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钢筋混凝土柱基础下钢筋笼子怎么让钢筋固定
可复以在钢筋笼子每一定制距离四周绑小石板,放下去后先在底部少浇注混凝土,在上面用木支撑架起钢筋笼子到标高处,然后浇注混凝土。
在桥涵或者高层建筑施工时,根据要求可能要求基础进行打桩,方法是用利用机器冲孔和水磨钻孔,并且孔深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向桩孔下放钢筋笼,再插入导管进行混凝土浇注。
另外,当混凝土结构物为柱状或者条状构件时,其中心部分不需要配筋,只在混凝土构件接触空气的面底下配置钢筋。如果这个构件是独立的,我们把这个构件周边设置的钢筋预先制作好,这个就是钢筋笼。通常我们把钻孔灌注桩、挖孔桩、立柱等预先制作的钢筋结构叫钢筋笼。
『贰』 钢筋顺水条怎样和找平层固定
瓦屋面有平瓦屋面、小青瓦屋面、油毡瓦屋面、波形瓦屋面、琉璃瓦屋面 等。回
平瓦种类较多,主答要有水泥平瓦、粘土平瓦、油毡瓦等。多用于坡顶的民用建筑。
平瓦屋面施工工艺: 铺基层 ( 基层可用钢筋混凝土或木板基层)--- 木板基层系在檩条或椽子上钉木质屋面板(望板)--- 望板(或混凝土现浇屋面板)上干铺油毡一层 --- 在油毡上钉挂瓦条 --- 铺挂平瓦 ---- 盖脊瓦 ----抹坡水线。
小青瓦屋面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面常用的一种瓦,包括阴阳瓦和仰瓦屋面。其断面一般为25度的弧形,长度尺寸各地均不统一。黛黑(灰)色。
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檩条上钉椽子 ---- 椽子铺苇箔或木板或树枝条或荆笆 --- 铺草泥 ---- 做屋脊 --- 从檐口开始铺瓦( 注意“望檐”即檐口瓦的盖瓦应抬高30~80mm) ---- 抹人字坡水线(或泛水)。
『叁』 想要现浇一间屋面,打算做10公分厚的混凝土,两层钢筋。不知道如何固定上面这层钢筋。特请懂行的高手指...
你好你说的不知道怎样抄固定是不知道如何分布钢筋吗?
1、十公分厚混凝土基本用于普通屋面差不多了,如果增加到120公分最好了,首先要考虑到结构找坡中间的屋面考虑排水最好要起2公分的拱。
2、钢筋的摆放,底层钢筋设直径6个或者8个的圆钢或者螺纹钢都可以,间距一般不大于200间距双向摆放,用扎丝捆绑好,可以间距两个跳扎。
3、面筋的摆放,因为考虑到温度收缩,面筋屋面也是双向的,直径设6个或8个的都可以,间距同样的不能大于200.双层网片都要使用垫块垫起来,避免钢筋的保护层不够。
4、如果是房间净空不是很大,然后你所做的房子是砖混结构那么砖墙上要设圈梁,你所铺设的板底筋和面筋都要伸入梁中跨度大的板还要增加梁的尺寸大小。
5模板的拆除,为了避免屋面漏水、模板拆除不能过早,混凝土浇筑完后面层强度起来后及时浇水养护。
6、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谢谢采纳。
『肆』 求教:怎么把两根钢筋固定住
1、用钢丝绑扎
2、用焊接的方式
3、用机械接头的方式
『伍』 梁下部不伸入支座的钢筋在实际中是怎么布置的在浇砼之前怎么固定!
梁下部不伸入支座的钢筋应在距离支座边1/20梁净跨长处断。目的是避免不需要锚入支座的钢筋进入支座造成支座内钢筋拥挤。在平法集中标注里有带 - 号的钢筋就是。
『陆』 桩承台上层钢筋是如何支撑固定
一、固定方法:
1、用钢筋焊成立钢筋,与上下的钢筋焊成1体,注意,回是有斜向的答加强钢筋,间距一般的在1000~2000之间。
2、焊成架凳,立筋的间距在1000~1500,排距是1500~2000。
二、桩承台的简单介绍:
当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在群桩基础上将桩顶用钢筋混凝土平台或者平板连成整体基础,以承受其上荷载的机构,此结构名为桩承台。
三、桩承台的模型图示:
『柒』 如何固定10公分厚混凝土,两层钢筋中的上层钢筋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特点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定义
是指由水泥混凝土面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也称刚性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路面(PCCP)、钢筋混凝土路面(RCP)、钢纤维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装配式混凝土路面等。
(2)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
它是由普通混凝土面层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是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边缘及角隅)外,不配置钢筋的混凝土路面。由于它表面色泽鲜明,也被称为白色路面。
(3)普通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①强度高 ②稳定性好 ③耐久性好(可以使用20~40年或更长) ④夜间行车效果好 ⑤使用初期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 ⑥低行驶能耗
(4)普通混凝土路面的缺点
①初期造价高(目前与进口沥青比造价已不高,且寿命长,单位年费用更低); ②对水泥和水需求量大,因此总体污染(水泥生产过程); ③噪声大、行驶舒适性差; ④有接缝(受力薄弱、行车舒适性差、易进水); ⑤修筑周期长,开放交通迟; ⑥养护维修困难。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要求
1、土基
(1)性能要求
因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刚度都很大,传递到土基的应力很小(一般不超过0.05MPa),对土基的强度要求要比沥青路面低。对土基的支承要求主要是保证基层的稳定性(尤其是水稳定性和路基稳定性),特别是不出现不均匀的支承,从而保证水泥混凝土板处于均匀面支承的受力状态。因此,要求路基(即土基)密实、稳定和均匀,一般要求基层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沉降稳定。
(2)引起土基不均匀支承的可能原因
不均匀沉陷:压实不均匀、填挖结合处理不佳、土基未充分固结(施工期沉降不稳定);
不均匀冻胀:含水量在等温面上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匀;
特殊土质: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加上含水量变化。
(3)处治方法
土质掺配均匀、控制压实含水量、排水加固及设垫层
2、基层
(1)基层的作用
①支承路面板
提供合适地基模量,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小路基(土基)顶面的压应力,减小地基的不均匀变形,缓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对面层的影响。
②防唧泥
混凝土板如直接放在路基上,会造成路基土塑性变形过大,铺设基层可减轻以至消除唧泥,但未经处治的砂砾基层细料含量和塑性指数不能太高,否则仍会产生唧泥。
③防冰冻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用对冰冻不敏感的粒状多孔材料铺筑基层,可以减少路基的冰冻深度,从而减轻冰冻的危害作用。
④防水
在湿软土基上,铺筑开级配粒料基层可排除路表渗入水及隔断地下毛细水。
⑤施工
面层施工(如立侧模,运送混凝土混合料等)提供方便
(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类型
①粒料类(碎石、砂砾等)
②稳定类(水泥、石灰粉煤灰或沥青稳定粒料)
③贫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等
上述基层分别具有不同的刚度、耐冲刷能力和透水性,要根据交通等级、当地条件和经济性因素选用。
(3)基层的抗冲刷性
耐冲刷能力分5级:
1级(极耐冲刷)—贫混凝土(水泥含量7%或8%)、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2级(耐冲刷)—厂拌水泥稳定粒料(水泥含量5%)
3级(较耐冲刷)—厂拌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3.5%),沥青稳定粒料(沥青含量3%)
4级(较易冲刷)—现场拌水泥稳定粒料(水泥含量2.5%),粒料
5级(易冲刷)—混杂的粒料,细粒土
(4)基层的设计要求
温润和多雨地区,路基为低透水性细粒土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者承受特重或重交通的二级公路,宜采用排水基层。排水基层可选用多空隙的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或碎石,其孔隙率为20%。
(5)基层的厚度要求
各类基层厚度的适宜范围
基层类型 基层适宜的厚度范围(mm)
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 120-200
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 150-250
沥青混凝土基层 40-60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80-100
级配粒料基层 150-200
多空隙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 100-140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 80-100
(6)基层的材料要求
①最大粒径不超过基层厚度的1/3;
②小于0.075mm的细料含量不超过7%;
③粒料可采用开级配或密级配,其级配组成应符合技术规范规定要求,并应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到较高的压实度(98~100%)。
『捌』 钢筋的绑扎有几种方法分别是怎样的
钢筋绑扎有4种方法,具体如下:
一、板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3、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双向受力板,短方向钢筋在下,长方向钢筋在上。
4、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5、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6、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二、楼梯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划位置线→ 绑梯板底主筋→绑梯板负筋筋
2、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4、底板筋绑完,再绑扎梯板负筋钢筋。主筋、负筋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三、柱子钢筋绑扎工艺
1、 工艺流程:竖向受力筋连接→画箍筋间距线→套柱箍筋→绑箍筋
2、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4、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箍筋套在下层伸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四、梁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模外绑扎:画箍筋间距→ 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4、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5、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8)钢筋如何固定扩展阅读:
钢筋绑扎前的质量验收:
1、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是否正确。
2、检查墙柱钢筋上的混凝土浮浆或其他污染是否清理干净。
3、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注明水平标高,弹出柱(暗柱)、门窗洞口、地梁、墙的外皮尺寸线及轴线控制线。
4、根据弹线,检查钢筋是否有偏位现象,若有偏位距离小于钢筋直径d,将偏位钢筋按图所示调整到正确位置,若偏位大于钢精直径d,则需报设计处理。
5、检查墙柱竖向钢筋露出部分接头相错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6、逐个检查钢筋电渣压力焊和钢筋直螺纹的接头质量,若发现有不合格接头,切掉重焊。
『玖』 如何将一根细钢筋固定在另一根钢筋上
特殊个别情况除外,所有梁里,没有需要它受压的钢筋!梁的下部钢筋是计算版要它承受拉力并锚权固好的钢筋(俗称底筋);梁的支座及附近的上部钢筋,是计算要它承受拉力并锚固好的钢筋(俗称负筋);腹板抗扭侧筋是计算要它承受拉力并锚固好的钢筋(俗称抗扭腰筋);箍筋是斜截面计算要它承受拉力的钢筋,此外就是架立、构造、抗震构造的钢筋。
『拾』 钢筋笼最后一笼下完后,要怎么固定钢筋笼
最后一节下完后在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反推定位筋的标度,专并反复核对属桩基保护桩使钢筋笼骨架就位准确后再焊接。
具体做法是:在定位钢筋顶端的顶吊圈内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护筒顶端。两个工字钢的净距应大于导管外径30CM。然后撤下吊绳,用用4根φ25短钢筋将工字钢及定位筋的顶吊圈焊于护筒上。钢筋笼下完后应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保护桩找出桩位中心,钢筋笼定位时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并固定,使钢筋笼定位于孔中心。一方面可以防止导管或碰撞而使整个钢筋骨架变位或落入孔中,另一方面也可起到防止骨架上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