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钢材淬火性因为添加其他元素会有所影响吗
钢材淬火性因为添加其他元素会有所影响
根据Nb-B和Mo-B混合添加对0.05%C系中间水冷型冷轧钢板(20mm)的抗拉强度和低温韧性的影响(钢板中心部的冷却速度为20℃/s)可知,B几乎不会影响C-Mn钢的强度,但会使钢的韧性下降。相比之下,Nb-B或Mo-B混合添加钢的强度和低温韧性的平衡比单独添加钢的大幅度提高。尤其是,Nb-B混合添加的效果大。
B单独添加钢的显微组织以多边形铁素体为主,贝氏体的生成量少,而Nb-B或Mo-B混合添加钢会形成贝氏体单相组织,组织中能看到伸长的原始奥氏体晶界。在冷却速度没有直接淬火那么大的情况下,Nb-B或Mo-B混合添加是大幅度提高强度-低温韧性平衡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对B单独添加、Nb-B或Mo-B混合添加钢加工后的连续冷却曲线比较可知,Nb-B或Mo-B混合添加钢的相变温度比B单独添加钢的小。根据采用线径迹蚀刻法(ATE)观察的B单独添加钢和Nb-B或Mo-B混合添加钢的B的分布可知,在B单独添加钢中能看到在原始奥氏体晶界中有粗大的B析出物(根据电子衍射可以判定为Fe23(C、B)6)。
另一方面,在Nb-B或Mo-B混合添加钢中没有观察到B的析出物,在伸长的原始奥氏体晶界中存在着B的偏析。由此可知,添加B可以提高淬火性是由于B原子在原始奥氏体晶界中处于偏析状态,一旦生成粗大B析出物,就会使淬火性显著下降。
虽然目前有关这种混合添加可以提高淬火性(相变温度下降)的机理尚不明确,但Nb和Mo具有以下三种效果:①延缓B向晶界的扩散;②延缓B析出物向晶界的扩散;③减少B析出物中的B含量(Fe23(C、B)6)。可以预计今后通过高精度分析仪、第一原理计算和热力学计算并用一定会弄清楚。
Ⅱ C、Mn、Si、S、P、Cr、Mo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和热处理时的影响
1、碳(C):钢中碳含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增加,但塑性和抗冲击性下降。当碳含量超过0.23%时,钢的可焊性劣化,因此用于焊接。对于低合金结构钢,碳含量通常不超过0.20%。
高碳含量也降低了钢的耐大气腐蚀性。露天堆场的高碳钢容易腐蚀;此外,碳可以增加钢的冷脆性和年龄敏感性。典型的例子是低碳钢,高碳钢和高碳钢的机械性能的变化。
2、锰(Mn):锰是一种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钢一般含有一定量的锰,可以消除或减少由硫引起的钢的热脆性,从而提高钢的热加工性。
锰和铁形成固溶体,增加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它是一种碳化物形成元素,并进入渗碳体中以取代一部分铁原子。钢中的锰是由于降低了临界转变温度。起到提炼珠光体的作用。
它还间接地起到提高珠光体钢强度的作用;锰稳定奥氏体结构的能力仅次于镍,并且还强烈地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含量不大于2%的锰已与其它元素组合使用以形成多种合金钢。
3、硅(Si):硅可以溶解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其作用仅次于磷,强于锰,镍,铬,钨,钼和钒。
然而,当硅含量超过3%时,钢的可塑性和韧性将显着降低。硅可以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屈服比(σs/σb),以及疲劳强度和疲劳比(σ-1 /σb)。这就是硅或硅锰钢可用作弹簧钢的原因。
硅可以降低钢的密度,导热性和导电性。它可以促进铁素体晶粒的粗化。降低矫顽力。它具有降低晶体各向异性,使磁化容易,并且磁阻减小的趋势。它可用于生产电工钢,因此硅钢片的磁滞损耗低,硅可以提高铁氧体的磁导率,使硅钢片在较弱的磁场下具有较高的磁感应强度领域。然而,在强磁场下,硅降低了钢的磁感应强度。硅具有很强的脱氧力,可以降低铁的磁老化效应。
4、硫(S):增加硫和锰的含量可以提高钢的切削性能。硫作为易切削钢中的有益元素添加。
硫在钢中严重分离,会降低钢的质量。在高温下,降低钢的延展性是一种有害元素,以熔点较低的FeS形式存在;仅FeS的熔点仅为1190℃,钢中铁与共晶的共晶温度较低,仅为988℃,当钢凝固时,硫化铁在初级晶界处集中。当钢在1100-1200℃下轧制时,晶界上的FeS将熔化,大大削弱了晶粒之间的结合力,导致钢的热脆性。
5、磷(P):磷在钢中具有强固溶强化和冷加工硬化效果。作为添加到低合金结构钢中的合金元素,它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大气腐蚀性,但降低其冷冲压性能。
磷与硫和锰的结合可以提高钢的切削性能,提高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用于易切削钢,因此易切削钢的磷含量也很高。
磷可溶于铁素体。虽然它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但最大的危害是严重的偏析,增加回火脆性,并显着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这使得钢在冷加工过程中易于变脆。脆弱现象。磷对可焊性也有不利影响。磷是一种有害元素,应严格控制。一般含量不超过0.030%-0.040%。
6、铬(Cr):铬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并具有二次硬化效果。
它可以提高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会使钢脆;当含量超过12%时。该钢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氧化介质腐蚀性。它还提高了钢的热强度,钢是不锈耐酸钢和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7、钼(Mo):钼提高钢的淬透性和热强度。在某些介质中防止回火脆性,提高剩磁和矫顽力以及耐腐蚀性。在淬火和回火钢中,钼可以加深和硬化较大截面的部分,提高钢的回火抗力或回火稳定性,使零件在较高温度下回火,从而更有效地(或减少)残余应力,提高塑性。
Ⅲ 简单举例说一下各种元素加入钢材分别有什么效果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8、 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 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工具钢加钨,可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
12、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13、钴(Co):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
14、铜(Cu):武钢用大冶矿石所炼的钢,往往含有铜。铜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大气腐蚀性能。缺点是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铜含量超过0.5%塑性显著降低。当铜含量小于0.50%对焊接性无影响。
15、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如作深冲薄板的08Al钢。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16、硼(B):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
17、氮(N):氮能提高钢的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增加时效敏感性。
18、稀土(Xt):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71的15个镧系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但他们的氧化物很像“土”,所以习惯上称稀土。钢中加入稀土,可以改变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形态、分布和性质,从而改善了钢的各种性能,如韧性、焊接性,冷加工性能。在犁铧钢中加入稀土,可提高耐磨性。
Ⅳ 在钢中适当增加什么元素 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和抗锈蚀能力
铬、镍、钛、铝、锰、铜……
其中铬是应用较为普遍且用量较大的添加元素。
Ⅳ 炼钢转炉中合金加入量如何确定(不同钢种)
合金加入量的计算
钢水量校核及碳钢、低合金钢的合金加入量计算
A 钢水量校核
实际生产中,由于计量不准,炉料质量波动大或操作的因素(如吹氧铁损、大沸腾跑钢、加铁矿等),会出现钢液的实际重量与计划重量不符,给化学成分的控制及钢的浇铸造成困难。因此,校核钢液的实际重量是正确计算合金加入量的基础。
首先找一个在合金钢中收得率比较稳定的元素,根据其分析增量和计算增量来校对钢液量。计算公式为:
PΔM=PoΔMo 或 P=Po (9-3)
式中:P为钢液的实际重量,Kg; Po为原计划的钢液质量,Kg;ΔM为取样分析校核的元素增量,%;ΔMo为按Po计算校核的元素增量,%。
公式中用镍和钼作为校核元素最为准确,对于不含镍和钼的钢液,也可以用锰元素来校核还原期钢水重量,因为锰受冶炼温度及钢中氧、硫含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氧化过程中或还原初期用锰校核的准确性较差。氧化期钢液的重量校核主要凭经验。
例如:原计划钢液质量为30t,加钼前钼的含量为0.12%,加钼后计算钼的含量为0.26%,实际分析为0.25%。求钢液的实际质量?
解:P=30000×(0.26-0.12)%/(0.25-0.12)%=32307(Kg)
由本例可以看出,钢中钼的含量仅差0.10%,钢液的实际质量就与原计划质量相差2300Kg。然而化学分析往往出现±(0.01%~0.03%)的偏差,这对准确校核钢液质量带来困难。因此,式9-3只适用于理论上的计算。而实际生产中钢液质量的校核一般采用下式计算:
P=GC/ΔM (9-4)
式中:P为钢液的实际重量,Kg;G为校核元素铁合金补加量,Kg;C为校核元素铁合金成分,%;ΔM为取样分析校核元素的增量,%。
例如:往炉中加入钼铁15Kg,钢液中的钼含量由0.2%增到0.25%。已知钼铁中钼的成分为60%。求炉中钢液的实际质量?
解:P=(15×60%)/(0.25-0.20)%=18000(Kg)
例如:冶炼20CrNiA钢,因电子称临时出故障,装入的钢铁料没有称量,由装料工估算装料。试求炉中钢液质量?
解:往炉中加入镍板100Kg,钢液中的镍含量由0.90%增加1.20%,已知镍板成分为99%,则:
P=(100×99%)/(1.20-0.90)%=33000(Kg)
例如:电炉炼钢计划钢液量为50000Kg,还原期加锰铁前,钢液含锰0.25%,加锰铁后,计算含锰量为0.50%,实际分析含锰为0.45%,求实际钢液质量?
解: P=50000×(0.5-0.25)%/(0.45-0.25)%=62500(Kg)
B 碳钢、低合金钢的合金加入量计算
设已知钢水质量为P公斤,合金加入量为G公斤,合金成分为c%,合金收得率为η%,炉内钢水分析成分为b%,则合金加入后的成分a%可用下式表示:
a=(Pb+Gcη)/P+Gη
由上式可得:
G=[P(a-b)]/[(c-a)η]
碳钢、低合金钢由于合金元素含量低,合金加入量少,合金用量对钢液总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合金加入量一般采用下式近似计算:
G=[P(a-b)]/(cη)
式中:G为合金加入量,Kg; P为钢液质量,Kg;a为合金元素控制成分,%; b为炉内元素分析成分,%;c为铁合金中的元素成分,%;η为合金元素的收得率,%。
例如1:冶炼38CrMoAI钢,已知钢水量20吨,炉中残余铝为0.05%,铝锭成分98%,铝的收得率75%,要求成品铝0.95%,需加多少铝锭?
解:铝锭加入量:
G=[20000×(0.95-0.05)%]/(98%×75%)=244.9(Kg)
例如2:冶炼45钢,出钢量为25800Kg,炉内分析锰为0.15%,要求将锰配到0.65%,求需要加入多少含锰为68%的锰铁(锰的收得率按98%计算)?
解:锰铁加入量:
G=[25800×(0.65-0.15)%]/(68%×98%)=193.6(Kg)
验算:[Mn]=(25800×0.15%+193.6×68%×98%)/(25800+193.6)×100%=0.65%
例如3:电弧炉氧化法冶炼20CrMnTi钢,炉料装入料为18.8t,炉料综合收得率为97%,有关计算数据如下,计算锰铁、铬铁、钛铁、硅铁的加入量?
元素名称 Mn Si Cr Ti
控制成分/% 0.95 0.27 1.15 0.07
分析成分/% 0.60 0.10 0.50
合金成分/% 65 75 68 30
元素收得率/% 95 95 95 60
解:炉内钢水量:P=18800×97%=18236(Kg)
合金加入量:
GFe-Mn=[18236×(0.95-0.60)%]/(65%×95%)=103(Kg)
GFe-Si=[18236×(0.27-0.10)%]/(75%×95%)=44(Kg)
GFe-Cr=[18236×(1.15-0.50)%]/(68%×95%)=183(Kg)
GFe-Ti=[18236×0.07%]/(30%×60%)=71(Kg)
验算:
钢水总量P=18236+103+44+183+71=18637(Kg)
[Mn]=(18236×0.60%+103×65%×95%)/18637×100%=0.93%
[Si]=(18236×0.10%+44×75%×95%)/18637×100%=0.27%
[Cr]=(18236×0.5%+183×68%×95%)/18637×100%=1.12%
[Ti]=(71×30%×60%)/18637×100%=0.07%
由上两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钢中加入的合金量不大时,计算结果与预定的成分控制相符,如果合金加入量大时会产生偏差。
实际生产中,往往使用高碳铁合金调整钢液成分,通常要首先计算钢水增碳量,然后再计算元素增加量。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允许增碳量来计算加入合金量:
G=PΔC/CG
式中:G为铁合金加入量,Kg; P为钢水量,Kg;ΔC为增碳量,%;CG为铁合金含碳量,%。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计算出的铁合金加入量,计算出合金元素成分的增量:ΔM=GCη/P
式中:G为铁合金加入量,Kg;P为钢水量,Kg;ΔM为合金元素的增量,%;C为铁合金中元素成分,%;η为合金元素成分的收得率,%。
第三步: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如果元素含量仍低,则需用中、低碳合金补加;如果元素含量超过,说明铁合金加入过多,应按G=[P(a-b)]/(cη)计算。
例如4:冶炼45钢,钢水量50t,吹氧结束终点碳为0.39%,锰为0.05%,现用含锰68%、含碳7.0%的高碳锰铁调整,锰元素收得率为97%,试进行计算?
解:需增碳0.06%,计算出高碳锰铁加入量:
GFe-Mn=(50000×0.06%)/7.0%=428.6(Kg)
计算锰元素的增量:
ΔMn=(428.6×68%×97%)/(50000+428.6)×100%=0.56%
根据计算含锰量为(0.56+0.05)%=0.61%,45钢中锰的标准成分为0.50%~0.80%,所以符合要求。
9.5.2.2 单元高合金钢合金加入量计算
高合金钢由于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控制元素成分需要补加较多的合金量,这对钢液的总重量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有时合金用量虽然不大,但对元素的控制成分也有影响,所以高合金钢的补加合金元素用公式G=[P(a-b)]/[(c-a)η]计算。这里的高合金钢是指单元合金元素含量大于3%或加上其它合金元素含量的总和大于3.5%的钢种。
例如5:返回吹氧法冶炼3Cr13钢,已知装料量25t,炉料的综合收得率为96%,炉内分析铬的含量为8.5%,铬的控制规格成分为13%,铬铁中铬的成分为65%,铬的收得率为95%。求铬铁补加量?
解:GFe-Si=[25000×96%×(13-8.5)%]/[(65%-13%)×95%]=2186(Kg)
验算:
[Cr]=(25000×96%×8.5%+2186×65%×95%)/(25000×96%+2186×95%)×100%=12.99%
这种方法也称减本身法。由计算得出,铬铁的补加量为2186Kg,并通过验算,符合要求。
例6:返回吹氧法冶炼2Cr13钢,已知钢液重量为30t,炉中分析碳含量为0.15%,铬含量为11.00%,要求碳控制在0.19%,铬控制在13.00%。如果库存铬铁只有高碳铬铁和低碳铬铁两种,其中高碳铬铁的含碳为7.0%、含铬为63%,低碳铬铁的含碳为0.50%、含铬为67%,铬的收得率都是95%。求这两种铬铁各加多少?
解:设高碳铬铁的补加量为xKg,低碳铬铁的补加量为yKg。
碳达到控制成分的平衡为:
0.19%=
铬达到控制成分的平衡为:
13%=
6.81x+0.31y=1200
整理二式得:
46.85x+50.65y=60000
解联立方程得:x≈128;y≈1067
由计算可知,加入高碳铬铁128Kg,低碳铬铁1067Kg,可使钢中含碳量达0.19%,铬含量达13%。
这种计算方法又称纯含量计算法。
Ⅵ 为什么铁和碳组成合金碳是怎么加入到钢材的以何种形态加入的
为什么铁和碳组成合金?
答:所谓合金是指金属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也就是说金属与金属可以形成合金,金属与非金属也可以形成合金,但是有2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元素,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形成的是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这2个条件缺一不可.由于铁是金属,碳虽然是非金属,但是由于形成的是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是合金.
碳是怎么加入到钢材里面的?以何种形态加入的?
答:生铁是由铁矿石通过碳(存在形式是焦炭)还原的,在还原过程中,碳就溶解到铁水里,当冷却到室温时,就存在到铁里面了,碳在生铁里面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以纯碳的形式(石墨)单独存在,还有一个就是以化合物(Fe3C)的形式存在.这个就像冰糖溶解到水里,然后冻成冰棒一样,糖不会跑出来.
钢是由生铁冶炼而来的,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所以,炼钢过程主要的就是一个氧化过程,把多余的碳氧化掉,最后剩下的碳只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就形成了钢.
另外,如果钢的含碳量不够,那么在钢冶炼过程中需要把焦炭加入到钢水里面,然后搅拌钢水,使碳溶解到钢水里,当然加入量必须经过精确计算.
Ⅶ 1. 为什么往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加入后改了什么,使刚能满足工业生产的更高要求
为什么往钢中加入合金元素:目的为改善或提高碳素钢的性能。
加入后改了什么,使刚能满足工业生产的更高要求: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后随种类、量的多少不同,发挥作用的原理不同,最终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比如铬元素,当加入的量较少时,作用主要有两个,其一,提高淬透性,其二,提高抗氧化性;当铬含量加入的较多时,除过上述两个作用外又多了两个作用:细化晶粒、提高耐磨性;当铬含量再增加时(大于等于13%),钢的耐腐蚀能力比一般钢就好得多---形成了不锈钢。
Ⅷ 钢材中加硼,加镍分别有什么用处
硼以合金元素的形式抄加入钢中,特点是量不必大,作用主要是提高钢的淬透性;硼以渗硼的形式加入钢中,作用主要是提高钢的表面硬度、耐磨性。
镍加入钢中,其作用主要为强化铁素体、提高钢的淬透性、热处理加热时晶粒不易长大等。
Ⅸ 碳素钢加入适量合金元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增加碳素钢的硬度
合金钢(alloy steel)钢里除铁、碳外,加入其他的元素,就叫合金钢。 在普通碳素钢基础上添加适量的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而构成的铁碳合金。根据添加元素的不同,并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可获得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耐低温、耐高温、无磁性等特殊性能。
合金钢种类很多,通常按合金元素含量多少分为低合金钢(含量<5%),中合金钢(含量5%~10%),高合金钢(含量>10%);按质量分为优质合金钢、特质合金钢;按特性和用途又分为合金结构钢、不锈钢、耐酸钢、耐磨钢、耐热钢、合金工具钢、滚动轴承钢、合金弹簧钢和特殊性能钢(如软磁钢、永磁钢、无磁钢)等。
Ⅹ 钢材中的碳和我们生活中碳是一样的吗想要向钢材中添加一点碳要怎么做烧成铁水把碳粉加进去可以不
是一样的,钢材中的碳将和铁元素形成渗碳体Fe3C,这是铁碳合金中主要的组成相之一。
在钢材中添加碳元素,采用渗碳工艺来实现。简单一点说就是把钢加热至奥氏体化,并使渗碳剂(煤油、丙酮、甲醇等)在900-950度的高温下分解,产生活性碳原子,渗入钢的表面并向内部扩散形成渗碳层。
渗碳工艺是一门专业知识,一言难尽,您可以参考相关热处理资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