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指南針的銅盤為什麼用銅不用鐵
一,用鐵的話容易產生誤差,因為磁針會和鐵盤相吸
二,最重要的是,指南針最初發明是在戰國時候,當時中原的冶鐵技術不發達,而冶銅技能卻很發達,再者當時銅比較多。
所以用銅盤
Ⅱ 焊錫膏腐蝕到底影響有多大
做焊錫膏,腐蝕性也是一個指標,銅盤腐蝕和銅鏡腐蝕都是要達標的。
錫膏,灰色膏體。焊錫膏是伴隨著SMT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焊接材料,是由焊錫粉、助焊劑以及其它的表面活性劑、觸變劑等加以混合,形成的膏狀混合物。主要用於SMT行業PCB表面電阻、電容、IC等電子元器件的焊接。
助焊劑的主要成份及其作用:
A、活化劑(ACTIVATION):該成份主要起到去除PCB銅膜焊盤表層及零件焊接部位的氧化物質的作用,同時具有降低錫、鉛表面張力的功效;
B、觸變劑(THIXOTROPIC) :該成份主要是調節焊錫膏的粘度以及印刷性能,起到在印刷中防止出現拖尾、粘連等現象的作用;
C、樹脂(RESINS):該成份主要起到加大錫膏粘附性,而且有保護和防止焊後PCB再度氧化的作用;該項成分對零件固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D、溶劑(SOLVENT):該成份是焊劑組份的溶劑,在錫膏的攪拌過程中起調節均勻的作用,對焊錫膏的壽命有一定的影響。
Ⅲ 新銅盤不用碌粉能行嗎
個人覺得新銅盤建議不要用綠粉吧,這樣對新同款的損傷更大,建議你換一種吧!
Ⅳ 怎麼用斜頭電烙鐵焊電子元件可以讓焊點飽滿圓潤呈現球型
1)掌握適當的烙鐵頭溫度和電烙鐵功率的大小,2)焊接時間大約2秒,3)盡可能地使用含有焊劑的焊條,4) 使用普通焊條掌握添加焊料的技巧。
Ⅳ 司南刻有方向的銅盤採用銅而不用鐵的理由是什麼
如果用鐵來做。那麼由於司南上的磁勺子會使司南的鐵盤磁化。從而就導致磁勺子的指示不正確。
Ⅵ MX500大焊點的銀盤 銅盤 優缺點
mx500大焊點是指老版的,就是橢圓形包裝的那種,聽說有1H的但沒見過,2H的是銀盤,3H的是黃盤,2H的聲音比較有氣勢,真的有大耳機的聲底,很平衡,3H的低音更強點,也大氣,這兩款可以說是真正的用心的做的,也是森海打市場的產品,後面的4H到8H國際版都用了不同的單元,振膜加厚了,偏中高頻,但是也是均衡的,其實也挺好聽的,別有風味,現在的森海都是太市場化了,以前就那麼幾款,都各有特色,現在價格坑爹,性價比下降,當然AKG以及其它都差不多,表面上提高了素質,實際上卻下降了我們最需要的聽感和音樂性。
Ⅶ 銅的組詞有哪些的
銅的組詞有:
1、銅焊
[發音]:tóng hàn
[解釋]:用比普通焊料較為難熔的合金來焊接。
[例句]:這個材料一般用銅焊。
2、牝銅
[發音]:pìn tóng
[解釋]:古代煉銅,以水灌銅,其凹陷者為牝銅。 參見「 牡銅 」。
[例句]:古時候牝銅用的是最多的。
3、銅線
[發音]:tóng xiàn
[解釋]:舊時指電報。
[例句]:戰爭的時候銅線是很重要的數據傳輸信息。
4、銅貝
[發音]:tóng bèi
[解釋]:中國古代的一種銅質貨幣。
[例句]:這位兄台的銅貝真的多的讓人眼紅。
5、銅煉
[發音]:tóng liàn
[解釋]:銅制的古兵器。也稱銅鐧。長而無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
[例句]:這位將軍用的兵器是銅煉。
6、寒銅
[發音]:hán tóng
[解釋]:指銅鏡。
[例句]:寒銅我家裡也是有的。
7、銅鋪
[發音]:tóng pù
[解釋]:1.見「銅鋪」。2.亦作「銅鋪」。銅質鋪首。
[例句]:銅鋪里的東西還真是多的。
8、赤銅
[發音]:chì tóng
[解釋]:1.指純銅。也稱紅銅、紫銅。 2.古代傳說謂昆吾之山所出的銅,其色如火,質極堅,以鑄刀劍,鋒利無比。
[例句]:赤銅的價格比別的貴的。
9、銅壺
[發音]:tóng hú
[解釋]:古代銅制壺形的計時器。
[例句]:這個銅壺還真的是貴的。
10、銅兵
[發音]:tóng bīng
[解釋]:銅制的兵器。
[例句]:銅兵用起來真的是挺好的。
Ⅷ 小磁針的銅盤為什麼用銅做而不用鐵做
鐵容易被磁化干擾小磁針,所以用不易磁化的銅
Ⅸ 磁生電與電生磁
呵呵,你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我查了一下,有人問過這個問題,回答是「當時有電池(伏打電池)」。
原文如下:
電生磁 磁生電 哪個先
我知道先有電生磁,但是電動機是利用磁生電原理發電的,既然那時法拉第還沒有發現 磁生 電,那麼奧斯特是怎麼發現電生磁的,或者說奧斯特是怎麼用電的,用什麼電。
貌似很矛盾。。。
問題補充: 按年份來算是奧斯特先發現電生磁,可他那時還沒有發電機,他怎麼研究?那時他是用什麼電來生磁的
最佳答案:
電生磁先. 當時奧斯特無意間把一根通電的導線放在一個指南針的上面,指南針發生偏轉.
通電的導線周圍會產生磁場. 那時沒有發電機,但有電池(伏打電池)
參考文章:
「十年磨一劍」——法拉第對電磁感應的研究
作者:未知 來源:轉載 發布時間:2007-4-10 18:30:23 發布人:admin
1820年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它引起了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M.Faraday,1791—1867)的興趣。1821年法拉第演示了一根通電導線繞磁極旋轉的實驗。電力能轉變成機械力,那麼,機械力能不能轉變為電力呢?法拉第下定決心,要解決這一問題。他在日記本上寫著:「轉磁為電」。他苦苦思索,千方百計地設計各種實驗,但卻一次又一次失敗。在整整10年的歲月里,法拉第一直在探索著。
1831年8月29日對法拉第來說,是個終生難忘的日子。他用軟鐵焊接成圓環,鐵環的外徑是6英寸,厚7/8英寸。環的半邊上繞3個線圈,連起來就成為1個大線圈,分開就是3個小線圈。每個線圈用24英尺銅線繞成,再用棉線將導線隔開,包上棉布,使導線之間、導線與鐵環之間都絕緣。環的另一邊用相同的銅導線60英尺,以相同的方法和同樣的方向繞在上面,做成另一線圈。兩個線圈的兩端各相隔半英寸左右。後一線圈連在3英尺遠的電流計上。當法拉第將大線圈接上電池時,電流計的指針突然偏轉。但是,指針晃動一下就停止了。當他打算把電池拆掉時,指針又偏轉了,可是偏轉的方向相反。
法拉第繼續做各種試驗,他把電流計從後一線圈上拆下,接到大線圈的一個線圈上,大線圈的另外兩個線圈接上電池,這時指針的偏轉大多了; 法拉第又把電池的兩極對調,發現電流計指針反向偏轉;他又多加幾節電池,重復上面實驗,指針更大偏轉……
法拉第並不滿足於這些實驗取得的成就,他堅信磁能夠轉化為電。幾星期後,他拋開電池,在一個紙做的空心圓筒上,用220英尺銅線分層繞了8個線圈,再連成1個大線圈,並把它接到電流計上。當一塊條形磁鐵插進空心圓筒時,電流計指針擺動了,「轉磁為電」的理想終於實現。
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將一銅盤放在永久磁鐵的兩磁極之間,從銅盤的軸心和邊緣引出兩根導線,轉動銅盤時,兩根導線上產生穩恆電流。這就是最原始的發電機。它的重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發電機的發明使人類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
Ⅹ 銅盤和導向銅套,為什麼要用黃銅,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銅盤和導向銅套應該用的是榮昌高力黃銅,榮昌高力黃銅不僅耐磨,硬度能達到210HB,一般錫青銅只有HB90左右,鋁青銅也打不到這個硬度,所以很多銅盤和導向銅套都用榮昌高力黃銅,也可以做成榮昌自潤滑銅套,或者導向套,這種導向套是自潤滑的,所以用起來比較方便,而且免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