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焊接接頭工藝設計時,焊縫的布置應注意哪些問題
焊縫布置一般應從下述幾方面考慮:
(1)便於裝配和施焊。焊縫位置必須具有足夠的操作空間以滿足焊接時運條的需要。焊條電弧焊時,焊條須能伸到待焊部位。點焊與縫焊時,要求電極能伸到待焊部位。埋弧焊時,則要求施焊時接頭處應便於存放焊劑。
(2)有利於減少焊接應力與變形。設計焊接結構時,應盡量選用尺寸規格較大的板材、型材和管材,形狀復雜的可採用沖壓件和鑄鋼件,以減少焊縫數量,簡化焊接工藝和提高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同時,焊縫布置應盡可能對稱布置以減小變形。
(3)焊縫的布置應避免密集、交叉。焊縫交叉或過分集中會造成接頭部位過熱,增大熱影響區,使組織惡化,性能嚴重下降。兩條焊縫間距一般要求大於3倍板厚。
(4)避開最大應力區和應力集中部位。焊接接頭是焊接結構的薄弱環節。因此,焊縫布置應避開焊接結構上應力最大的部位。另外,在集中載荷作用的焊縫處應有剛性支撐。
(5)避開機械加工面。焊接時會引起工件變形,對於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焊接結構,一般應在焊後進行精加工;對於位置精度要求不高的焊接結構,可先進行機械加工,但焊縫位置與加工面要保持一定距離。
(6)便於焊接和檢驗。設計封閉容器時,要留工藝孔,如入孔、檢驗孔和通氣孔。焊後再用其他方法封堵。
㈡ 焊接結構設計原則
焊接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則:實用性、可靠性、工藝性、經濟性、合理選擇和利用材料、合理設計結構形式、減少焊接量、合理布置焊縫、施工方便、有利於生產組織與管理
簡要說明;焊接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則包括實用性、可靠性、工藝性、經濟性等基本要求以及合理選擇和利用材料、合理設計結構形式、減少焊接量、合理布置焊縫、施工方便、有利於生產組織與管理等設計原則等數據信息。
數據生產信息
數據來源於《焊接手冊》、《現代焊接技術手冊》
㈢ 考慮到焊接結構的工藝性,焊件焊縫的布置應遵循哪些工藝設計原則
應考慮避免應力集中和盡量減小焊接變形
盡量減少焊縫數量和尺寸;
避免焊縫過於集中,導致應力峰值疊加;
合理布置焊縫位置,可以的話可採用中軸對稱分布;
焊件採用對稱坡口;
盡量採用氣體保護焊,避免焊條電弧焊和氣焊(水焊);
㈣ 鋼材構件焊接過程中,合理布置焊縫的基本原則有哪幾條
焊接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1. 合理選擇和利用材料
1)所選用的金屬材料必須同時能滿足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要求 。使用性能包括強度、塑性、韌性、耐磨、抗腐蝕、抗蠕變等。加工性能主要是保證材料的焊接性,其次是考慮其他冷、熱加工的性能,如熱切割、熱彎、冷彎、金屬切削和熱處理等性能。
2)有特殊性能要求部位,可採用特種金屬,其餘採用能滿足一般要求的廉價金屬,如有防腐要求的結構可以採用普通碳鋼為基體以不銹鋼為工作面的復合鋼板或者在基體上堆焊抗蝕層;有耐磨要求的結構,僅在工作面上堆焊耐磨合金或熱噴塗耐磨層等等。
3)盡可能選用軋制的標准型材和異型材。通常軋制型材表面光潔度平整、質量均勻可靠,不僅減少了許多備料工作量,還減少了焊縫數量。由於焊接量減少,焊接變形易控制。
4)力求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劃分結構的零、部件時,要考慮到備料過程中合理排料的可能性,以減少余料。
2.合理設計結構形式
1)不受鉚接結構、鑄造或鍛造結構形式的影響,獨立設計具有焊接結構特點的結構形式。根據強度或剛度要求,以最理想的受力狀態去確定結構的幾何形狀和尺寸。
2)既重視結構的整體設計,也重視結構的細部處理。焊接結構屬剛性連接的結構,結構的整體性意味著任何部位的構造都同等重要,許多焊接結構的破壞事故起源於局部構造部合理的薄弱環節處。對於應力復雜或有應力集中部位要慎重處理,如結構的結點、斷面變化部位、焊接接頭的形狀變化處等。
3)盡量採用簡單、平直明快的構造形式,減少短而不規則的焊縫,要有利於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焊接,要避免採用難以彎制或沖壓的具有復雜空間曲面的結構。
3.減少焊接量 除了前述盡量多選用軋制型材以減少焊縫外,還可以利用沖壓件代替一部分焊件;結構形狀復雜、角焊縫多且密集的部位,可用鑄鋼件代替;必要時,寧可適當增加壁厚,以減少或取消加強肋板等。對於角焊縫,在保證強度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用最小得焊腳尺寸,因為焊縫面積與焊腳高的平方成正比。對於對接焊縫,在保證焊透的前提下選用填充金屬最少的坡口形式。
4.合理布置焊縫 有對稱軸的焊接結構,焊縫宜對稱地布置,或接近對稱軸處,這有利於控制焊接變形;要避免焊縫匯交和密集;在結構上使重要焊縫連續,讓次要焊縫中斷,這有利於重要焊縫實現自動焊;盡可能使焊縫避開高工作應力處、有應力集中部位、機械加工面和需變質處理的表面地呢個。
5.施工方便 必須使結構上每條焊縫都能方便地施焊和方便質量檢查。焊縫周圍要留有足夠焊接和質量檢查的操作空間;盡量使焊縫都能在工廠中焊接,減少工地焊接量;雙面對接焊時,操作較方便的一面用大坡口,施焊條件差的一面用小坡口必要時改用單面焊雙面成形的接頭坡口形式和焊接工藝。
6.有利於生產組織與管理 大型焊接結構採用部件組裝的生產方式有利於工廠的組織與管理。因此,設計大型焊接結構時,要進行分段。一般要綜合考慮起重運輸條件、焊接變形的控制、焊後處理、機械加工、質量檢查和總裝配等因素,力求合理劃分。
㈤ 鋼材構件焊接過程中,合理布置焊縫的基本原則有哪幾條
原則:1、避開應力最大處
2、焊縫遠離加工面
3、對稱布置變形小
4、焊縫布置求分散
5、便於操作想周到
6、盡量平焊效率高。
具體分析:
1
焊縫布置應盡量分散。焊縫密集或交叉,會造成金屬過熱,加大熱影響區,使組織惡化。因此
兩條焊縫的間距一般要求大於三倍的板厚,且不小於100mm。
2
焊縫的位置應盡可能對稱布置。這樣焊後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形。
3
焊縫應盡量避開最大應力斷面和應力集中位置。
對受力較大,結構較復雜的焊接結構件,在最大應力斷面和應力集中位置不應該布置焊縫。
4
焊縫應盡量避開機械加工表面。有些焊接結構使一些零件,需要進行機械加工
,如焊接輪轂,配管件,焊接支架等,其焊縫位置的設計應該盡可能距離已加工表面遠一些;
5
焊縫位置應該便於焊縫操作。布置焊縫時,要考慮到有足夠的操作空間。
6焊縫應盡量放在平焊位置,減少橫焊焊縫1
㈥ 從工藝角度分析,焊接件的結構設計應注意哪些事項
既然涉及到結構的設計,那就要弄明白:1、你所設計的結構所起的作用(要做什麼用)2、結構所屬的環境(是酸性?鹼性?低溫?高溫?動載?靜載?等等)3、做好1、2,才能選材料,選了材料,才能談焊接。不同的材料,焊接方法是千差萬別的。一般焊接結構設計,最先要考慮的是:結構的安全性,穩定性,可行性。首先要保證你設計出來的東西是安全的,穩定的,在使用年限內不會出問題(如事故、變形等等);還有工人能不能按照你的設計思路做出來。接下來,才考慮其他(如焊接設備,焊接材料,焊接參數等等),一般焊接結構而言,所使用的設備,焊材,參數都是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