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模具设计 > 如何学习模具

如何学习模具

发布时间:2022-04-13 04:31:06

⑴ 怎样学好模具

想要学好模具设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多时候由于没有人指点会走很多弯路,也没有那么的全面,做学徒首先你要找一个会肯教的师傅带你,一般的情况下,很多的师傅是不肯把自己的精华毫无保留的传授的。再说每个厂里做的东西局限性很大,学到的东西也就很有限,只是他们那个厂里的东西。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捷径,找一家专业的培训中心,培训一下,这样学出来的东西比较系统,去哪个厂上班都可以胜任。从经济角度来说,培训要花一定的费用,但是细算一下,比如说做学徒1200一个月的工资,那么要学2-3年,平常还要给师傅买烟买水,如果是培训直接上岗的,培训也就花半年的时间,加上培训的费用,出去以后工资2600左右,还不要看人脸色。那么聪明的人一看就都会知道选择那一种了。想要了解模具设计这块的知识,建议到添翼教育去看看,网址
ty0513.cn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早日找到自己理想工作

⑵ 学模具设计怎样学最快

我就是零基础学习模具设计,也在东莞,出来第一年就去做了模具设计学徒,说是设计学徒,人们不让我碰电脑,让我做半年钳工学徒,每个月工资1500包食宿,当钳工学徒每天跟师傅加班到10点,下班后我洗个澡去办公室找视频教程慢慢练习,经常练习到凌晨2、3点,第二天继续上班。我记得有一个命令 ,叫“网格曲面”,这个命令我就默默学了一个星期,才学会怎么用,半年后我和老板说想去办公室学设计,老板出尔反尔不让我去,还跟我说让我继续做钳工,给我涨500块钱工资,我和老板吵了一架,第二天就翻脸走了;

后来又跳槽到一家台资厂做模具设计学徒,幸亏我自己学了一点软件基础,然后工资给了我2000(想想那时候真傻),然后让我接触CAD,我的工作就是出2D加工图,陆陆续续出了半年2D散件图,期间我还是一样坚持下班自学UG分模,因为大部分的设计师都很忙 ,根本不会教你,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钻研。
后来盘算了一下,自己陆陆续续搞了一年多,每个月工资都是1、2千,钱没存到,进步也不大,这样下去估计要完蛋。才下决心要改变思路了。后来特意问了一个同事,他技术很不错,是模具培训学校出来的,找他介绍了一个老师,本来打算借点钱辞职去学几个月,早日脱离苦海。刚巧的事,学校那边刚好有个网络班,直接在网上教课,而且是晚上上课的,那么我就不用辞职了。因为是同事介绍的,也没有多想就直接报名了,学费4千多,学了确实进步很大,老师也很有经验有耐心,而且我本身有点基础,学了2个多月我就跳槽了,直接找了设计工作月薪加到了6千,后来我想,不是当时的果断,我可能还在苦海难以脱离。
现在我做了几年了,思路也开阔了,学习本来就是该花钱的,想免费学还拿工资哪有这么好的事呢。所以我建议你,决定好了就直接报名学,这是最快的。
一些学习资料放在在追答里了,你们自己下载吧

⑶ 学模具设计怎么入手

我以前也尝试过自学模具设计,大概学了半年多,所以可以说一下我的经验给你参考。
首先我是在网上买了一本书,当时在咸鱼上买的二手书,名字叫UG注塑模具设计入门教程,配套了一个光盘,然后按照书上的指引一点点学的,因为当时是在模具厂里做线割,自己没有电脑,所以一直是黑白倒班,倒白班的时候就去网吧练到后半夜,到晚班就在宿舍里看书,这样一直坚持了3个多月,学的非常累,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有时是命令的操作的细节,有时候是软件出异常的状况,因为没有求助的对象,经常只能变网络边解决,有时候要找上好几天,很多次都想要放弃。
总之坚持3个多月后,我去找了做设计的朋友,想验证一下,自己学的到什么水平了,结果朋友给我看的产品,一下子就难住了,完全不是我练习的那回事,所以我明白,再自学下去也是没有结果的,自己还非常累。学什么知识点,其实入手不难,但是要学到实用的,能工作的,没有人指引几乎是在浪费时间的,这就是我的体会。后来我让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花了钱跟老师学了3个月,才真正算是入门了模具设计,也才为后面跳槽做好准备。
所以我建议,除非有亲朋好友带你学,不然就找个老师学比较好,不然会非常累又方向不对,反而浪费很多时间金钱。

⑷ 怎么先可以学好模具

需要自己培养兴趣,没有兴趣什么都不要谈了,然后去买些模具专业的书籍学会一些专业软件,例如PRO-E,UG,SOLIDWORK等,有机会去模具厂的设计部门开始实践,去模具制造工厂了解,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需要你的毅力和耐心和好学的态度,短时间是不可能学到的,一般的需要3年以上的磨练才可以达到一些初级的水平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⑸ 如何学模具最好

模具技术中的模具设计技术含量很高,模具设计工程师的工资也和高,由于模具中的型腔和型芯部分通常由数控加工中心加工而成,所以,现在社会上的从事模具设计并且精通数控编程的人才也就非常的抢手了,所以说,你要想在这个行业上有所发展,就要向这个职位靠近。
通常来讲,模具设计工程师要求:1,熟悉模具结构2,熟悉材料性能3,数控加工工艺、4,熟练掌握辅助设计加工软件如UG、cimatron等,5,熟悉基本机械知识。所以说这也就是你所需要掌握的。
具体的呢需要如何学习掌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基础,一般你可以先到一些培训机构学习辅助设计加工软件,并学习一下模具设计所需的加工工艺和机械基础知识,再系统学习模具结构和材料,最后在到工厂实习一段时间,直到可以自己独立设计模具了,你可以出徒了。另外,据我所知,山东这边的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有相关的辅助设计软件培训课程和专业的模具设计课程,你可以参考一下。

⑹ 模具设计怎么学呢

模具设计可以从模具结构开始学习。因为初学者对加工还不是很理解,所以对模具组装上下点功夫。可以试着找一些简单的产品练习模具设计的整个流程。要注重模具结构的熟悉和自己的见解,多请教有模具经验的人。

1模具设计五大步骤

第一步工作:对所设计模具之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以电脑机箱为例,首先将各组件产品图纸利用设计软件进行组立分析,即我们工作中所说的套图,确保在模具设计之前各产品图纸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组件在整个机箱中的重要性,以确定重点尺寸,这样在模具设计中很有好处的,具体的套图方法这里就不做详细的介绍了。

第二步:在产品分析之后所要进行的工作,对产品进行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模具结构,并对产品进行排工序,确定各工序冲工内容,并利用设计软件进行产品展开,在产品展开时一般从后续工程向前展开,例如一产品需要量五个工序,冲压完成则在产品展开时从产品图纸开始到四工程、三工程、二工程、一工程,并展开一个图形后复制一份再进行前一工程的展开工作,即完成了五工程的产品展开工作,然后进行细致的工作。

第三步:备料,依产品展开图进行备料,在图纸中确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镶件等,注意直接在产品展开图中进行备料,这样对画模具图是有很大好处的,我所见到有很多模具设计人员直接对产品展开图进行手工计算来备料,这种方法效率太低,直接在图纸上画出模板规格尺寸,以组立图的形式表述,一方面可以完成备料,另一方面在模具各配件的工作中省去很多工作,因为在绘制各组件的工作中只需在备料图纸中加入定位、销钉、导柱、螺丝孔即可。

第四步:在备料完成后即可全面进入模具图的绘制,在备料图纸中再制一份出来,进行各组件的绘制,如加入螺丝孔,导柱孔,定位孔等孔位,并且在冲孔模中各种孔需线切割的穿丝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间隙,一定不能忘记,所以这些工作完成后一个产品的模具图差不多已完成了80%,另外在绘制模具图的过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制作,如钳工划线,线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制作好图层,这样对线切割及图纸管理有很大的好处,如颜色的区分等,尺寸的标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件最麻烦的工作,因为太浪费时间了。     

第五步:在以上图纸完成之后,其实还不能发行图纸,还需对模具图纸进行校对,将所有配件组立,对每一块不同的模具板制作不同的图层,并以同一基准如导柱孔等到进行模具组立分析,并将各工序产品展开图套入组立图中,确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弯位置的上下模间隙配合是否正确。

⑺ 如何学习模具

首先你要了解模具的结构以及加工方法。所以你要先学一下铣床,磨床,放电,线割还有电脑锣。
再次你要去学一下钳工。这很重要,不然你设计出来的东西人家钳工装不上就糗大了,还可以了解模具钢材的硬度!
最后你要了解一下塑胶的一些特性,选择合适的钢材!

其他的设计软件你基本上会了,不过还要会使用CAD,因为模具出图都是用CAD的!!!

祝你好运!!!

⑻ 怎样快速学做模具

1、学做模具,具有模具设计经验非常重要,要多看图册,能熟练应用一种三维汇图软件,首先确定你想做哪类具体的模具,找一个熟练的制模工厂作为老师,跟着老师学习就会很快做出模具。

2、模具设计是一门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的学问,没有捷径!要掌握模具加工工艺才会设计出好的模具。

阅读全文

与如何学习模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弯头怎么接精密管 浏览:877
24的螺纹钢大概多少钱一米 浏览:24
半自动钢筋扎钩多少钱一个 浏览:796
山东有什么无缝钢管厂 浏览:15
钻地下钢管是什么 浏览:501
铝板怎么和钢材焊接在一起 浏览:63
钢材允许应力是什么意思 浏览:462
花纹板铺混泥土如何布钢筋 浏览:533
钢筋链条怎么封口焊接 浏览:10
模具的改模设计档案怎么做 浏览:353
钢材pip是什么意思 浏览:63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的爱情 浏览:499
钢铁雄心4为什么被封 浏览:268
螺纹钢下差多少钱 浏览:837
空心普通钢管的密度是多少 浏览:236
钢板天沟的安装套什么定额 浏览:764
铝合金用什么油漆喷 浏览:956
模具厂开机床月工资多少 浏览:282
76是什么钢管 浏览:396
地磅焊接如何保护传感器 浏览: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