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預留預埋防雷接地使用螺紋鋼代替圓鋼施工,焊接處焊渣沒有清理,焊接質量差是什麼原因,如何預防呢
一、主要原因:
(1)對施工規范、設計要求沒有掌握,對使用材料規格、型號不重 視,使用土建工程的鋼筋廢料,認為用螺紋鋼等其他材料焊接即可。
(2)焊接工人非專業電焊操作人員,沒有做到持證上崗。
(3)現場交底不到位、監控不嚴格。
二、糾正措施:
(1)按規范、設計要求使用圓鋼重新進行焊接。
(2)將焊接質量不合格部位重新進行焊接,嚴格按照施工工藝要求 進行施工,焊接完成後要清理焊渣,不應出現漏焊、夾渣、咬肉等質 量缺陷,保證搭接長度滿足規范要求。
三、預防措施:
(1)對焊接施工人員進行證件檢查,嚴格執行持證上崗。
(2)對防雷接地工程施工進行技術交底,堅持「樣板先行」制度。
(3)嚴格加強現場控制。
❷ 施工必備鋼結構焊接質量缺陷及處理方法
在鋼結構焊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多種質量缺陷,這些缺陷的形成通常與焊接方法、工藝參數、操作技術以及材料質量等因素有關。以下是對這些常見缺陷及其處理方法的詳細說明:
1. 裂紋:裂紋是焊接結構中常見的一種缺陷,分為冷裂紋和熱裂紋。冷裂紋通常在焊接接頭冷卻後形成,熱裂紋則在焊接過程中或焊接剛完成後形成。
- 處理方法:對冷裂紋,可採用鑽止裂孔或鏟除裂紋後補焊。對於熱裂紋,應鏟除缺陷後重新焊接。
- 預防措施:選擇適合的焊接材料,控制預熱溫度和線能量,優化焊接工藝。
2. 未熔合及未焊透:未熔合指焊縫金屬未完全連接,未焊透則是焊縫截面未完全熔合。
- 處理方法:鏟除未熔合或未焊透部分,然後進行補焊。
- 預防措施:合理選擇坡口形式和裝配間隙,清除焊接區域雜質,採用適當的焊接工藝參數。
3. 氣孔:氣孔是焊接過程中氣體未能逸出而形成的孔洞。
- 處理方法:清除氣孔後補焊。
- 預防措施:焊前應烘乾焊接材料,優化焊接工藝,保護焊接區域。
4. 固體夾雜:固體夾雜包括夾渣和夾鎢,是由於焊接過程中熔池內未能完全熔化或清除的雜質。
- 處理方法:清除夾雜後進行焊補。
- 預防措施:清理焊接區域,選用適當的焊接參數,確保熔渣清除。
5. 咬邊:咬邊是焊縫兩側未完全熔合而形成的缺陷。
- 處理方法:輕微咬邊可修銼,嚴重咬邊需焊補。
- 預防措施:選擇合適的焊接工藝,確保焊接操作正確。
6. 焊瘤:焊瘤是在焊接過程中熔池金屬堆積形成的突起。
- 處理方法:機械方法去除焊瘤。
- 預防措施:優化焊接參數,正確操作。
7. 飛濺:飛濺是焊接過程中金屬滴落或噴濺形成的缺陷。
- 處理方法:調整焊接迴路電感,減少飛濺。
- 預防措施:使用乾燥焊條,控制焊接參數,保持焊接設備良好狀態。
8. 電弧不穩定:電弧不穩定會導致焊接質量下降。
- 處理方法:調整焊絲與導電嘴配合,更換設備問題部件。
- 預防措施:確保焊接設備正常工作,適當調整焊接參數。
以上是對鋼結構焊接質量缺陷及其處理方法的詳細介紹。了解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和處理方法,對於保證焊接質量、提升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❸ 鋼筋焊接質量控制措施有哪些
1. 施工單位要加抄強內襲部質量管理力度,完善制度。施焊前要對焊工進行詳細的施工技術安全交底並留有記錄。
2. 焊工要持證上崗,人員更換時要報監理審查批准。
3. 鋼筋焊接接頭質量驗收時,施工單位要先自檢,在資料齊全,自檢合格後報監理驗收。
4. 監理要加強巡視檢查,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要及時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
5. 在進行力學性能檢驗時,監理按抽檢頻率的30%進行平行送檢。
6. 施工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監理報業主給予經濟處罰:
① 驗收批未經驗收合格,施工單位擅自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② 監理通知施工單位對質量問題進行整改,施工單位沒有整改或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整改或整改後沒有報監理進行檢查驗收。
③ 質量意識不強,相同的質量問題多次重復出現,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