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立式注塑机的模具间隙调整
不管是立式的还是卧式的注塑模具的间隙都是在组装时已经调整到位了,在上注塑机时,已经不需要再调整模具的间隙了。想要在注塑机上调整注塑模具的间隙,除非模具的导柱、导套间隙足够大。但是,导柱、导套的间隙大了,就起不到定位的作用了。所以,不要想着在注塑机上调整模具的间隙。
㈡ 冲压模具首次架模闭模高度如何调整
冲压模具的闭合高度等于各个模板厚度尺寸相加的总高度,图中弹性卸料版应贴合在凹模上后,从上托到底座底面各个模板厚度尺寸相加的总高度尺寸。想要改变调整模具闭合后的高度,就要改变各个模板的厚度和凸模的长度。但是,这个模具的闭合高度尺寸是事先计算好了的,轻易不能随便加以改变。
㈢ 请问一下立式注塑机是怎么调模的
老式或结构较简单立式注塑机是:基本都是下方是动模,上方是定模。换模后都是以调节上方螺母松紧度,换模复杂麻烦。
现在大多是都是:下方定模,上方为动模。换模后调模很简单,只用调节一两个接近开关的位置即可。
立式注塑机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同样它自身具备很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就减少了加工时间以及加工量,且生产出的塑料表面看上去光洁,且具备废品率很低的特点,通过立式注塑机生产塑料在对注塑制品的尺寸精度上的要求,以及质量精度上的要求都可以做到最准确最佳。
(3)立式机模具高度不够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立式注塑机的调模技巧:
1、合上调模装置开关,调整容模厚薄直到模具的两边开始固定为止,然后断开调模装置开关。
2、手动操作开模,到开模开尽为止,启动调模装置,减少模厚产生锁模力,断开调模装置,慢速锁模操作。模厚的减少度与产生的锁模力成比,但如果模厚减少太多,则不能锁模,所以,要以渐进的方式来减少模厚。
3、重复上述2)的调节操作,直到机绞与导柱产生足够的锁模力为止,锁模力不要调得太高,只要能保证注塑成型时注塑件或制品不产生飞边即可,这样可以保证机器的使用寿命。
4、调节锁模力操作时,不能使用特快锁模。
5、在”低压锁模终止行程开关;被松开”锁模行程终止行程开关被压合的一瞬间,压力表会指示锁模动作时锁模油缸的工作压力值,显示时间很短,也是不能使用特快锁模的原因。
6、显示出的工作压力一般比锁模油缸内的真实压力要低,故不要长期使用最高额定工作压力进行锁模操作,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通常显示出的工作压力中达到最高额定压力的80%-85%为宜,如145kgf/cm2的最高压力选有到120kgf/cm2使用压力较为适当。
7、低压锁模力的调节 为了保持低压锁模的灵敏性,调节低压锁模力时,应由低压锁模数控数值00开始设定,使得低压锁模力略高于锁模时遇到的阻力,同时又能达到启动高压锁模动作。
8、可选用普通或特快锁模操作,要重新调节有关行程开关,以使用使开模与锁模动作能顺利进行。
㈣ 模具开模高度是1000 但是冲床最大装模高度为950滑块调节量是400 模具闭模高度是850 可以把模具装进去吗
问题是即使把模具装进去,模具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模具安装好工作时,模具是否能够放活取活。如果模具升起的高度不够高,就没法正常工作,即使装上了也没有用。
㈤ 普通冲床装模高度,模具高度怎么解释怎样装模调模请详细说明。
装模高度:装模时的高度;
模具高度:模具闭合生产是的高度;
装模高度一般大于模具高度。
以下是装调模步骤:
一、准备:
1、量测模具总高度:按设计高度的总高度直接调取值,未知的需垫片与材料厚度相同的进行合模量测;
2、冲床预调位置(非电动调整):冲床下死点高度:模具总高度+4mm(防止异常损坏模具),切勿将模具放在冲床上
A、针对有模高指示器的,先扭松防滑螺母(一般在牛头内的右侧),再用合适的扳手进行旋转调模杆,将位置预先调至上述高度;
B、针对无模高指示器的,先将冲床运行至下死点,用合适的扳手松开防滑螺母(一般在冲杆上),再用合适的扳手旋转冲杆方型位用直尺量取上下冲床台面高度达上值止;
二、装模:
1、在寸动下将冲床运行至上死点,压下急停,确保冲床不会下滑(必要时可断开电源);
2、清理冲床上下台面和模具异物;
3、模具定位:用推车或叉车小心将模具推入冲床和定位中心(有模柄还需对正上模柄孔);
三、调模:
1、模具高度粗调:将冲床的速度调至更低,寸动冲床至下死点,搬动模具进行位置精细调整后,降低模高至稍紧后,锁紧上下模压板上螺母;
2、模具高度精调:寸动冲床至上死点,在模具内放入该段冲压材料进行试冲一次,检查冲压质量,通过反复更换材料和在上死点细调模高再冲压至达要求为止;
3、模具高度锁定记录:冲压至要求后将冲床上防滑螺母锁紧,并记下模高和机台编号记录。
四、冲压中的因模高影响品质:按三、2项操作即可
以上是呈美兹自动化科技的回复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您!
㈥ 模具注塑时产品顶高,使产品圆柱变短,怎么解决
塑件不足方面:
1、塑料供给不足,温度低,注射量不够。
2、注射压力小,注射时间短,保压时间短。
3、注射速度大快或太慢。
4、喷嘴温度低,堵塞或孔径过小,料桶温度低。
尺寸不稳定:
1、成型条件(温度、压力、时间)不稳定,成型周期不一致。
2、注塑机性能不良或塑化不匀。
3、机器电器或液压系统不稳定。
有气泡:
1、料温过高,加热时间过长。
2、注射压力小。
3、注射速度过快。
塌坑或凹痕:
1、料温高,模具温度高,冷却时间短。
2、注射压カ小,速度慢。
3、注射及保压时间短。
4、加料量不够,供料不足,余料不够。
(6)立式机模具高度不够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注塑成型工艺:
1、填充。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成型时间(或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2、保压阶段。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
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型,保压阶段要一直持续到浇口固化封口为止,此时保压阶段的模腔压力达到最高值。
3、冷却阶段。因为成型塑料制品只有冷却固化到一定刚性,脱模后才能避免塑料制品因受到外力而产生变形。由于冷却时间占整个成型周期约70%~80%,因此设计良好的冷却系统可以大幅缩短成型时间,提高注塑生产率,降低成本。
设计不当的冷却系统会使成型时间拉长,增加成本;冷却不均匀更会进一步造成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
4、脱模是一个注塑成型循环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制品已经冷固成型,但脱模还是对制品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脱模方式不当,可能会导致产品在脱模时受力不均,顶出时引起产品变形等缺陷。
脱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顶杆脱模和脱料板脱模。设计模具时要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脱模方式,以保证产品质量。
㈦ 模具太薄怎么调立式机
1、立式注塑机关模时砸模具的声音很大,可能是高压锁模速度太快造成。 2、立式注塑机关模时砸模具的声音很大,也可能是低压锁模转高压锁模的位置,即低压锁模行程太大造成。 3、为了减少冲击与提高效率,注塑机开、合模系统设计成“慢--快--慢”方式,开、合模都由3个参数控制,1)压力,2)速度,3)位置,合理调节此3个参数,使开、合模达到最高效,而且能使合模系统免受冲击。
㈧ 冲床最大装模高度220,装模高度调节量80,可不可以装高280的模具
不可以,最大装模高度220。只能往下调80;也就是模具高度在140-220之间,
最大模高指冲床滑块在下死点时最大高度。
㈨ 水泥砖机压出的砖每模左右两边的高度有误差怎么办
故障原因:两边脱模台的调节高度不一样,模框下降时,压到托板后,模框橡胶垫减震垫压缩的松紧度不一样,影响布料效果。处理的方法:调节脱模杆的长度,使之两边脱模台的高度一致。(正常调节脱模拉杆的长度,使模框压到托板后,脱模油缸活塞杆的行程留下大约10mm的活动量。)故障原因:模框上橡胶减震垫左右送进度不一样。处理的方法:调节模框橡胶减震垫,砖低的一边跳松,砖高的一边调紧。故障原因:振动台橡胶减震垫(或弹簧)使用时间太长,左右高低差较大,导致震动台不平;振动台固定架与振动台面的高度差,左右不一致,致使振动台震动时,模框左右震动的幅度不一样。处理的方法:如果橡胶减震垫磨损,更换新的橡胶减震垫后,再调节振动台固定架的高度。故障原因:振动台定位轴、定
处理的方法:检查、更换磨损的零配件。
㈩ 模具高度怎么确定
你好:模具的高度是要看你使用的设备闭合高度是多少。模具高度就是按照这个尺寸加一些尺寸就可以的。假如说设备的闭合高度是200毫米高那么你设置的模具高度就要大于200毫米。如果220毫米左右。就可以满足设置使用要求。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