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焊縫中未焊透和未熔合的特徵有哪些呢
在某檢測工區學習射線檢測的過程中, 我發現許多時候未焊透與未熔合這兩種缺陷很難區分清,經過不斷的深入學習和了解,我認為這主要是對這兩種缺陷的概念、特徵以及形成原因沒有弄懂, 因而很容易出現誤判現象或不敢定性。以下就未焊透與未熔合的概念、產生原因、特徵及危害性作簡要介紹, 以幫助正確判斷識別這些缺陷。 未熔合是指「焊接時,在焊縫金屬與母材之間或焊道金屬和焊道金屬之間未完全熔化結合的部分」, 可分為坡口邊緣未熔合(側壁未熔合)、層間未熔合(焊道之間未熔合) 和焊縫根部未熔合。未焊透的產生原因是焊接參數選擇不當.
如焊接電流太小、運條速度太快、焊條角度不當或電弧發生偏吹以及坡口角度或對接間隙太小等, 它與焊接冶金因素關系不大。然而, 操作失誤也會造成未焊透, 如在不開坡口的雙面埋弧自動焊中, 由於兩面焊接時中心對偏而形成未焊透。未焊透呈規則黑色直線條,缺陷邊界清晰,有間斷和連續之分。按坡口形式不同,可分為單面未焊透和根部未焊透等。未熔合一般分層間未熔合和邊緣未熔合兩種。層間未熔合多出現在厚板多層焊的焊縫中,其特徵與片狀夾渣相近,邊緣未熔合在正常照相的底片上出現在焊縫寬度約1/3處,多呈月牙形,外邊平直,內側呈半弧形,黑度逐漸變淺,當沿坡口方向透照時呈黑色條紋,分布於焊縫與母材交界處,較易發現。
❷ 怎樣才能焊好電焊
電焊是否看焊接好,先敲掉焊渣觀察焊縫,表面平整無夾渣的焊縫才合格,另外,焊接的時候主要是看熔池,就是電焊條和被焊介面經高溫溶化後形成的,焊接的時候看準焊口兩邊熔池是否結合,結合好的話就不會出現假焊,結合後開始左右擺動向上走,向上走的時候也要注意觀察熔池是否飽滿,如果不飽滿焊接出來的面就不平整,也不美觀,走的過程中在焊縫中間不要停留,在焊縫兩邊稍作停留。
焊接注意事項:
1·焊接速度——過快,熔化溫度不夠,易造成未熔合、焊縫成形不良等缺陷;若焊接速度過慢,高溫停留時間增長,熱影響區寬度增加,焊接接頭的晶粒變粗,力學性能降低,同時使焊件變形量增大。當焊接較薄焊件時,易形成燒穿。
2·焊接電流——過小會使電弧不穩,造成未焊透、夾渣及焊縫成形不良等缺陷。焊接電流過大,易產生咬邊、焊穿、增加焊件變形和金屬飛濺量,也會使焊接接頭的組織由於過熱而發生變化。
3·溶池溫度——這個要根據經驗來判斷,(主要看顏色,漂浮的葯皮呈暗紅色,鐵水是深紅色的。)溶池溫度足夠的話母材和焊縫裡面的費雜和空氣就容易排出,這樣就有利於焊縫的良好成型而不生產氣泡。
4·電弧電壓—焊條電弧焊的電弧電壓主要由電弧長度來決定:電弧長度越長,電弧電壓越高,降低保護效果,易產生電弧偏吹。在焊接過程中,應盡量使用短弧焊接。
其實要燒好電焊時刻撐握好焊接速度,善於觀察溶池溫度,還有要善於利用的三種運條方式,分別是直線型、月牙型還有就是Z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