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焊後為消除應力應採用什麼方法
1. 整體退火法:將焊接後的部件整體放入爐中,逐漸加熱至特定溫度,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緩慢空冷或隨爐冷卻。加熱和冷卻速度需控制在150℃/h以下,適用於體積相對較小的焊接件。
2. 局部退火法:對焊接件的特定區域進行局部加熱,以消除局部殘余應力。此方法相較於整體退火效果略遜一籌,能降低應力峰值。可採用感應加熱、紅外加熱或火焰加熱,適合於體積大、長度特別長的焊接件。
3. 中間退火法:在焊接過程中,於中間階段進行一次或多次退火處理,以消除應力。這種方法適用於厚度大、剛度大的焊接件。
4. 機械拉伸中扒法:對焊接件施加力,使存在較高拉伸殘余應力的區域產生拉伸塑性變形,卸載後可顯著降低焊接殘余應力。
消除焊接殘余應力簡介:在焊接過程中,由於熱應力、相變應力、加工應力等超過材料的屈服極限,焊後冷卻的焊件中會殘留未消除的應力。這些殘留在焊件中的宏觀應力稱為殘余焊接應力。焊接過程中的不均勻溫度場、局部塑性變形以及比容不同的組織是產生焊接應力和變形的主要原因。焊接殘余應力可能導致焊接變形、翹曲、後期開裂、應力腐蝕等問題,嚴重影響焊接件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例如,在土木工程領域,焊接連接的鋼結構中,殘余應力會對結構的疲勞性能和穩定承載力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