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注塑产品粘前模要怎么解决
注塑产品出来粘前模,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1.检查模具内塑料是否过分填塞:降低注塑压力,降低注塑量,射料缸温度太高。
2.检查注塑压力维持的时间是否过长:减少螺杆向前的时间。
3.检查模具表面是否有刮伤、多孔或擦伤:除去污点并抛光模具的表面。
4.模具的出模具角度不足:使用每边为0.5度的最小出模角(角度越大,顶出越易、运作越快)。
5.注塑件粘在高度抛光的模具表面:使用排气阀来去掉在把注塑件从高度抛,光表面压出时产生的真空。啤出空气,辅助顶出。
6.不适当的项出设备:增加顶出杆的数目或换上不同的系统。
7.塑料润滑不足:若允许就使用脱模剂。增加外部润滑剂,如硬脂酸锌(0.05%)。
Ⅱ 关于装模具后模造成撞模的分析报告怎么写
答:(1) 模具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尽可能使模具涨型力中心与压铸机距离最小,这样可能使压铸机大杠受力比较均匀。(2) 经常检查模具起重吊环螺栓、螺孔和起重设备是否完好,确保重吊时人身、设备、模具安全。(3) 定期检查压铸机大杠受力误差,心要时进行调整。(4) 安装模具前彻底擦净机器安装面和模具安装面。检查所用顶杆长度是否适当,所有顶棒长度是否等长,所用顶棒数量应不少于四个,并放在规定的顶棒孔内。(5) 压板和压板螺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精度,避免在使用中松动。压板数量应足够多,最好四面压紧,每面不少于两处。(6) 大型模具应有模具托架,避免在使用中模具下沉错位或坠落。(7) 带较大抽芯的模具或需要予复位的模具也可能需要动、定模分开安装。(8) 冷却水管和安装应保证密封。(9) 模具安装后的调整。调整合模紧度。调整压射参数:快压射速度、压射压力、增压压力、慢压射行程、快压射行程、冲头跟出距离、推出行程、推出复位时间等。调整后在压室内放入棉丝等软物,做两次模拟压射全过程,检查调整是否适当。(10) 调整合模到动、定模有适当的距离,停止机器运行,放入模具预热器。(11) 把保温炉设定在规定温度,配置好规定容量的舀料勺
Ⅲ 注塑时,如何控制塑料件不变形,缩水
塑料件的缩水问题(表面缩凹和内部缩孔),都是因为体积较厚的部位冷却时熔胶补充不足而造成的缺陷。我们常常会遇到无论如何加大压力,加大入水口,延长注射时间,缩水问题就是无法解决的情况。在常用的原料当中,由于冷却速度快,PC改性塑料的缩孔问题可谓最难解决,PP改性塑料的缩凹和缩孔问题也是比较难处理的。
因此,当遇上厚大件比较严重的缩水问题时,就需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注塑技巧,不然就很难解决问题。在实践生产中,我们摸索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技巧去应付这个注塑的疑难问题。
首先,在保证注塑件出模不变形的前提下,采取尽量缩短冷却时间的方法,让注塑件在高温下提早出模。此时注塑件外层的温度仍然很高,表皮没有过于硬化,因此内外的温差相对已不是很大,这样就有利于整体收缩,从而减少了注塑件内部的集中收缩。由于注塑件总体的收缩量是不变的,所以整体收缩得越多,集中收缩量就越小,内部缩孔和表面缩凹程度因此得以减小。
缩凹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模具表面升温,冷却能力下降,刚刚凝固的注塑件表面仍然较软,未被完全消除的内部缩孔由于形成了真空,致使注塑件表面在大气压力的压迫下向内压缩,同时加上收缩力的作用,缩凹问题就这样产生了。而且表面硬化速度越慢越易产生缩凹,比如PP改性塑料,反之越易产生缩孔。
因此在将注塑件提早出模后,要对其作适当的冷却,使注塑件表面保持一定的硬度,令其不易产生缩凹。但若缩凹问题较为严重,适度冷却将无法消除,就要采取冻水激冷的方法,使注塑件表面迅速硬化才可能防止缩凹,但内部缩孔还会存在。象PP这样表层较软的材料,由於真空和收缩力的作用,注塑件还会有缩凹的可能,但缩凹的程度已大为减轻。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若再采用延长射胶时间来代替冷却时间的方法,表面缩凹甚至内部缩孔的改善将会更好。
在解决缩孔问题时,因模温过低会加重缩孔程度,因此模具最好用机水冷却,不要使用冻水,必要时还将模温再升高一些,例如注塑PC料时将模温升到100度,缩孔的改善效果才会更好。但若是为了解决缩凹问题,模温就不能升高了,反而需要降低一些。
最后,有时以上方法未必能彻底将问题解决,但已经有了效大的改善,如果一定要将表面缩凹的问题彻底解决,适量加入防缩剂也是一个不得已的有较办法。
Ⅳ 注塑机如何把模具装上
注塑机安装模具的流程如下:
1、注塑机有模具定位环的安装方法:
a 先按[开模]键,把机器开到最高,再按[座退]键使座进缸后退到底。
b 将模具放在下模板上,使用[调模]按键,按[合模]键,使上模板离模具一定的位置(15mm左右)停止,重新调整模具定位环与上模板中心对中孔的位置,再按[合模]键直至上模板与模具紧贴为止。
c 关掉电机,然后用压板固定模具或者用螺丝直接固定,模具安装完成。
d 设定开、关模的压力、速度、位置和时间等参数。
2、注塑机无模具定位环的安装方法:
a 先按[开模]键,把机器开到最高,再按[座退]键使座进缸后退到底。
b 将模具放在下模板上,使用[调模]按键,按[合模]键,使上模板离模具一定的位置(15mm左右)时松开,停止合模动作。
c 按[座进]键,当料嘴快要接触模具浇道口时松手,然后从前后左右目视料嘴是否正对浇道口,调整模具位置以使两者完全吻合,先按[座退]使料嘴远离浇口,然后在浇道口中被一张薄纸或涂上一点印泥,再按[座进]使料嘴接触模具浇口,最后取出纸观察其痕迹或观察印泥痕迹来确定,若不对正,重新调整。
d 按[座退]键,使座台后退到底。然后按[合模]键使上模板与模具紧贴,关掉电机,用压板固定或螺丝固定模具。
e 设定开、关模的压力、速度、位置和时间等参数。
Ⅳ 如何预防模具加工产品变形的情况
①运水的布局,一些转角的地方进行均布运水。
②胶位尽量的均匀。
③流道浇口大小的调节,保证保压的一个传递顺畅。
④产品设计时,能尽量避免平面时就避免平面了,可以做一点弧形,进行一个预变形,如同桥梁一样。产品变形怎么整?有的时候很麻烦!这个不像披锋重新配配模也许能得到改善,但改善变形可能需要增加加强筋等措施,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增加运水提高冷却效果等等,有经验的产品结构工程师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设计预变形或者说是反变形来改善产品变形,因为有的时候产品的变形可以提前预测。
Ⅵ 注塑模具支撑柱和注塑机顶棍都在中间吗不会撞上吗
先看张图:
基本上支撑柱是防止模腔变形的,与顶针板直接是需要避空的。与底板与B板直接的距离是等高的。撑头其最直接影响到的是模具的寿命和产品的尺寸精度:
简单的说,抛开长篇大论般注射最大填充内压力与模具钢料弹性变形强度的计算而造成零件尺寸精度影响和金属疲劳变形的考虑。简单来说只要有足够多的顶出空隙,撑头越多越好。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Ⅶ 注塑模具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1. 松退的设定。
松退正确位置=过胶圈移动位置+螺杆越位距离
22. 松退位置设定的重要性
松退位置设定过大,会造成回料吸氧,使胶料氧化和产生气泡。位置设定过小,使料筒内压力大,剪切力过高使胶料分解,射嘴流涎。
位置误差不能超过0.4mm.
23. 熔胶位置的设定
熔胶位置=产品的重量/(最大行程/最大熔胶量)
24. 气辅注塑的主要优点(GAM)
能抽空厚型材料芯部,制成空心管件,可节省材料,缩短周期时间。
在注塑中采用气体可使压力均匀分布,当塑料冷却和固化时,气体可通过膨胀对塑料的体积收缩进行补偿。
降低模塑制品内应力,从而提高外形稳定性,消除变形和翘曲现象。
25. 活塞杆外径中间小,两头大问题?
由于中孔针过热产品收缩不均衡,造成活塞杆外径中间小,两头大.中孔针可采用散热快的磷铜材料来做,模具在产品中间部分排气.
26. 球面丝印后开裂问题.
由于产品表面存在应力,造成丝印后开裂.增加模具温度,减小应力;可用退火的方法消除应力.
27. 眼镜架,水口边易断问题.
射胶压力和保压压力大,水口边残存内应力,造成产品易断.尽量减小射胶压力和保压压力,适当提高模具温度来解决.
28. 电器外壳,四个装配柱子,打螺丝时爆裂问题.
由于柱子存在夹水线,造成产品装配柱子易暴裂.模具增加排气,适当提高模温,加快射胶速度来减小夹水线.
29. 产品变形问题.
产品变形主要是热收缩时不平衡造成产品变形,或由于产品本身内应力作用下使产品变形.
30. 透明PC外壳气泡问题。
原料干燥不够;产品存在胶厚薄不均现象,模具排气不良,原料易分解都可能造成产品气泡.
充分干燥原料,增大模具排气,尽量减少胶厚薄不均现象.
31. 复印机,磁性材料的啤塑问题。
应采用高模温,快速射胶方法.
32. 产品包胶,水口边缩水问题。
模具排气不良,射胶速度慢,保压压力和时间不够,都能造成水口缩水.
增大模具排气,适当提高射胶速度,增加保压压力和时间.
33. 产品内应力,造成产品放置一段时间后爆裂问题。
由于产品内残存应力,产品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应力的作用,使产品爆裂.
提高啤塑时的模具温度,降低射胶压力,来消除产品应力,产品可用退火的方法消除应力.
34. ABS料在用黑色色母时,造成产品易断裂脱皮问题。是色母的颜料中用了碳粉过多原因,造成产品脱皮.更换色母颜料.
35. 一台180吨14安士机,产品一出四CD盒共120克,外观良好,无批峰,但其中一只重2克,为什么?
模具产品一出四,由于模具进胶不平衡造成其中一只产品啤塑饱满,密度大,出现重2克现象.
36. 一台100吨液压曲肘机使用了三年,模具锁紧后,经常打不开。
是由于机器曲肘磨损,造成开模不平衡,所以模具锁紧后,会经常打不开.
37. 一台7安士机使用了二年,出现射胶不稳定,一啤批峰一啤缺胶,换过油封和分胶头,系统压力也稳定,就不行。
由于螺杆磨损或损坏,造成回料不匀,所以会出现射胶不稳定.
38. 一台150吨新机啤PP水口料半年,原来熔胶最快3秒,而现在要6秒。
由于螺杆磨损,造成回料慢.
39. 一啤塑师父在调试一产品,出现缺胶,速度或压力升一点,产品没反应,再升一点就出批峰?
机器锁模机构磨损,造成锁模有间隙,所以会出现披锋.
40. 一台机用了二年,啤货时炮筒中间温度偏高,关了电源也没用。
由于螺杆磨损变得粗糙,啤塑回料时磨擦产生热,使炮筒中间温度偏高.
Ⅷ 模具注塑时产品顶高,使产品圆柱变短,怎么解决
塑件不足方面:
1、塑料供给不足,温度低,注射量不够。
2、注射压力小,注射时间短,保压时间短。
3、注射速度大快或太慢。
4、喷嘴温度低,堵塞或孔径过小,料桶温度低。
尺寸不稳定:
1、成型条件(温度、压力、时间)不稳定,成型周期不一致。
2、注塑机性能不良或塑化不匀。
3、机器电器或液压系统不稳定。
有气泡:
1、料温过高,加热时间过长。
2、注射压力小。
3、注射速度过快。
塌坑或凹痕:
1、料温高,模具温度高,冷却时间短。
2、注射压カ小,速度慢。
3、注射及保压时间短。
4、加料量不够,供料不足,余料不够。
(8)注塑吊装一半模具时如何防止撞模扩展阅读:
注塑成型工艺:
1、填充。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成型时间(或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2、保压阶段。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
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型,保压阶段要一直持续到浇口固化封口为止,此时保压阶段的模腔压力达到最高值。
3、冷却阶段。因为成型塑料制品只有冷却固化到一定刚性,脱模后才能避免塑料制品因受到外力而产生变形。由于冷却时间占整个成型周期约70%~80%,因此设计良好的冷却系统可以大幅缩短成型时间,提高注塑生产率,降低成本。
设计不当的冷却系统会使成型时间拉长,增加成本;冷却不均匀更会进一步造成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
4、脱模是一个注塑成型循环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制品已经冷固成型,但脱模还是对制品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脱模方式不当,可能会导致产品在脱模时受力不均,顶出时引起产品变形等缺陷。
脱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顶杆脱模和脱料板脱模。设计模具时要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脱模方式,以保证产品质量。
Ⅸ 注塑模具出现粘模怎样解决
1、粘模产品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且粘模产品没有错位,可手动再次合模下,或垫一张不厚的手巾纸,合紧再开模,看能否带出产品;
2、用软铜棒磨平,平衡的从四周的分型面撬出;
3、对深的加强筋或孔类,用火枪或煤气烧平面据条,铁丝类插入粘模处冷却后慢慢平衡拔出;
4、对模具型腔的拆模分解,进行粘模处理;
5、如果开模时前模存在真空,前模就要做排气针,消除真空的影响。
Ⅹ 注塑模具出现粘模怎样解决
注塑模具粘模分粘前模和粘后模2种情况,要妥善解决就要了解粘模的原因。
在生产过程中注塑模具粘模的状况可以说经常出现,这个问题很比较令人头痛的。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把产品从模具中取出来,而且影响正常的生产效率,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小的成本。
一般,对于粘模问题,主要采取提前预防的办法来防止粘模的发生。
首先,一般粘模的原因分析。
1、抛光不良,例如:粘前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后模抛光比前模抛光好,模具试模在生产过程中开模直接粘在前模。
2、脱模斜度设计不合理,理论上前模的脱模斜度要比后模大,脱模斜度放反的话也可能导致产品粘前模。
3、开模时存在真空,直接把产品吸在前模或者后模,无法正常脱模,对于外壳、盒类产品较常见。
4、模具开始运作时模温太低,产品对模具的抱紧力太大。
其次,根据原因就可以很好的给出预防措施,防止注塑模具粘模问题的发生。
1、对模具内膜进行再抛光处理,防止因为抛光问题引起的粘模。
2、对于后模粘模比较多的产品,加大脱模斜度,但要视产品的加工而定。
3、如果开模时前模存在真空,前模就要做排气针,消除真空的影响。
4、如果产品结构对模温有要求的话,开始试模时就要增加模温,减少刚开始模具太低对产品包尽力的影响。
(10)注塑吊装一半模具时如何防止撞模扩展阅读
模具保养
1、加工企业首先应给每副模具配备履历卡,详细记载、统计其使用、护理(润滑、清洗、防锈)及损坏情况,据此可发现哪些部件、组件已损坏,磨损程度大小,以提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以及该模具的成型工艺参数、产品所用材料,以缩短模具的试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加工企业应在注塑机、模具正常运转情况下,测试模具各种性能,并将最后成型的塑件尺寸测量出来,通过这些信息可确定模具的现有状态,找出型腔、型芯、冷却系统以及分型面等的损坏所在,根据塑件提供的信息,即可判断模具的损坏状态以及维修措施。
3、要对模具几个重要零部件进行重点跟踪检测:顶出、导向部件的作用是确保模具开合运动及塑件顶出,若其中任何部位因损伤而卡住,将导致停产,故应经常保持模具顶针、导柱的润滑(要选用最适合的润滑剂),并定期检查顶针、导柱等是否发生变形及表面损伤,一经发现,要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