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用氣焊焊銅
氣焊火焰調節氧氣、乙炔氣體的不同混合比例可得到中性焰、氧化焰和碳化焰三種性質不回同答的火焰,如下圖:
1)中性焰氧與乙炔充分燃燒,混合比例為1.1~1.2,沒有氧與乙炔過剩,內焰具有一定還原性,燃燒所產生的CO2和CO對熔池有保護作用,顏色為藍白色。最高溫度3050~3150℃。焊接時,焰芯末端離熔池3~5mm.主要用於焊接低碳鋼、低合金鋼、高鉻鋼、不銹鋼、紫銅、錫青銅、鋁及其合金等。
2)氧化焰氧氣和乙炔的混合比大於1.2,氧過剩火焰,有氧化性,焊鋼件時焊縫易產生氣孔和變脆。最高溫度3100~3300℃。主要用於焊接黃銅、青銅等。
3)碳化焰 混合比小於1.1,乙炔過剩,具有較強的還原性,火焰中有游離狀態碳及過多的氫,焊接時會增加焊縫含氫量,焊低碳鋼有滲碳現象,內焰為淡白色。最高溫度2700~3000℃。焊接時,焰芯離熔池3~5mm.主要用於高碳鋼、高速鋼、硬質合金、鋁、青銅及鑄鐵等的焊接或焊補。
B. 氣焊的焊接方法
氣焊的焊接方法:
1、焊前清理
氣焊前必須清理工件坡口及其兩側和焊絲表面的油污、氧化物等臟物。去油污可用汽油、丙酮、煤油等溶劑清洗,也可用火焰烘烤;除氧化物可用砂紙、鋼絲刷、銼刀、刮刀、角向砂輪機等機械方法清理,也可用酸或鹼溶解金屬表面氧化物。清理後用清水沖洗干凈,用火焰烘乾。
2、持炬
一般是右手拿焊炬,左手拿焊絲,右手大拇指位於乙炔開關處,食指位於氧氣開關處,便於隨時調節氣體的流量,其他三指握住焊炬柄,便於焊嘴擺動、調節輸入到熔池中的熱量、變更焊接的位置,以及改變焊嘴與焊件的夾角。
3、定位焊
焊接時,首先應將焊件進行定位焊。如果焊件是薄板,可由中間開始,向兩頭進行焊接,定位焊焊縫的長度一般為5~7mm,間隔為50~100mm;如果焊件較厚(板厚》4mm),則定位焊可從兩頭開始,向中間進行焊接,定位焊焊縫的長度為20~30mm,間隔為200~300mm。
4、預熱
在焊接開始時,由於焊件的溫度低,因此要對焊件進行預熱。預熱時,應將火焰對准接頭起點進行加熱,為了縮短加熱時間,且盡快形成熔池,可將火焰中心(焊炬噴嘴中心)垂直於工件並使火焰往復移動,以保證起焊處加熱均勻。
5、焊接
加熱結束後,傾斜火焰中心,待焊絲熔滴填滿熔池,便可移動火焰和焊絲連續進行焊接。在焊接過程中,火焰傾斜角可根據焊件厚度在20°~60°之間選擇。所焊材料不同,焊嘴傾角不同,如焊銅時,焊嘴傾角α為80°;焊鋁時,焊嘴傾角α為10°。
6、接頭
焊接至中途停頓後再續焊時,應用火焰把原熔池和接近熔池的焊縫重新熔化,在形成新熔池後再送入焊絲。焊接重要工件時,每次續焊應與前次焊重疊8~10mm,以保證得到優質的接頭。
7、收尾
當焊接結束時,為了使焊縫成形良好,要將最終的弧坑填滿。這時應減小火焰中心的傾斜角,並使火焰擺動,以防止燒壞焊件,同時要增加焊接速度並多添加一些焊絲,直到填滿弧坑為止。為了防止氧氣和氮氣等進入熔池,可用外焰對熔池保護一定的時間,見其表面已不發紅後再移開。
8、焊後處理
焊後殘存在焊縫及其附近的熔劑和焊渣要及時清理干凈,否則會腐蝕焊件。清理的方法為先在60~80℃熱水中用硬毛刷洗刷焊接接頭,重要構件洗刷後再放入60~80℃、質量分數為2%~3%的鉻酐水溶液中浸泡5~10min,然後再用硬毛刷仔細洗刷,最後用熱水沖洗干凈。
C. 氣焊焊接合金刀頭的方法
氣焊焊接合金刀頭的方法:
需要材料::氧氣、乙炔氣、焊槍、硼砂、黃銅焊條、氣焊護目鏡、鑷子。 氣焊關鍵是調火焰和掌握火候:
第一步:將刀桿在砂輪上打磨,出現金屬光澤,便於焊接;
第二步:先把刀桿焊刀頭的地方燒紅(大約 700℃,顏色為暗紅色) 熱並放入銅焊絲;
第三步:待銅絲融化並鋪展在刀桿焊接面上,(加熱刀桿時,先燒四周,絕對不能先燒剛 才放置焊條的地方,銅水不必太厚,但需要平整,否則刀頭不易放置);
第四步:焊槍離開,撒少許硼砂,使用鑷子將合金刀頭放好,(焊條和刀頭連起來後在焊 刀的時候就可以隨意掌握刀頭的角度,注意連接的時候刀頭不能燒得太紅了只要 能接上就可以了);
第五步:加熱刀頭與刀桿接縫處,這個地方是在刀桿上面,(不是在刀尖的部位)這樣是 為了刀桿和刀頭同時受熱,當刀桿和刀頭達到 800℃。放入銅焊條,此時銅焊條熔 化流入刀頭和刀桿縫隙; 注意:如果在放置刀頭時出現刀桿與刀頭顏色不同時則需要進行第四步。 第五步:先加熱刀桿四周,並且不時的將火焰往刀頭擺動,待刀頭與刀桿均顯紅色,且顏色一致時,刀頭會自然粘在刀桿上,此時可以隨意調整刀頭角度,直到滿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