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模具制作、管理流程
一、制造模具的条件
1、环境条件
温度:在制造阳模和阴模的全过程应始终保持同一环境温度,即21~28℃。
湿度:湿度对胶衣和树脂的固化影响很大,理想的湿度范围为40~60,若制造模具时相对湿度超过65,应等待至合适的生产条件再施工,尤其南方及沿海地区,湿度比较大,更应该慎重。
2、洁净的车间
在一个肮脏环境中是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模具,阴、阳模的制造区应高度清洁,必须比制品生产区有更高的维护管理标准,所以,在模具制造伊始,就应提前作好模具制造区的除尘与清洁工作。
3、洁净的压缩空气
纯净、干燥的气源供给是制造高品质模具的另一要素。若风管中空气带有少量的水或油,则模具胶衣表面就会出现大量针孔和麻点,为此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力进行修补,这样,模具的质量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空压机需要安置在良好的环境中,并为其配备有效的空气干燥器和油水分离器。
4、原辅材料的选用
选用优质的原辅材料,是制造高品质模具的重要条件。用于制造模具的原辅材料成本对于总成本来说只占很小的百分比,不能试图节约而使用产品树脂或已过贮存期的材料和劣质材料。
5、制定合理的制模时间表
安排适宜的制模时间表是制造好模具的因素之一。不管是采用传统的铺层方法,还是选用新的低收缩系统,所需求的时间均由这些原辅材料的化学特性决定的,企图走捷径或加速工艺,都将对模具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模具胶衣的喷涂
模具胶衣的操作过程是模具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甚至可以想象模具胶衣就是整个模具,所有的后铺层及结构骨架都是为模具表面胶衣层服务的。
模具胶衣比一般产品胶衣需要更高的使用和固化条件。高质量的模具表面要求十分精密的模具胶衣操作及混合过程。
1、设备
采用喷射设备涂敷模具胶衣是模具制造工艺中一个重要环节。适宜的喷射压力对避免多孔和胶衣流挂、胶衣分色等现象有重要影响。
我们目前使用的871喷枪,在喷枪壶里,固化剂通过手动混合,保证了准确的比例,但喷枪喷出的扇形混合物的分布产生一非常细的雾化效果,喷涂的速度比泵送系统慢,其工作时间受到原料凝胶时间的限制。
2、模具胶衣的检验
模具胶衣的贮存期是要求非常严格的指标,依照胶衣供应商的建议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数情况下,生产者能够保证胶衣从包装到一特定时间的使用质量。因此,生产者与检查者应经常检验每桶胶衣的生产日期或日期编号,以便确认胶衣是否在有效的使用期内。
⑴ 混合
在使用前用一气动搅拌器彻底搅拌每一桶模具胶衣,并确保桶里所有的材料都得到完全的混合,然后,允许胶衣停留几分钟以恢复到它自身的黏度,再进行使用。
⑵ 温度
核实胶衣的温度在21~28℃范围内,该温度是制模工艺要求的适宜温度。
⑶ 凝胶时间
每桶模具胶衣的凝胶时间、供应商都有明确规定。模具胶衣进厂后,质检部门必须核实凝胶时间,即
A、样品应达到标准的测试温度25℃;
B、加入指定数量的固化剂并混和均匀;
C、记录下从固化到加入到凝胶的时间。
⑷ 粘度
需要用BROOKFIELD粘度计测试胶衣粘度。胶衣样品的温度为25℃。
a、选择合适的转子置于样品中;
b、粘度计以低速和高速旋转;
c、记录读数并转化为粘度指标。
在工厂内进行模具材料的质检是非常重要的,往往生产者都把这一重要步骤忽略了。
3、脱模腊、脱模剂处理
对模具进行脱模蜡或脱模剂处理。
⑴ 把水磨、抛光处理好的玻璃钢模具清理干净,用毛巾擦干,待干透后,用3~4层干净的纱布包上适量的脱模蜡(美国船牌 R333号),采用回旋法均匀的涂在模具表面上,稍待3~5分钟,用干净的白毛巾用力揩擦,直至镜面效果,放置约2小时。重复上述操作共4次。第5次操作放置6小时以上。
防滑面、形状复杂的地方上完脱模蜡之后,建议涂一遍多次脱模剂。
⑵ A、新模具或旧模具皆应以适当之溶剂(例如丙酮)清洗,务必将表面之杂质、蜡垢等清洗干净,并至干燥。
B、将CHEMLEAS PMR 以干净之纱布浸湿后,涂覆于模具上。
C、涂覆后,在CHEMLEASE PMR 尚未干固前,用干布均匀涂覆至表面各处。
D、首次使用本品,须重复4—5次,每间隔约10—20分钟,如模具面积较大,则每涂覆一次后可连续涂覆,最后一层涂覆后须用干布将模具擦拭光亮,并静置一小时以上使用。
E、一次使用时,胶衣可能难以涂覆,这是脱模效果太好的缘故,可涂少量脱模蜡,以后不必使用。
F、若脱模较困难时,再以CHEMLEAS PMR 涂覆1—2次,如此即可达到节省成本和确保品质的目的。
4、胶衣的喷涂
模具上涂完脱模腊(剂)后,就进行胶衣喷涂。建议模具胶衣厚度为1mm,胶衣分两层,喷涂过程分两次完成,每层0.5 mm厚,且每层喷三遍,一遍0.15 mm~0.17 mm。模具胶衣的厚度需要严格控制的,这就要求每喷完一遍胶衣后,都要用胶衣尺在模具表面很多地方精确计量胶衣层的厚度。
正确的胶衣喷涂方法如下:
⑴ 喷第一遍厚度为0.15 mm~0.17 mm的模具胶衣。
⑵ 与第一遍成垂直方向喷第二遍胶衣,厚度为0.15 mm~0.17 mm。
⑶ 再按第一遍的方向喷最后一遍胶衣,这样第一层的胶衣厚度就是0.5 mm。
⑷为避免龟裂或起皱,应在第一层胶衣固化后,才能喷另一层胶衣。在正常温度下,固化时间为90分钟。
② 模具是如何加工的 说具体点 谢谢
模具是复杂的,就塑胶模具来说,车床用量不是很大,但是数控铣床用的比较多,还有放电,线割,磨床,甚至用到四面加工加工模仁的四面。主要的成型部分是模仁,因为里面要参与成形,我们一般用加工中心逃料和精加工,加工不到的地方要放电加工,还要用到线割加工,具体比较复杂,还有模板,模座,极其它机构,估计没有几个月说不完的,你最好睦一下资料。好了,就打这么多的字吧,好累,记得给我加分。祝你好运。
③ 压模模具是怎么制造的
有的部位是直接用CNC加工出来的,有的部位是采用电火花机(EDM)放电加工出来的,还有的是通过腐蚀加工出来的。放电加工根据具体形状可以采用一次放电加工或多次放电加工来组合完成。放电加工完后还要经过抛光工序来达到使用的要求。放电用的电极材料多数采用易于加工的Cu或石墨(C)。一楼说的没错,如果有机会去模具厂实地参观一下就会明白了。
④ 模具加工的步骤是怎么样的,要多少个程序
第一步先设计产品,再用三维软件设计模具,出二维图纸,客户确认后下料。
模具加工步骤一般程序如下:先上数控机床加工,再细节部位精雕,线切割,电火花等,如果产品是圆形的可以直接成型就先上数控车床上加工。机床加工完成后打光,试样,电镀等。在出运前要给模具上防锈剂,模具在客户没有指定用标准模架的情况下,模具成形后外形还需用精磨,确保外观光亮,整洁。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点点的帮助,谢谢!
⑤ 如何利用车床制作车模
这个有难度。这个冲压模你自己做的难度很大,不会设计模具图纸那是枉费。还要用到线切割,模型多大也要你的工具实际情况。那个车架可以用你现在说的工具。那个外壳可以钣金。
⑥ 模具制造方法有哪些
精度要求高的模具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且模具材质、成形工艺都有严格要求,还需使用 CAD / CAE / CAM 模具技术去设计、分析。有些零件由于成型时有特殊要求,模具还需使用热流道,气辅成型,氮气缸等先进的工艺。制造厂家应具备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及数控仿型铣设备,高精度磨床,高精度三座标测量仪,计算机设计及相关软件等。 一般大型冲压模具(如汽车复盖件模具)要考虑机床是否有压边机构,甚至边润滑剂、多工位级进等。除冲压吨位还要考虑冲次、送料装置、机床及模具保护装置。
上述模具的制造手段及工艺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和掌握的。在选择协作厂家时一定要了解它的加工能力,不但看硬件设备,还要结合管理水平、加工经验以及技术力量。
对同一套模具,不同厂家报价有时有很大差距。你不该付出高于模具价值费用的同时,也不应该少于模具的成本。模具厂家象你一样,要在业务中取得合理的利润。订制一套报价低得多的模具会是麻烦的开始。用户须从自身要求出发,全面衡量。
避免多头协作,尽量模具制作和制品加工一条龙
有了合格的模具(试件合格),不一定能生产出批量的合格产品。这主要与零件的加工机床选型、成形工艺(成形温度、成形时间等)及操作者的技术素质有关系。有了好的模具,还要有好的成形加工,最好是一条龙协作,尽量避免多头协作。如果条件不具备,就要选择一方全面负责,在订合同时一定要写清楚。 更多的知识可以访问我们主页哦!
⑦ 模具制造过程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朝着加快信息驱动、提高制造柔性、敏捷化制造及系统化集成的方向发展。 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模具的CAD/CAM技术,模具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模具的精密成形技术,模具的超精密加工技术,模具在设计中采用有限元法、边界元法进行流动、冷却、传热过程的动态模拟技术,模具的CIMS技术,已在开发的模具DNM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几乎覆盖了所有现代制造技术。�
一、镜面抛光的模具表面工程技术�
模具抛光技术是模具表面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模具制造过程中后处理的重要工艺。目前,国内模具抛光至Ra0.05μm的抛光设备、磨具磨料及工艺,可以基本满足需要,而要抛至Ra0.025μm的镜面抛光设备、磨具磨料及工艺尚处摸索阶段。随着镜面注塑模具在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模具抛光技术就成为模具生产的关键问题。由于国内抛光工艺技术及材料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如傻瓜相机镜头注塑模、CD、VCD光盘及工具透明度要求高的注塑模仍有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 二、现场化的模具检测技术�
精密模具的发展,对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密的三坐标测量机,长期以来受环境的限制,很少在生产现场使用。新一代三座标测量机基本上都具有温度补偿及采用抗振材料,改善防尘措施,提高环境适应性和使用可靠性,使其能方便地安装在车间使用,以实现测量现场化的特点。� 三、先进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1、激光快速成型技术(RPM)发展讯速,我国已达到国际水平,并逐步实现商品化。世界上已经商业化的快速成形工艺主要有SLA(立体光刻)、LOM(分层分体制造)、SLS(选择性激光烧结)、3D-P(三维印刷)。�
清华大学最先引进了美国3D公司的SLA250(立体光刻或称光敏树脂激光固化)设备与技术并进行开发研究,经几年努力,多次改进,完善、推出了“M-RPMS-型多功能快速原型制造系统”(拥有分层实体制造-SSM、熔融挤压成型-MEM),这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唯一拥有两种快速成形工艺的系统(国家专利),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2、无模多点成形技术是用高度可调的冲头群体代替传统模具进行板材曲面成形的又一先进制造技术,无模多点成形系统以CAD/CAM/CAT技术为主要手段,快速经济地实现三维曲面的自动成形。吉林工大承担了有关无模成形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已自主设计并制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无模多点成形设备。�
我国这项技术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处领先地位,目前正向着推广应用方面发展。� 3、树脂冲压模具首次在国产轿车的试制中得到成功应用。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设计制造了12套树脂模具用于全新小红旗轿车的改型试制,这12套模具分别是行李箱、发动机罩、前后左右翼子板等大型复杂内外覆盖件的拉延模具,其主要特点是模具型面以CAD/CAM加工的主模型为基准,采用瑞士汽巴精化的高强度树脂浇注成形,凸凹模间隙采用进口专用蜡片准确控制,模具的尺寸精度高,制造周期可缩短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制造费用可节省1000万元左右(12套模具)。为我国轿车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属国内首创。瑞士汽巴精化有关专家认为可达90年代国际水平。 四、电火花铣削和“绿色”产品技术�
从国外的电加工机床来看,不论从性能、工艺指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目前国外的新动向是进行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电火花创成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的用成型电极加工型腔的新技术,它是用高速旋转的简单的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复杂的成型电极,这显然是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的重大发展。�
最近,日本三菱公司推出了EDSCAN8E电火花创成加工机床又有新的进展。该机能进行电极损耗自动补偿,在Windows95上为该机开发的专用CAM系统,能与AutoCAD等通用的CAD联动,并可进行在线精度测量,以保证实现高精度加工。为了确认加工形状有无异常或残缺,CAM系统还可实现仿真加工。�
在电火花加工技术进步的同时,电火花加工的安全和防护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电加工机床都考虑了安全防护技术。目前欧共体已规定没有“CE”标志的机床不能进入欧共体市场,同时国际市场也越来越重视安全防护技术的要求。�
目前,电火花加工机床的主要问题是辐射骚扰,因为它对安全、环保影响较大,在国际市场越来越重视“绿色”产品的情况下,作为模具加工的主导设备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绿色”产品技术,将是今后必须解决的难题。 五、高速铣削:第三代制模技术�
高速铣削加工不但具有加工速度高以及良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与传统的切削加工相比具有温升低(加工工件只升高3℃),热变形小,因而适合于温度和热变形敏感材料(如镁合金等)加工;还由于切削力小,可适用于薄壁及刚性差的零件加工;合理选用刀具和切削用量,可实现硬材料(HRC60)加工等一系列优点 。因此,高速铣削加工技术仍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它已向更高的敏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成为第三代制模技术。�
去这个网站有视频 http://v.ku6.com/show/J-KpYsEsvCEEeT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