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淬火冷却时,碳钢和合金钢哪个更容易获得马氏体为什么淬火后在相
合金钢更容易。合金钢中的合金元素使C曲线右移,降低了钢的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淬火后的强度应该是和含碳量有关吧?
㈡ 碳钢淬火后得到的组织是什么
钢在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类型的组织,也可简单认为是马氏体组织
㈢ 碳钢淬火,高温回火后是什么金相组织
1) 在心部组织评定标准中,大多数标准都是按照铁素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评定级别的,低碳马氏体很少有定性( 量) 要求, 在出现粗大马氏体时, 选用哪种标准难以确认。 实际工艺条件下, 心部铁素体和粗大马氏体一般不会同时出现, 因此在以后制定标准时是否采用独立评级图需要加以考虑。
2) 对于心部组织的评定级别数和评级方法, 各相关行业标准中,级别数最少的为 5 级, 大部分为 6 级,最多达 8 级。 而且在实际检验中, 使用不同标准对同一图片评定级别不同。 实际上检验的目的只是为保证产品质量,反映工艺水平,以便热处理工艺员更好地调整工艺做出合格产品。 所以,在一般工艺规范内,心部组织的差异对最终性能的影响是否有必要分为 8 级还值得商榷,对于超出标准级别的组织, 可用大( 小) 于某级表示。 在所有的标准中均采用了 标准图片比对法,这是目 前最适用、 最实用的方法。 有的标准例如JB /T 7710—2007、TB /T 2254—1991 对各级的铁素体和马氏体含量给了定量或半定量的规定, 这对临界状态组织评定的把握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标准中对各组织的临界数量的规定是必要的。
3) 纵观各行业标准对渗碳淬火回火齿轮件心部组织的评级,各有其特点及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汽车行业的两个标准 QC /T 262—1999 ( 2005) 、QC /T 29018—1999 中,都没有心部组织的明确规定及相关图谱。 中国汽车业现在发展迅猛, 需要在吸收各行业渗碳淬火工艺质量标准精华的基础上, 制定细化的汽车行业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标准, 以减小技术交流时的障碍,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热处理水平的提升。
4) 借鉴国外标准 ISO 6336- 5 2003,只对心部硬度及强度进行规定。
㈣ 碳钢淬火的冷却速度是否越快越好,举例说明
冷却是淬火的关键工序,它直接影响到钢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冷却时应使冷却速版度大权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在这个前提下又应尽量缓慢冷却,以减少钢中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可使淬火工作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范围(650~550℃)进行快冷而在较低温度(300~100℃)时冷却速度则尽可能小些。
为了保证淬火效果,应选用合适的冷却方法(如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不同的冷却介质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度有所差别。
㈤ 碳素钢淬火应选择什么作冷却介质
可以用水和油。
水
水是冷却能力较强的淬火介质。来源广、价格低、成分稳定不易变质。缺点是在C曲线的“鼻子”区(500~600℃左右),水处于蒸汽膜阶段,冷却不够快,会形成“软点”;而在马氏体转变温度区(300~100℃),水处于沸腾阶段,冷却太快,易使马氏体转变速度过快而产生很大的内应力,致使工件变形甚至开裂。当水温升高,水中含有较多气体或水中混入不溶杂质(如油、肥皂、泥浆等),均会显著降低其冷却能力。因此水适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简单的碳素钢工件的淬火冷却。
盐水和碱水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和碱,使高温工件浸入该冷却介质后,在蒸汽膜阶段析出盐和碱的晶体并立即爆裂,将蒸汽膜破坏,工件表面的氧化皮也被炸碎,这样可以提高介质在高温区的冷却能力。其缺点是介质的腐蚀性大。一般情况下,盐水的浓度为10%,苛性钠水溶液的浓度为10%~15%。可用作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工件的淬火介质,使用温度不应超过60℃,淬火后应及时清洗并进行防锈处理。
油
冷却介质一般采用矿物质油(矿物油)。如机油、变压器油和柴油等。机油一般采用10号、20号、30号机油,油的号越大,黏度越大,闪点越高,冷却能力越低,使用温度相应提高。
目前使用的新型淬火油主要有高速淬火油、光亮淬火油和真空淬火油三种。
高速淬火油是在高温区冷却速度得到提高的淬火油。获得高速淬火油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选取不同类型和不同黏度的矿物油,以适当的配比相互混合,通过提高特性温度来提高高温区冷却能力;另一种是在普通淬火油中加入添加剂,在油中形成粉灰状浮游物。添加剂游磺酸的钡盐、钠盐、钙盐以及磷酸盐、硬脂酸盐等。生产实践表明,高速淬火油在过冷奥氏体不稳定区冷却速度明显高于普通淬火油,而在低温马氏体转变区冷速与普通淬火油相接近。这样既可得到较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又大大减少了变形,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合金钢工件的淬火。
光亮淬火油能使工件在淬火后保持光亮表面。在矿物油中加入不同性质的高分子添加物,可获得不同冷却速度的光亮淬火油。这些添加物的主要成分是光亮剂,其作用是将不溶解于油的老化产物悬浮起来,防止在工件上积聚和沉淀。另外,光亮淬火油添加剂中还含有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和催冷剂等。
真空淬火油是用于真空热处理淬火的冷却介质。真空淬火油必须具备低的饱和蒸汽压,较高而稳定的冷却能力以及良好的光亮性和热稳定性,否则会影响真空热处理的效果。
2.加热温度 以钢的相变临界点为依据,加热时要形成细小、均匀奥氏体晶粒,淬火后获得细小马氏体组织。碳素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范围如图1所示。由本图示出的淬火温度选择原则也适用于大多数合金钢,尤其低合金钢。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c3温度以上30~50℃。
3.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㈥ 为什么单介质淬火形状简单的碳钢件放在水中淬火,合金
为什么单介质淬火形状简单的碳钢件放在水中淬火,合金
看你用什么材料,常用的有水、水溶液、矿物油、熔盐、熔碱等
淬火介质 - 水
水是冷却能力较强的淬火介质。来源广、价格低、成分稳定不易变质。缺点是在C曲线的“鼻子”区(500~600℃左右),水处于蒸汽膜阶段,冷却不够快,会形成“软点”;而在马氏体转变温度区(300~100℃),水处于沸腾阶段,冷却太快,易使马氏体转变速度过快而产生很大的内应力,致使工件变形甚至开裂。当水温升高,水中含有较多气体或水中混入不溶杂质(如油、肥皂、泥浆等),均会显著降低其冷却能力。因此水适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简单的碳素钢工件的淬火冷却。
淬火介质 - 盐水和碱水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和碱,使高温工件浸入该冷却介质后,在蒸汽膜阶段析出盐和碱的晶体并立即爆裂,将蒸汽膜破坏,工件表面的氧化皮也被炸碎,这样可以提高介质在高温区的冷却能力。其缺点是介质的腐蚀性大。一般情况下,盐水的浓度为10%,苛性钠水溶液的浓度为10%~15%。可用作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工件的淬火介质,使用温度不应超过60℃,淬火后应及时清洗并进行防锈处理。
淬火介质 - 油
冷却介质一般采用矿物质油(矿物油)。如机油、变压器油和柴油等。机油一般采用10号、20号、30号机油,油的号越大,黏度越大,闪点越高,冷却能力越低,使用温度相应提高。
目前使用的新型淬火油主要有高速淬火油、光亮淬火油和真空淬火油三种。
高速淬火油是在高温区冷却速度得到提高的淬火油。获得高速淬火油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选取不同类型和不同黏度的矿物油,以适当的配比相互混合,通过提高特性温度来提高高温区冷却能力;另一种是在普通淬火油中加入添加剂,在油中形成粉灰状浮游物。添加剂游磺酸的钡盐、钠盐、钙盐以及磷酸盐、硬脂酸盐等。生产实践表明,高速淬火油在过冷奥氏体不稳定区冷却速度明显高于普通淬火油,而在低温马氏体转变区冷速与普通淬火油相接近。这样既可得到较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又大大减少了变形,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合金钢工件的淬火。
光亮淬火油能使工件在淬火后保持光亮表面。在矿物油中加入不同性质的高分子添加物,可获得不同冷却速度的光亮淬火油。这些添加物的主要成分是光亮剂,其作用是将不溶解于油的老化产物悬浮起来,防止在工件上积聚和沉淀。另外,光亮淬火油添加剂中还含有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和催冷剂等。
真空淬火油是用于真空热处理淬火的冷却介质。真空淬火油必须具备低的饱和蒸汽压,较高而稳定的冷却能力以及良好的光亮性和热稳定性,否则会影响真空热处理的效果。
盐浴和碱浴淬火介质一般用在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中。 淬火温度均匀。
淬火介质 - 新型淬火剂
有聚乙烯醇水溶液和三硝水溶液等。聚乙烯醇常用质量分数为0.1%~0.3%之间的水溶液,共冷却能力介于水和油之间。当工件淬入该溶液时,工件表面形成一层蒸汽膜和一层凝胶薄膜,两层膜使加热工件冷却。进入沸腾阶段后,薄膜破裂,工件冷却加快,当达到低温时,聚乙烯醇凝胶膜复又形成,工件冷却速度又下降,所以这种溶液在高、低温区冷却能力低,在中温区冷却能力高,有良好的冷却特性。
三硝水溶液由25%硝酸钠+20%亚硝酸钠+20%硝酸钾+35%水组成。在高温(650~500℃)时由于盐晶体析出,破还蒸汽膜形成,冷却能力接近于水。在低温(300~200℃)时由于浓度极高,流动性差,冷却能力接近于油,故其可代替水-油双介质淬火
㈦ 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能达到多少
1、渗层深度对表面硬度检测有影响,一般渗层在0.8以上的硬度在52-60之间 ,取决于选择的内回火温度。
2、钢的容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碳钢淬火的硬度随碳含量的变化不同,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淬火硬度逐渐增加,但是当碳含量达到0.7%左右以后,随着碳含量增加,其淬火硬度会有所下降。T8钢水淬的话应该达到60HRC以上。
铁分子中掺有碳分子后,经过淬火后型成一种被称为马氏体的晶格,硬度达到HRC60-70度。但碳含量太多,过饱和了也会从铁中释出,生成了石墨,变成铸铁。
㈧ 确定碳钢淬火温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B、铁碳相图,
因为A、C曲线看的是冷却速度
C、钢Ms线是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
㈨ 高碳钢的淬火温度是多少
你好,高碳钢的硬度、强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固溶的碳量,并随固溶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碳量超过0.6%时, 淬火后硬度不再增加,只是过剩的碳化物数量增多,钢的耐磨性略有增加,而塑性、韧性和弹性有所降低。为此,常根据使用条件和对钢的强度、韧性匹配来选用不同的钢号。例如,制造受力不大的弹簧或簧式零件,可选择较低碳量的65钢。 一般高碳钢可用电炉、平炉、氧气转炉生产。要求质量较高或特殊质量时可采用电炉冶炼加真空自耗或电 渣重熔。冶熔时,严格控制化学成分,特别是硫和磷的含量。为减少偏析,提高等向性能,钢锭可进行高温扩散退火(对工具钢尤为重要)。热加工时,过共析钢的停锻(轧)温度要求低(约800℃),锻轧成材后应避 免粗大网状碳化物的析出,在700℃以下应注意缓冷,以防热应力造成裂纹。热处理或热加工过程中要防止表面脱碳(对弹簧钢尤为重要)。热加工时要有足够的压缩比,以保证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㈩ 碳钢经过淬火处理一定会提高硬度和强度吗
不一定,淬火处理的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若加热温度不足,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而造成强度和硬度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