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述钢筋代换有哪些方法,各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
谁说钢筋代换有哪些方法?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好的情况下?
㈡ 钢筋代换的原则
钢筋代换有两种方法,即等截面代换法和等强度代换法。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2)钢筋代换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钢筋代换注意事项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以及桁架弦等,不宜采用HPB300级光圆钢筋代替 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2)建筑界钢筋代换后,应符合配筋构造规定,比如钢筋的最小直径、根数、间距、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以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5mm),防止构件受力不匀。
(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确保正截面与斜截面的强度。
(5)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的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者偏心受拉构件作钢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照受力面(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
(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若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以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做裂缝宽度验算。
㈢ 钢筋代换的原则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钢筋代换的原则来有两条:
自一、等强度代换;
二、等截面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原设计的某一级别钢筋,施工现场无法供应时,施工单位往往通过向建设、监理方征得认可后,请设计院出具“钢筋代换《技术核定单》”。
2、等截面代换:等截面代换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采用同级别的钢筋,仅对其所用规格进行更换。
如:某梁受力钢筋,原设计采用3根25的Ⅱ级钢,现场没有25的规格,22的规格现场有大量富余。这时可以用22的Ⅱ级钢来代换。经计算可采用4根22的Ⅱ级钢,4根22的比原设计3根25的截面略大一点点(只能大代小)。
还有一种情况是,某截面原设计是按最小配筋率配置的钢筋,这时代换,无论你采用多高强度等级的钢筋(只能高代低),但都必须满足原设计最小配筋率的要求。这就是另一种的等截面代换。
㈣ 钢筋代换时应该符合哪些规定
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要受力构件(如吊车回梁、薄腹梁、桁架下答弦等)不宜采用HPB300级钢筋代换变形钢筋,以免裂缝开展过大。(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配筋构造要求。(3)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4)有抗震要求的梁、柱和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换原设计中的钢筋;如必须代换时,其代换的钢筋检验所得的实际强度,尚应符合抗震钢筋的要求。(5)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HPB300级钢筋制作,严禁以其他钢筋代换。(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应进行刚度、裂缝验算。
㈤ 钢筋代换的要求是什么
钢筋代换是建筑工程中所用的公式理论。
钢筋代换的要求如下,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2.4
Ⅱ级钢3.4
Ⅲ级钢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㈥ 钢筋代换应遵循哪些原则
钢筋可抄以代换。代换袭原则:1、等截面代换,同一等级别钢筋截面面积相加后,相等或略高一点;2、钢筋等级代换,要按钢筋强度mpa经计算代换;3、锈蚀钢筋按提高一个等级代换,如Φ20可以用Φ22代换。钢筋代换最好通过设计单位计算、复核同意后实施。用数字说话,不要凭感觉。
第一要满足规范上面的构造要求,第二在梁的支座处剪力值最大,验算该处即可V≤(1/γd)Vc=(1/γd)(0.07f b h)
㈦ 钢筋代换为什么要设计同意
主要是因为构件中使用多少钢筋是由设计人员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其他人并不知道他在计算时所使用的参数,结构图为设计师的专利产品,并由设计师负责的。
㈧ 钢筋代换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钢筋代换分为等强度代换和等面积代换两种,等强度代换就是说代换后的钢筋抗拉强度应不小专于原设计的强度,比如属说你一级钢筋代换二级钢筋,公式是这样的:
二级钢筋的抗拉强度 x 原设计钢筋面积/一级钢筋面积,用二级钢筋代换一级钢筋同理,等面积代换指的是用同一种级别但是不同直径的钢筋进行代换 公式是这样的:
原设计钢筋根数 x 原设计钢筋单根截面积/拟代换的钢筋单根截面积。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有些构件的配筋是按照构造要求配的,这个时候,就不能单纯的利用等强度代换或者等面积代换来计算了,比如说梁的架立筋,规范规定不能小于10mm,如果设计采用2根10mm的一级钢,你不能利用等强度代换公式算出来用2根8mm的二级钢来代替它
㈨ 钢筋代换注意事项有哪些
(1)重要受力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HPB300钢筋代换变形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