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斜撐焊接是什麼技術
「斜撐」只不過是個用於結構改善受力狀況,增加結構強度的工件。
「斜撐焊接」就是將這個「斜撐」焊到主體上去,它是一項工序,不是一項単獨的「技術」
『貳』 什麼是梁什麼是桁架什麼是桁架梁啊好亂套啊
在機械,建築等工程中存在大量受彎曲的桿件,如起重機大梁,火車輪軸等,我們從廣義上把這種一般承受的外力以橫向力為主,且桿件變形以彎曲為主要變形的桿件稱為梁。
桁(héng)架 (jià)(truss):一種由桿件彼此在兩端用鉸鏈連接而成的結構。桁架由直桿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單元的平面或空間結構,桁架桿件主要承受軸向拉力或壓力,從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強度,在跨度較大時可比實腹梁節省材料,減輕自重和增大剛度。
「桁」字念「héng」,由於「桁」字較少使用,誤被念為「háng」(行),故此,「行架」由此得名。 桁架的定義: 由桿件通過焊接、鉚接或螺栓連接而成的支撐橫梁結構,稱為「桁架」。
桁架的優點是桿件主要承受拉力或壓力,可以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節約材料,減輕結構重量。常用的有鋼桁架、鋼筋混凝土桁架、預應力混凝土桁架、木桁架、鋼與木組合桁架、鋼與混凝土組合桁架。
桁架梁一種專門用於橋建設的重要結構框架,是用桁架作為主要承重結構的梁式橋。
『叄』 鋼筋綁扎七不準原則是什麼
鋼筋「七不綁」「五不驗」管理措施
七不綁:
1、 已澆築混凝土浮漿未清除干凈不準綁鋼筋---指灌注樁或柱的鋼筋籠;
2、 鋼筋污染清除不幹凈不準綁鋼筋;
3、 控制線未彈好不準綁鋼筋;
4、 鋼筋偏位未檢查、校正不合格不準綁鋼筋;
5、 鋼筋接頭本身質量未檢查合格不準綁鋼筋;
6、 技術交底未到位不準綁鋼筋;
7、 鋼筋加工未通過驗收不準綁鋼筋。
五不驗:
1、 鋼筋未完成不驗收;
2、 鋼筋定位措施不到位不驗收;
3、 鋼筋保護層墊塊不合格,達不到要求不驗收;
4、 鋼筋糾偏不合格不驗收;
5、 鋼筋綁扎未嚴格按技術交底施工不驗收
1、鋼筋品種、級別、規格要符合設計要求。(若無設計,則參照GB 50010-2010標准4.2的內容)
2、選用的鋼筋質量應符合相應的產品標准規定。(進場復試合格)
3、鋼筋應平直 無損傷 表面不得有裂紋 油污 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參見 GB50204-2002、標准
梁內鋼筋布置原則:
1.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8mm。
2.梁縱向受力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對上部鋼筋不應小於30mm和1.5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下部鋼筋不應小於25mm和d。梁的下部縱向鋼筋配置多於兩層時,兩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兩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
3.簡支梁和連續梁簡支端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las,應符合下列規定;當梁中混凝土能擔負全部剪力時,las≥5d;當梁端剪力大於混凝土擔負能力時,對帶肋鋼筋las≥12d,對光圓鋼筋las≥15d。
當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至梁端尚不足las時,應採取在鋼筋上加焊錨固鋼板或將鋼筋焊接在梁端預埋件上等有效錨固措施。
4.框架梁或連續梁的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或中間支座范圍。該鋼筋節點或支座邊緣伸向跨中的截斷位置應滿足受彎承載力與錨固要求。
框架梁或連續梁下部縱向鋼筋在中間節點或中間支座處應滿足下列錨固要求:
(1)當計算中不利用該鋼筋強度時,其伸入節點或支座的錨固長度las≥12d(帶肋鋼筋)、15d(光圓鋼筋);
(2)當計算中充分利用該鋼筋的抗拉強度時,下部縱向鋼筋應錨固在節點或支座內,此時可採用直線錨固形式,其錨固長度不應小於la;也可採用帶90°彎折的錨固形式,其錨固長度不應小於0.41a;下部縱向鋼筋也可伸過節點或支座范圍,並在梁中彎矩較小處設定搭接接頭,其搭接長度不應小於ll。
(a)節點中的直線錨固;(b)節點中的彎折錨固;(c)節點或支座范圍外的搭接
5.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層端節點的錨固長度,當採用直線錨固形式時不應小於la,且伸過柱中心線不宜小於5d(d為樑上部縱向鋼筋的直徑)。當柱截面尺寸不足時,樑上部縱向鋼筋應伸至節點對邊並向下彎折,其包含彎弧段在內的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於0.4la,包含彎弧段在內的豎直投影長度應為15d。
框架梁下部縱向鋼筋在端節點處的錨固要求與中間節點處的錨固要求相同。
6.在懸臂梁中,應有不少於兩根上部鋼筋伸至懸臂梁外端,並向下彎折不小於12d;其餘鋼筋不應在梁的上部截斷,而應按規定的彎起點位置向下彎折,錨固在梁的下邊。
7.當梁端實際受到部分約束但按簡支計算時,應在支座區上部設定縱向構造鋼筋,其截面面積不應小於梁跨中下部縱向受力鋼筋計算所需截面面積的1/4,且不應少於兩根,該縱向構造鋼筋自支座邊緣向跨內伸出的長度不應小於0.2l0(l0為該跨的計算跨度)。
8.沿梁截面周邊布置的受扭縱向鋼筋的間距不應大於200mm和梁截面短邊長度;除應在梁截面四角設定受扭縱向鋼筋外,其餘受扭縱向鋼筋宜沿截面周邊均勻對稱布置。受扭鋼筋應按受拉鋼筋錨固在支座內。
等面積代換和等強度代換。
構件配筋按最小配筋率控制的就用等面積代換,按強度計算控制的就用等強度代換。
(1)等截面代換:一般指原設計鋼筋和代換鋼筋的材質(設計強度)相同,但直徑不同的代換,其計算公式為:
代換鋼筋間距=(代換鋼筋理論重量/原設計鋼筋理論重量)*原設計間距
[例] 某設計採用了圓10鋼筋,間距180mm配筋,因圓10鋼筋無貨,擬用圓8代換,代換鋼筋的間距應是多少?
代換鋼筋間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論重量代換鋼筋根數:適用於採用根數配筋時,計算公式為:
代換鋼筋根數≥原設計鋼筋理論重量/代換鋼筋理論重量*原設計根數
[例]某設計配筋為10根圓10,擬用圓8代換,代換後應是多少根?
代換鋼筋根數=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採用根數代換時, 一定要注意構造要求。
(3)等強度代換:一般指原設計鋼筋與代換鋼筋的規格(直徑)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質(設計強度)不同時的代換,其計算公式為:
代換鋼筋間距=(代換鋼筋理論重量*代換鋼筋強度系數)/(原設計鋼筋理論重量*原設計鋼筋強度系數)*原設計間距(mm)
[例]原設計圓10間距180mm(Ⅰ級鋼),現採用圓8代換(Ⅱ級鋼),代換鋼筋的間距應是多少?
代換鋼筋間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強度代換鋼筋根數:適用於設計採用根數配筋時,計算公式如下:
代換鋼筋根數≥(原設計鋼筋理論重量*原設計鋼筋強度系數)/(代換鋼筋理論重量*代換鋼筋強度系數)*原設計根數
[例]原設計採用4根圓25(Ⅰ級鋼),若用圓22(Ⅱ級鋼)代換鋼筋,需要幾根?
代換鋼筋根數=(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當施工中遇有鋼筋的品種或規格與設計要求不符時,可參照以下原則進行代換。 (1)等強度代換:當構件受強度控制時,鋼筋可按強度相等原則進行代換;即不同鋼號的鋼筋按強度相等的原則代換。即代換後的鋼筋強度尼;應大於等於代換前的鋼筋強度RgAg。 (2)等面積代換:當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鋼筋可按面積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即同鋼號的鋼筋按鋼筋面積相等的原則代換。 (3)當構件受裂縫寬度或撓度控制時,代換後應進行裂縫寬度或撓度驗算。 (4)代換後的鋼筋應滿足構造要求和設計中提出的特殊要求。 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效能,並嚴格遵守現行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各項規定;凡重要結構中的鋼筋代換,要徵得設計單位同意。 1)對某些重要構件,如吊車梁、薄腹梁、桁架弦等,不宜用一級光圓鋼筋代替二級帶肋鋼筋。 2)鋼筋替換後,應滿足配筋構造規定,如鋼筋的最小直徑、距、根數、錨固長度等。 3)同一截面內,可同時配有不同種類和直徑的代換鋼筋,但每根鋼筋的拉力差不應過大,以免構件受力不勻。 4)梁的縱向受力鋼筋與彎起鋼筋應分別代換,以保證正截面與斜截面的強度。 5)偏心受壓構件門框架梁、有吊車廠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構件作鋼筋代換時,不取整個截面配筋量計算,應按受力面(受壓、拉)分別代換。 6)當構件受裂縫寬度控制時,如以小直徑鋼筋代換大直徑鋼筋,強度等級低的鋼筋代換強度等級高的鋼筋,則可不作裂縫寬度驗算。 7)在寒冷地區自然氣溫(一40」)下,構件中的鋼筋由於與混凝 *** 同工作而不易脆斷,因此當鋼筋的力學效能在負溫下滿足國標規定時,—~四級熱軋鋼筋、冷軋鋼筋及冷拔鋼絲均可在寒冷地區承受靜荷載的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應用。
每批鋼筋抽樣的原則是什麼
答: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5.2.1 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效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條文說明】
鋼筋對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至關重要,對其質量應從嚴要求。 本次區域性修訂根據建築鋼筋市場的實際情況,增加了重量偏差作為鋼筋進場驗收的要求。
與熱軋光圓鋼筋、熱軋帶肋鋼筋、余熱處理鋼筋、鋼筋焊接網效能及檢驗相關的國家現行標准有:《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 1 部分:熱軋光圓鋼筋》 GB1499.1 、《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 2 部分:熱軋帶肋鋼筋》 GB1499.2 、《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 GB13014 、《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 3 部分:鋼筋焊接網》 GB1499.3 。與冷加工鋼筋效能及檢驗相關的國際標准有:《冷軋帶肋鋼筋》 GB13788 、《冷軋扭鋼筋》 JG 190 及《冷軋帶肋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 95 、《冷軋扭鋼筋混凝土構件技術規程》 JGJ 115 、《冷拔低碳鋼絲應用技術規程》 JGJ 19 等。
鋼筋進場時,應檢查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並按相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抽樣檢驗。由於工程量、運輸條件和各種鋼筋的用量等的差異,很難對鋼筋進場的批量大小作出統一規定。實際檢查時,若有關標准中對進場檢驗作了具體規定,應遵照執行;若有關標准中只有對產品出廠檢驗的規定,則在進場檢驗時,批量應按下列情況確定:
1. 對同一廠家、同一牌號、同一規格的鋼筋,當一次進場的數量大於該產品的出廠檢驗批量時,應劃分為若干個出廠檢驗批量,按出廠檢驗的抽樣方案執行;
2. 對同一廠家、同一牌號、同一規格的鋼筋,當一次進場的數量小於或等於該產品的出廠檢驗批量時,應作為一個檢驗批量,然後按出廠檢驗的抽樣方案執行;
3. 對不同時間進場的同批鋼筋,當確有可靠依據時,可按一次進場的鋼筋處理。
本條的檢驗方法中,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是對產品質量的證明資料,應列出產品的主要效能指標;當用戶有特別要求時,還應列出某些專門檢驗資料。有時,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可以合並。進場復驗報告是進場抽樣檢驗的結果,並作為材料能否在工程中應用的判斷依據。
對於每批鋼筋的檢驗數量,應按相關產品標准執行。國際標准《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 1 部分:熱軋光圓鋼筋》 GB1499. 1— 2008 和《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 2 部分:熱軋帶肋鋼筋》 GB1499. 2— 2007 中規定每批抽取 5 個試件,先進行重量偏差檢驗,再取其中 2 個試件進行力學效能檢驗。
本規范中,涉及原材料進場檢查數量和檢驗方法時,除有明確規定外,均應按以上敘述理解、執行。
本條為強制性條文,應嚴格執行。
5.2.2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級)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採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鋼筋,其強度和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的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0;
3 鋼筋的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於9%。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進場復驗報告。
【條文說明】
根據新頒布的國際標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 的規定,本條提出了針對部分框架、斜撐構件(含梯級)中縱向受力鋼筋強度、伸長率的規定,其目的是保證重要結構構件的抗震效能。本條第 1 款中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工程中習慣稱為「強屈比」,第 2 款中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工程中習慣稱為「超強比」或「超屈比」,第 3 款中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習慣稱為「均勻伸長率」。
本條中的框架包括各類混凝土結構中的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及板柱—抗震牆的柱等,其抗震等級應根據國家現行相關標准由設計確定;斜撐構件包括伸臂桁架的斜撐、樓梯的梯段等,相關標准中未對斜撐構件規定抗震等級,所有斜撐構件均應滿足本條規定。
牌號帶「 E 」的鋼筋是專門為滿足本條效能要求生產的鋼筋,其表面軋有專用標志。
本條為強制性條文,應嚴格執行。
剪力牆是結構設計時,為抵消地震時橫向和縱向地震震動能量波所設定的豎向結構,一般情況厚度不小於140mm,剪力牆鋼筋綁扎也就是綁扎豎向及水平方向的分布筋,然後再掛上拉鉤就可以了,拉鉤一般情況下彎成135度,至於結構鋼筋綁扎,無非就是柱、牆、梁、板的鋼筋綁扎,希望對你有用!
『肆』 抗震鋼筋國家有沒有明文規定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抗震鋼筋國家明文規定:只要是參與抗震設計的結構鋼筋都要用帶有E的鋼筋。建築結構抗震設計等級為一二三級,需採用抗震鋼筋。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抗震建築,是指在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必須進行抗震設計建築。從全球的重大地震災害調查中可以發現,95%以上的人命傷亡都是因為建築物受損或倒塌所引致的。
探討建築物於地震中受損倒塌的原因,並加以防範,從工程上建造經得起強震的抗震建築是減少地震災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提高建築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綜合防禦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時也是防震減災工作中一項「抗」的主要任務。
抗震結構要求使用具有抗震性能的鋼筋,即在建築物受到地震波沖擊時,可延緩建築物斷裂發生時間、避免建築物在瞬間整體倒塌,從而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抗震結構中,理想的鋼筋性能應有一個較長的屈服平台,有很好的延性,同時鋼筋實際屈服強度相對於屈服強度標准值不宜過高。
抗震鋼筋除應滿足標准所規定普通鋼筋所有性能指標外,還應滿足以下:
1)抗震鋼筋的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強度特徵值之比不小於1.25;
2)鋼筋的實測屈服強度與標准規定的屈服強度特徵值之比不大於1.30;
3)鋼筋的最大力總伸長不小於9%。
以上三條確保了鋼筋的抗震能力,使得抗震鋼筋能夠在建築發生傾斜、變形時「穩起」,不發生斷裂。
(4)伸臂桁架的斜撐為什麼最後焊接擴展閱讀:
一、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建築,必須進行抗震設計。
二、建築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甲類建築應屬於重大建築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築,乙類建築應屬於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建築,丙類建築應屬於除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建築,丁類建築應屬於抗震次要建築。
三、結構體系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一) 應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遞途徑。
(二)應避免因部分結構或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結構喪失抗震能力或對重力荷載的承載能力。
(三) 應具備必要的抗震承載力,良好的變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四)對可能出現的薄弱部位,應採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抗震設計盡量做到建築平面和立面規則、減少大懸挑和樓板開洞、總質量小且沿平面和立面分布均勻、剛度柔並不出現凸變。
1、抗震設計按照二階段:對絕大多數結構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結構和構件承載力驗算和結構彈性變形驗算,對各類結構按規定要求採取抗震措施;對特殊結構應進行罕遇地震下的彈塑性變形驗算、三水準: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原則進行。
2、對於抗震防災建築(如:大中型醫療建築、消防車庫及其值班用房、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基礎設施建築(如:縣及縣級市的主要取水和輸水管線、水質凈化處理廠配套建築、燃氣廠主廠房、貯氣罐、加壓泵房和調度樓、熱力建築)、電力建築、交通運輸建築、郵電通信和廣播電視建築、大中型公共建築和幼兒園、小學教學樓等,國家規定要提高抗震設防標准。
3、抗震設計基本要求:
(1)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場地、地基和基礎,
(2)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建築平面和立面,
(3)選擇技術上、經濟上合理的抗震結構體系,
(4)處理好非承重結構構件與主體結構的關系,
(5)注意材料的選擇和施工質量。
多層磚房抗震構造措施: 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牆體之間要有可靠的連接,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樑,樓蓋、屋蓋構件具有足夠的搭接長度和可靠的連接,加強樓梯間的整體性,採用同一類型的基礎。梁、柱塑性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強錨固。
『伍』 關於新規GB50204-2011混凝土工程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5.2.2條規定,是否現在抗震要求的鋼筋都必須帶E
關於新規GB50204-2011混凝土工程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5.2.2條規定,是否現在抗震要求的鋼筋都必須帶E?
5.2.2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採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鋼筋,其強度和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的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0;
3 鋼筋的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於9%。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查方法:檢查進場復驗報告。
【條文說明】根據新頒布的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規定
本條提出了針對部分框架、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縱向受力鋼筋強度、伸長率的規定,其目的是保證重要結構構件的抗震性能。
本條第1款中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工程中習慣稱為「強屈比」,第2款中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工程中習慣稱為「超強比」或「超屈比」,第3款中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習慣稱為「均勻伸長率」。
本條中的框架包括各類混凝土結構中的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及板柱—抗震牆的柱等,其抗震等級應根據國家現行相關標准由設計確定;斜撐構件包括伸臂桁架的斜撐、樓梯的梯段等,相關標准中未對斜撐構件規定抗震等級,所有斜撐構件均應滿足本條規定。
牌號帶「E」的鋼筋是專門為滿足本條性能要求生產的鋼筋,其表面軋有專用標志。
答:從【條文說明】來理解,我認為:採用帶「E」的鋼筋原則:
1.框架包括各類混凝土結構中的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及板柱—抗震牆的柱等,其抗震等級應根據國家現行相關標准由「設計」確定;(設計確定:根據國家現行相關標由「設計」確定)
2.斜撐構件包括伸臂桁架的斜撐、樓梯的梯段等,相關標准中未對斜撐構件規定抗震等級,所有斜撐構件均應滿足本條規定。(對特殊部位:即未對斜撐構件規定抗震等級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採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鋼筋)。
『陸』 地梁(DKL)鋼筋錨固按非抗震的框支梁相關構造怎麼
高規7,抗震建築與抗震鋼筋是二碼事、框架梁、 是框架,而第3條; 3,更悲哀的是概念不清晰者是領導和審核者,邏輯上是不通的;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應小於9%;其次是業主可能不幹了,帶E鋼筋使用范圍很大.2的強制性條文,第1條帶E鋼筋使用范圍很小,設計師可以有個性化設計。縱向受力鋼筋檢驗實測最大強度值與受拉屈服強度的比值(強屈比)不小於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不包括非框架梁、二.9、板除外),導致人們有不同理解.2,這需要深研、框支梁和板柱-抗震牆的柱,沒有是非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11,但正確的理解只有一種,沒有對錯,但應用在其他構件上是否有反作用,即塑性絞處有足夠的轉動能力與耗能能力,過於「吝嗇」。我與結構設計師溝通下來的感受是設計師對規范理解錯誤、框支梁,規范上只要求框架縱筋使用帶E鋼筋.30,主要保證「強柱弱梁」。當然,使用者無所適從、三級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二級抗震的剪力牆。當然,有歧義的,沒有疑義.25。這些指標其實是主要針對框架,傲視一切,並非所有的抗震建築都需要帶E鋼筋?是要保證重要結構構件的抗震性能,有這個權利.25。鋼筋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不應小於9%.3「跨高比不小於5的連梁宜按框架梁設計」。這條設計寫不寫上都沒關系、 規范對使用帶E鋼筋是有約定條件的,權大一級壓死人、三級抗震框架柱中的箍筋等均不需要帶E鋼筋,第3條要求凡抗震構件均需要帶E鋼筋(非抗震構件如非框架梁,否則,帶E鋼筋適用於框架構件、框支柱、 以上1,具體包括框架柱和框架梁;鋼筋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關鍵是第3條。帶E鋼筋的使用范圍。其實,他們往往以已之錯誤來糾正他人之正確,寫上更保險些,有了第3條就要刪除第1條。完全沒有必要,但無論什麼出於什麼原因、樓梯的梯段縱秘鋼筋具有足夠的延性和塑性變形能力;除此之外,它的結構總說明是這樣的.3和《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第3,認為已經闡述得相當明白了,要求框架柱、框支柱,規定范圍不一致; 2、 是上述框架構件的縱向鋼筋,其他鋼筋不太可能滿足此條件或經試驗確定。剪力牆結構,所以.1: 1,而仍然是牆的組成部件),由於規范用詞簡潔,你為什麼設計成所有抗震構件使用帶E鋼筋。如果設計要求所有抗震構件均要使用帶E鋼筋.2。如預算書審核報告中,不是所有抗震的建築都需要帶E鋼筋。關於帶E鋼筋筆者已寫過幾篇相關的文章,似乎語焉不詳; 4,箍筋根本不需要帶E鋼筋、二,使結構某部位出現較大塑性變形後,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因為是強規。還有我接觸到某工程,四級抗震和非抗震建築不需要使用帶E鋼筋,抗震等級一,保證構件的基本抗震承載力、三的建築,鋼筋仍具有必要的強度潛力,也未嘗不可?剪力牆結構中標識為KL稱「框架梁」不妥; 5,箍筋和其他鋼筋不需要帶E鋼筋。如四級抗震的框架、3條同時滿足才需要帶E鋼筋,含框剪結構中框架,也不包括剪力牆結構中的代號為KL的「框架梁」(沒有框架柱哪來框架梁、樓板?筆者沒做過試驗和研究,但在工作中仍遇到概念不清晰者,只滿足其中一項或二項的不需要帶E鋼筋、2:「未分抗震鋼筋(帶E鋼筋)」 ,但它並不是框架梁,比規范要求更嚴格、「強剪弱彎」設計要求的效果不致因鋼筋屈服強度離散性過大而受影響?導致成本會增加、磚混結構等其他結構類型不需要帶E鋼筋。豈不知不是所有的工程都需要帶E鋼筋.2,那麼,其縱向受力鋼筋採用普通鋼筋時,施工會執行的。 為什麼框架構件縱向鋼筋才需要帶E鋼筋.3。鋼筋受拉屈服強度實測值與鋼筋的受拉強度標准值的比值(屈強比)不應大於1、三的建築伸臂桁架的斜撐,滿足此3個指標的鋼筋是牌號帶「E」鋼筋、樓梯的梯段需要帶E鋼筋、 抗震等級一。如果不同的理解甚至相反的答案都是正確的,抗震等級一,主要為了保證在抗震大變形條件下: 帶E鋼筋適用范圍 第1條是照搬「混規」和「抗規」、二、伸臂桁架的斜撐,這與第1條是矛盾的
『柒』 現在鋼筋取樣試驗取幾根樣品,重量偏差必須要做嗎
要。鑄件質量對機械產品的性能有很大影響。例如,機床鑄件的耐磨性和尺寸穩定性,直接影響機床的精度保持壽命;
各類泵的葉輪、殼體以及液壓件內腔的尺寸、型線的准確性和表面粗糙度,直接影響泵和液壓系統的工作效率,能量消耗和氣蝕的發展等;內燃機缸體、缸蓋、缸套、活塞環、排氣管等鑄件的強度和耐激冷激熱性,直接影響發動機的工作壽命。
(7)伸臂桁架的斜撐為什麼最後焊接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分為熱軋帶肋鋼筋、余熱處理鋼筋、熱軋光圓鋼筋和普通低碳鋼熱軋圓盤條。熱軋帶肋鋼筋是經熱軋成型並自然冷卻的成品鋼筋。
它的橫截面通常為圓形,且表面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當橫肋的縱截面呈月牙形,且與縱肋不相交時,稱為月牙形鋼筋;當橫肋的縱截面高度相等,且與縱肋相交時,稱為等高肋鋼筋,Ⅱ、Ⅲ級帶肋鋼筋,採用月牙肋表面形狀,其尺寸及允許偏差應符合表的規定。
余熱處理鋼筋是指將鋼材熱軋成型後立即穿水,進行表面冷卻控制,然後利用芯部余熱自身完成回火處理所得的成品鋼筋,它也是帶肋鋼筋,目前僅有月牙鋼筋,其鋼筋表面及截面形狀與熱軋帶肋鋼筋相同,余熱處理帶肋鋼筋的級別為Ⅲ級。
光圓鋼筋是指橫載面為圓形,且表面為光滑的鋼筋混凝土配筋用鋼材,此類鋼筋屬Ⅰ級鋼筋,公稱直徑范圍為8-20mm之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鑄件重量偏差
『捌』 在兩個加強筋上焊接斜撐,怎麼保證加強筋和斜撐平面重合
首先得加工一個平面和兩個加強筋對的起來的斜撐啊,隨便選一個的話當然很難做到和兩邊都貼合。實在不行就在空擋處補一塊,就是太難看而且強度上可能會存在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