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後澆帶位置的鋼筋能否100%搭接,有具體規范什麼的嗎
後澆帶位置的鋼筋可以100%搭接。
後澆帶鋼筋搭接有以下要求:選用的鋼筋與筏板、或是牆、梁鋼筋規格型號一致。後澆帶鋼筋加筋一般不小於原配筋率的30%。後澆帶鋼筋一般為雙層鋼筋,如梁和筏板均有面底筋。其位置設置於最上層麵筋的下面;最底層底筋的上面。
作用
高層建築和裙房的結構及基礎設計成整體,但在施工時用後澆帶把兩部分暫時斷開,待主體結構施工完畢,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後再澆灌連接部分的混凝土,將高低層連成整體。
設計時基礎應考慮兩個階段不同的受力狀態,分別進行荷載校核。連成整體後的計算應當考慮後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內力。這種做法要求地基土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間內基本完成。
2. 後澆帶是貫通還是斷開
後澆帶按其作用可分為3種,為解決高層建築主樓與裙房的沉降差而設置的後澆施工帶稱為沉降後澆帶。為防止混凝土凝結收縮開裂而設置的後澆施工帶稱為收縮後澆帶。為防止混凝土因溫度變化拉裂而設置的後澆施工帶稱為溫度後澆帶。
設計採用何種類型的後澆帶必須根據工程類型、工程部位、現場施工情況和結構受力情況而具體確定。
後澆帶的鋼筋斷開或貫通,在於後澆帶縫的類型。對沉降後澆帶而言,鋼筋貫通為好;對收縮後澆帶而言,鋼筋斷開為好;梁板結構的板筋斷開,梁筋貫通,如果鋼筋不斷開,鋼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縮將受到約束,產生拉力導致開裂,從而降低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
至於施工,兩者應該沒什麼太大差別,根據工程具體條件,保留一定時間(保留時間一般保留到結構封頂後,用不少於40天),在此期間早期溫差及30%以上的收縮已完成,再用比厚結構提高一級的混凝土填築密實後成為連續、整體、無伸縮縫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