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塑料模具如何选择模架
按比例分。产品比如是20*30*50 如果是平面模的情况下。。那模架要比产品单边预留50以上。。就可以。
⑵ 塑料模具A板和B板之间为什么有1毫米的间隙模仁之间有没有间隙
首先模仁之间是肯定没有间隙的,否则会有飞边(披锋),A板和B板之间留1毫米的间隙是为了是模仁之间能更好的合紧,这样可以避免A、B板合紧,而模仁没合紧的情况。
个人认为你应加强模具的基础知识。模仁才是真正的成型产品的腔,模仁之间若可有间隙,钳工无从谈起为什么要配模或飞模,模具也就不是模具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⑶ 关于模具设计的问题,请热心人指点。模仁(内模料)的大小怎么定知道模仁大小后模架的规格和型号怎么定
这是没有回定标准的,因为每个产品结构都不一样,要综合多方面考虑,但大体上有个范围去选择,怎样在大体范围去选择呢?那就要靠工作经验的积累.
现代先进模具设计CAD/CAM/CAE发展方向正是将相关力学,热学,材料学,运动学相关数据集合来代替工作经验!!
⑷ 模具不做模仁直接在AB板加工,两板间的1mm间隙能留吗直接在AB板做,设计和加工有哪些要注意!大侠拜托!
不建议这么去做,除非塑件毫无要求,为了降低模具成本这样去考虑。
凹模可以直接在A板上放电,但凸模还是要做镶件。AB板材料太软,放间隙一则为了模仁贴合紧密,二则为了排气顺畅,如果完全靠AB板分型,排气问题较难解决。如果非要直接在AB板上加工,间隙也是可以留的,只要在周边一圈降面0.5~1mm就行。
这样的模具寿命很差,模具加工和后续修模都会增加难度,请慎重考虑
⑸ 塑料模具模仁尺寸怎么确定
首先你需要考虑:
1、你的注塑机台有多大——你要做模架大小匹配的模具
2、你的制品生产批量有多大——你要做能达到你需求产能的模具
然后你考虑你的制品大小,结构复杂程度,来确定具体腔数
一般具备模具设计开发实力的厂商都有能力帮助你确定模腔数,你只要告诉他你的要求(设备、量以及制品的具体要求如颜色、表面)就可以
⑹ 塑料模具设计中的模架尺寸怎么确定的
按标准模架来说,
1,一般产品四周放出30mm是模芯的尺寸,
2,按模芯的尺寸找出模架的尺寸。(模芯是放在模架上面的,避开导柱孔,回程孔,即可,一般每个方向不超过75mm)
有滑块或其他上面的,另计。
⑺ 塑胶模具模仁尺寸如何确定,如何确定偏出产品外形多少当出多个产品时,型腔间的距离取多少比较合适
模仁尺寸的确定,理论上可以由公式获得(公式我不记得了),但实际上没几个去用公式计算的,一般都是经验值。凹摸高度一般根据实际产品的高度来确定:一般机壳摸凹摸高度要大于型腔深度的2倍,长宽偏出产品外形5-40MM都可以,具体应根据产品的大小,摸具的结构(比如说运水,螺丝孔等等)的需要来确定。型腔间的距离不宜太长(太长注塑时会消耗很多压力,而且浪费材料),太短的话可能导致型腔局部温度的相互影响,模具温度不均匀,使产品出现翘屈、变形等不良现象。一般在保证模具结构的情况下取15-30M左右(也需根据具体产品大小等因素来确定)
⑻ 塑胶模具设计标准,比如模仁大小.厚度的确定,唧嘴大小,浇口 流道 的选择...
按照书本上,这些都是要进行数据计算的,而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根据经验来做设计的,比如模仁的大小一般根据产品单边加大25到50左右,厚度要考虑水路、螺丝、强度等,一般在30到50左右,也要看产品的大小相应增大。唧嘴大小一般是标准件,选用合适的就行,浇口根据产品大小来设计,采用先小后大的原则,先根据经验设计,试模的时候检验正确性或者加大,流道一般采用3、4、5、6、8等数据,参照产品的大小来确定。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谷歌搜索“南通鼎点”即可
⑼ 怎样订塑胶模具模仁模架
具体一点说吧,产品尺寸单边加30mm左右,订模仁长宽尺寸,厚度尺寸比产品高30左右.模架比模仁单边加50~100mm.有滑块机构模架相对大点.以上为经验值.
⑽ 塑胶模具模仁尺寸如何确定,如何确定偏出产品外形多少
模仁尺寸的确定,理论上可以由公式获得,但实际上没几个去用公式计算的,一般都是经验值。凹摸高度一般根据实际产品的高度来确定:一般机壳摸凹摸高度要大于型腔深度的2倍,长宽偏出产品外形5-40MM都可以,具体应根据产品的大小,摸具的结构(比如说运水,螺丝孔等等)的需要来确定。型腔间的距离不宜太长(太长注塑时会消耗很多压力,而且浪费材料),太短的话可能导致型腔局部温度的相互影响,模具温度不均匀,使产品出现翘屈、变形等不良现象。一般在保证模具结构的情况下取15-30M左右(也需根据具体产品大小等因素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