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MT貼片元件手工焊接技巧
表面貼片元件的手工焊接技巧現在越來越多的電路板採用表面貼裝元件,同傳統的封裝相比,它可以減少電路板的面積,易於大批量加工,布線密度高。貼片電阻和電容的引線電感大大減少,在高頻電路中具有很大的優越性。表面貼裝元件的不方便之處是不便於手工焊接。為此,本文以常見的PQFP封裝晶元為例,介紹表面貼裝元件的基本焊接方法。
一、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焊接工具需要有25W的銅頭小烙鐵,有條件的可使用溫度可調和帶ESD保護的焊台,注意烙鐵尖要細,頂部的寬度不能大於1mm。一把尖頭鑷子可以用來移動和固定晶元以及檢查電路。還要准備細焊絲和助焊劑、異丙基酒精等。使用助焊劑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焊錫的流動性,這樣焊錫可以用烙鐵牽引,並依靠表面張力的作用光滑地包裹在引腳和焊盤上。在焊接後用酒精清除板上的焊劑。
二、焊接方法
1.在焊接之前先在焊盤上塗上助焊劑,用烙鐵處理一遍,以免焊盤鍍錫不良或被氧化,造成不好焊,晶元則一般不需處理。
2.用鑷子小心地將PQFP晶元放到PCB板上,注意不要損壞引腳。使其與焊盤對齊,要保證晶元的放置方向正確。把烙鐵的溫度調到300多攝氏度,將烙鐵頭尖沾上少量的焊錫,用工具向下按住已對准位置的晶元,在兩個對角位置的引腳上加少量的焊劑,仍然向下按住晶元,焊接兩個對角位置上的引腳,使晶元固定而不能移動。在焊完對角後重新檢查晶元的位置是否對准。如有必要可進行調整或拆除並重新在PCB板上對准位置。
2. SMT貼片元件如何手工焊接
SMT貼片式元器件的焊接宜選用200~280℃調溫式尖頭烙鐵。
貼片式電阻器、電容器的基片大多採用陶瓷材料製作,這種材料受碰撞易破裂,因此在焊接時應掌握控溫、預熱、輕觸等技巧。控溫是指焊接溫度應控制在200~250℃左右。預熱指將待焊接的元件先放在100℃左右的環境里預熱1~2分鍾,防止元件突然受熱膨脹損壞。輕觸是指操作時烙鐵頭應先對印製板的焊點或導帶加熱,盡量不要碰到元件。另外還要控制每次焊接時間在3秒鍾左右,焊接完畢後讓電路板在常溫下自然冷卻。以上方法和技巧同樣適用於貼片式晶體二、三極體的焊接。
貼片式集成電路的引腳數量多、間距窄、硬度小,如果焊接溫度不當,極易造成引腳焊錫短路、虛焊或印製線路銅箔脫離印製板等故障。拆卸貼片式集成電路時,可將調溫烙鐵溫度調至260℃左右,用烙鐵頭配合吸錫器將集成電路引腳焊錫全部吸除後,用尖嘴鑷子輕輕插入集成電路底部,一邊用烙鐵加熱,一邊用鑷子逐個輕輕提起集成電路引腳,使集成電路引腳逐漸與印製板脫離。用鑷子提起集成電路時一定要隨烙鐵加熱的部位同步進行,防止操之過急將線路板損壞。
換入新集成電路前要將原集成電路留下的焊錫全部清除,保證焊盤的平整清潔。然後將待焊集成電路引腳用細砂紙打磨清潔,均勻搪錫,再將待焊集成電路腳位對准印製板相應焊點,焊接時用手輕壓在集成電路表面,防止集成電路移動,另一隻手操作電烙鐵蘸適量焊錫將集成電路四角的引腳與線路板焊接固定後,再次檢查確認集成電路型號與方向,正確後正式焊接,將烙鐵溫度調節在250℃左右,一隻手持烙鐵給集成電路引腳加熱,另一隻手將焊錫絲送往加熱引腳焊接,直至全部引腳加熱焊接完畢,最後仔細檢查和排除引腳短路和虛焊,待焊點自然冷卻後,用毛刷蘸無水酒精再次清潔線路板和焊點,防止遺留焊渣。
檢修模塊電路板故障前,宜先用毛刷蘸無水酒精清理印製板,清除板上灰塵、焊渣等雜物,並觀察原電路板是否存在虛焊或焊渣短路等現象,以及早發現故障點,節省檢修時間。
3. 如何手工焊接貼片元件
先上一邊焊盤的錫,量少一點,然後用烙鐵頭把零件壓下去就焊好一邊了,另一邊怎麼弄也不偏了。 很多同學在初次焊接貼片時不知如何下手。本文就介紹下貼片元件的手工焊接技術。基本上焊接貼片元件只需一個普通30W左右的電烙鐵 和 吸錫帶(沒有的話問題也不大)。焊接過程參考下列文檔及視頻 (1)這篇是我翻譯國外網站的: http://tigerwang202.blogbus.com/files/11789030560.pdf
(2)還有一篇是Cornell University推薦學生看的: http://tigerwang202.blogbus.com/files/11789031180.pdf
(3)OurAVR上網友也寫過一篇(多圖,很清晰的那種,這里推薦,文件比較大,下載後再看好了):
貼片元件焊接指南
(4)觀看youku的視頻:手工SMT裝配、手工焊接技術
(5)你也可以通過Google或者Bai搜索下,會有很多有用的連接。
4. 什麼是SMT迴流焊,迴流焊接的過程是什麼
SMT迴流焊的溫度曲線(Reflow Profile)說明
電子產業之所以能發展迅速,表面貼焊技術(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發明具有極大程度的貢獻。而回焊又是表面貼焊技術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下面給大家介紹下回焊的一些技術與溫度設定的問題。
電路板組裝的迴流焊溫度曲線共包括了預熱、吸熱、回焊和冷卻等四個大區塊
預熱區
預熱區通常是指由溫度由常溫升高至150°C左右的區域﹐在這個區域﹐溫度緩升(又稱一次升溫)以利錫膏中的部分溶劑及水氣能夠及時揮發﹐電子零件(特別是BGA、IO連接器零件)緩緩升溫﹐為適應後面的高溫作準備
吸熱區
在這段幾近恆溫區的溫度通常維持在150±10°
C的區域﹐斜升式的溫度通常落在150~190°C之間,此時錫膏正處於融化前夕﹐焊膏中的揮發物會進一步被去除﹐活化劑開始啟動﹐並有效的去除焊接表面的氧化物﹐PCB表面溫度受熱風對流的影響﹐讓不同大小、質地不同的零組件溫度能保持均勻溫度。此區域的溫度如果升溫太快,錫膏中的松香(助焊劑)就會迅速膨脹揮發,正常情況下,松香應該會慢慢從錫膏間的縫隙逸散,當松香揮發的速度過快時,就會發生氣孔、炸錫、錫珠等品質問題
回焊區
回焊區是整段回焊溫度最高的區域﹐通常也叫做「液態保持時間,必須注意,溫度不可超過PCB板上任何溫度敏感元件的最高溫度和加熱速率承受能力。
回焊的峰值溫度,通常取決於焊料的熔點溫度及組裝零件所能承受的溫度。一般的峰值溫度應該比錫膏的正常熔點溫度要高出約25~30°C,才能順利的完成焊接作業。如果低於此溫度,則極有可能會造成冷焊與潤濕不良的缺點
冷卻區
在回焊區之後,產品冷卻,固化焊點,將為後面裝配的工序准備。控製冷卻速度也是關鍵的,冷卻太快可能損壞裝配,冷卻太慢將增加TAL,可能造成脆弱的焊點。
冷卻區應迅速降溫使焊料凝固,迅速冷卻也可以得到較細的合晶結構,提高焊點的強度,使焊點光亮,表面連續並呈彎月面狀,但缺點就是較容易生成孔洞,因為有些氣體來不及散去。
5. 如何焊接SMT集成塊啊
你說的方法是正確的。關鍵是手上的功夫。一定要事先練習、完全掌握後才用好的晶元焊接。首先要有焊接常規元器件的基礎。貼片焊接的練習,可以找棄用的、上面有類似貼片焊接晶元的電路板(如早期的網卡、音效卡),用熱風機吹下來,按要求手工焊上去。要准備一些吸錫線(可以用光亮新鮮的同軸電纜的屏蔽銅網,浸一下松香酒精溶液晾乾後代替),練習若干次,心裡有底了再焊你的晶元。
6. SMT貼片焊接,工藝流程技術
一、工具的選擇
貼片元器件的焊接需要的基本工具有小鑷子、電烙鐵、吸錫帶、除此之外還需要熱風槍、防靜電手環、松香、酒精溶液、帶台燈的放大鏡。下面對smt貼片元件工具的選擇、使用及作用作一簡單介紹。
小鑷子要選用不銹鋼而且比較尖的小鑷子,而不能選用其他尖端可能有磁性的小鑷子,因為在焊接過程中有磁性的小鑷子會使元器件粘在鑷子上下不來。
電烙鐵:選用圓錐形長壽烙鐵頭的電烙鐵,尖端半徑最好在1mm以下,最好准備兩把電烙鐵,在拆卸元器件時使用方便。
熱風槍:拆卸二端或三端元器件時可用電烙鐵解決,但是拆卸多引線元器件時必須使用熱風槍,熱風槍可以提高拆卸元器件的重復使用性,還可以避免焊盤損壞。對於拆卸元器件頻繁的工作需要選用性能良好的熱風槍。
吸錫帶:當IC引線焊接發生短路情況時,用吸錫帶會是個很好的選擇,此時不能選用吸錫器。
放大鏡要選用有底座的帶燈管的放大鏡,不能選用手持放大鏡。因為在焊接時需要在放大鏡下用雙手操作,燈管點亮可以使視野清晰,增加焊接的可視性。
二、焊接步驟
二端、三端貼片元器件的焊接步驟
1)清潔並固定印製電路板,要將印製電路板上的污物和油跡清除干凈,並用砂紙打磨焊盤,清除氧化物,塗上松香水,提高電路板的可焊性。之後將印製電路板固定在合適的位置,以防焊接時電路板移動。如果沒有固定位置可在焊接時用手固定,但需要注意不能用手碰觸印製電路板上的焊點。
2)將其中的一個焊點上錫,用電烙鐵熔化少量焊錫到焊點上即可。
3)用鑷子夾住需要焊接的元器件,將其放在需要焊接的焊點上注意不能碰到元器件端部可焊位置。
4)用電烙鐵在已經鍍錫的焊點上加熱,直到焊錫熔化並將貼片元器件的一個端點焊接上為止,而後撤走電烙鐵。注意撤走電烙鐵後不能移動鑷子,也不能碰觸貼片元器件,直到焊錫凝固為止,否則可能會導致元器件錯位,焊點不合格。
5)焊接餘下的引線,用電烙鐵碰觸另外一端引線,並加少許焊錫,直到焊錫熔化焊好引線後撤走電烙鐵。
6)焊接時焊接時間最好控制在2s以內注意加熱時間過長元器件過熱,經過熱傳遞導致另外焊接好的一端焊錫熔化,此時如果撤走電烙鐵、元器件會錯位,焊接失敗。
7)檢查焊點,焊點焊錫量要合適,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如果焊錫過多應該用吸錫帶吸走,也可用烙鐵尖帶走多餘焊錫如果焊錫過少,則需要加一些焊錫。直到能形成合格的焊點為止。
8)焊接過程中助焊劑及焊錫會弄臟焊盤,需要用酒精進行清洗,清洗過程中應輕輕擦不能用力過大。
7. smt貼片加工完成後接插件的怎樣焊接
傳統焊接方式是波峰焊焊接。
比較新興的方式是選擇性波峰焊
最新的焊接方式應數點焊
可按照產品具體需求選擇相應的焊接方式
8. SMT貼片焊接
一、smt工藝流程------單面組裝工藝
來料檢測 --> 絲印焊膏(點貼片膠)--> 貼片 --> 烘乾(固化) --> 迴流焊接 --> 清洗 --> 檢測 --> 返修
二、smt工藝流程------單面混裝工藝
來料檢測 --> pcb的a面絲印焊膏(點貼片膠)--> 貼片 --> 烘乾(固化)--> 迴流焊接 --> 清洗 --> 插件 --> 波峰焊 --> 清洗 -->檢測 --> 返修
三、smt工藝流程------雙面組裝工藝
a:來料檢測 --> pcb的a面絲印焊膏(點貼片膠) --> 貼片 --> 烘乾(固化) --> a面迴流焊接 --> 清洗 -->翻板 --> pcb的b面絲印焊膏(點貼片膠) --> 貼片 --> 烘乾 -->迴流焊接(最好僅對b面 --> 清洗 --> 檢測 -->返修)此工藝適用於在pcb兩面均貼裝有plcc等較大的smd時採用。
b:來料檢測 --> pcb的a面絲印焊膏(點貼片膠) --> 貼片 --> 烘乾(固化) --> a面迴流焊接 --> 清洗 --> 翻板 --> pcb的b面點貼片膠 --> 貼片 --> 固化 --> b面波峰焊 --> 清洗 --> 檢測 --> 返修)此工藝適用於在pcb的a面迴流焊,b面波峰焊。在pcb的b面組裝的smd中,只有sot或soic(28)引腳以下時,宜採用此工藝。
四、smt工藝流程------雙面混裝工藝
a:來料檢測 --> pcb的b面點貼片膠 --> 貼片 --> 固化 --> 翻板 --> pcb的a面插件 --> 波峰焊 --> 清洗 --> 檢測 --> 返修先貼後插,適用於smd元件多於分離元件的情況
b:來料檢測 --> pcb的a面插件(引腳打彎) --> 翻板 -->pcb的b面點貼片膠 --> 貼片 --> 固化 --> 翻板 --> 波峰焊 --> 清洗--> 檢測 --> 返修
9. pCB板怎樣焊接
PCB焊接有專門的貼片廠,也就是SMT廠去做這個事情,SMT的技術問題很多,不是簡單可以說清楚的。
簡要敘述就是先根據PCB焊盤分布開一張對應的鋼網,再用鋼網來印錫膏在焊盤上面,再用機器自動打上器件後過迴流焊完成表貼式焊盤的焊接;最後以波峰焊方式完成以針腳方式插件的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