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双层双向钢筋中长短跨布置有规范的明确规定吗
双层双向钢筋中长短跨布置规范的有明确规定:
基础底板顶面短向钢筋在上层,长向钢筋在下层;基础底板底面短向钢筋在下层,长向钢筋在上层;方便记忆,就记成筏形基础板钢筋为“短向钢筋夹长向钢筋”,象夹芯饼一样,长的在中间,短的在两面。
筏型基础又叫筏板型基础,即满堂基础。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
(1)基础钢筋短向在下是什么规范扩展阅读:
选用原则
1、在软土地基上,用柱下条形基础或柱下十字交梁条形基础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变形的要求和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可采用筏形基础。
2、当建筑物的柱距较小而柱的荷载又很大,或柱的荷载相差较大将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差需要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以调整不均匀沉降时,可采用筏形基础。
3、当建筑物有地下室或大型储液结构(如水池、油库等),结合使用要求,可采用筏形基础。
4、风荷载及地震荷载起主要作用的多高层建筑物,要求基础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时,可采用筏形基础。
分类
筏形基础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一般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及施工条件等确定。
平板式
平板式筏形基础的底板是一块厚度相等的钢筋混凝土平板。板厚一般在0.5~2.5m之间。平板式基础适用于柱荷载不大、柱距较小且等柱距的情况,其特点是施工方便、建造快,但混凝土用量大。
底板的厚度可以按升一层加50mm初步确定,然后校核板的抗冲切强度。底板厚度不得小于200mm。通常5层以下的民用建筑,板厚不小于250mm;6层民用建筑的板厚不小于300mm。
❷ 筏板基础钢筋绑扎规范
您好,你的问题,我之前好像也遇到过,以下是我原来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若有错误,还望见谅!一、筏板基础钢迟前带筋为上下双层双向钢筋网悔桐片,当设计无说明时,底板钢筋位置按照“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下排,长跨钢筋置于上排;上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上排,长跨钢筋置于下排”码芦进行布置,且每个交叉点处均应采用绑丝绑扎牢固。二、直径小于等于Ф16的钢筋一般采用绑扎搭接方式连接;直径大于Ф16的螺纹钢筋一般采用机械连接。 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三、受力钢筋接着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机械接头时,在任一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和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任一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要求: 四、框架柱插筋应按照机械连接考虑。筏板基础和上返梁受力钢筋全部采用机械连接。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五、受力钢筋焊接或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底部贯通筋轴网l0/3(包括l0/3,l0为左跨和右跨之较大值)范围内为贯通纵筋连接区,顶部在柱网l0/4范围内为顶部贯通纵筋连接区。六、绑扎电梯井及基础钢筋时,因受力原因,下层钢筋,长向钢筋绑扎在下,短向钢筋在上,上层钢筋正好相反。七、墙、柱插筋伸至筏板底层筋上边,平直段长度200㎜,在筏板内部按间距不大于500㎜且不少于两道水平分布筋(或箍筋)与主筋绑扎,其中柱箍为非复合箍;在筏板顶面以上二分之一墙身水平分布筋(或箍筋)间距绑扎第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参考资料:网络——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❸ 条形基础钢筋的布置
条形基础钢筋的布置如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4、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5、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预应力筋,环等。
❹ 单向板短钢筋放在长钢筋外,有规范依据么
单向板,板底短钢筋放在长钢筋下面,板面短钢筋放在长钢筋上面。
规范已规定(因为按里、外或上部、下部说法,板底与板面恰恰是相反的,所以规范是按受力与构造钢筋来区分较简洁,明白,科学)当按单向板设计时,沿短边方向受力(短边布置受力钢筋),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9.1.1 混凝土板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 2.0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 2. 0,但小于 3. 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 3.0 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9.1. 7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 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 0.15% ;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间距不宜大于 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 200mm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在实际施工中就可分上部、下部了,如16G101-1中单(双)向板配筋示意,直接解答了题之问(图集标准构造详图的设计依据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