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钢筋绑扎 > 梁柱钢筋碰撞怎么解决

梁柱钢筋碰撞怎么解决

发布时间:2025-05-06 03:01:15

❶ 梁柱节点是否允许柱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

在结构工程设计中,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部位被严格限制,尤其是在一些关键位置,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和构件受力最大部位,通常被视为三大禁区,禁止在此区域进行钢筋的常规连接。这一规定是基于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确保在这些关键区域的连接不会削弱结构的整体性能。

然而,出于工程实际需求,有时确实需要在这些禁止区域进行钢筋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一级机械连接方式,但必须经过设计人员的同意并获得许可。机械连接技术,如电渣压力焊,因其高效、可靠的特点,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电渣压力焊技术的应用,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确保焊接质量。这一过程涉及到精确的焊接参数设定、严格的焊接工艺控制以及焊接后的检验程序。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电渣压力焊等机械连接技术可以解决在禁止区域进行钢筋连接的问题,但其使用依然受到严格的限制。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确保在这些关键区域的连接不会对结构的整体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还应结合其他连接技术,如套筒灌浆连接、钢筋套筒挤压连接等,以形成多样的连接解决方案。这些连接技术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❷ 钢筋施工问题防治措施


钢筋施工问题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措施能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很关键。中达咨询就钢筋施工问题防治措施和大家说明一下。
一、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一)现象
接头处轴线弯折或轴线偏心过大,焊包不匀,并有咬边、夹渣、未熔合等现象;钢筋夹持处烧伤。
(二)原因分析
1、钢筋端部歪扭不直,清理不干净或端面不平;钢筋安装不正,轴线偏移,机具损坏,造成钢筋晃动和位移;焊接完成后,接头未经充分冷却;
2、焊接工艺方法应用不当,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操作技术不过关;
3、焊剂装填不匀,或受潮。
(三)防治措施
1、焊接前应矫正或切除钢筋端部过于弯折或扭曲的部分,并予以清除干净,钢筋端面应磨平;
2、钢筋加工安装应由持证焊工进行,安装钢筋时要注意钢筋或夹具轴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钢筋是否安装牢固,过长的钢筋安装时应有置于同一水平面的延长架,如机具损坏,特别是焊接夹具垫块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经验收合格后方准焊接;
3、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CJ18)合理选择焊接参数,正确掌握操作方法。焊接完成后,应视情况旅运保持冷却1~2min后,待接头有足够的强度时再拆除机具或移动;
4、焊工必须持有上岗证。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5、焊接完成后必须坚持自检。对接头弯折和偏心超过标准的及未焊透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或采取补强焊接措施;对脆性断裂的接头应按规定进行复验,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
二、直螺纹丝扣加工缺陷
(一)现象:
丝扣缺损、数量不够、丝头端部不平整等(如图1、图2)。
(二)原因分析:
1、操作工人未经培训,现场交底不清;
2、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加工机械维护不到位;
3、丝头加工后未及时加戴保护帽进行保护;
4、钢筋端部直接采用切断机切割。
(三)防治措施:
1、钢筋接头丝扣加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现场须配备通规、止规等检测工具,对加工的丝头要经常性抽查;
3、合格的丝头应及时加装保护帽;
4、钢筋端头应采配镇穗用无齿锯切割,以保证钢筋端部平整。
三、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一)现象
箍筋末端未按规定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二)原因分析
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及应用范围;现场配料及钢筋加工管理混乱。
(三)防治措施
1、熟悉半圆(180°)弯钩、直(90°)弯钩、斜(135°)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中要加强检查(如图3、图4);
2、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的箍筋,可做如下处理:斜弯钩可代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但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能代替斜弯钩。
图3 箍筋下料、加工规范
图4 箍筋下料、加工规范
四、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一)现象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部分常发生偏位情况。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如图5、图6)。
图5 柱纵向钢筋间距偏差大,移位
图6 柱纵向钢筋间距均匀、无移位
(二)原因分析
1、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纵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
2、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
3、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
4、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
5、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
6、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
7、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定位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三)防治措施
1、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
2、按设计图纸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
2、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用定位箍筋固定;
3、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应牢固,绑点不得遗漏;
4、柱、墙钢筋培卜骨架侧面的垫块应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5、在梁柱交接处应用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五、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一)现象
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处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像经常发生(如图7、图8)。
图7 梁柱核心区箍筋数量不足
图8 梁柱核心区箍筋绑扎规范
(二)原因分析
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处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处钢筋较为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核心部位钢筋绑扎困难的局面,因此在绑扎时经常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三)防治措施
1、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架节点处钢筋绑扎顺序;
2、纵横向框架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框架梁下部钢筋。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底模上。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纵向钢筋进行绑扎。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框架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若纵梁断面高于横梁,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绑扎顺序颠倒,即按“先纵后横”进行绑扎即可;
3、当梁柱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节点柱箍困难的情况时,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135度弯钩的“L”型箍从柱子侧向插入,钩住四角柱筋,或采用两相同的开口“U”型箍,套入后焊牢箍筋搭接接头。
六、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一)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l内,所存在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二)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合理搭配原材料的下料长度;
2、忽略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3、错误取用连接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
4、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三)防治措施
1、配料时钢筋编号要清晰,注明各个区段的搭配情况,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
2、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不得采用绑扎搭接;
3、若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考虑。
七、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一)现象
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位置抵触。
(二)原因分析
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和构造角度看是合理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连续梁支座处,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钩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形式的工程中,大多数是按抗震要求设计的,因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度,而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长,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二排钢筋经常相碰。
(三)防治措施
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钢筋,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采用封闭箍筋,对于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八、钢筋直螺纹连接不规范
(一)现象
钢筋连接丝头外露丝扣不符合规范规定,接头处套筒未拧紧,连接套筒开裂等。
(二)原因分析
1、钢筋连接接头丝扣加工数量不够或过多,现场控制不严;
2、施工人员不按要求操作,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接头连接后未采用力矩扳手及时检查;
3、连接套筒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三)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钢筋接头丝扣加工质量,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后台的交底和检查工作;
2、连接套筒规格必须与钢筋一致,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3、检查钢筋接头质量时,根据钢筋规格抽查接头连接力矩拧紧值是否符合要求(如图9、图10);
4、检查钢筋套筒连接型式检验报告,并做好过程中钢筋连接接头现场见证取样送检。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❸ 钢筋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措施

钢筋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措施

钢筋施工错误有些属于难以治愈“通病”和“顽疾”,有的是由于施工人员对规范和平法理解的错误或对规范平法的亚清晰所致,有的'是因为施工工艺的落后和局限,有的则是由于施工人员马虎不负责任。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钢筋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措施,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一、钢筋原材

1、表面锈蚀: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

原因: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防治措施:

1、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淡黄色轻微浮锈不必处理。

2、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研究是否降级使用或不用。

2、混料:钢筋品种、等级混杂不表,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特别是二级钢和三级钢。

原因: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直径大小相近的,用目测有时分清;技术证明资料未随钢筋实物同时交送仓库。

防治措施:

1、原材料堆放,和加工后的半成品均应注明材质和规格。

2、下料加工前因认真核对材质和规格,特别是2级刚和3级钢。

二、钢筋力学实验

现象和原因:钢筋原材力、接头学实验不规范:钢筋材质单批号、数量和实验报告单上不符,工程部位不详细。未能按规范要求中的数量批次进行力学实验。

防治措施:

原材:拉伸试验每组2根长约500mm。350mm。同一厂别,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盘圆钢筋试件取自不同盘、直条钢筋在任选的两根或两根以上截取)。

闪光焊接接头: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根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冷弯试验2根长约350mm。

电弧焊接接头:工程焊接条件:同接头型试、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在现场条件下:每一至两层楼同接头型试、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电渣压力焊接头: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气压焊接接头: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接卸连接接头:钢筋机械连接对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预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

三、钢筋成品保护

1、钢筋端部直螺纹丝扣加工好以后,没有对丝扣进行有效保护。

防治措施:钢筋端部直螺纹丝扣加工好以后,套上塑料帽对丝扣进行保护。

2、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预留钢筋长时间搁置,未进行防锈保护处理。

防治措施:

要求:对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预留钢筋长搁置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必须对预留钢筋进行防锈保护处理(在钢筋表面涂刷水泥浆)。

四、钢筋绑扎

1、梁底受力钢筋与箍筋绑扎点过少。

要求:梁角部四周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2、钢筋绑扎不规范,少扎、漏扎现象较多。

要求:

1、网片绑扎铁丝要交换方向,呈“八”型

2、绑扎接头应以三道双铁丝扎牢

3、网片在钢筋绑扎(如梁中穿过)范围内应弧弧扎。

4、双向受力钢筋网片应弧弧扎

5、钢筋进支座部分应弧弧扎

注:每根钢筋在搭接长度内必须采用三点绑扎,用双丝绑扎搭接钢筋两端30mm处,中间再绑扎一道。

五、钢筋位移

现象和问题:

1、墙柱外伸钢筋移位。

2、墙柱外伸钢筋移位。

原因:

1、模版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有事碰撞致使钢筋发生错位。

2、箍筋制作有误差,及绑扎不牢固造成钢筋骨架发生变形。

3、保护层垫块不均匀。

4、梁柱节点内钢筋密度大,致使墙柱钢筋错位。

5、浇筑混凝土时触动钢筋,没有及时恢复。

防治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样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固定好,浇捣混凝土前再重复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捣混凝土。

2、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捣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

3、浇筑砼前在板面或梁上用油漆标出柱、墙的插筋位置,然后电焊定位箍或水平引筋(针对板墙插筋)固定。

4、若遇钢筋间距调整(或位移)需弯曲钢筋时,应采用小于1:6角度缓慢弯曲到位。

;

❹ 梁柱加固方法有哪些

梁柱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加大截面加固法。通过在梁柱的受拉区域增加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加固梁、板、柱等构件,尤其是那些对结构承载力有较高要求的梁柱结构。该方法的优点是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加固可靠性高。但在使用时要注意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此外,需要较大的空间来施工,对于原有建筑有一定影响。
2. 预应力加固法。此方法通过预应力对梁柱结构进行加固处理。使用预应力能有效消除加固部分产生的新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问题,增强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并提高耐久性。此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具有灵活性高和受力体系合理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梁柱结构加固。但预应力加固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施工难度相对较高。
3. 粘钢加固法。通过在梁柱结构表面粘贴钢板来增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粘钢加固法适用于需要快速修复和提高梁柱结构的承载能力的场合。它的优点是施工简便快捷,对原有结构影响小,但对钢板的质量和粘贴工艺要求非常高,需要保证钢板与结构紧密贴合并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综上所述,梁柱加固的方法包括加大截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和粘钢加固法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以确保梁柱结构的承载力和安全性满足要求。以上解释仅为一般性介绍,具体的加固方案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设计和施工。

阅读全文

与梁柱钢筋碰撞怎么解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铝合金窗户颜色怎么换 浏览:188
钢材盐浴淬火是什么样的 浏览:179
如何在图形软件内打开钢筋软件 浏览:254
场效应管去焊 浏览:442
12v锂电钻电池保护板如何焊接 浏览:915
焊接多少度比较好 浏览:546
什么型号的钢材适合做菜刀 浏览:734
钢管厂一福利区33号楼怎么样 浏览:162
钢铁雄心4怎么加入阵营6 浏览:517
注塑模具组装工是什么 浏览:883
5000吨的油船需要多少钢板 浏览:635
为什么模具不能用胶口 浏览:915
地方狭窄ppr怎么焊接 浏览:163
一般弯头都是怎么做出来的 浏览:411
螺纹钢材铬含量是多少钱 浏览:42
440不锈钢和白钢哪个好 浏览:849
铝合金门窗如何开票 浏览:294
家用烤箱模具什么样的好 浏览:545
焊接的时候如何把焊放在主板上面 浏览:190
为什么构成建筑物不能用钢筋 浏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