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唐山钢铁产量占全国比重
2021年,我国钢铁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总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0.3亿吨。在这之中,河北省的钢铁产量占据了显著的位置,达到了2.2亿吨,其在全国钢铁总产量中的份额超过了20%。
而河北省的钢铁重镇唐山,其钢铁产量更是达到了1.3亿吨,占到了河北省全省钢铁产量的60%,在全国钢铁产量中的份额也达到了12.6%。这一数据清楚地表明,唐山在钢铁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流传在业界的一种说法是,全球钢铁产量中,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这不仅反映了唐山钢铁产业的实力,也凸显了其在全国乃至全球钢铁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唐山市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钢铁生产中心,其钢铁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钢铁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说,唐山钢铁产业的繁荣是推动中国钢铁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
唐山钢铁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学规划,也离不开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不懈努力。未来,唐山钢铁产业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我国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唐山钢铁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唐山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展望未来,唐山钢铁产业有望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环保节能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钢铁市场的地位。
㈡ 河北唐山4家钢铁企业未落实减排要求、生产记录造假,企业为何这样做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对河北唐山钢铁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发现4家企业均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高负荷生产,未能落实减排要求,普遍存在生产记录造假问题,甚至出现互相爆料、删除生产记录等问题来应对检查。目前,责任人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十四五”计划提出,要夯实污染防治基础。从过去的“坚决打一场反污染的硬仗”到现在的“深入打一场反污染的硬仗”,这个词的变化意味着污染防治正在向深处发力,也意味着将触及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最终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
对于当前的新形势,各地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对于企业污染数据造假暴露出的产业化水平低、转型升级不到位、相关部门治理不到位、存在“隐性死角”等问题,各方应下功夫,拿出更多新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方面,监管要更细致。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环保“千里眼”和“顺风耳”,解决以往环保监管中“多点、广面、少人”的困境,及时发现和关注污染源;另一方面,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制造持续高压冲击的同时,要积极帮助“老大难”企业转型升级,彻底根除污染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