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終於明白了棗花是什麼了
棗花是北方麵食,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蒸棗花。用和好的發面揉成各種漂亮的造型,有時候還要用剪刀小擀麵杖作為輔助工具來造型,做好了花朵模樣,再把泡好的大紅棗安插在上面。有的棗花是單個體的,有的是組合成棗山,三角形,這是給男孩子的,還有組合成棗園,這是給女孩子的,代表著吉祥的祝福。
相關說明
臘月二十八前後,鄉親們就開始蒸棗花了。先從貯藏了一冬的大紅棗里挑出光潔飽滿的,然後用水洗凈泡好,和好面,擀一個圓圓的大面餅做底座,再揉搓出一些拇指般粗細的圓柱形長面條,用手挽成各種花瓣形狀,用模具在花瓣上壓出花紋,最後在花的中心放上一顆大紅棗,宛如一朵含著花蕊盛開的花。
這樣就做好了一個棗花面胚。放到蒸籠里蒸熟,就成了小媳婦們回娘家必不可少的首選禮品。一件件精美的棗花,與其說是食品,還不如說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
2. 過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小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小年的到來也意味著春節即將到來,而在小年的時候也有許多習俗活動,下面和我一起來看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希望有所幫助!
餃子
北方臘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餃子,因為這天要送灶王爺上天匯報工作,人們煮好餃子端端正正擺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火燒
河南漯河、平頂山一帶小年夜這天不吃餃子,而是家家戶戶自己做火燒吃。火燒又叫燒餅,與小年幾乎劃等號,當地人講沒有火燒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粘糕
山東部分地區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黃米、紅棗等做成的一種甜味糕點,意在粘住灶王爺的嘴,使其向玉帝匯報工作時只講好事。
麻糖
晉西北地區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優質小米熬成「餳」,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麵攪拌均勻,通過特殊工藝發酵和固化處理,做成各種形狀的糖塊,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夾餡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種麻糖,都是為了粘住灶王爺的嘴,以免他把人間美味奢華的事報告給上天。
關東糖
關東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後才能吃到。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風味特殊的糖製品。關東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時,要把關東糖用火烤融化塗在灶王爺嘴上,這樣他到玉帝那裡就不能講壞話了。
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這首民謠很多人應該都聽過。糖瓜跟關東糖的做法相似,只是關東糖是長條型的,拉成扁圓型就是糖瓜,吃起來香酥脆甜,粘性很大。
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臘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習俗。人們用麥芽糖把炒玉米粘起來冰凍成一塊一塊的,口感脆甜香酥。
面花
山東半島的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戶戶都忙著蒸棗花饃、團圓餅、壽桃等麵食,蒸出來的這些麵食又叫面花。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豆腐
臘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買豆腐、炸豆腐的說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儲存到過年再吃。過年吃豆腐只是要為新的一年取個「斗福」的好彩頭,期望福氣能成鬥成斗的來。做好或買來的鮮豆腐不好儲存,又不想都做成凍豆腐,所以就採取炸的方法保存,也讓過年的餐桌上多一種吃食。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飢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火燒
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被餃子統領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在河南,家家要自己做火燒吃,火燒與小年幾乎劃等號。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飢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米餅
農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制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台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火燒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爆米花糖
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麵食
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歷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面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糖瓜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過小年傳統食物
1、餃子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制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3、麻糖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飢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4、米餅農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5、殺年豬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台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6、火燒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7、年粽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8、爆米花糖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9、麵食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歷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面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10、關東糖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12、糖瓜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全國各地小年傳統食物有哪些
吃灶糖|甜甜黏黏
灶糖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這天大街小巷都有賣灶糖的,家中大人在趕集市時早早會將灶糖買回家。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希望灶王替自已多多美言,後逐漸演變成了小年必吃的零食。
吃餃子|送行餃子迎風面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尤其是在北方,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炒玉米|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吃「年粽」|年年高中(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做米餅|團團圓圓
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保住了大米、花生、芝麻等源香味口感與健康營養,吃起來別有風味,寓意「團團圓圓」。
殺年豬|家一起殺年豬、討好運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台了。挑選出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粘糕粘|年年高
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其諧音為年糕,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制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
吃麻糖|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相傳,麻糖把灶神的嘴巴粘住,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飢荒。意在表達期盼平安豐年的心願。
捏面花|麵塑藝術
山東半島的人們大多自農歷臘月二十三後,家家開始忙著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這些麵食從和面、醒發和製作上都非常講究,很費工夫。吃起來一層又一層,特別有嚼勁,口感自是非比尋常,用來春節待客作為主食食用。
廿四團|廿四夜吃團子
「廿四夜吃團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俗,做團子、送團子、吃團子是必備的一道年味,寓意著一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廿四團」用糯米粉製作,餡料有鮮肉、豆沙、蘿卜絲等多種。蒸制好的團子上都要點紅色的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別不同的餡兒,同時也帶來一年的好彩頭。
吃火燒|紅紅火火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用麵粉加紅糖烙烤而成的紅糖燒餅、芝麻醬糖火燒,供不應求,民間取其諧音,預示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爆米花糖|小年小年,爆米糖甜
江西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3. 自製棗泥月餅的做法
玫瑰棗泥月餅這款月餅用的棗泥是直接把棗蒸熟打碎,方法很簡單,不用長時間炒餡,而且棗很甜,不用加糖,雖然吃起來很甜,但原料:無核紅棗、玫瑰醬、黃油、麵粉、轉化糖漿、花生油、梘水。做法步驟:
第1步、我用的無核新疆灰棗,洗凈後上籠蒸20分鍾,然後用料理棒打碎
第2步、因為棗里沒有水,攪拌會比較慢一點,耐心攪打
第3步、直到把棗全部打碎成泥狀。喜歡有點顆粒感的,可以攪打的稍微輕一點。我就沒有打太細
第4步、把攪打好的棗泥倒入鍋中,加黃油炒一下,增加點奶香味。
第5步、只要黃油融化即可,不用長時間炒,因為這種方法攪打出來的棗泥本身就很乾的
第6步、自製的玫瑰醬。只用稠的,不用帶下面的糖汁,以免影響棗泥的硬度
第7步、棗泥晾涼後加入玫瑰醬,這樣玫瑰的香味不會蒸發丟失
第8步、拌均勻備用
第9步、轉化糖漿、油和梘水一起放盆里,
第10步、充分攪拌至完全融合
第11步、加入麵粉
第12步、和成面團,蓋上保鮮膜餳一小時以上
第13步、把棗泥分成50克的劑子,面團分成15克的劑子
第14步、包好成型放入烤盤,入烤箱前噴水防裂
第15步、烤箱200度,預熱5分鍾
第16步、入烤箱烤
第17步、烤5--7分鍾時拿出來,表面刷蛋液繼續再烤15分鍾
第18步、烤好的棗泥月餅,很健康的一款餡料哦
第19步、推薦一下我家今年的新款月餅,松仁玉米的,活動之前發過菜譜了,喜歡的可以去看看。
第20步、前兩天發的橘味蓮蓉的,也是非常好吃的一款月餅
4. 你的家鄉春節有什麼特色零食
你好!
家鄉的春節特色零食有:飯糍干、熏豆。
飯糍乾的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先用飯鏟鏟些煮好的新糯米飯於鍋底,使勁研磨米飯直到成一層薄薄的米粉皮子,均勻地貼在鍋底四周。
待皮子邊緣翹開,把它鏟出,這便是飯糍干。
熏豆的烘製是在每年農歷「秋分」過後,「寒露」前後,毛豆飽滿而未老之際,選青毛豆肉放在鍋里用開水煮熟,撈掉豆衣,涼干後,攤在鐵絲網的篩子上,用炭火焙烘,火熱忌猛,以文火為宜,並須不斷翻拌篩內烘豆,一般經五個小時左右熏烘,青豆水份蒸發微硬,即成「熏豆」。
5. 過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餃子
北方臘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餃子,因為這天要送灶王爺上天匯報工作,人們煮好餃子端端正正擺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火燒
河南漯河、平頂山一帶小年夜這天不吃餃子,而是家家戶戶自己做火燒吃。火燒又叫燒餅,與小年幾乎劃等號,當地人講沒有火燒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粘糕
山東部分地區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黃米、紅棗等做成的一種甜味糕點,意在粘住灶王爺的嘴,使其向玉帝匯報工作時只講好事。
麻糖
晉西北地區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優質小米熬成「餳」,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麵攪拌均勻,通過特殊工藝發酵和固化處理,做成各種形狀的糖塊,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夾餡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種麻糖,都是為了粘住灶王爺的嘴,以免他把人間美味奢華的事報告給上天。
關東糖
關東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後才能吃到。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風味特殊的糖製品。關東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時,要把關東糖用火烤融化塗在灶王爺嘴上,這樣他到玉帝那裡就不能講壞話了。
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這首民謠很多人應該都聽過。糖瓜跟關東糖的做法相似,只是關東糖是長條型的,拉成扁圓型就是糖瓜,吃起來香酥脆甜,粘性很大。
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臘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習俗。人們用麥芽糖把炒玉米粘起來冰凍成一塊一塊的,口感脆甜香酥。
面花
山東半島的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戶戶都忙著蒸棗花饃、團圓餅、壽桃等麵食,蒸出來的這些麵食又叫面花。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豆腐
臘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買豆腐、炸豆腐的說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儲存到過年再吃。過年吃豆腐只是要為新的一年取個「斗福」的好彩頭,期望福氣能成鬥成斗的來。做好或買來的鮮豆腐不好儲存,又不想都做成凍豆腐,所以就採取炸的方法保存,也讓過年的餐桌上多一種吃食。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飢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火燒
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被餃子統領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在河南,家家要自己做火燒吃,火燒與小年幾乎劃等號。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北方小年吃什麼:小年北方吃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飢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米餅
農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制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台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火燒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爆米花糖
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麵食
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歷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面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北方人過小年吃的東西:糖瓜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餃子
餃子就是小年的必備食物,在北方是很常見的,也是一種好的寓意。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麻糖
麻糖就是很多人知道的芝麻糖,混合了麵粉,比較的酥脆,寓意著生活甜甜蜜蜜。
火燒
火燒也是北方部分地區常見的過年食物,和酥餅是差不多的,火燒扛餓,也是古代飲食習慣流傳下來的。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年粽
粽子代表團圓,不只是端午節吃粽子,其實也是可以選擇過年吃粽子,糯米的黏性預示著家人團聚。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
關東糖
關東糖和麻糖是一類的食物,日子紅紅火火甜蜜常在,糖在古代是不常見的,吃糖只能春節吃。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米餅
米餅是一種小吃,年貨糕點,另一種的大米製品,除了主食,還是可以作為甜品來進行食用的,也是寓意著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農歷臘月二十三,民間俗稱小年,在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
麵食
北方的麵食就是一種神奇的存在的,麵食衍生出的包子饅頭在春節是很常見的,也是能很好的管飽,包子個大也預示著圓滿。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大多自農歷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
吃湯圓
湯圓糯米製品就是南方常見的食物,黏性的糯米象徵著團圓,小年當日要祭灶王爺,會准備一些齋品供奉灶王爺,以寄來年的風調雨順。
包子
包子預示著團圓,包子的皮是通透的,也就是說明來年是一路好運氣,沒錯南方人在這一天中還喜歡吃包子,在北方這種食物是隨時都可以吃的。
年糕
南方的年糕糍粑,就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和麻薯是一類的,無論是炒制還是燉湯都是很不錯的。要說起好吃的年糕,第一想到了就是南方了,在南方人的手中,人們總是能將這種食物做的多樣又好吃。
小年的風俗禁忌有哪些
第一、小年禁忌之女不祭灶
民間有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的說法,當然,南方地區小年時間為臘月二十四,無論南北過小年時最隆重的習俗都是祭灶。
據史料記載祭灶源於上古時期,由於當時人們對大自然了解有限,於是便產生了原始崇拜,而祭灶則源於上古人們的拜火習俗。
《釋名》有雲:「灶。造也,創食物也。」,祭灶的本義是祭祀灶神,他的主要職責是執掌灶火,並負責管理糧食分配。後來拓展為官吏人間善惡,以降福禍。
祭灶的目的是為了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所以祭灶時一定要了解禁忌,避免得罪灶神惹來禍端。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古老的傳統說法,相傳灶神是一個帥氣的男神,在古代社會中由於女人的地位低,所以讓女人祭祀灶神除了有大不敬的意思之外,還很可能擾亂灶神的心性。所以民間才有「女不祭灶」的說法,當然,現在已經不存在這種禁忌了。
第二、不要隨意打罵孩子
孩子是最期盼過年的群體,因為過年的時候他們不僅,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美食,而且還會有新衣服、新鞋子、新玩具,所以為了表達喜悅的心情,孩子會比平時更鬧人。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動怒,畢竟在過小年的時候斥責或打罵孩子,不僅會讓孩子覺得特別委屈,而且還會破壞喜悅的節日氣氛。
老祖宗曾為了讓為人父母者,學會教育孩子的方法制定了「七不責」: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
很顯然過小年時如果責備孩子,那麼就違反了「七不責」中的歡慶不責。父母在打罵完孩子之後就去忙東忙西了,但是就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傷害。
第三、不要隨便串門
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少不了走親訪友的環節,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在小年或春節當天,千萬不要隨便去別人家串門。
因為按照老人的說法,在過節的時候去串門,不僅很容易把別人家的財氣帶走,甚至還會因此而發生矛盾。
過小年時最好獃在自己家裡,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守財,而且一家人團聚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所以千萬不要無緣無故的破壞這個禁忌,否則自己將會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第四、過小年時盡量不要殺生
所謂「殺生」,指的就是在過節的時候,為了讓餐桌上的菜品更為豐富,人們都會殺豬宰羊、殺雞、殺魚。
正常情況下最好在小年的前一天做這些事情,因為在過小年的時候非常忌諱殺生,在一些地區還會認為,小年時殺生的會讓家裡人倒霉。
第五、北方人忌諱過小年搗蒜
生活在北方地區的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大蒜和大蒜。因為他們生活的地方秋冬季節非常冷,所以為了達到驅寒的目的,很多人在吃飯的時候都喜歡吃大蔥和大蒜。
過小年的時候一些人在吃餃子時,也特別喜歡蘸蒜泥,並認為這樣才入味。可是由於大蒜的「蒜」字與「算」諧音,誰都不希望在過年的時候,有人來到自己的家裡找自己算賬。
基於這種思想過節的時候,都特別忌諱在家裡搗蒜,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裡的財氣嚇跑並且越搗越窮。
臘月二十三小年又稱什麼:祭灶節、灶王節
小年節日最大的活動就是祭祀灶王爺,因此,小年又稱祭灶節、灶王節,小年的傳統民俗除了祭祀灶王爺外,還會開始准備年貨,准備乾乾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作為祭灶節的小年,在我國的不同地區日期是不同的。過去在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如今北方地區多在二十三日過小年。
過小年傳統食物
1、餃子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制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3、麻糖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飢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4、米餅農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5、殺年豬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台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6、火燒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7、年粽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8、爆米花糖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9、麵食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歷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面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10、關東糖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12、糖瓜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全國各地小年傳統食物有哪些
吃灶糖|甜甜黏黏
灶糖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這天大街小巷都有賣灶糖的,家中大人在趕集市時早早會將灶糖買回家。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希望灶王替自已多多美言,後逐漸演變成了小年必吃的零食。
吃餃子|送行餃子迎風面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尤其是在北方,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炒玉米|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吃「年粽」|年年高中(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做米餅|團團圓圓
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保住了大米、花生、芝麻等源香味口感與健康營養,吃起來別有風味,寓意「團團圓圓」。
殺年豬|家一起殺年豬、討好運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台了。挑選出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粘糕粘|年年高
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其諧音為年糕,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制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
吃麻糖|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相傳,麻糖把灶神的嘴巴粘住,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飢荒。意在表達期盼平安豐年的心願。
捏面花|麵塑藝術
山東半島的人們大多自農歷臘月二十三後,家家開始忙著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這些麵食從和面、醒發和製作上都非常講究,很費工夫。吃起來一層又一層,特別有嚼勁,口感自是非比尋常,用來春節待客作為主食食用。
廿四團|廿四夜吃團子
「廿四夜吃團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俗,做團子、送團子、吃團子是必備的一道年味,寓意著一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廿四團」用糯米粉製作,餡料有鮮肉、豆沙、蘿卜絲等多種。蒸制好的團子上都要點紅色的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別不同的餡兒,同時也帶來一年的好彩頭。
吃火燒|紅紅火火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用麵粉加紅糖烙烤而成的紅糖燒餅、芝麻醬糖火燒,供不應求,民間取其諧音,預示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爆米花糖|小年小年,爆米糖甜
江西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6. 傳統糕點都有哪些
1、荷花酥:
荷花酥是浙江杭州著名的漢族小吃。酥層清晰,食之酥鬆香甜,別有風味。用油酥面製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酥層清晰,觀之形美動人,食之酥鬆香甜,別有風味,是宴席上常用的一種花式中點,給人以美的享受。
2、馬蹄糕:
馬蹄糕是一種廣東、福州及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甜點名吃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甜點之一。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制而成。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吃起來甜而不膩。雖然吃起來像果凍,但要比果凍要好吃得多。
3、涼糕:
涼糕是四川宜賓的一款傳統特色小吃。其味美香甜沙軟,食之清爽可口。在炎炎夏日放下冰箱里冷藏一段時間後,將紅糖水淋澆上去,可謂是夏日不可或缺的解暑良葯。
4、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5、茯苓糕:
茯苓糕,又名「復明糕」,是閩南民間傳統手工食品。茯苓糕口感很有韌性,嚼起來十分帶感,剛吃時可能感覺像極了饅頭,沒啥味道,但嚼著嚼著,嘴裡就有甜味了。
7. 你覺得哪個牌子的戚風蛋糕最好吃
外面賣的太貴了,吃不起啊,就我自己而言,自己做的最好吃啊。作為一個資深吃貨,同時又是一名愛吃甜食的女同胞,本身會比較喜歡吃甜食,尤其喜歡蛋糕!因為工作需要,我上班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做戚風蛋糕,給顧客試吃,剛開始覺得很開心,感覺每天都能吃到好吃的戚風蛋糕,每次切好戚風蛋糕,我都會忍不住吃一塊。但是對比人家大牌子的,還是有點差別的,不過味道也很好啦。
8. 棗泥月餅怎麼做
棗泥月餅,漢族名點,中秋節節日食品,餅皮香軟,彌香四浸。傳統月餅中的極品,深受各方食客欣賞稱道。餡料採用優質大紅棗精製的棗泥,更將獨特的香甜口味彰顯到極至。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節,食用月餅是漢族傳統食俗。
餅皮香軟,彌香四浸。傳統月餅中的極品,深受各方食客欣賞稱道。餡料採用優質大紅棗精製的棗泥,更將獨特的香甜口味彰顯到極至。
主料:低筋麵粉500克,糖漿,鹼水,花生油,檸檬酸,蛋液各適量。
餡料:棗泥餡52.5公斤,刷臉雞蛋4公斤(只用蛋黃)
做法:低筋麵粉、糖漿、鹼水、花生油、檸檬酸拌勻做成月餅坯皮,包入棗泥餡,扣入木模,取出刷蛋液,烤熟即可。
1.轉化糖漿和植物油,攪拌均勻。
2.然後加梘水拌勻,如圖中渾濁的顏色
3.篩入麵粉,用鏟子翻拌成面穗再團起來
4.將面團成光滑油亮的樣子,包好後放冷藏4小時至1夜
5.趁著面還在醒著,我們做餡,大棗蒸熟,用勺子去除棗核
6.棗肉放進料理機攪成泥
7.攪好的棗泥盛在容器中放冷藏1小時或I夜
8.面團從冷藏取出,分成20克的擠子用掌心揉搓圓
9.棗泥剛從冷藏取出立馬團成30克的圓球,包成月餅
10.月餅模具印成想要的形狀
11.烤箱200度預熱10分鍾,月餅表面噴水,200度烤8分鍾,拿出涼2分鍾刷蛋黃,然後轉160度2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