴头骨依次切断耳根、眼缘、上下唇。最后为避免虫蛀在皮内各处均匀涂以砒霜。
填装 将毛朝外翻转,把上膊骨、前臂桡骨及后肢拉回原处,以剥好的竹棍或细铅丝代替尾椎。取一团比原体积大1倍的棉花,一端折迭成头骨状,用镊子夹住自背开口处向上推至吻端,再用余棉补于不足之处,此时假尾椎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满后缝合,吻部不用缝,只需将上唇拉下,遮住下唇即可。将毛理顺,腹部朝上进行初步整形。整形时胸部要比原形稍许丰满,腹部自然低平,其它部位按原形整理。
固定 蝙蝠标本的翼膜阴干后较脆易折,因此,须缝制在硬皮纸上,这样不仅不易变形,长期使用也不至损坏。方法是先取一张大于单边展翼标本的硬纸(马粪纸即可),将已整形的标本腹部朝上平放在纸上缝制。习惯上将右翼折迭,舒展左翼,一个定点一针(图3-5)。蝙蝠外部形态特征大都集中于头部,因此在缝制完毕后,需将耳部(包括耳屏)、鼻叶整理好,在阴干过程中,应小心地加以整形,使其在阴干后仍能保持原来形状。蝙蝠头骨也是分类鉴定必不可少的,可随同标本缝在纸上。
昆虫标本制作方法:
昆虫针的使用方法(一)
一般是将昆虫针直刺入虫体胸部的中央。为保证分类上的重要特征不被损伤,并使同一大类标本制作规格化,针叉甲虫时要避开胸部腹面的胸足基节窝,将针穿刺在右翅鞘的内前方,使针正好穿过右册中足和后足之间。蝽科等半翅目昆虫,虫针应穿插在小盾片略偏右方,这不但保护了小盾片的完整,也不会损坏胸部腹面的喙及喙槽。直翅目的昆虫,如蝗虫等,要将昆虫针插到前胸背板的后方,背中线偏右侧,这样不会破坏前胸背板及腹板上分类特征的完整性。膜翅目(蜜蜂蚂蚁等)及鳞
翅目(蝴蝶、蛾类)昆虫,是从中央插入,通过中足基节的中间穿出。
短针(二重针)的使用方法,是在一根长针上插上用硬白纸或透明胶片作成的长7.65毫米、宽1.8毫米的小三角纸(或一段长10毫米的火柴棍),再将00号短针刺在三角纸或火柴棍上(针尖向上),最后将昆虫标本插在短针上。这种方法是专门为制作微小昆虫设计的。
制作微小不需要展翅的昆虫标本还有一种方法,是把特制的小三角纸插在昆虫针上,然后在尖端粘上透明胶液,将虫体的右侧面粘在上面。
二浸制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浸制昆虫标本保存的大部分是无翅亚纲中的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以及蜻蜓目、蜉蝣目等等生活在水中的稚虫和完全变态昆虫的卵、幼虫、蛹等。为使虫体经浸泡后不致变形,采到后比较大的虫体首先要用开水去煮一下。煮的时间要看虫体的大小、老嫩以及种类而定,一般煮至虫体伸直稍硬即可。虫体较大皮肤厚的幼虫,煮5-10分钟才行,小的柔软的2-3分钟就够了。
未经煮过的幼虫浸在保存液中,往往要收缩改变大小和形状,
甚至使虫体变黑。因此,浸泡昆虫的幼期及其它必要标本时,这个步骤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使用开水热浴的方法,具体情况和泡方便面类似^0^
经过水煮或热浴的标本,立即投入保存液中保存。但较大的虫体或体内含水过多的种类,经过一段时间,要换液几次,才能长久保存,不然会因带入保存液的水分过多而使标本腐烂或污染。
三展示标本的制作方法
供展览用的昆虫标本,主要用于普及昆虫知识、教学及参观等使用。制作方法是将昆虫的标本,按照一生的发育次序,如卵、幼虫的不同龄、蛹、成虫等,艺术的安排在展览标本盒里。同时要将相关材料也放入盒中:被害植物的叶片、天敌、防治或利用的照片等等。使观众通过一盒展览标本就能了解一种昆虫一生的概貌,以及和环境、天敌的关系。制作展览盒中的成虫标本时,需要展翅的种类,则不需要用昆虫针刺穿固定。而是将标本背面向下,平放在整姿台上,用真尖钉住胸部
展翅整姿。干燥后将虫针拔下来,贴在展览盒适当的位置。幼虫、卵、蛹可以用吹胀法制作,也可以用浸制标本,不过要将之密封好。浸制标本制作方法特别之处如下:先将标本放入质地好的玻璃瓶中,在标本下衬托上棉花或各种颜色的泡沫塑料,使虫体不能在玻璃瓶中滚动然后用酒精喷灯或氧化喷火嘴,将玻璃开口的一端烧软,用镊子拉成极小的细口,用注射器将保存液注入,再用火烧软细口使其愈合。按照需要固定在展览盒中适当的位置。
也可以用玻璃装标本法,与展览盒相似,但不用棉花,在标本上下都用玻璃,由于篇幅问题不作介绍,如果需要,请与本站联系。
四有机玻璃包埋昆虫标本的方法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俗名有机玻璃),把昆虫标本包埋起来,作成一种类似人造琥珀的昆虫标本。优点是不怕虫蛀,不生酶和避免损坏的优点,由于透明度强,便于观察,作为展览、教学材料尤为适宜。
材料及工具:
制作有机玻璃包埋的原材料,是从化工原料商店买来的生、熟单体。⑴生单体,是未经过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
明的液体,在包埋标本时起溶剂的作用。⑵熟单体,是经过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明的粘稠状液体,只有在5摄氏度的低温下才能保持原来的性状,在高温下即聚合硬化。因此,生、熟单体应盛于大型玻璃塞广口瓶中,放在冰箱中保存;为应用时方便和避免处置不当浪费的材料,可用两个50毫升的小广口瓶,倒取部分单体以便随时应用。
准备包埋的昆虫标本:
最好选择肢体完整,色泽鲜艳,外表皮比较坚硬些的如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以及鳞翅目的成虫,较大昆虫的内部器官及各种昆虫的幼体也可用来包埋,只是由于含水量多,需要的手续比较复杂。无论包埋哪种昆虫,都要事先做好整姿及清洁工作,以便提高清晰美观度。
制模:
用具是玻璃板(垫底)和载玻片(围边)。制模取决于包埋标本的有机玻璃外部形状:方形、长方形、菱形(如果制作成圆形,也可选用质量较好的不同大小的平底玻璃皿,作为模具)。决定好模具的形状后,先将所需的玻璃模具擦洗干净,而且要反复检查,表面已经有伤痕或起毛的便不能用,以避免脱模时发生困难或制作出来的标本埋块表面不平整。制模时,先在玻璃板下垫一块方格纸,以便用载玻片围出另人满意的形状。然后用镊子蘸少许熟单体滴在载玻片的接缝处的上方使其沿切缝外方自行下流将缝粘合,这样的粘合处理方法要经过两次进行。随后放置在40摄氏度的温箱中约半小时,使熟单体聚合硬化。
模具制好后,即可注入4-5毫米的熟单体(不能过厚,以免接缝处的黏着部溶解,如有气泡用解剖针将其刺破)。在放入40摄氏度温香中12小时使其聚合硬化,作为固定层。如是注入几次,使硬化后的单体厚度不少于3毫米。为了标记所包埋昆虫的名称,在第二次注入熟单体前,将在生单体中浸泡过的,用绘图墨水清晰书写的标签放入,使其溶于熟单体中。摆放的姿势因情况而定。
包埋:
先将经过整资的干燥昆虫标本,浸在生单体中约一小时,使虫体完全浸透。这时便在预先制好的模具中注入熟单体,但这一次的量决不能超过虫体厚度的一半,以免放入标本后虫体漂移位置。然后从生单体中取出标本,使虫体背面向下,放在模具中的熟单体上。用镊子或解剖针调整标本的位置,待稳定后,移到有玻璃盖的盒中,避免灰尘以便日后观察。这样聚合虽然时间较长,但不易产生气泡。2日后用解剖针试探,当熟单体已聚合成半固体状态尚未完全硬化之前,便可再加入5毫米的熟单体。以后每隔1-2日按上述方法检查再加入熟单体。但以后的注入最好从模具的一端注入,以免不规则的注入相互挤压产生不易排出的气体。
脱模整形:
脱模后,可用剪刀、钢挫、磨石等修整,尤其是最后聚合的部分。修整后,有些部分会失去光泽,可用布*抛光机进行抛光。
昆虫标本上的标签,是一个标本上最原始的记录,相当于单页户口本。制作好的标本要及时插上标签。 ================
返回
初做好的标本,就要立即插上两个标签(有1.5厘米长1.0厘米宽的黑框):上面一个标签写有采集地点,海拔高度,采集时间;下面一个写上寄主或采集方法、环境,采集人姓名。经过研究查对已经有学名的和经过系统研究起出中文名字的昆虫标本,下面要再加上写有中名、学名及鉴定人姓名的第三个标签。经过研究,前人还未发现的新种,在标本下还要加上新种或新亚种标签。
新种标签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代表等级,在新种标本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定为正模标本,下面用红色标签;在选与正模标本完全相同但性别不同的一个,作为配模标本,用兰色标签;其余的,作为副模,标签应该是黄色的。
标签要用绘图墨水写清楚,防止日久褪色或不易识别。浸泡在标本瓶中的更要小心。
5. 没有模具有什么办法,或者什么胶 ,能成型的
模具中没有成型胶位,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产品胶位成型部位。指得是该部位是和产品表面接触的地方,产品的形状和表面的状态是靠这些模具成型零件形成的型腔和模具零件的表面状态来实现的。
6. 如何做标本
蝴蝶标本:
所需工具:uv胶,uv紫外线手电筒,圆形模具。
1、先用镊子把死了的蝴蝶弄平整。
7. 动物标本制作的方法有哪些
可以用uv胶和uv紫外线手电筒来制作简易的蝴蝶标本:
所需工具:uv胶,uv紫外线手电筒,圆形模具。
1、先用镊子把死了的蝴蝶弄平整。
8. 怎么做琥珀标本呢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俗名有机玻璃),把昆虫标本包埋起来,作成一种类似人造琥珀的昆虫标本。优点是不怕虫蛀,不生酶和避免损坏的优点,由于透明度强,便于观察,作为展览、教学材料尤为适宜。
材料及工具:
制作有机玻璃包埋的原材料,是从化工原料商店买来的生、熟单体。⑴生单体,是未经过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包埋标本时起溶剂的作用。⑵熟单体,是经过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明的粘稠状液体,只有在5摄氏度的低温下才能保持原来的性状,在高温下即聚合硬化。因此,生、熟单体应盛于大型玻璃塞广口瓶中,放在冰箱中保存;为应用时方便和避免处置不当浪费的材料,可用两个50毫升的小广口瓶,倒取部分单体以便随时应用。
准备包埋的昆虫标本:
最好选择肢体完整,色泽鲜艳,外表皮比较坚硬些的如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以及鳞翅目的成虫,较大昆虫的内部器官及各种昆虫的幼体也可用来包埋,只是由于含水量多,需要的手续比较复杂。无论包埋哪种昆虫,都要事先做好整姿及清洁工作,以便提高清晰美观度。
制模:
用具是玻璃板(垫底)和载玻片(围边)。制模取决于包埋标本的有机玻璃外部形状:方形、长方形、菱形(如果制作成圆形,也可选用质量较好的不同大小的平底玻璃皿,作为模具)。决定好模具的形状后,先将所需的玻璃模具擦洗干净,而且要反复检查,表面已经有伤痕或起毛的便不能用,以避免脱模时发生困难或制作出来的标本埋块表面不平整。制模时,先在玻璃板下垫一块方格纸,以便用载玻片围出另人满意的形状。然后用镊子蘸少许熟单体滴在载玻片的接缝处的上方使其沿切缝外方自行下流将缝粘合,这样的粘合处理方法要经过两次进行。随后放置在40摄氏度的温箱中约半小时,使熟单体聚合硬化。
模具制好后,即可注入4-5毫米的熟单体(不能过厚,以免接缝处的黏着部溶解,如有气泡用解剖针将其刺破)。在放入40摄氏度温香中12小时使其聚合硬化,作为固定层。如是注入几次,使硬化后的单体厚度不少于3毫米。为了标记所包埋昆虫的名称,在第二次注入熟单体前,将在生单体中浸泡过的,用绘图墨水清晰书写的标签放入,使其溶于熟单体中。摆放的姿势因情况而定。
包埋:
先将经过整资的干燥昆虫标本,浸在生单体中约一小时,使虫体完全浸透。这时便在预先制好的模具中注入熟单体,但这一次的量决不能超过虫体厚度的一半,以免放入标本后虫体漂移位置。然后从生单体中取出标本,使虫体背面向下,放在模具中的熟单体上。用镊子或解剖针调整标本的位置,待稳定后,移到有玻璃盖的盒中,避免灰尘以便日后观察。这样聚合虽然时间较长,但不易产生气泡。2日后用解剖针试探,当熟单体已聚合成半固体状态尚未完全硬化之前,便可再加入5毫米的熟单体。以后每隔1-2日按上述方法检查再加入熟单体。但以后的注入最好从模具的一端注入,以免不规则的注入相互挤压产生不易排出的气体。
脱模整形:
脱模后,可用剪刀、钢挫、磨石等修整,尤其是最后聚合的部分。修整后,有些部分会失去光泽,可用布轮抛光机进行抛光。
9. 精品店有些植物或昆虫标本卖,是透明的,请问可以自己做嘛
在遥远的古代,各种各样的小昆虫自由自在地居住在松树或柏树林里。可是,突然的事情发生了,一滴松脂掉下来,牢牢地粘住了它,腿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以后,松脂继续不断滴下,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终于包围了小昆虫。后来,由于自然界地壳的变动,它们一齐被深深的埋在地下,经过千百万年以后,树木变成了煤,松脂变成了天然透明的琥珀,小昆虫就在中间清晰可见,还保持当年的颜色和栩栩如生的姿态,不仅看起来美丽可爱,还是研究古代昆虫的绝好资料呢!
你想有一块这样的琥珀吗?我们可以选用优质(特级)松香,自己动手制作一块人造琥珀标本,花费不多,操作也不难。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把买来的优质松香(用量的多少根据昆虫大小来决定,一般100克左右就能做一块),放在烧杯内,加少量酒精(它们的比例一般采用10:1),用酒精灯加热,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松香熔化,含的酒精基本上蒸发就好了
然后,把要做标本的蝴蝶、甲壳虫、小植物放在事先用硬纸折好的小纸盒内(先在折好的纸盒内衬一层蜡纸)。纸盒折成象火柴盒芯子的形状。再把熔化的松香慢慢倒入盒内当松香凝结变硬以后,撕去纸盒,用快刀小心地削去标本四周多余部分,这是琥珀标本的毛坯,只有上面透明,可以看清楚里面的小昆虫,其余的五面是毛糙、不透明的,看不清里面的小昆虫,还必须经过酒精洗涤,晾干,这样整块人造琥珀通身透明,小昆虫象冬眠般地睡在里面,微细的结构都看得一清二楚,好象一块真的昆虫琥珀一样。装在玻璃盒内,标本就制成功了。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热熔化松香时,烧杯下面要加石棉铁丝网,。不要直接在烧杯底下加热;否则,温度太高,松香颜色加深,影响标本透明度,也不美观。
二、熔化的松香,稍等温度降低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让混在松香中的气跑出,再倒入纸盒内。这样,做好的标本内就没有气泡存在。
三、用酒精洗涤标本毛坯时,把酒精倒进一个大口的容器里,不要把标本浸在里面,而是用左手捏住,用右手指蘸点酒精,在标本不透明的地方来回摩擦,直到看上去透明为止,然后晾干。洗涤时间不能太长,掌握在三、四分钟内完成;否则标本的松香会熔化变软。
松香制的“琥珀”标本,微带淡黄色
人造琥珀制作工艺:(有兴趣的,具备条件的,尤其是实验室有空的研究生,可以大家一起做着玩啊)
(1)将有机玻璃碎片粉碎,装入瓶内,加入氯仿,盖紧瓶盖,放数日,让其自然充分溶解。二者配比,要由溶液的稀稠而定,以调成鸡蛋清样的稠度为宜,可以自己把握,稠了再加氯仿,稀了可加有机玻璃,但必须让其彻底溶解,这样,有机玻璃透明体就配好了。(应该有很多实验室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的,树脂眼镜片也可以拿来溶解做琥珀)
(2)模具可用硬纸折成,糊成各种需要的形状,复杂模具也可以用雕刻刀在木板上刻成。(硬纸片应该都能获得)
(3)如果要制作以小甲虫为内容物的人造琥珀工艺品,应首先选择一个比小甲虫稍大的模具,如手表大小的空腔。先向模具空腔内加一些透明体,然后将小虫轻轻放入,再加透明体,直到把虫体全部覆盖.(甲虫到处都是,大一点的蚂蚁也可以,小螃蟹,小花朵,甚至是你的头发,都可以长久保存)
(4)将模具放在清洁干燥处,待自然干燥后即可得到一块精致的水晶般的人造琥珀了。(氯仿可以分解为氯化氢和氯气,跑掉了,氯仿是中等毒性的吧)
注意事项
①有机玻璃碎片应清洗干净,然后晾干备用。②加入透明体时要缓慢进行,防止产生汽泡。③可以适当多加一些透明体,避免氯仿蒸发后有机玻璃收缩。④加好透明体的模具一定要平放在无风、清洁、干燥处让其自然晾干。
目前昆虫琥珀在南京的市场售价在15元以上,自己做的成本应该能控制在1元左右.
10. 昆虫树脂标本如何制作
工具/原料:ab树脂胶、硅胶磨具、一次性塑料水杯、电子天平等,制作流程如下:
1、准备好一个一次性杯子和一个大小合适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