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個鋼筋怎麼擺放
①梁的左邊上部鋼抄筋有6根25mm,其中上排襲4根(在柱邊緣Ln/3斷),下排2根(在柱邊Ln/4截斷) ②梁右邊上部鋼筋也是6根25,和左邊一模一樣 ③樑上部中間有2根直徑為14的架立筋,其兩頭在Ln/3處與左右兩邊上排鋼筋連接(形成通長筋) ④梁下部鋼筋有6根直徑為25mm,其中上排2根,下排4根,都是通長筋 ⑤梁側有6根12的扭筋,每側放3根 ⑥Φ8@200是板的附加筋
⑵ 鋼筋擺放
箍筋直徑10mm。首先以間距150mm擺放箍筋,共放18道,箍筋肢數為4肢箍,其餘以間距200mm擺放箍筋,箍筋肢數為2肢箍
⑶ 鋼筋怎麼擺放
框架樑上部6根25的通長鋼筋,兩端支座處各設置了4根25的負彎矩鋼筋,下部設置9根25的通長鋼筋分兩排,梁腰部還設置了8根12的抗扭矩鋼筋。
⑷ 這個圖的鋼筋怎麼擺放的越詳細越好
樓上回答,其他沒問題,上部左側1/3處4根右側也是4根,集中標注2根通常。應該這么說。
⑸ 條基如何擺放鋼筋
根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有梁條基中一般短方向的為主受力筋,短向鋼筋(與梁垂直的)放最底下,長向鋼筋放上;無梁條基中有的長方向的為主受力筋,也有的短向鋼筋為主受力筋,這個是設計根據基礎長度、受力情況來定,施工中按粗的鋼筋放下,細的放上的原則就行。
構造鋼筋的類型有:分布筋,構造腰筋,架立鋼筋,與主梁垂直的鋼筋,與承重牆垂直的鋼筋,板角的附加鋼筋。相對於受力鋼筋而言,構造鋼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維護、拉結、分布作用。
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16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⑹ 基礎鋼筋怎麼擺放
對於筏板鋼筋布置,對下層鋼筋,若是雙向板,一般哪根鋼筋在下,哪根在下,不特別受限制。對於單向板,受力筋在下,附筋在上。對於上層鋼筋,跟下層相反。需要注意的是,保護層的厚度,鋼筋搭接及端部鋼筋的錨固。
補充:筏型基礎,又叫笩板型基礎、滿堂基礎。是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系梁聯系起來,下面再整體澆注底板。由底板、梁等整體組成。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採用砼底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勻沉降。筏板基礎分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類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樑上平及下平兩種形式。一般說來地基承載力不均勻或者地基軟弱的時候用筏板型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⑺ 鋼結構平台鋼筋粗細一樣的,縱向與橫向怎麼擺放
⑻ 鋼筋進場如何擺放
鋼筋下面應支設墊木,以防雨水浸蝕鋼筋;按規格、型號分類擺放;鋼筋應有標識牌(不是鋼筋上面帶的,應自己製作,標明鋼筋的產地、規格、型號、是否進行復試);鋼筋擺放應一頭齊。
⑼ 鋼筋鋼結構建房子的鋼筋怎麼個鋪法
現在建造房屋不管是簡易的還是永久的建築都有設計圖紙。你應該按照設計圖紙的鋼筋布置進行安裝綁扎。
⑽ 承台基礎鋼筋怎麼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