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压浆试块40X40X160如何脱模
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包括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浇铸金属液及后处理等工序。失蜡铸造是用蜡制作所要铸成零件的蜡模,然后蜡模上涂以泥浆,这就是泥模。泥模晾干后,再焙烧成陶模。一经焙烧,蜡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时就留下了浇注口,再从浇注口灌入金属熔液,冷却后,所需的零件就制成了。
二、操作程序
1、从脱蜡釜泄出的旧蜡用泵或手工送到除水桶中,先在105-110℃下置6-8小时沉淀,将水分泄掉。
2、蜡料在110-120℃下搅拌8-12小时,去除水份。
3、将脱完水的蜡料送到70-85℃的静置桶中保温静置桶中保温静置8-12小时。
4、也可将少量新蜡加入静置桶中,静置后清洁的蜡料用手工灌到保温箱蜡缸中,保温温度
48-52℃,保温时间8-24小时后用于制蜡模。
5、或把静置桶中的回收蜡料输入到气动蜡模压注机的蜡桶中,保温后压制浇道。
三、操用要点
1、严格按回收工艺进行蜡料处理。
2、除水桶、静置桶均应及时排水、排污。
3、往蜡缸灌蜡时,蜡应慢没缸壁流入,防止蜡液中进入空气的灰尘。
4、蜡缸灌满后应及时盖住,避免灰尘等杂物落入。
5、经常检查每一个桶温,防止温度过高现象发生。
6、作业场地要保持清洁。
7、防止蜡液飞溅。
8、严禁焰火,慎防火灾。
二、操作程序
1、从脱蜡釜泄出的旧蜡用泵或手工送到除水桶中,先在105-110℃下置6-8小时沉淀,将水分泄掉
2、蜡料在110-120℃下搅拌8-12小时,去除水份。
3、将脱完水的蜡料送到70-85℃的静置桶中保温静置桶中保温静置8-12小时
4.也可将少量新蜡加入静置桶中,静置后清洁的蜡料用手工灌到保温箱蜡缸中,保温温度48-52℃,保温时间8-24小时后用于制蜡模。
5、或把静置桶中的回收蜡料输入到气动蜡模压注机的蜡桶中,保温后压制浇道。
三、操用要点
1、严格按回收工艺进行蜡料处理。
2、除水桶、静置桶均应及时排水、排污。
3、往蜡缸灌蜡时,蜡应慢没缸壁流入,防止蜡液中进入空气的灰尘。
4、蜡缸灌满后应及时盖住,避免灰尘等杂物落入。
5、经常检查每一个桶温,防止温度过高现象发生。
6、作业场地要保持清洁。
7、防止蜡液飞溅。
8、严禁焰火,慎防火灾。
很多时候脱模出现了问题,不是由于玻璃钢知识不足,而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的,总以为以前没有问题,这不代表不会出现问题。对于新玻璃钢模具,脱模蜡至少5-8遍以上是非常必要的;封孔剂的采用,对于追求制品表面光洁度的客户来说,它的价值是物有所值的。
经过一番努力的状态,局部环氧树脂粘结,但并未整体粘结,说明一点脱模蜡的性能还是存在的,只是没有达到理想的脱模力。过少的脱模蜡遍数,在高粘结力的环氧树脂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同时真空袋压法进一步加大了脱模的风险,造成了图例的玻璃钢脱模失败。
如何确保新模具的安全脱模呢?
脱模蜡:建议至少打脱模蜡5-8遍以上,每遍蜡要有充足的干燥时间间隔。在每遍去除蜡质的漩涡图案,变得光滑时,一定要保持轻轻的擦拭,是抛光脱模蜡,而不是将脱模蜡从模具表面清除掉。
脱模剂:洁模剂-封孔剂-脱模剂搭配三步曲,可以实现顶尖模具的效果,经验证明参照玻璃钢规范进行操作是有必要的。
注意:脱模蜡和脱模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不建议混合使用,极易出现不兼容因素,导致粘模、鱼眼等问题。不用盲目听信分销商的推介,你一一论证的时间成本太高。
产品脱模主要依靠模具的顶出系统,顶出系统主要由如下几类:顶针、司筒、斜顶、滑块、脱料板、气顶等。
2、斜顶、滑块用于解决产品出现倒扣的情况。斜顶又名斜销,解决产品内部倒扣,用于比较简单的倒扣,比如卡扣;滑块又名行位,在模具开模动作中能够垂直于开合模方向或与开合模方向成一定角度滑动的组件,解决产品外部倒扣,比如产品侧面的孔必须走滑块。斜顶也有顶针的作用,既能脱倒扣也能顶出产品。
3、司筒相当于中空的顶针,用在成型BOSS柱的位置并能顶出产品。司筒固定再上下顶针板上,而司筒中间的顶针固定在下模固定板上。如下:
蓝色件即为司筒
产品结构设计
设计时拔模斜度对产品品质有较大影响。经验数据——拔模落差:10mm高的壁~0.15mm左右的落差,50mm高的壁0.25mm左右的落差。根据实际情况,落差越大越好,越好出模。
设计时产品外观面(外观面一般是前模)需要有拔模,同时减少外观面上的筋条等特征,避免粘前模。如果产品粘前模,除了增加外观面拔模角度外,还可以在产品后模上增加沟槽、筋条等,增加在后模的附着力。
产品设计完成一般在CREO中采用(分析——拔模斜度)进行出模分析:下图白色的地方是内部Boss柱或筋条,非外观面一般可交由模具工程师处理。
Ⅱ 铝合金压铸模具出现粘模如何处理
由于金属铜、锌、铝及铝合金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而且铸造加工是在有压力的压铸机中铸造,因此铝压铸件可以做出各种较复杂的形状,也可作出较高的精度和光洁度,从而很大程度的减少了铸件的机械加工量和金属铜、锌、铝或铝合金的铸造余量,不仅节约了电力、金属材料、还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而铜、锌、铝及铝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较小的比重和高可加工性;从而压铸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内燃机生产、摩托车制造、电动机制造、油泵制造、传动机械制造、精密仪器、园林美化、电力建设、建筑装饰等各个行业。
传统压铸工艺主要由四个步骤组成,或者称做高压压铸。这四个步骤包括模具准备、填充、注射以及落砂,它们也是各种改良版压铸工艺的基础。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向模腔内喷上润滑剂,润滑剂除了可以帮助控制模具的温度之外还可以有助于铸件脱模。然后就可以关闭模具,用高压将熔融金属注射进模具内,这个压力范围大约在10到175兆帕之间。当熔融金属填充完毕后,压力就会一直保持直到铸件凝固。然后推杆就会推出所有的铸件,由于一个模具内可能会有多个模腔,所以每次铸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个铸件。落纱的过程则需要分离残渣,包括造模口、流道、浇口以及飞边。这个过程通常是通过一个特别的修整模具挤压铸件来完成的。其它的落纱方法包括锯和打磨。如果浇口比较易碎,可以直接摔打铸件,这样可以节省人力。多余的造模口可以在熔化后重复使用。通常的产量大约为67%。
高压注射导致填充模具的速度非常快,这样在任何部分凝固之前熔融金属就可填充满整个模具。通过这种方式,就算是很难填充的薄壁部分也可以避免表面不连续性。不过这也会导致空气滞留,因为快速填充模具时空气很难逃逸。通过在分型线上安放排气口的方式可以减少这种问题,不过就算是非常精密的工艺也会在铸件中心部位残留下气孔。大多数压铸可以通过二次加工来完成一些无法通过铸造完成的结构,例如钻孔、抛光。
Ⅲ 压铸脱模工艺是干什么用的
压铸是金属铸造的一种,铸造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流程也不一样.简单说一般要经过模型制作--往模型中注入金属液--金属液冷凝,成型--脱模(这就是你问)--铸件处理(包括打磨,热处理,化学处理等等).所以你说的脱模是铸造的其中一个流程.而脱模工艺是使铸件更好地从模型中取出,提高铸造效率和质量。
Ⅳ 铝压铸模具 粘静模 怎么处理好
压铸件沾定模,定模是凹模还是凸模?可能是脱模的斜度没有修好,或者斜度有点小,或者定模的光洁度不好。在不影响产品尺寸的情况下,加大定模的脱模斜度,提高定模的光洁度。还可以把动模的型芯或者型腔搞的光洁度粗一点,脱模斜度小一些,使压铸件能够留在动模上,然后用顶杆把压铸件脱模就行了。
压铸件沾在静模上,可以让模具钳工把沾在模具上的压铸件清理出来,然后再把模具打磨光滑,如果脱模斜度小的话,可以把斜度再修大一些。(在允许的情况下)
Ⅳ 锻造模具脱模难,怎么办
脱模不良的具体原因有下面两种。 1.过填充以过大的注射压力成型时,成型收缩率比预期的小,脱模变得困难。这时如果降低注射压力、缩短注射时间、降低熔料和模具温度,就变得容易脱模。这种场合,使用降低塑料与模具之间摩擦力的脱模剂就更有效。对于模具来说提高光治度、取消侧壁凸凹、珩磨、增加顶杆等办法也有效果。成型较深的制件时,向模具和制件之间吹入压缩空气更有助于脱模(参照“开裂、裂纹、微裂和发白”中的过填充)。 2.制件粘在静模上这有两种原因,即喷嘴与型腔上有卡住的地方,或者静模的脱模阻力大于动模,因而使制件粘在静模上。由于喷嘴和型腔之间的阻力而造成粘在静模上的情形有:喷嘴的圆角半径R比模具相应的圆角半径R大,装夹模具时使喷嘴与模具不同心,或者是喷嘴及模具间夹有漏出塑料等。其中任何一种情形都会卡住制件,而使制件粘在静模上。为了不发生这种悄况,应该正确地安装模具。静模的脱模阻力大的原因是由于光洁度低或侧壁凸凹引起的。这时,应在动模一侧设置Z型拉料杆来拉拽制件。而在模具设计中,需充分考虑不发生这种现象。制件在动、静模两侧设有—定的温差也是有效的。
Ⅵ 铸造球铁表面脱模剂怎么去除
摘要 模具表面的脱模剂一般都是二甲基硅油,清洗模具表面的脱模剂,就是相当于要把表面的硅油去掉,可以使用硅油清洗剂清洗干净。硅油清洗剂是一种由优质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化剂精确合成的水多元醇基混合物而产生一种接近中性的浓缩物,由专门的配方制成,具有独特的清洗效果。
Ⅶ 铅铸造模如何方便脱模
方便脱模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1,结构设计。从结构上方便脱模,比如有的地方做成活动。
2,使用前刷涂料或者脱模剂
3,留拔模斜度
Ⅷ 压铸铝上加工,模具经常会出现拉模现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
拉模问题的解决一般有几种办法:a、提高容易拉伤模具局部的光洁度、硬度,可采用表面淬火、镀钛、渗碳渗氮等工艺;b、提高模具的保养频度,对该局部进行重点抛光;c、对该局部进行重点冷却,如加大脱模剂喷涂量、局部水冷等;d、降低铸造温度;e、适当提高合金中的含铁量。
Ⅸ 压铸生产中常遇模具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注意事项
压铸生产中常遇模具存在的问题注意点:
1、浇注系统、排溢系统
(1)对于冷室卧式压铸机上模具直浇道的要求:①压室内径尺寸应根据所需的比压与压室充满度来选定,同时,浇口套的内径偏差应比压室内径的偏差适当放大几丝,从而可避免因浇口套与压室内径不同轴而造成冲头卡死或磨损严重的问题,且浇口套的壁厚不能太薄。浇口套的长度一般应小于压射冲头的送出引程,以便涂料从压室中脱出。②压室与浇口套的内孔,在热处理后应精磨,再沿轴线方向进行研磨,其表面粗糙≤Ra0.2μm。③分流器与形成涂料的凹腔,其凹入深度等于横浇道深度,其直径配浇口套内径,沿脱模方向有5°斜度。当采用涂导入式直浇道时,因缩短了压室有效长度的容积,可提高压室的充满度。
(2)对于模具横浇道的要求:①冷卧式模具横浇道的入口处一般应位于压室上部内径2/3以上部位,以免压室中金属液在重力作用下过早进入横浇道,提前开始凝固。②横浇道的截面积从直浇道起至内浇口应逐渐减小,为出现截面扩大,则金属液流经时会出现负压,易吸入分型面上的气体,增加金属液流动中的涡流裹气。一般出口处截面比进口处小10-30%。③横浇道应有一定的长度和深度。保持一定长度的目的是起稳流和导向的作用。若深度不够,则金属液降温快,深度过深,则因冷凝过慢,既影响生产率又增加回炉料用量。④横浇道的截面积应大于内浇口的截面积,以保证金属液入型的速度。主横浇道的截面积应大于各分支横浇道的截面积。⑤横浇道的底部两侧应做成圆角,以免出现早期裂纹,二侧面可做出5°左右的斜度。横浇道部位的表面粗糙度≤Ra0.4μm。
(3)内浇口:①金属液入型后不应立即封闭分型面,溢流槽和排气槽不宜正面冲击型芯。金属液入型后的流向尽可能沿铸入的肋筋和散热片,由厚壁处想薄壁处填充等。②选择内浇口位置时,尽可能使金属液流程最短。采用多股内浇口时,要防止入型后几股金属液汇合、相互冲击,从而产生涡流包气和氧化夹杂等缺陷。③薄壁件的内浇口厚件要适当小些,以保证必要的填充速度,内浇口的设置应便于切除,且不使铸件本体有缺损(吃肉)。
(4)溢流槽:①:溢流槽要便于从铸件上去除,并尽量不损伤铸件本体。②溢流槽上开设排气槽时,需注意溢流口的位置,避免过早阻塞排气槽,使排气槽不起作用。③不应在同一个溢流槽上开设几个溢流口或开设一个很宽很厚的溢流口,以免金属液中的冷液、渣、气、涂料等从溢流槽中返回型腔,造成铸件缺陷。
2、铸造圆角(包括转角):铸件图上往往注明未注圆角R2等要求,我们在开制模具时切忌忽视这些未注明圆角的作用,决不可做成清角或过小的圆角。铸造圆角可使金属液填充顺畅,使腔内气体顺序排出,并可减少应力集中,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铸件也不易在该处出现裂纹或因填充不顺而出现各种缺陷)。
3、脱模斜度:在脱模方向严禁有人为造成的侧凹(往往是试模时铸件粘在模内,用不正确的方法处理时,例钻、硬凿等使局部凹入)。
4、表面粗糙度:成型部位、浇注系统均应按要求认真打光,应顺着脱模方向打光。由于金属液由压室进入浇注系统并填满型腔的整个过程仅0.01-0.2秒的时间。为了减少金属液流动的阻力,尽可能使压力损失少,都需要流过表面的光洁度高。同时,浇注系统部位的受热和受冲蚀的条件较恶劣,光洁度越差则模具该处越易损伤。
5、模具成型部位的硬度,铝合金:HRC46°左右;铜:HRC38°左右;加工时,模具应尽量留有修复的余量,做尺寸的上限,避免焊接。
压铸模具组装的技术要求:
1、模具分型面与模板平面平行度的要求。
2、导柱、导套与模板垂直度的要求。
3、分型面上动、定模镶块平面与动定模套板高出0.1-0.05mm。
4、推板、复位杆与分型面平齐,一般推杆凹入0.1mm或根据用户要求。
5、模具上所有活动部位活动可靠,无串动。
6、滑块定位可靠,型芯抽出时与铸件保持距离,滑块与块合模后配合部位2/3以上。
7、浇道粗糙度光滑,无缝。
8、合模时镶块分型面局部间隙<0.05mm。
9、冷却水道畅通,进出口标志。
10、成型表面粗糙度Rs=0.04,无微伤。
Ⅹ 铸造模型脱模时应考虑哪方面的因素
如果是金属模具的话,通常是铸造铝、铝合金等温度比铁水要低,材料不会与铁融合的铸造件,这种铸造,脱模时主要是对脱模斜度的要求比较高,对壁厚的要求比较高,因为斜度影响产品的断裂程度、影响脱模速度,壁厚影响脱模的速度和断裂。
如果是铁水铸造等,采用的是砂模,砂模根据砂料不同,脱模斜度不同也有影响。砂模型腔内的用料粗细,对脱模斜度影响很大;型腔内砂模的密度,对脱模速度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