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司筒是什麼
1)司套,孔或軸由於磨損或加工超差,將原位置加大或縮小,再鑲一套使之恢復原尺寸。該套稱之為司套(司筒)。
2)工裝夾具。將零件放到一套內方便定位和夾緊,該項套稱為司筒。
設計時注意配合公差和材質選擇等。可以一起探討下,[email protected]
❷ 很多做注塑模模具的師傅會經常說「絲筒」,請問什麼是」絲筒「, 它在注塑模模具里起了什麼作用
是「司筒」吧,司筒針與司筒配套使用叫做司筒針組件,是塑膠模具配件中的一種,司筒針就是司筒針組件中的頂針。司筒針是用於對膠位頂出所製造的一種頂出膠品的金屬桿。在高速運轉的模具里不斷頂出產品,與司筒伸縮運動用於磨損或加工超差。 司筒針一般採用比司筒更硬的金屬作為材質,如SKH51,硬度可以達到58-60HRC。採用優質高速鋼材質製造的司筒針具有美麗的金屬光澤。司筒針生產工藝和頂針類似。司筒針的結構尺寸與頂針的結構尺寸差別很大,大頭部的尺寸一般具有不規則的尺寸。 司筒針出產時一般都需要噴灑防銹劑以防止生銹,使用過程中,如模具長期閑置亦應注意防銹。司筒針氮化處理後具有耐磨的特性,耐用熱作模具鋼材,耐1200度以上高溫。
❸ 什麼叫雙色注塑
雙色注塑,也就是說同一個塑膠產品上有兩種顏色。
拿手機上的按鍵來舉例給你說明,按鍵是黑色,而數字「5」是透明。
具體的實現方案有兩種:
1,開雙色模通過雙色注塑機進行注塑。
模具的後模為2個,前模也有2個。(兩個前模結構基本一樣。)
注塑機後模安裝部位平行安裝2個後模,前模安裝部安裝2個前模。
雙色注塑機有2個射咀(2個炮筒),配套2個乾燥機,2種注塑材料。
注塑過程:
第一次合模生產後,後模出現透明材料的數字「5」。
模具開模後,後模旋轉180度。(也就是2個後模位置對調了)
第二次合模生產後,黑色材料射進模腔,包圍了數字「5」
開模後,你就可以看到有兩種顏色的按鍵了。
2,由於雙色注塑機機器比較貴,很多公司用了另外的辦法。
模具一樣要開兩套,加工過程如下:
先利用一般的注塑機,將透明產品數字「5」做出來,
然後將透明產品「5」放到另一套模具里注塑黑色材料。
這樣,產品出來後也是雙色的。
屬於兩次成型。
給點分吧。
❹ 什麼是模具碼仔作用有什麼
模具碼仔---一種工具,用來固定模具在機器上面敗者告的,比如,模具嫌檔要固定在機台上,那肯定要螺絲,察明那個和螺絲配套的東西就是碼仔。
❺ 模具高分求助。
1. 定位環:將模具正確的定位在射出機板上,同時使模具堅澆道對准射出機的噴嘴。
2.注口襯套:塑膠進入模具內部的通道。
3.上固定板:使母模部分可以固定在成型機上。
4.母模板:在模具的固定側。
5.母模仁:為便於塑件成型而鑲配於母模板內的模仁。
6.定位塊上:裝在母模板上,以利用母模板與公模板定位裝置,與定位塊下配合使用。
7.拔塊:拔動滑塊退位及強制壓迫滑面裝置。
8.壓板:組成滑塊槽的裝置。
9.導柱:公母模板導向及定位裝置。
10.滑塊:為處理成品之倒勾而設立的滑動裝置。
11.成品:母模仁與公模仁合模而產生的塑件。
12.回定銷:用於頂出板定位之用。
13.定位塊下:裝在公模板上,以利於母模板與公模板定位裝置,與定位塊上配合使用。
14.斜槽:使成品形成倒勾,易脫離。
15.模腳:用來控制頂針與斜銷的行程。
16.下固定板:使公模部分可以固定在成型機上。
17.公模仁:為便於塑件成型的鑲配於公模板內的模仁。
18.公模板:模具的可動側,通常設計成使產品容易頂出。
19.上頂出板:對頂什及堅澆道控制起回位作用。
20.下頂出板:對頂針及澆道拉料起定位作用。
21.支撐柱:位於承板之後,作為補強承板,防止變形用。
一些部件的作用:
1.定位環:架模時使模具引料接頭與機台噴嘴對正之工具。
2.機器噴嘴與模具主流道相連接之零件。
3.母模板:承載母模心之板塊。
4.母模輔助板:輔助母模心之板塊。
5.導柱:與母模配合定位之零件。
6.導套:與公模導術相配,使公母模對正之零件。
7.公模板:承載公模心之板塊。
8.公模輔助板:輔助公模固定公模心之板塊。
9.公模支承板:支承公模板與底板,使兩者之間有空間讓頂出板活
動。
10.公模底板:使公模固在機台上,與公模形成整體之板塊。
11.頂針:使產品脫模之零件。
12.公母模心:成形面之零件。
13.頂出定位鎖:項出析後移動歸位銷。
14.彈簧:使頂出板或模板復位。
15.頂出板:分上下頂出板、固定頂針、受力時推動頂針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