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鍍鋅鋼管dn80 65 50 40 32 25一件多少支
鍍鋅鋼管尺寸重量對應表
規格
外徑mm
壁厚mm
最小壁厚mm
焊管(6米定尺)
鍍鋅管(6米定尺)
公稱內回徑
英寸
米重kg
根重答kg
米重kg
根重kg
dn15
1/2
21.3
2.8
2.45
1.28
7.68
1.357
8.14
dn20
3/4
26.9
2.8
2.45
1.66
9.96
1.76
10.56
dn25
1
33.7
3.2
2.8
2.41
14.46
2.554
15.32
dn32
1.25
42.4
3.5
3.06
3.36
20.16
3.56
21.36
dn40
1.5
48.3
3.5
3.06
3.87
23.22
4.1
24.6
dn50
2
60.3
3.8
3.325
5.29
31.74
5.607
33.64
dn65
2.5
76.1
4
3.5
7.11
42.66
7.536
45.21
dn80
3
88.9
4
8.38
50.28
8.88
53.28
dn100
4
114.3
4
10.88
65.28
11.53
69.18
dn125
5
140
4.5
15.04
90.24
15.942
98.65
dn150
6
168.3
4.5
18.18
109.08
19.27
115.62
dn200
8
219.1
6.0(焊管)
31.53
189.18
dn200
8
219.1
6.5(熱鍍鋅)
36.12
216.72
② 杭州灣跨海大橋簡介
大橋簡介
杭州灣跨海大橋(Hangzhou Bay Bridge)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比連接巴林與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成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後世界第二長的橋梁。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後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120公里,是國道主幹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h,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總投資約118億元。2003年11月14日開工,經過43個月的工程建設,2007年6月26日全橋貫通,計劃於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橋面鋪裝,大橋已於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
大橋的建設有利於主動接軌上海,擴大開放,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別是寧波市和嘉興市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於完善長江三角洲區域公路網布局及國道主幹線,緩解滬、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壓力;有利於改變寧波市交通末端的狀況,從而變成交通樞紐,實施環杭州灣區域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江、浙、滬旅遊發展的需要。
大橋概況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國道主幹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埭,跨越寬闊的杭州灣海域後止於寧波市慈溪水路灣,全長36Km。大橋建成後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 120餘公里,從而也大大緩解已經擁擠不堪滬杭甬高速公路的壓力,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滬兩小時交通圈。
大橋總投資預計超過160億人民幣,其中大橋36公里,118億;北岸連接線29.1公里,17億;南岸連接線55.3公里,34億。來自民間的資本佔了總資本的一半,包括雅戈爾、方太廚具、海通集團等民營企業都參與了對大橋的投資。大橋收費年限為30年,收費標准預計為55元/輛。
杭州灣跨海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Km/h,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總投資約118億元。大橋設南、北兩個航道,其中北航道橋為主跨448m的鑽石型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准35000噸;南航道橋為主跨318m的A型單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准3000噸。除南、北航道橋外其餘引橋採用30~80m不等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主體工程確保2003年內順利開工建設,2008年建成,2009年通車。
2001年9月成立項目公司,大橋建設投資額為118億,資本金為38.5億元。其中,寧波方佔90%股份,嘉興方佔10%股份。公司資本金中民營企業投資佔到50.25%。本項目商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等四家銀行貸款70億元,已簽訂貸款協議。
大橋本身的經濟效益是吸引投資者看好的重要基礎。據交通流量調查推測,2009年通過大橋的車流量達5.2萬輛,2015年達8萬輛,2027年達9.6萬輛。經測算,大橋財務內部收益率將達8.03~10.1%,投資回收期14.2年,投資回報率15.10%(不含建設期)、12.58%(含建設期) 。
工程特點 1、工程環境特點
杭州灣氣象復雜多變,台風、龍卷風、雷暴及突發性小范圍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杭州灣自然條件有以下特點:
(1)海域寬闊,台風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氣候特徵,有效工作日少;
(2)軟土層厚、持力層深,給海上基礎設計和施工帶來一系列問題;
(3)南岸灘塗長,施工條件復雜,採用常規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難滿足工期要求;
(4)環境的腐蝕作用嚴重;
(5)南灘塗多個區域淺層氣富集,危及施工安全。
2、工程建設難點
(1)工程規模大、海上工程量大。大橋工程全長36公里,海上段長度達32公里。全橋總計混凝土245萬立方,各類鋼材82萬噸,鋼管樁5513根,鑽孔樁3550根,承台1272個,墩身1428個,工程規模浩大。
(2)自然環境惡劣。潮差大、流速急、流向亂、波浪高、沖刷深、軟弱地層厚,部分區段淺層氣富集。其中,南岸10公里灘塗區干濕交替,海上工程大部分為遠岸作業,施工條件很差。受水文和氣象影響,有效工作日少,據現場施工統計,海上施工作業年有效天數不足180天,灘塗區約250天。
(3)制定總體設計方案難度很大。設計要求新,其中水中區引橋(18.27公里)和南岸灘塗區引橋(10.1公里),是整個工程的關鍵;結構防腐問題十分突出,且無規范可遵循;大橋運行期間,橋面行車環境受大風、濃霧、暴雨及駕駛員視覺疲勞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採取合理有效的設計對策是保障橋面行車安全的關鍵;設計方案涉及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多項大型專用設備的研製。
施工技術方面,面臨著海上激流區高墩區大噸位箱梁的整體預制、運輸及架設,寬灘塗區大噸位箱梁的長距離樑上運梁及架設,超長螺旋鋼管樁的設計、防腐與沉樁施工等諸多施工關鍵技術的挑戰;在測量控制方面,因橋梁長度超長,地球曲面效應引起的結構測量變形問題十分突出,受海洋環境制約,傳統測量手段已無法滿足施工精度和施工進度的要求,如何藉助GPS技術實現快速、高效測量施工是一個制約全橋工期的核心技術問題。
(4)建設目標要求高、施工組織與運行管理難度大。大橋工程規模宏大,備受世人矚目。建設之初,寧波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大橋工程要按照「三個一流目標」的標准來實施。面對復雜的建設環境,充滿挑戰的工程,組織和管理好大橋工程是擺在指揮部面前的巨大挑戰。因工程施工作業點多、戰線長,存在同步作業、交叉作業工序,施工組織難度大,工程質量、進度、安全及資金控制難度大。台風、大風、大潮、巨浪、急流、暴雨、大霧及雷電等氣象水文條件,如何採取切實有效的工程式控制制與運行管理措施是工程管理上需要面對的新課題。
大橋亮點 大橋36公里的長度,使之超過了美國切薩皮克海灣橋和巴林道堤橋等世界名橋,而成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或在建中的最長的跨海大橋。
據初步核定,大橋共需要鋼材76.9萬噸,水泥129.1萬噸,石油瀝青1.16萬噸,木材1.91萬立方米,混凝土240萬立方米,各類樁基7000餘根,為國內特大型橋梁之最。南灘塗50米*16米箱梁採用整孔預制,大型平板車樑上運梁的工藝,開創了國內外重型梁運架的新紀錄。
水中區引橋70米*16米箱梁採用整孔制、運、架一體化方案,單片梁重達2180噸,為國內第一。水中區引橋打入鋼管樁直徑1.5-1.6米,樁長約80米,總數超過4000根,其鋼管樁工程規模全國建橋史上第一。
大橋在設計中首次引入了景觀設計的概念。景觀設計師們藉助西湖蘇堤「長橋卧波」的美學理念,兼顧杭州灣水文環境特點,結合行車時司機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確定了大橋總體布置原則。整座大橋平面為S形曲線,總體上看線形優美、生動活潑。從側面看,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橋處各呈一拱形,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狀。
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離南岸大約14公里處,有一個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海中平台。該平台在施工期間,將作為海上作業人員生活基地,海上救援、測量、通信、海事監控平台。大橋建成後,這一海中平台則是一個海中交通服務的救援平台,同時也是一個絕佳的旅遊休閑觀光台。
大橋特色
科技含量之高首先體現在施工工藝上。我們堅持尊重科學,依靠專家,廣泛開展技術咨詢和交流活動。根據專家意見提出了施工決定設計,採取預制化、工廠化、大型化、變海上施工為陸上施工的施工方案,突破了長期來設計決定施工的理念。預制吊裝的最大構件為長70米、寬16米、高4.0米、重2180噸的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最長的構件為長度84米、直徑1.6米的超長鋼管樁,這種構件可稱得上是舉世無雙。為了減輕海水中氯離子對大橋鋼材和混凝土的腐蝕,保證大橋100年的壽命,設計者專門研製了一整套防治海水腐蝕的有效方案。等等這些可見大橋工程的科技含量之高。
杭州灣跨海大橋將是一座"數字化大橋"。科研單位將利用硬體及介面技術、網路及資料庫技術、圖像圖形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計算數學、有限元技術、力學等多學科,建立一套大橋設計、建設及養管的科學評價體系,整座大橋將設置中央監視系統,平均每1公里就有1對監視器。這樣,不僅大橋可進行科學合理的維護管理,而且大橋"身體"的健康狀況也在實時掌握中。目前,本項目已向交通部申報17項大橋工程關鍵性科研立項項目,在國內橋梁界也是少見的。
大橋之最 1、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其長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橋中位居第一。
2、杭州灣跨海大橋地處強腐蝕海洋環境,為確保大橋壽命,在國內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設計使用壽命大於等於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灣跨海大橋50米箱梁「樑上運架設」技術,架設運輸重量從900噸提高到1430噸,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類技術、同類地形地貌橋梁建設「樑上運架設」的新紀錄。
4、杭州灣跨海大橋深海區上部結構採用70米預應力砼箱梁整體預制和海上運架技術,為解決大型砼箱梁早期開裂的工程難題,開創性地提出並實施了「二次張拉技術」,徹底解決了這一工程「頑疾」。
5、杭州灣跨海大橋鋼管樁的最大直徑1.6米,單樁最大長度89米,最大重量74噸,開創了國內外大直徑超長整樁螺旋橋梁鋼管樁之最。
6、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10公里灘塗底下蘊藏著大量的淺層沼氣,對施工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在灘塗區的鑽孔灌注樁施工中,開創性地採用有控制放氣的安全施工工藝,其施工工藝為世界同類似地理條件之首。
體制創新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國內第一家以地方民營企業為主體,投資超百億的國家特大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大橋資本金38.5億元,其中民營資本佔了50%以上,共有17家省內民營企業憑著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進行投資入股。可以說,大橋項目的投資體制和建設模式,對拓寬民營資本的投資領域,建立民營資本與國有資本有機結合的投資模式,取得政府和企業「雙贏」的經營機製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技術創新 1、杭州灣跨海大橋總體設計
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建設條件十分惡劣,為保證海上施工的安全和質量,必須將設計與施工綜合考慮。經過國內外多次調研和專家咨詢,制定了施工決定設計的總體原則,盡量減少海上作業時間,變海上施工為陸上施工,採用工廠化、大型化、機械化的設計和施工原則。
2、大直徑超長鋼管樁設計、製造、防腐和施工成套技術
大橋鋼管樁基礎具有樁長、大直徑、數量巨大的特點。樁長達89米,樁徑為1.5米和1.6米,總計5474根。通過近一年多鋼管樁基礎施工,進度快,質量好,證明這一選擇是正確的。
其創新點是:超長整樁預制;內外螺旋焊接;三層熔融環氧粉未塗裝;埋弧自動焊工藝;大直徑不等壁厚焊接;犧牲陽極陰極保護。
3、大噸位70米預應力箱梁整體預制和強潮海域海上運輸、架設技術
其創新點是:對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合比進行研究;70米箱梁局部結構分析;真空輔助壓漿技術;研製了大跨度、高平整度橋面施工振動橋設備;首次採用了早期張拉工藝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行設計製造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2400噸液壓懸掛輪軌式70米箱梁縱移台車。
4、大噸位50米預應力箱梁整體預制和樑上運輸架設技術
其創新點是:結合施工方案對大噸位整孔箱梁的關鍵結構進行優化;海工耐久性混凝土性能研究與實踐;預應力管道真空壓漿試驗與實踐;箱梁樑上運梁和架橋機架設的綜合技術。
5、海洋環境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
其創新點是:建立可靠的鋼筋腐蝕電學參數和輸出光功率變化判據;研製混凝土結構壽命的動態預報軟體;制定大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長期原體觀測系統設計方案,並配合工程進度實施。這項技術將填補國內空白。
6、跨海長橋全天候運行測量控制關健技術研究
其創新點是:連續運行GPS參考站,在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成功應用及在實踐中形成的規程和細則,彌補了中國跨海大橋這方面的空白;目前的規范沒有適應幾十公里長度跨海大橋投影坐標系建立的相應標准,根據杭州灣跨海大橋的特殊性加以了解決,為制定相應規范提供參考;創造性地提出過渡曲面擬合法,使海中GPS擬合高程的精度達到三等水準的精度;用測距三角高程法配合GPS擬合高程法進行連續多跨跨海高程貫通測量,創造出一種快速海中高程貫通測量的方法;杭州灣跨海大橋在國內首次採用GIS技術研製成基於B/S模式的大型橋梁測繪資料管理系統。
7、杭州灣跨海大橋河工模型與橋墩局部沖刷研究
2002年8月,通過專家組鑒定,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實體模型中涌潮的模擬方法和試驗技術以及分布式渾水生潮系統和沙量隨潮變化的加沙系統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04年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8、災害天氣對跨海長橋行車安全的影響研究及對策
主要創新點是:確定車輛安全行駛風速標准;面向所有災害天氣類型進行研究;提出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行車安全保障措施;基於氣象監測系統、預報系統與道路管理系統多方面系統研究;制定不同災害天氣條件下道路交通控制標准;開發低造價感測器等數據採集設備;開發集數據傳輸、數據處理、信息發布的計算機軟體。目前,已取得系列中間成果,其中報告推薦的風障方案即將付諸實施。
9、跨海長橋建設信息化管理技術
其創新點是:對整體橋梁部位進行的結構分解,形成22949個結構構件,並將採集數據的625張表與其相關聯,提供一個完整的數據結構化檢索方式;集成統一工程通訊及網路的組建,極大降低了基礎網路建設成本;實現長距離的多點無線視頻圖像傳輸及回送。
系統已完成軟體開發並投入運行一年多,在工程實施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以上科技創新已有5項通過交通部和交通廳的鑒定,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國內同類橋梁的建設提供借鑒。
大橋作用 杭州灣位於我國改革開放最具活力,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杭州灣跨海大橋,對於整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深遠的、重大的戰略意義。
1. 直接促進寧波、嘉興經濟社會的發展,帶動周邊地區杭州、紹興、台州、舟山、溫州等地的發展,並對全省、乃至長江三角洲南翼地區的整體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據統計,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台州五市的GDP佔全省的70%以上,工程建設將使這些地區的發展如虎添翼,為區域經濟、社會的進一步騰飛注入新的活力,為全省整體綜合實力的提高發揮更大作用。大橋工程尚未全面開工,杭州灣兩岸的慈溪市、餘姚市、嘉興的海鹽縣已涌動「大橋經濟」。在對新區科學規劃的基礎上,首期開發已呈現轟轟烈烈場面,投資商已在這里紛紛落戶。
2. 主動接軌上海擴大開放,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提升我省的綜合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是中國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平台。在新世紀新階段,寧波要建設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城市,實現經濟的大發展、大跨躍。就必須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走向國際化。大橋的建設,將大大縮短浙東南沿海與上海之間的時空距離,使我省可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以更優越的區位地理優勢,融入國際大都市經濟圈。這對於輻射我省廣大腹地,優化提升產業結構,改善投資和發展環境,吸引外資,提高我省綜合競爭力,具有十分深遠的積極作用。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建設,將為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資,創造更為優越的條件。
3. 有利於推進城市化發展戰略。大橋建設將進一步密切嘉興、寧波、紹興、台州等城市的聯系,促進我省杭州灣城市連綿帶和沿海對外開放扇面的形成,從而將這一區域提升為以上海為龍頭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都市群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大橋建設對周邊縣市的城市化發展也將產生深遠影響,慈溪、海鹽等地瞄準這一千載難縫的戰略機遇,已有科學的規劃設想,大力吸引人口、產業的集聚,促進新區新城的崛起。
4. 作為我國沿海大通道中的第一座跨海大橋,突破了杭州灣的瓶頸,優化了國道主幹線的路網布局,改變了寧波交通末端狀況,有利於實施環杭州灣區域發展戰略網,大大提升了寧波這一極具發展潛力的經濟中心城市的競爭力。大橋建設也有利於支持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促進寧波、舟山深水良港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利用,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和國防建設,有利於緩解杭州過境(滬杭甬高速)公路交通的壓力。
奧運火炬傳遞有可能經過大橋
工程大事 1、前期工作
(1)項目論證和比較階段
1993年開始醞釀籌建杭州灣交通通道,寧波市政府委託上海林李公司和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進行預可行性研究。期間,多次召開研討會,廣泛徵集各方面意見,還相繼開展經濟、水文、地質、氣象等13項專題,並組織評審會和論證會。2000年6月21日,浙江省政府第37次常務會議作出了建設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決定,明確大橋建設以寧波為主,要求抓緊上報項目建議書,爭取國家支持。
(2)立項報批階段
2000年8月,浙江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將項目建議書上報國家計委。2002年4月30日,國務院第128次總理辦公會議討論通過了本項目的立項問題。同年5月29日,國家計委正式下達立項批文。
(3)「工可」審批階段
2000年7月,委託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開展本項目「工可」研究。2002年7月,浙江省計委向國家計委上報本項目的「工可」報告。期間,相繼開展了工程地質、淺層氣、波浪力、環保、經濟、氣象、交通等19項專題研究,並通過專家評審。同年8月,交通部和中咨公司對「工可」報告進行了行業審查和評估。2003年2月,國務院第151次總理辦公會議討論通過了本項目「工可」報告。同年3月,國家計委下達「工可」審批批文。
(4)初步設計階段
2001年12月,通過招標確定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和交通部三航院聯合體承擔本項目設計任務。2003年1月,省計委、交通廳聯合主持對初步設計預審, 3月10日,浙江省交通廳向交通部報送要求對本項目初步設計文件進行審查的請示。4月9日至12日,交通部組織國內24名專家對初步設計進行了審查。2003年8月6日國家交通部對大橋初步設計作了批復。
(5)開工准備階段
2001年10月,指揮部一手抓立項審批,一手在南岸開始通路、水、電、通訊、碼頭等15項「五通一平」工程。2003年2月,「五通一平」工程基本完成,具備了開工建設的條件。2003年4月,在南岸灘塗區進行試驗段工程,為大橋工程全面開工探索並積累有益的經驗。
2、主體工程開工
按照「區分不同工程作業類型,保持施工組織的完整性和工序的連貫性」的大橋總體實施計劃,共劃分為12個土建施工標段、7個監理標段及部分材料標。2003年7、8月先行完成水泥和部分鋼板、鋼筋的采購招標,2003和11月,完成了第一階段土建7個施工標和3個監理標的招標工作,2004年3月完成了第二階段5個土建施工標、4個監理標的招標工作,累計招標金額約85.7億元。2003年11月14日,中港二航局V標將第一根長73米、直徑1.5米的鋼管樁打入預定位置,標志著大橋主體工程開工建設。2004年3月16日,第二階段土建工程招標簽約,標志大橋工程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
3、重大工程節點
2003年6月8日,大橋工程舉行奠基儀式。
2003年6月8日,第一根鑽孔灌注樁在南岸灘塗區開始施工,2007年3月27日,最後一根鑽孔灌注在海中平台匝道橋樁完成施工。
2003年10月28日,北岸引橋工程開工,2007年5月26日完工。
2003年10月31日,全長9.78公里的南岸鋼棧橋動工修建,橋寬7米,共用鋼材5萬噸,2005年12月24日修建完成, 2006年8月15日開始拆除。
2003年11月14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打下第一根鋼管樁。2006年2月3日,主橋最後一根鋼管樁沉放到位。
2003年11月28日,南岸引橋工程開工,2007年1月8日完工。
2004年7月9日,南航道橋沉放第一節鋼護筒,2006年8月2日完成承台澆築,2007年1月10日,架設第一段鋼箱梁,2007年1月26日主塔封頂。2007年6月11日15時,最後一段鋼箱梁架設到位,南航道橋順利合龍。
2004年8月28日,第一個預制墩身開始澆築,2006年9月30日,最後第474個預制墩身澆築完成。2004年10月10日,第一個預制墩身安裝到位,2006年10月18日,最後第474個預制墩身安裝完畢。
2004年11月17日,北航道橋主墩樁基開始施工,2006年12月27日,完成最後一根灌注樁施工, 2007年2月6日首段鋼箱梁吊裝到位。2007年2月7日主塔順利封頂。2007年6月13日晚9:58,北航道橋主橋最後一段鋼箱梁吊裝到位,北航道橋順利合龍。
2005年6月1日,第一片70米預制梁、寬15.8米,重2200噸,由「小天鵝號」運架船架設到位。2007年5月21日,「天一號」運架船將第540片70米預制梁架設完畢。
2005年7月28日,第一片50米預制箱梁、寬15.8米,重1430噸,採用「樑上運梁」的架設工藝安裝到位,2006年11月16日,完成了共404片50米預制箱梁架設。
2006年4月10日,海中平台沉放第一根鋼管樁,7月25日海中平台310根鋼管樁沉樁完畢。
2007年6月26日,大橋全線貫通
2008年5月1日,大橋順利通車
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量浩大。據初步核定,大橋共需要鋼材80萬噸,水泥129.1萬噸,石油瀝青1.16萬噸,木材1.91萬立方米,混凝土240萬立方米,水中區鋼管樁直徑1.5-1.6米、樁長約70—89.5米,總數5513根,鑽孔樁3550根,承台1272個,墩身1428個,為國內特大型橋梁之最。
相關數據 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其中橋長35.7公里,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km。總投資約107億元,設計使用壽命100年以上。大橋設北、南兩個通航孔。北通航孔橋為主跨448m的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准35000噸;南通航孔橋為單塔單索麵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准3000噸。大橋兩岸連接線工程總長84.4公里,投資52.1億元。其中北連接線29.1公里,投資額17.8億元;南岸接線55.3公里,投資額34.3億元。大橋和兩岸連接線總投資約160億元。建設工期五年左右。
大橋的結構為雙塔鋼筋混凝土斜拉橋,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00年,總投資118億元,建設期限5年。建成後,寧波杭州灣大橋將成為世界上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橋。
大橋設南、北兩個航道,其中北航道橋為主跨448米的鑽石型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准為3.5萬噸級輪船;南航道橋為主跨318米的A型單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准為3000噸級輪船。其餘引橋採用30米至80米不等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非通航孔分北、中、南引橋3大塊,其中海上部分橋梁長32公里。
杭州灣跨海大橋在設計中還首次引入了景觀設計的概念。景觀設計師們藉助西湖蘇堤的美學理念,兼顧杭州灣復雜的水文環境特點,結合行車時司機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確定了大橋總體布置原則。"長橋卧波"最終被確定為寧波杭州灣大橋的最終橋型。根據設計方案,大橋在海面上有4個轉折點,從空中鳥瞰,平面上呈"S"形蜿蜒跨越杭州灣,線形優美,生動活潑。從立面上看,大橋也並不是一條水平線,而是上下起伏,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橋處各呈一拱形,使大橋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狀。
此外,杭州灣跨海大橋所獨有的海中平台堪稱國內首創。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離南岸大約14公里處,有一個面積達1萬平方米的海中平台,足有兩個足球場面積。該平台在施工期間將作為施工平台,是海中施工的據點。大橋建成後,這一海中平台則是一個海中交通服務的救援平台,同時也是一個絕佳的旅遊觀光台。平台上有一高高的觀光塔,既可俯瞰波濤洶涌的大海,飽覽海上風光,也可以一覽大橋雄姿。整個海中平台以匝道橋連通大橋,距離大橋約有150米左右。
另外,這座海上"長虹"還將是我國第一座"數字化大橋"。科研單位將建立一套大橋設計、建設及養護的科學評價體系,把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數字化大橋"。整座大橋將設置中央監視系統,平均每公里就有1對監視器,整座大橋上的一舉一動都將在中央監視系統的"眼"中。這樣,不僅大橋可進行科學合理的維護管理,而且大橋"身體"的健康狀況也在適時掌握之中。
據悉,杭州灣跨海大橋不同於普通大橋的特別之處,是在設計時考慮到了兩個安全因素:一是高速公路車輛通行安全因素,通常直段不能太長;二是橋下船舶航行安全因素,減少建橋對水流的影響,保證橋梁各段的橋軸線與漲潮和落潮的主流垂直。這些也是橋形呈"S"形的主要原因,同時也使得跨越杭州灣天塹的這條東方巨龍更加迷人。
杭州灣跨海大橋於2003年11月4日開工,於2007年6月26日15時40分全線貫通,計劃於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橋面鋪裝,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車。
大橋通車 杭州灣跨海大橋定於2008年5月1日23時58分試運營通車。
大橋通車儀式於5月1日下午在大橋海中平台附近舉行。據介紹,試運營通車期間,禁止載貨汽車和其他運載危險化學品車輛通行,具體禁行線路為:大橋北接線的西塘橋互通出口至大橋南接線的庵東互通出口。
③ 2米5高我90公分寬廣告牌水泥地面需要打預埋嗎
應該是需要的,固定好了也可以保持效果的吃就行,此外還需要考慮到廣告牌的重量,水泥的也不定靠譜
④ 什麼是裝配式建築PC工廠生產的構件靠譜嗎
裝配式建築現在被提及的越來越頻繁。對於裝配式建築,雖然政府最近幾年一直在推廣,並要求十年內確保新建建築中30%以上為裝配式建築。但是大多數人目前還是對裝配式建築的結構穩定性存在質疑。畢竟這種像搭積木一樣的把房子裝配起來跟傳統現澆結構的差別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比較大的。
而大家對於裝配式建築的認識其實也是比較少的。作為建築從業者,我在這里給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裝配式建築預制內牆
目前來看,大部分裝配式建築還只是用在回遷房、公租房和公共基礎設施(醫院和學校)當中。
而目前採用的裝配式建築,大部分還只是在非承重結構上進行圖紙的拆分、深化,和PC結構的預制生產,再到現場的吊裝和灌漿。也就是說,目前很大一部分號稱住宅產業化、裝配式的建築,預制的僅僅是非承重結構,例如原本應該是磚砌體或者加氣塊的內牆、窗檯和獨立的陽台等等。而起到承重作用的柱子和剪力牆仍然還是在現場進行綁扎鋼筋、加固模板和現澆混凝土。
內牆吊裝
對於這種裝配式建築,對其結構穩定性的質疑當然是杞人憂天了。
這種裝配式建築的結構穩定性對於傳統現澆結構其實還是有優勢的。原本只是磚砌體的內牆,兩邊設兩道構造柱就結束。現在採用工廠預制的綁扎鋼筋的輕質隔牆,下部與錨入梁內的插筋用高標號的灌漿料連接,上部預留出來的豎向鋼筋也錨入頂板的梁內。與原來的磚砌體或者加氣塊內牆相比較的話,非業內的人士也能一眼看出哪一種結構更穩定一些。
而裝配式建築是通過機械自動化的裝配施工模式,充分彌補了傳統建築施工的短板,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與傳統的建築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築可以減少很多傳統工藝的施工過程,能夠更加有效地縮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實際上,從發展趨勢來說,裝配式建築目前在國外不少地方都已經使用了很多年,有些是政府推動,有些是市場化需求。
但是,從現階段看或許國內環境還沒到馬上全面實施裝配式建築的程度,而政府肯定也是有預知性的,在面對綠色發展與未來的工程施工人力的缺失,因此,裝配式建築從現在起推廣也是無可非議的。
⑤ 建築工程中的檢驗批怎麼劃分比如說鋼筋加工的檢驗批怎麼劃分
60噸每批;焊接接頭是300個每批;
⑥ 設計時單樁承載力如何確定
有樁的靜載荷試驗和按靜力學公式計算等。
單樁豎向承載力由樁身材料強度和土版對樁支承力綜合確定權,其中確定土對樁支承力方法主要有:樁的靜載荷試驗和按靜力學公式計算等。
單樁的豎向極限承載力標准值為基樁承載力的最基本參數,其他如特徵值、設計值都是根據豎向極限承載力標准值計算出來的。
(6)浙江省鋼管樁哪裡靠譜擴展閱讀
不同樁型的特點
1、柱樁:由於樁底位移很小,樁側摩阻力不易得到充分發揮。對於一般柱樁,樁底阻力占樁支承力的絕大部分,樁側摩阻力很小常忽略不計。但對較長的柱樁且覆蓋層較厚時,由於樁身的彈性壓縮較大,也足以使樁側摩阻力得以發揮,對於這類柱樁國內已有規范建議可予以計算樁側摩阻力。
2、摩擦樁: 樁底土層支承反力發揮到極限值,則需要比發生樁側極限摩阻力大得多的位移值,這時總是樁側摩阻力先充分發揮出來,然後樁底阻力才逐漸發揮,直至達到極限值。
樁長很大的摩擦樁,也因樁身壓縮變形大,樁底反力尚未達到極限值,樁頂位移已超過使用要求所容許的范圍,且傳遞到樁底的荷載也很微小,此時確定樁的承載為時樁底極限阻力不宜取值過大。
⑦ Φ609無縫鋼管能承受多大的軸力基坑深度4.5m採用鋼板樁,寬度8.5m,水平支撐採用Φ609鋼管是否安全可靠
要看地質情況。
拉森IV型鋼板樁應該比較保險些。
⑧ 房屋建築設計說明怎麼寫
建築設計說明
項目背景
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的城鎮建設突飛猛進。80年代開始擴展,近年繼續拉大城市框架,進一步豐滿城市形象。2005年共投入3000多萬元,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心城區實施「東延北擴西改」戰略,建立「四縱四橫」道路骨架。已建成大溪中學、新世界國際大酒店、十六層信用社大樓,目前31層皇家花園和25層荷蘭花園正在加緊建設中。今年加大投入,對鎮政府廣場、河濱公園、城區主幹道一級公路的兩側實施亮化、綠化、美化工程,使大溪初展小城市風姿。
由於溫嶺市鐵路站場建設涉及到下洋張村全村拆遷,根據大溪鎮下洋張村村民公寓式住宅建設安置辦法,特製定此項目解決方案。
一.項目概況
1.地理位置
大溪位於浙江省溫嶺市西北端。東毗澤國,南鄰溫嶠,西接樂清大荊,北交黃岩、路橋,是台州市與溫州市的交接處,距溫嶺市區14.5公里。鎮區面積129平方公里,轄5個管理區,110個村(居)。常住人口12.1萬人。200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16元;工業總產值154.2億元,預算內財政收入2.22億元。大溪鎮是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小城鎮試點單位,國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浙江省中心鎮。並榮獲「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水泵之鄉」稱號。
2.基地位置
本項目位與溫嶺市大溪鎮西環路東側,溫嶴溪以南,下洋張村B地塊,總用地面積4.11公頃。-總建築面積為10120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為80864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積為20336平方米。建築高度為17+1層,為二類高層建築。
二.總平面布置
1.交通組織
根據規劃條件,兩側建築後退中間32米規劃道路不少與6.5米,規劃用地因此被分割為東西兩個區塊,主入口設置於規劃道路與規劃用地紅線南側交接處,沿規劃用地紅線南側設置一條12米寬小區主要道路(暫明為同賦路), 沿狐形轉角處延伸到地塊北側,並向東延伸到東面地塊,成為小區主要通行道路,沿此路分別在東西兩側設置地下車庫出入口,並在中段位置設置一條小區次級道路(暫名為鳳鳴路)貫通南北,在鳳鳴路上設置地下車庫出入口,使人與車有效的得以分流。沿規劃用地紅線的西側設置4.5米寬機動車單行道路(暫名銀屏巷),北側設置6米寬雙車道(暫名濱水巷),由此使整個小區的建築群體可以由機動車道路環通,方便人們出行。除此以外,在中心綠地上面設置了若干條蜿蜒曲折的游步道,配合沿路的景觀,使小區更具品質感。
根據交通組織關系,小區由西向東分為四個組團,暫名為天水苑、疊翠苑、上林苑、雲溪苑。
2.功能布置
根據規劃要求,此項目的建築分為住宅與配套公建兩大功能,其中配套公建又分為商業與其他相關管理用房。為充分滿足日照要求,本案住宅以高層板式建築為主,西側布置兩棟點式住宅,地面1-2層為商業與其他相關管理用房,南北向道路兩側設置大型商業,環小區道路設置沿街小型商鋪,中心組團中央設置大型公共綠地公園,從而使整個小區形成明顯的動靜分區,居住與商業有機結合。
3.空間與景觀
為充分挖掘規劃道路周邊的商業價值,本案將規劃道路沿線設計為大型商業景觀帶,以加深路人印象,達到城市標志性區域的目的。在整體空間布局上,東側組團呈半開放形態布置,西側點式商住樓呈開放姿態布置,配合部分綠化景觀,使居住與商業得以平衡發展,中間組團基本呈環抱形布置,注重中心景觀的營造,使之成為整個小區極具人氣的公共活動場地 ,以提升小區的整體品質。
4.平面布局
為達到舒適的居住要求,充分考慮住戶的南向採光,中心組團南側布置119平方米舒適三房戶型,以減少對北面住戶的日照影響,也可以使組團南面視線更為寬廣、通透。西側組團為兩幢一梯三戶點式戶型,雖然離中央綠化景觀相對較遠,但是視野通透,建築間隔較大,且底下1-2層為主要面向小區內部開放的大型商業,配套服務完善,方便居住。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東面組團南側布置四拼139平米經濟四房戶型,北側布置六拼119平米舒適三房戶型,並在中間設置中央綠化景觀帶,以提高居住舒適度。
底商柱網基本以8.4米布置,以提高地下車庫面積利用率,平面布置規整,方便分隔。
三.單體設計
1.住宅
本案中,住宅樓主要為89平米舒適兩房,119平米舒適三房,139平米舒適四房戶型。
其中89平米舒適兩房為點式一梯三戶型中間套,擁有兩房兩廳一廚一衛,客廳與主卧室南向布置,各功能區間均能正常採光,且布局合理,空間尺度舒適整齊。
119平米舒適三房為一梯兩戶板式戶型,擁有三房兩廳一廚兩衛,客廳與主卧室南向布置,採用全明設計,布局合理,空間利用率高。
139平米四房一梯兩戶板式戶型,擁有四室兩廳一廚兩衛,客廳與兩卧室南向布置, 動靜分區明確,設計中盡量減少走道面積,使各功能區間尺度更為宜人。
139平米四房一梯三戶點式戶型,擁有四室兩廳一廚兩衛,兩卧室南向布置,客廳為東西向採光,空間布置規整有序。
2.商業與其他配套服務用房
地面1-2層為商業與其他配套服務用房,由西向東分為天水苑商業區塊、疊翠苑商業區塊、上林苑商業區塊與雲溪苑商業區塊。
其中,天水苑商業區塊主要為面向小區內部開放的大型綜合商場,南北兩側為沿街商鋪。
疊翠苑商業區塊西側布置大型商業,由過街樓形式連通,與天水苑商業區塊的大型綜合商場結合成為小區內部商業中心,南北兩側均布置沿街商鋪,為達到動靜分區的理想效果,商鋪不向組團綠地公園開放。
上林苑商業區塊臨近規劃道路,以大型商業為主,南北布置沿街商鋪。
雲溪苑商業區塊西側以大型商業為主,以過街樓形式連通,與上林苑大型商業一起,將規劃道路的這一路段打造成為城市商業中心。
3.造型設計
建築以簡潔現代的風格為基調,局部加以線腳的處理,使建築更顯精緻,色彩採用暖灰色調,具有一種親切的歸屬感。建築頂部通過退台、窗戶整合、線腳等處理使得整體更顯挺拔。
商場部分的造型簡潔大方,給上部住宅以強烈的依託感,入口與其他節點位置通過特殊立面處理加以強調,使商業區域整齊有序。
整個小區建築風格趨向大方,穩重,又獨具個性。
經濟技術指標
A地塊經濟技術指標 單位
總用地面積 30737 m2
總建築面積 75920 m2
其中 住宅面積 60600 m2
配套公建面積 15320 m2
建築佔地面積 10142 m2
建築密度 33 %
容積率 2.47
綠地率 30 %
地下建築面積 21250 m2
A戶型130-140 m2 252 戶
B戶型110-120 m2 192 戶
C戶型80-90 m2 36 戶
地面 汽車位 69 個
非機動車位面積 478 m2
地下 汽車位 380 個
摩托車位面積 775 m2
非機動車位面積 3952 m2
B地塊經濟技術指標 單位
總用地面積 10363 m2
總建築面積 25280 m2
其中 住宅面積 20160 m2
配套公建面積 5120 m2
建築佔地面積 2612 m2
建築密度 25 %
容積率 2.44
綠地率 30 %
地下建築面積 4820 m2
A戶型130-140 m2 64 戶
B戶型110-120 m2 96 戶
地面 汽車位 15 個
非機動車位面積 153 m2
地下 汽車位 69 個
摩托車位面積 116 m2
非機動車位面積 1239 m2
結構設計說明
一、 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於浙江省溫嶺市西環路東側,下洋張村B地塊。由十棟17-18層高層商住樓組成,總建築面積約101200平方米,地下面積約26340平方米。
二、 設計依據
《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50068-2001)
《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 94-94)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2005)
結構設計合理使用年限:50年。
基本風壓:0.6KN/ m2(重現期50年)
基本雪壓:0.35KN/ m2(重現期50年)
本工程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於0.05g,不進行抗震設計。
三、 結構選型
1. 本工程中的高層商住樓地下一層,地上十五~十六層,房屋高度均不超過50米,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體系,樓屋面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
2. 構件尺寸:
剪力牆厚度:250mm
框架柱:600×600 mm~400×400 mm
框架梁:250×400 mm
四、 基礎型式
因未提供工程地質勘察資料,根據周邊建築及地質情況,本工程擬採用φ600~φ800鑽孔灌注樁,承台厚1200mm,地下室底板厚500mm。
給排水設計說明
一、 設計依據
國家有關消防設計及給排水設計規范、標准。
《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室外給水設計規范》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建築專業方案設計圖紙及甲方提供的資料
二、 設計范圍
承擔紅線范圍內所有建築物室內和室外給排水及消防設計。
三、 給水設計
1. 給水水源
水源採用城市自來水,從市政給水干管預留的介面上引入DN150進水管兩根,並各設DN100水表井一座,市政供水壓力為0.15MPa。
2. 用水量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為345m3/d。
3. 室外給水系統
室外給水管網為消防、生活合一高壓制,圍繞四周布置成DN150環狀管網,並與市政預留的兩根進水管相連接。
4. 室內給水系統
根據建築設計、水源條件、節能和管理上的合理性,生活給水系統共分二個區:低區為二層及二層以下用水由城市自來水直接供給;中區為三至十五層用水,由泵房生活水箱、變頻生活水泵供水。
水泵房內設不銹鋼生活水箱一個,有效容積100m3。
5. 管材
室外給水管採用內襯PE鋼塑管或給水鑄鐵管。鋼塑管絲接或溝槽相接;給水鑄鐵管承插連接,水泥砂漿介面。室內給水管採用不銹鋼管,卡壓式相接;也可採用PE管或PPR管,熱熔相接。
四、 排水設計
1. 排水體制:室外採用雨、污分流制;室內雨水、生活糞便污水和生活洗滌廢水分流排至室外。
2. 排水量
3. 生活排水量按給水量(不包括綠化用水)的85%計,約為295m3/d。
4. 排水系統
生活排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廢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和生活廢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5. 雨水:屋面雨水為有組織排放,室外雨水經雨水口匯集排入室外雨水檢查井,排入室外雨水檢查井。再統一經雨水管道匯總後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五、 消防設計
1. 消防用水量
本工程消防控制建築物屬二類高層建築,根據<<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為20L/S,室內消火栓用水量為20L/S,火災延續時間室內外消火栓用水為3h。自動噴淋用水為1h。
2. 室內消火栓系統
室內各層均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 消火栓給水管布置成環狀,消火栓出水壓力控制<0.5MPa。室內消火栓布置保證同層有兩支水槍充實水柱同時到達室內任何部分,充實水柱>10m,屋頂設有試驗用消火栓,室外設水泵接合器。
3. 消防水箱
屋頂設一隻消防水箱,有效容積18 m3,貯存火災初期室內消防用水。屋頂消防水箱旁設置消防增壓措施以滿足最不利點消火栓要求。
4. 自噴系統:
自動噴淋系統按中危險級II級設計。地下車庫設置濕式自動噴淋系統。水力報警閥按每套不超過800個噴頭設置。水流指示器,按防火分區設置;噴頭溫級均為68℃噴頭;同時系統中還設有增壓裝置和供水能力為15l/s的消防水泵接合器二套。
5. 消防泵房:
地下室泵房設有消防泵兩台,噴淋泵兩台。泵房內設置一座消防水池,有效容積為250m3,貯存室內消防用水。
室內根據規范設置滅火器。
六、 人防設計
1. 概況:地下室戰時為防空地下室,作為人員掩蔽所,每個防護單元按800人設計。
2. 人防給水:水源採用城市自來水,在每個防護單元設75m3鋼板水箱一座,在臨戰時構築,水箱與自來水連接處設隔斷措施。
3. 人防排水:在每個人防單元內設污水集水池,採用污水泵排出。在人防進、排風機房附近按要求設置防爆地漏,沖洗水流入污水池,採用手搖泵排出。
4. 管材:人防給水管採用熱浸鍍鋅鋼管,排水管採用鋼管。所有穿過人防壁的給排水、消防管道均設防護密閉套管,並在人防壁內側設置壓力>1.0Mpa的閥門。
暖通設計說明
一、 設計依據
1. 採暖通風與空調氣調節設計規范。
2.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3.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二、 工程概況及設計范圍
本工程為商住樓的高層建築。設計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通風設計:地下室設備用房,人防通風。
2. 防排煙設計:地下室用房,設備用房,主樓等的機械排煙系統。
三、 設計內容
1. 通風系統
(1) 地下室設備用房配置機械送排風系統,換氣次數為6次/小時,以排除廢氣、廢熱。金庫設機械送排風系統。廢氣由豎井排出屋頂。
(2) 衛生間設置排風換氣,廢氣排入豎井,通至屋頂層由屋頂風機排入大氣
(3) 地下車庫配置機械排風,排煙系統,排風(煙)量按6次/時換氣次數計算,火災發生時系統切換成排煙工況運行。汽車尾氣排至高空排放,排風排煙系統根據防火分區防煙分區設置, 排風管路與排煙管路合為一路,通風管路上設置70℃防火閥, 排煙管路上設置280℃防火閥,室外風口採用風吹百葉風口,風管穿越防火分區均設置70℃防火閥。
(4) 人防通風設計
地下層設六級人防,人防區內設置進排風口部,送風由擴散室,油網過濾器,濾毒器,電動腳踏風機等組成,排風由自動排氣活門,經洗消間,防毒通道排至室外,戰時人防通風系統按清潔室、濾毒室和隔絕式三種通風方式運行,清潔式送風量按6m3/h.p計,濾毒式按3m3/h.p,人防區用手動密閉閥隔絕。
2. 大樓防排煙系統
(1) 排煙系統
地下部分:地下室用房,設備用房配置機械排煙系統,排煙量以60立方米/平方米計算。地下車庫配置機械排風,排煙系統,排風(煙)量按6次/時換氣次數計算,火災發生時系統切換成排煙工況運行。汽車尾氣排至高空排放,排風排煙系統根據防火分區防煙分區設置, 排風管路與排煙管路合為一路,通風管路上設置70℃防火閥, 排煙管路上設置280℃防火閥,室外風口採用風吹百葉風口,風管穿越防火分區均設置70℃防火閥。
地上部分:樓層內大於20m的內走道,大於60m的外走道和大於100m2的經常有人停留的暗房均設置機械排煙系統。排煙量按60M3//H計。排煙風機設於屋頂,煙氣排入大氣。
(2) 防煙系統
大樓為二類高層建築。故在無窗的防煙樓梯間,前室及合用前室均各自獨立設置加壓送風系統,加壓風機均設於一層。消防前室每層設正壓送風口,有效尺寸為800×500, 樓梯間隔層設正壓送風口有效尺寸為630×400,送風豎井面積0.8m2。
3. 人防通風設計
地下層設六級人防,人防區內設置進排風口部,送風由擴散室,油網過濾器,濾毒器,電動腳踏風機等組成,排風由自動排氣活門經洗消間防毒通道排至室外,戰時人防通風系統可按清潔室、濾毒室和隔絕式三種通風方式運行,清潔式送風送風量按6m3/h.p計,濾毒式按3m3/h.p,人防區用手動密閉閥隔絕。
4. 控制系統
當某一樓層發生火災時,由消控中心自動開啟(也可手動開啟)著火層以及其上下各一兩層多葉排煙口,同時停止該三層空調,通風系統運行,聯鎖啟動排煙風機。當地下層防煙分區發生火災時,由消控中心自動啟動(亦可手動啟動)該區所配置的機械排煙系統。
排煙風機前均配置排煙防火閥,樓層排煙風機排煙防火閥平時常閉,地下室排煙風機排煙防火閥平時常開,發生火災時與排煙風機聯鎖開啟,當煙溫度超過280ºC,排煙防火閥自動關閉,排煙風機停止運行。
5. 環保和節能
地下室內設置排風風機。以保空氣潔度。
6. 其它
所有地下室通風管道均採用玻璃鋼風管製作,厚度按國標。
電氣設計說明
一、 設計依據:
1. 工業與民用供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15-95);
2.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 50054-95);
3.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
4.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
5. 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6. 商店建築設計規范 (JGJ 48-88);
7.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年版;
8.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98);
9. 相關專業提供的有關資料。
二、 設計范圍
電氣設計范圍包括整個工程的電力,照明,消防及防雷接地。
三、 供電設計
本工程內有住宅及配套的商鋪、物業用房等,其中消防設備、走道疏散應急燈等的供電負荷等級為一級。供電電源採用兩路10KV高壓電源進線,由電力部門從城市10KV電網引入至開閉所,再分別引至各變配電房.
四、 負荷計算
本方案按面積指標法估算,住宅總安裝容量Pe=1363KW,擬設2台變壓器,容量分別為800KVA; 公共區總安裝容量Pe=689KW,擬設2台變壓器,容量分別為400KVA。
五、 變配電所
本工程內變配電所均設於地下室,高壓櫃、變壓器、低壓屏採用組合式布置於同一室。
六、 計量方式
電能總計量採用高供高計,高層住宅每個單元集中分層設電表箱,每戶一表,分別計量。
七、 防雷接地
1. 防雷等級按第二類防雷建築物,根據自然條件、當地雷暴日數、建築物的高度和重要程度,屋面設避雷帶作防雷接閃器,並利用柱內不小於φ16兩根對角主筋作為引下線,並利用建築物基礎鋼筋焊通作為聯合接地體,接地電阻要求小於1歐。
2. 保護接地採用TN-C-S系統。
八、 人防電氣設計
1. 設計依據
(1)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8-98(2001 年版)
(2)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 50038-2005)
2. 人防電源
本工程地下室設有人防區。人防平時電源由本樓變電所雙迴路供電,戰時電源由市內人防區域電源供給,採用末端動力配電箱切換,平時自動切換,戰時手動切換到戰時電源。人防區域電源進出人防工程,均經電纜防爆井進入人防區。
九、 弱電設計
本工程弱電包括通訊,有線電視,車庫管理, 保安監控系統,寬頻網等內容。由建設單位委託專業單位設計實施。
1. 電話通信及寬頻網路:本小區的電話從市網引入光纜至弱電機房,住宅按每戶兩門,商業按40部/100人設置。
2. 有線電視:設廣電機房一個(均考慮在弱電機房內),住宅內有線電視線路採用暗管配線方式,用戶分配網路採用分支——分配方式。
3. 樓宇對講與門禁系統:住宅單元設置樓宇對講與門禁系統,住戶可通過樓宇對講系統與訪客對話,並遙控開啟單元保安門。
4. 保安監控系統:監控機房與消控中心集中設一間,保安監控主要是閉路攝像監控、安全防盜等,針對公共場所:
5. 車庫管理:主要有車庫自動計費系統及出入識別,採用非接觸式智能卡停車管理系統,並對車庫入口及出口設置擋道桿、出票機、出入口圖像識別等設計。
十、 電氣消防
1. 本工程內設火災報警控制系統,系統選用火災集中報警控制系統,報警控制系統工作接地採用聯合接地,消控中心設於底層。
2. 車庫設溫感探測器,各設備用房,辦公用房等均設煙感探測器;且各區域皆設有手動報警按鈕、消火栓按鈕、消防電話及事故廣播;火警電話分別設於消防泵房,變配電房、消防控制室;火災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主要設在通道、出入口。
3. 應急照明:
各樓內樓梯間、公用走廊及公共場合按規范要求設置一定數量的帶鎘鎳電池的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燈。在消控中心、消防水泵房等重要場所設置帶鎘鎳電池的事故照明燈。
⑨ 鋼管樁刷完防腐漆,多久後才能打樁
這個得咨詢防腐漆廠家的工程師,理論上是漆膜完全固化後就可以打樁,一般的防腐漆大概是常溫下7天左右完全固化,如果是加熱固化,一小時就夠。但是具體的防腐漆的乾性不一樣,所以,咨詢廠家最靠譜。
⑩ 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後會對浙江經濟的發展帶來什麼意義
聯通舟山和寧波,加大寧波舟山的港口的共享,寧波舟山港的合並,在國內與上海港競爭,和國際各大港競爭,加大競爭力。
還有這個肯定是促進了舟山本島的經濟發展的,以前都是水路與大陸聯通,現在有橋了,那就快很多了。。。旅遊業什麼的第三產業也發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