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
一、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关要求如下
1、室内正常环境下
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2、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
(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
(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
二、钢筋保护层
根据11G101-1,桩基础钢筋保护层是指砼面到最外层钢筋面。而根据03G101则是指砼面到主筋,也就是箍筋不算。柱到柱主筋,梁到梁主筋。
㈡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怎样确定的
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果结构不同,厚度也不同。房子的顶梁或柱子不应小于15毫米,这样后墙就不能小于10毫米。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第102页、11G101-1第54页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的说明: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㈢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分五类,五类分别是什么
一类: 室内正常环境。
二类a: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二类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类: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四类: 海水环境。
五类: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又称之为砼结构,这种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成分,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制作的时候需要有水泥还有水、沙、石子,还有一些细骨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而成,然后把它搅拌成功。经过一定时间,它就能够凝固,从而成为一种人造的石材。
这种混凝土结构的密度每立方米大约在2000千克左右,能够起到一定的承受能力,强度比较高,可以作为钢筋的保护层,同时还能够使得钢筋不会受到侵蚀,能够提高它的防火性能。它的抗裂性能也是非常不错的,还能够减轻整个结构的重力。
㈣ 基础与主体如何区分剪力墙属于基础图纸说明中有“ 基础主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
1、从基础分部和主体分部的概念上来说,基础是正负零以下部分,主体是正负零以上部分
2、“基础主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是指基础中的迎水面,为考虑水的渗透作用,所以此部分混凝土保护层要加大。和第1条所说的基础有所不同。可参考06G901图集中的1-1页,比较直观
望对你有帮助
㈤ 工程里钢筋的保护层分别是多少,
一般的工程那就按c25混凝土考虑吧:
梁25mm
板15mm
柱30mm
基础梁35mm
基础底面40(有腐蚀性的基础保护层加为50)
㈥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从什么地方算起!
梁、柱中的箍筋、构造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保护层可按基本保护层数值减少10mm,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10mm。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在耐久性设计中,如无特殊标明,这一保护层应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通常情况下应为箍筋保护层。
(6)钢筋保护层厚度环境类别应该怎么区分扩展阅读:
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钢筋裸露在大气或者其他介质中,容易受蚀生锈,使得钢筋的有效截面减少,影响结构受力,因此需要根据耐久性要求规定不同使用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以保证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不发生降低结构可靠度的锈蚀。
对有防火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及预应力构件,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要求是,为了保证构件在火灾中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确定的耐火限的这段时间里,构件不会失去支持能力。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㈦ 结构图中钢筋保护层一类环境,二类环境怎么区分
一类环境主要是指室内环境 也就是地上部分 二类环境主要在地下室或没有地下室的基础部分 ,一般图纸会给出建筑环境类别的。
㈧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梁、柱、板、墙保护层厚度怎么要求
1、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取决于构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要求。
(1)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的强度。
(2)根据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按照构件在50年内能保护钢筋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确定的。
2、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下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4、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下表中的数值减少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下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5、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㈨ 环境类别如何影响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环境类别主要是说土壤、空气、降水当中对钢筋的腐蚀物含量的描述,湿度大、沿海地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就大,主要受氯离子的影响。
㈩ 关于环境类别是怎么区分的环境类别的一、二、三是代表什么第二项的的a、b又是怎么区分
1、区分:环境类别是由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查等部门提交的数据而定的。一般设计者都在图纸的结构总说明上标注的。
2、环境类别的一类: 室内干燥环境 、永久的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环境类别的二类 a: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环境类别的二类 b: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环境类别的三类 a: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冰冻区环境、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海风环境。
环境类别的三类 b:盐渍土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海岸环境。
3、第二项的的a、b区分。
a类: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b类: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