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差等級選用原則
法律分析:1、選擇公差等級首先應保證使用要求。
2、選擇公差等級時,既要滿足設計要求,也要考慮工藝的可能性及經濟性。選擇最佳加工精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技術經濟問題。它不僅要考慮加工成本,而且要考慮由於加工精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裝配成本,以及精度對產品使用性能和經濟指標(可靠性、壽命、燃料消耗等)的影響。
3、在機械製造中,公差等級的規定是本著既能保證機器的精度和零部件的互換性,又能保證製造機器的經濟性。就是說只要低的精度能夠保證機器的功能和精度,就不要過高地要求零部件的精度.那樣會增加製造成本。
4、具體應該根據該機器的種類和某種零件的用場來確定其公差等級,公差包括尺寸公差和配合公差.使用時可參考機械設計手冊中列舉的各種零件的推薦公差等級,靈活應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第十三條 農業機械生產者、 銷售者應當對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負責,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零配件供應和培訓等售後服務責任。
農業機械生產者應當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在其生產的農業機械產品.上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
第十四條 農業機械產 品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農業機械使用者造成農業生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農業機械使用者有權要求農業機械銷售者先予賠償。農業機械銷售者賠償後,屬於農業機械生產者的責任的,農業機械銷售者有權向農業機械生產者追償。
因農業機械存在缺陷造成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農業機械
生產者、銷售者應當依法賠償損失。
B. 常用材料模塑件尺寸公差等級怎麼選用
塑料收縮率和模具尺寸
收縮率及其影響因素
熱塑性塑料的特性是在加熱後膨脹,冷卻後收縮,當然加壓以後體積也將縮小。 在注塑成形過程中,首先將熔融塑料注射入模具型腔內,充填結束後熔料冷卻固化,從模具中取出塑件時即出現收縮,此收縮稱為成形收縮。塑件從模具取出到穩定這一段時間內,尺寸仍會出現微小的變化,一種變化是繼續收縮,此收縮稱為後收縮。另一種變化是某些吸濕性塑料因吸濕而出現膨脹。例如尼龍610含水量為3%時,尺寸增加量為2%;玻璃纖維增強尼龍66的含水量為40%時尺寸增加量為0.3%。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成形收縮。 目前確定各種塑料收縮率(成形收縮+後收縮)的方法,一般都德國國家標准中DIN16901的規定。即以23℃±0.1℃時模具型腔尺寸與成形後放置24小時,在溫度為23℃,相對濕度為50±5%條件下測量出的相應塑件尺寸之差算出。
收縮率S由下式表示: S={(D-M)/D}×100%(1)
其中:S-收縮率; D-模具尺寸; M-塑件尺寸。
如果按已知塑件尺寸和材料收縮率計算模具型腔則為 D=M/(1-S) 在模具設計中為了簡化計算,一般使用下式求模具尺寸:
D=M+MS(2)
如果需實施較為精確的計算,則應用下式: D=M+MS+MS2(3)
但在確定收縮率時,由於實際的收縮率要受眾多因素的影響也只能使用近似值,因而用式(2)計算型腔尺寸也基本上滿足要求。在製造模具時,型腔則按照下偏差加工,型芯則按上偏差加工,便於必要時可作適當的修整。
難於精確確定收縮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各種塑料的收縮率不是一個定值,而是一個范圍。因為不同工廠生產的同種材料的收縮率不相同,即使是一個工廠生產的不同批號同種材料的收縮率也不一樣。因而各廠只能為用戶提供該廠所生產塑料的收縮率范圍。其次,在成形過程中的實際收縮率還受到塑件形狀,模具結構和成形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下面對這些因素的影響作一介紹。
塑件形狀
對於成形件壁厚來說,一般由於厚壁的冷卻時間較長,因而收縮率也較大,如圖1所示。 對一般塑件來說,當熔料流動方向L尺寸與垂直於熔料流方向W尺寸的差異較大時,則收縮率差異也較大。 從熔料流動距離來看,遠離澆口部分的壓力損失大,因而該處的收縮率也比靠近澆口部位大。 因加強筋、孔、凸台和雕刻等形狀具有收縮抗力,因而這些部位的收縮率較小。
模具結構
澆口形式對收縮率也有影響。用小澆口時,因保壓結束之前澆口即固化而使塑件的收縮率增大。 注塑模中的冷卻迴路結構也是模具設計中的一個關鍵。冷卻迴路設計得不適當,則因塑件各處溫度不均衡而產生收縮差,其結果是使塑件尺寸超差或變形。在薄壁部分,模具溫度分布對收縮率的影響則更為明顯。
成形條件
料筒溫度:料筒溫度(塑料溫度)較高時,壓力傳遞較好而使收縮力減小。但用小澆口時,因澆口固化早而使收縮率仍較大。對於厚壁塑件來說,即使料筒溫度較高,其收縮仍較大。
補料:在成形條件中,盡量減少補料以使塑件尺寸保持穩定。但補料不足則無法保持壓力,也會使收縮率增大。
注射壓力:注射壓力是對收縮率影響較大的因素,特別是充填結束後的保壓頁號335壓力。在一般情況下,壓力較大的時因材料的密度大,收縮率就較小。
注射速度:注射速度對收縮率的影響較小。但對於薄壁塑件或澆口非常小,以及使用強化材料時,注射速度加快則收縮率小。
模具溫度:通常模具溫度較高時收縮率也較大。但對於薄壁塑件,模具溫度高則熔料的流動阻抗小,*]而收縮率反而較小。
成形周期:成形周期與收縮率無直接關系。但需注意,當加快成形周期時,模具溫度、熔料溫度等必然也發生變化,從而也影響收縮率的變化。在作材料試驗時,應按照由所需產量決定的成形周期進行成形,並對塑件尺寸進行檢驗。用此模具進行塑料收縮率試驗的實例如下。 注射機:鎖模力70t 螺桿直徑Φ35mm 螺桿轉速80rpm 成形條件:最高注射壓力178MPa 料筒溫度230(225-230-220-210)℃ 240(235-240-230-220)℃ 250(245-250-240-230)℃ 260(225-260-250-240)℃ 注射速度57cm3/s 注射時間0.44~0.52s 保壓時間6.0s 冷卻時間15.0s
模具尺寸和製造公差
模具型腔和型芯的加工尺寸除了通過D=M(1+S)公式計算基本尺寸之外,還有一個加工公差的問題。按照慣例,模具的加工公差為塑件公差的1/3。但由於塑料收縮率范圍和穩定性各有差異,首先必須合理化確定不同塑料所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即由收縮率范圍較大或收縮率穩定較差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應取得大一些。否則就可能出現大量尺寸超差的廢品。 為此,各國對塑料件的尺寸公差專門制訂了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中國也曾制訂了部級專業標准。但大都無相應的模具型腔的尺寸公差。德國國家標准中專門制訂了塑件尺寸公差的DIN16901標准及相應的模具型腔尺寸公差的DIN16749標准。此標准在世界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因而可供塑料模具行業參考。
關於塑件的尺寸公差和允許偏差
為了合理地確定不同收縮特性材料所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讓標准引入了成形收縮差△VS這一概念。 △VS=VSR_VST(4)
式中: VS-成形收縮差VSR-熔料流動方向的成形收縮率VST-與熔料流動垂直方向的成形收縮率。
根據塑料△VS值,將各種塑料的收縮特性分為4個組。△VS值最小的組是高精度組,以此類推,△VS值最大的組為低精度組。 並按照基本尺寸編制了精密技術、110、120、130、140、150和160公差組。並規定,用收縮特性最穩定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可選用110、120和130組。用收縮特性中等穩定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選用120、130和140。如果用這類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選用110組時,即可能出大量尺寸超差塑件。用收縮特性較差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選用130、140和150組。用收縮特性最差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選用140、150和160組。 在使用此公差表時,還需注意以下各點。 表中的一般公差用於不註明公差的尺寸公差。直接標注偏差的公差是用於對塑件尺寸標注公差的公差帶。其上、下偏差可設計人員自行確定。例如公差帶為0.8mm,則可以選用以下各種上、下偏差構成。0.0;-0.8;±0.4;-0.2;-0.5等。 每一公差組中均有A、B兩組公差值。其中A是由模具零件組合形成的尺寸,增加了模具零件對合處不密合所形成的錯差。此增加值為0.2mm。其中B是直接由模具零件所決定的尺寸。 精密技術是專門設立的一組公差值,供具有高精度要求塑件使用。 在此用塑件公差之前,首先必須知道所使用的塑料適用哪幾個公差組。
模具的製造公差
德國國家標准針對塑件公差制訂了相應模具製造公差的標准DIN16749。該表中共設4種公差。不論何種材料的塑件,其中不註明尺寸公差尺寸的模具製造公差均使用序號1的公差。具體公差值由基本尺寸范圍確定。 不論何種材料塑件中等精度尺寸的模具製造公差為序號2的公差。不論何種材料塑件較高精度尺寸的模具製造公差為序號3的公差。精密技術相應的模具製造公差為序號4的公差。
可以合理地確定各種材料塑件的合理公差和相應的模具製造公差,這不僅給模具製造帶來方便,還可以減少廢品,提高經濟效期益。
C. 機械制圖中該如何選擇公差尺寸
1)根據設計方案的要求選擇公差,有0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等20個等級,從01到18精度依次降低,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較低的公差等級,以降低加工成本。選擇公差等級的同時要考慮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2)公差等級選擇大致為:塊規:01~1;量規:1~7;配合尺寸:5~13;特別精密零件的配合:2~5;非配合尺寸(大製造公差):12~18;原材料公差:8~14。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主要看所設計產品的使用要求,具體設計的時候看《機械設計手冊》第一冊標准公差等級的選擇,上邊根據不同的使用情況有分類。
D. 專用測具的製造公差的選用原則是什麼
1、十分之一原則,即測具的製造公差取被測工件公差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測具的製造精度應該比工件高一個數量級;
2、寧可無廢不可無收原則,即測具的公差帶應該在被測工件的公差帶內;
3、留磨損餘量,即測具的公差帶還需要在被測工件的公差帶的基礎上內收一點,留作磨損餘量
E. 模具製造孔軸公差為多少
1 過盈配合 H7/p6
2 導柱和導套 屬於間隙配合 H7/g6
3 頂針和模具型芯 屬於間隙配合 H8/f7
F. 公差與配合如何選用
選用原則:經濟、滿足使用要求。
1、基準制的選用
優先選用基孔制;
與標准件相配時,基準制的選用由標准件而定:與標准孔配合則選基孔制,與標准軸配合則選用基軸制;
同一基本尺寸的孔(軸)與多件軸(孔)配合時,應當選用基孔(軸)制。
2、公差等級的選用
在保證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選較低的公差等級,以降低成本;
當公差等級<IT8時,孔比軸低一級相配合,例:H7/f6,P6/h5等;
當公差等級=IT8時,孔和軸可以同級配合,也可以孔比軸低一級配合,例:H8/g7,H8/d8等;
當公差等級>IT8時,孔和軸同級配合;例:H11/c11,D9/h9等。
3、配合種類的選用
裝配後有相對運動,應選用間隙配合;
裝配後有定位精度要求或需要拆卸,應選用過渡配合,間隙和過盈要小;
裝配後要傳遞載荷的,應選用過盈配合。
選用公差帶時,按優先公差帶、常用公差帶、一般公差帶的次序進行選用;
選用配合時,按優先配合、常用配合的次序進行選用。
(6)模具製造公差如何選用擴展閱讀:
國家標准:
1、標准公差系列
公差等級:20級(IT01,IT0,IT1,IT2??IT18),公差等級越大,公差值越大,精度越低,製造越容易。
基本尺寸分段:在£500mm內分為13段。基本尺寸越大,公差值越大。
2、基本偏差系列
孔的基本偏差:28個,大寫字母表示。
軸的基本偏差:28個,小寫字母表示。
孔公差帶和軸公差帶由基本偏差代號和公差等級的表示,例H8,K7,h7,s6等。
基本偏差與公差值無關,基本偏差是靠近零線的那個偏差,可以是上偏差也可以是下偏差。
3、極限與配合的標注方法
在零件圖上標註:f50H7,f50(),f50H7()三種方式等價。
在裝配圖上標注孔與軸的配合:f50H7/f6。
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
由加工設備保證,不需檢測。
參考資料:網路-公差與配合
G. 模具零件通用尺寸公差標準是什麼
模具零件通用尺寸公差標準是:
基本尺寸加上下極限公差。
H. 模具中的凸模凹模公差怎麼確定
模具中的凸模和凹模的公差設計問題,這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產品的公差要求來進行設計,五金模具的剪切公差一般按照板厚的百分之十來進行公差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