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焊接完成後,應進行哪些工作後方能將產品轉到下道工序
焊接完畢後,要達到的要求及標准,1、焊縫平滑,曾現魚鱗狀;不得出現堆起凸包、不均勻的現象。 2、工件焊接完畢後,外觀應用砂布重新打磨一遍,不能有手感刺邊角的存在; 不得存在焊渣、焊點、毛刺等,焊縫應光滑、平整。應保證工件的「邊齊、面平」, 包括工件上開口邊緣的垂直平行度。 3、箱體類工件平面上焊縫不得比平面高,原則上打膩子後應該能掩蓋住,看不 出焊縫。 4、工件在噴漆前應清除銹層、氧化皮、焊渣等雜物,對能經過噴丸處理的工件, 必須經過噴丸處理。 5、對於周轉件,尤其是焊接後不再進行加工的平面,在焊接時必須嚴加防護, 避免電弧損傷或焊渣損傷且焊縫均勻的前提下不能隨便進行打磨。 6、工件噴漆時,保證漆膜均勻無流掛,無漏噴現象。 7、噴完漆後的鈑金件在轉運過程中,防止劃傷大平面,防止工件存放變形,如 有劃傷則需重新噴漆處理。 8、對於焊接後需進行發藍、電鍍的鈑金件,焊接完畢達到相關要求後,統一噴 砂處理。周轉過程中應嚴加防護,避免磕碰劃傷,不得再進行打磨處理。
❷ 幾個零件焊接後再機加,焊接件圖號與機加件圖號是一樣的嗎
你好,幾個零件焊接在一起後再進行機械加工的話,為保證操作工閱讀和理解圖紙,為保證圖紙的客觀准確性,圖紙的圖號最好設定為不同的,比如先設計裝焊圖,給定一個圖號,明確裝焊的各項要求,包括焊縫大小,裝焊後的尺寸要求等。然後再設計一個圖號的加工圖,標注加工的要等,這樣在生產中就不容易出錯了。
❸ 焊接後精加工,圖紙如何表示
直接在零件圖里表示「精加工」以後的尺寸。焊接圖可以作為毛坯圖。在零件圖里「焊接件」是一個整體,就像鑄件。
❹ 金屬結構件加工是先焊接還是先割槽
加工後焊接,要保證精度是很困難的。因為焊接時裝配位置保證很困難,其二時焊接應力
在工件較大的的情況下很難消除,精度變化大,最終完工後精度很難保證。
一般大型工件是先焊接好,然後進行人工時效,降低和消除焊接或鑄造產生的應力,最後安排機械加工,這樣才能保證最終完工後的精度。
❺ 先焊接好還是先加工好
不論尺寸大小都是先焊接再加工好,因為焊接會導致工件變形,影響最終尺寸。不過,有些尺寸焊接時可能影響不到,工件又比較大,當然是選擇先加工後焊接。這要根據你工件的結構及焊縫位置來分析,有圖就好了。
❻ 高壓管道焊接後能加工嗎為什麼
能。高壓管道焊接後,切口表面應平整、無裂紋、重皮、毛刺、凹凸、縮口、熔渣,所以還要加工。 通常所說的高壓管道是指壓力為10-100MPa的流體介質管道,壓力超過100MPa的管道稱為超高壓管道。
❼ 一個零件和其他零件焊接完以後還需要加工,出圖時這個零件的零件圖應該是出焊接並加工完以後的結構,還是焊
焊前結構,標注哪些需要焊接,哪些是需要其它加工的就可以。我看過長春軌道客車有限公司的圖紙,也是焊接完成後需要機加,但圖紙上都是焊前結構。
❽ 請教,鐵或鋼先焊接,再熱處理,與直接熱處理鐵和鋼,再焊接,兩種有什麼區別
鐵或鋼黑色金屬,先焊接加工,然後熱處理比較好。焊縫與母材強度一致。
如果先做熱處理,母材會因熱處理失去原來的特性(熱處理四把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滲碳,滲氮,碳碳共滲或其他非金屬及合金元素整體或表面熱處理後,增加焊接後焊縫裂紋等缺陷產生。
❾ 如何判斷焊接的質量
1、外觀檢查:良好的焊點要求焊料用量恰到好處,外表有金屬光澤,無拉尖、橋接等現象,並且不傷及導線的絕緣層及相鄰元件良好的外表是焊接質量的反映。
2、手觸檢查:手觸檢查主要是指觸焊點時,是否松動、焊接不牢的現象。用鑷子夾住焊點,輕輕拉動時,有無松動現象。焊點在搖動時,上面的焊錫是否脫落現象。
3、結構光視覺感測法檢查:此檢測方法,主要是在焊縫表面投射一束輔助激光,通過視覺感測器獲取反射的焊縫輪廓光條紋信號,並藉助圖像處理技術提取結構光條紋中心線、模式識別技術識別目標焊縫輪廓,最終為焊縫質量判斷提供可靠信息。
4、同軸視覺檢測法檢查:此方法主要用於激光焊接質量檢測,利用激光發射器自身的結構特點,將監視器與激光發射器同軸安裝,實現同軸視覺檢測。在焊接過程中,通過此檢測方法可直接拍攝激光束對准位置正下方的熔池、匙孔圖像。
5、紅外感測檢測法檢查:此方法主要是利用紅外溫感系統直線方向對焊縫進行熱量掃描,記錄下紅熱狀態的焊縫熱能。在實際焊接技術應用中,可將感測技術安裝在焊槍後,根據焊縫溫度分布情況,可對焊縫缺陷部位、特徵等進行識別。
❿ 焊接後還能車削嗎
當然可以車削,比如模具損壞後,可以氣體保護焊填滿損壞部分,然後進行車削或打磨,不會裂!我經常經這樣做,不過焊接技術要過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