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模具設計與製造畢業論文怎麼寫啊
手機上蓋注塑模具設計(Nokia)PROE 論文編號:JX457 有圖紙。有開題報告,答辯稿,說明書字數:13321.頁數:43 前言 一、本次設計的任務 本次的設計是大學生涯的最後一次綜合性的課程設計;是我們對大學四年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一次綜合性訓練。模具設計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它要求我們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要有更好的實踐經驗。設計一副好的模具,其中牽涉到許多的內容工藝,一套模具有多種工藝方案,在進行的比較中需要考慮的內容包括對塑件成型工藝的分析,如何確定分型面、型腔數目以及選擇注射機型號。確定模具的總體結構、型腔、型芯的結構,同時還考慮了模具製造工藝的可行性以及模具製造的經濟性;澆注系統的設計,確定澆口形式及位置大小;確定主流道,分流道和冷料穴的形式及尺寸;脫模機構的設計,脫模力的計算;模架的確定;側向分型及抽芯機構的設計,導向機構的設計,冷卻系統的設計。 二、設計要求 1、在設計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扎實的掌握理論基礎知識,以便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2、在設計過程中要不斷地修改,擬定幾種方案以便進行比較,在保證塑件使用要求和外觀精度的基礎上盡量採用簡單的模具結構。 3、在設計過程中要不斷地查取有關的設計資料,在努力採用以前的模具結構的基礎上要進行大膽、穩重的修改,以便設計出有新穎的模具。、 4、設計中遇到的問題要多與指導老師交流,要合理、認真、獨立地完成。 5、設計中應盡量採用標准件,這樣就可以減少模具的製造難度。 任務書 設計課題 本次畢業設計的題目是:手機的塑件注射模。技術要求:1、製件無縮癟、氣泡等缺陷。2、本件與底殼配合。3、材料為:ABS 二、課題設計要求 1、測量及繪制塑件圖(要求用PRO/或UG)進行產品的造型。 2、分析塑件結構,確定模具總體結構方案。 3、繪制型腔、型心分模圖(三維造型)。 4、模具總裝配圖的裝配方案 5、非標准零件圖。 6、編制型腔、型心等成型零件的製造工藝。 7、模具的裝配方案說明。 8、設計說明書。 摘要 本次畢計業設的題目是:手機上殼的塑件注射模。本次設計主要是通過對塑件的形狀、尺寸及其精度的要求來進行注射成型工藝的可行性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藝性主要包括塑件的壁厚,斜度和圓角以及是否有抽芯機構。通過以上的分析來確定模具分型面、型腔數目、澆口形式、位置大小;其中最重要的是確定型芯和型腔的結構,例如是採用整體式還是鑲拼式,以及它們的定位和固緊方式。此外還分析了模具受力,脫模機構的設計,合模導向機構的設計,冷卻系統的設計等。最後繪制完整的模具裝配總圖和主要的模具零件土及編製成型零部件的製造加工工藝過程卡片。 關鍵詞:分型面、澆口、型腔,型芯,鑲塊,脫摸力,潛伏澆口。 Abstract :This graate that design is:The movetelephone that shout the Battery door injects the mold.This design primarily passeses to piece viability assessment for request for of shape, size and its accuracy coming proceeding injecting type craft.the piece the wall for of type craft primarily including the piece is thick, slope and circle angle and whether to have core-pulling or not mechanism.Pass the above analysis to come the certain molding tool cent the type the surface, type the number, gate the form, place the size;The among them and most important is a certain type co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ype , for example adopt the whole the type of type still , and their fixed position and tight way of .In addition and still analyzed the molding tool to suffer force, mold that design that the design of the pattern draw mechanism, match the design etc. to lead to the mechanism, cooling system.Finally draw the proction that complete molding tool assemble the general drawing sum the soil and establishment of prinipal molding tool parts type zero the parts process the craft process the card. Key phrase: parting line,the gate, cavity,core,mold insert, ejection force,submarinegate. 目錄 前言2 一、本次設計的任務 2 二、設計要求 3 任務書 3 一、 設計課題 3 二、課題設計要求 4 摘要4 Abstract 5 概論6 第一章 塑件分析 7 第二章 塑件材料的成型特性與工藝參數 7 第一節 塑件材料的特性 8 第二節 成型特性 8 第三節 工藝參數 8 第四節 塑料製件的結構工藝性 10 第五節 塑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11 第三章 設備的選擇 11 第一節 最大注射量 12 第二節 注射量的校核 12 第三節 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最大注射量與鎖模力的校核 13 第四節 注射壓力的校核 13 第五節 開模行程的校核 13 第六節 注射機的技術規格 14 第四章 分型面與澆注系統的設計 15 第一節 分型面的設計 15 第二節 主流道的設計 16 第三節 分流道的設計 17 第四節 澆口形式的選擇 17 第五節 排溢系統的設計 18 第五章 成型零件工作部分尺寸的計算 18 第一節 成型零件的結構設計 18 第二節 成型工作零件的工作尺寸 18 第三節 成型零部件的強度與剛度計算 24 第六章 模架組合的選擇 26 第七章 合模導向機構的設計 27 第八章 推出與復位機構的設計 29 第一節 推出機構的組成 29 第二節 推出機構的設計原則 30 第三節 簡單推出機構 31 第九章 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設計 34 第十章 冷卻系統的設計 41 總結41 致謝42 參考文獻 42 以上回答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44-5/5860.htm
② 模具設計論文總結
模具設計論文總結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模具設計論文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
依照《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0]2號文)、《教育部關於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以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直接服務模具設計、製造、各種成型設備的選用、維護與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由目標崗位定工作范圍,由工作范圍規范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技能要求,並考慮專業的拓寬,設計教學過程,編制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
二、教學內容
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圍繞社會模具專業人才的技能要求設置教學內容,突出了模具加工製造及沖壓戚隱岩和注射塑料製件生產,而在模具製造方面又以模具數控加工、特種加工(線切割機床、電火花成型機操作)、操作能力培養為重點。在模具設計方面,以目前技術發展較快、人才需求較多的塑料模具設計和冷沖壓模具設計為培養方向。
三、課程體系
由公共基礎必修課、職業基礎必修課、職業技術方向限選課、任意選修課、實踐教學活動五大教學模塊構成。理論教學以「必須和夠用」為度。實踐教學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形成基本操作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在拓寬就業口徑的同時,注重具有就業競爭力的專業強項。將技能證書考試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教學內容體現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全面素質培養,並貫穿於整個教學進程的始終。
四、教高御學方法
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模具CAD/CAM等課程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比例達1:1。在沖壓工藝與沖模設計、塑料模具設計、數控機床及其應用、模具製造工藝等主要專業課程中均安排有專門的實踐教學周。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工程師擔任主要專業課的教師,使教學內容更接近生產實際。
加強直觀性教學。在沖壓工藝與沖模設計、塑料模具設計課程中採用帶有助學課件的高職高專教材,以利教師開展多媒體教學。
五、考試模式的改革
在考試模式改革中注重學生專業技能與能力的考核:
課程設計、綜合訓練以設計成果和實際操作為主評定成績。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以實習報告、實習鑒定書、畢業設計成果和畢業答辯情況綜合評定成績。
除要求完成學校正常教學組織的考試外,還要求學生完成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鑒定中級工等級考試。
六、改革計劃和配套措施
畢業設計及畢業實習方面:
計劃在畢業設計與實習期間除完成課題規定的模具設計和工藝設計任務外,還要將自己設計的模具由自己動手加工出來。以進一步強化技能訓練。以上計劃的實施,主要需要足夠的實習設備與更多的實習指導教師。從管理體制上要求教學機構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實習設備(這里主要指模攜伏具加工設備)。另外,要求教師有較多的小型模具設計資料。
教學與生產結合方面:
利用教學設備,為生產服務,既創造了價值,也節省了實習費用,同時使學生受到了更為直接的技能訓練。以上計劃的實施,要求我們有足夠的、較為先進的設備且我們教職工與社會有較多的聯系,同時也取決於我校模具專業的學生能否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同行贊賞。而從學校的制度方面主要要有合理的分配製度。
七、教學中反映當前科學技術先進水平和職業崗位資格要求
新技術向模具工業的滲透,改變了傳統的模具設計與製造理念,引起模具工業的一場革命,CAD/CAM技術在模具工業中的應用,使模具工業進入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領域。目前該專業開設的數控機床及其應用、模具製造工藝學、模具CAD/CAM等課程均反映了模具生產的先進技術並能和社會的急需相吻合。在現代的模具製造中,數控銑床是使用最廣泛的設備。學生在數控機床及應用課程及該課程的實習中可學習數控機床的操作技能。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教學計劃規定,學生要取得畢業證書及數控銑床操作中級工等級證書(或模具製造實際操作相應的其他中級工等級證書),體現了職業崗位資格要求。
八、創新特色
在模具製造方面又以模具數控加工、特種加工(線切割機床、電火花成型機操作)、操作能力培養為重點。在模具設計方面,以目前技術發展較快、人才需求較多的塑料模具設計和冷沖壓模具設計為培養方向。
九、取得的效果
1.依照《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0]2號文)、《教育部關於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2004]1號文)以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直接服務模具設計、製造、各種成型設備的選用、維護與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編制了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教學計劃、課程教學大綱、實習、實訓教學大綱。
2.依照教學大綱實施完成了三個學期的教學任務。
【摘要】 依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模式,對該課程的課程設計中課題的選擇、組織實施以及成績評定等方面提出看法,並就如何科學、合理地完成課程設計提出自己的見解,力求提高課程設計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 冷沖壓;模具設計;課程設計;教學總結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是高職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冷沖壓模具課程設計是從理論知識向實際產品的模具設計過渡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使學生初步掌握模具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使學生具備獨立查閱模具設計手冊等工具書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設計冷沖壓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導學生進行《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設計時,發現學生存在這樣一些問題:一是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對理論知識理解掌握的差異較大,尤其是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普遍較差;二是鑽研精神不夠,主動性差,遇到一些困難,不願意自己查閱資料,過於依賴教師的輔導;三是對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師的確認,才敢進行下一步的設計。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對課程設計的選題、組織實施以及成績評定等環節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課程設計的選題
課程設計的選題要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應直接來源於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應用領域,其設計的結果也將作為《模具製造工藝學》和《模具鉗工工藝學》的實訓項目。我精心挑選了啤酒瓶開啟器、方形接觸片、蚊香支架、金屬瓶蓋等都可以作為設計的選題。考慮到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同一班級中的學生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為了使設計課題的難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與學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適應,既讓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設計任務,又能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潛能,我確定了復雜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設計課題,供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學習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所要完成的設計課題是「單工序模」的設計,其難度不大,設計工作量適中;難度和設計工作量都較大的「復合模」和「級進模」兩個設計課題,供學習成績好、能力強、肯鑽研的優秀學生選擇。
二、課程設計任務的組織實施
提前布置設計任務,把課程設計融合到理論教學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課程設計放在理論教學課程全部結束後進行的。我在輔導學生設計時發現,有不少學生對設計時所要用到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都不會應用,有的甚至已經忘記了,輔導時很費力氣,影響課程設計的順利進行。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採取了提前布置設計任務的做法,把課程設計融合到課程的理論教學之中。在某個模塊之前把課程設計的任務書與課程的授課計劃一起發給學生,讓學生從學習本課程開始,就接觸設計課題,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逐步熟悉設計課題。以「方形接觸片的沖裁模設計」為例,把設計的任務分解成產品的工藝性分析、沖壓工藝方案確定、模具結構總體方案的確定、沖壓工藝計算、模具結構總體設計、模具零部件結構設計、選定沖壓設備、繪制總裝圖和零件圖等八個部分。把這八個部分融入到有關章節的理論教學中去,學習完有關章節後,把相應任務作為課外練習布置給學生課後完成。由於這些課外作業與課程設計聯系緊密,學生大多十分重視,積極性很高。到進行課程設計時,設計任務中的絕大部分已經經過了一次演練,大多數學生對設計計算的方法和步驟已經不再陌生,只需將所作過的資料進行修改、連接整理,便可以較順利地完成設計計算說明書的編寫,把主要精力和時間用於結構設計和繪圖,從而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順利地按時完成設計任務。
為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程設計並有所收獲,我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組進行,每個設計小組一般為兩人。每個小組之間選題不同或原始設計數據不相同,這樣可以避免小組之間相互抄襲。並在小組內把設計任務分解到人,小組成員之間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務,人人都必須自己動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時完成。二是在設計過程中,強化過程性考核,每天檢查各小組的設計進度及完成的情況,將過程性考核納入學生設計的總評成績中。三是准確把握設計工作量,在給每個學生分配設計任務時,根據能力不同區別對待,既做到任務充足,又保證每個學生只要抓緊時間都能按時完成。四是指導注重培養能力,對於大多數學生,指導的重點是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以及如何查閱設計資料和工具書;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則以答疑的形式進行個別輔導。對於學生問得比較多的問題,我們就集中講解。
計算機繪圖是我專業學生必備的技能,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繪圖能力,我們要求學生所設計的圖紙必須用計算機繪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用相應的軟體,如AutoCAD繪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圖列印出來。通過實踐,我覺得這樣做有三點益處:一是與實際接軌,現在工廠設計人員都是採用計算機繪圖;二是在計算機繪圖便於修改,圖紙干凈整齊,線條粗細均勻,學生把自己繪制的圖紙列印出來,容易產生成就感,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三是給學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學軟體技能應用於設計的機會,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繪圖技能大有益處。
三、成績評定
我在評閱設計資料時強化了答辯環節,通常給每個學生安排5到10分鍾的答辯時間,答辯環節可以發現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對自己設計的結果進行反思、改進。學生的設計成績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答辯教師在仔細審閱學生的設計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答辯情況和設計課題的難易程度給出成績,此成績占設計成績的70%;另一部分是平時考核成績,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表現,如遵守作息時間情況、是否按時獨立完成等評定,占設計成績的30%。
實踐表明,以上做法能夠較好地適應當前絕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程設計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分配不同的設計任務,使每個學生都必須認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礎差的學生無從下手的弊端。現在學習較差的學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設計任務,和其他學生一樣得到了鍛煉,看到了自己的成績,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有利於增強他們的自信,對他們以後的進步大有益處。二是把課程設計貫穿到課程理論教學中,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三是把課程設計與繪圖軟體相結合,體現了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的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