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拔模角度怎麼計算
有個很簡單的辦法來計算:
如果是2°的拔模角,高度10mm,那從上視圖來看,拔模角的起點到終點的距離為:2*10/60=0.33mm。
你自己核對一下。
演算法的根據為:當角度很小時a=sin(a),將a換成弧度就是了。
2. 塑膠模長用的撥模角度是多少度
常用的在1-2°
很光滑的不透明件,深度小的10mm以內,模具拋光的情況下要求高點0.5°也做過。
透明件建議不要小於1.5°,通常做2-3°
表面有皮紋一般不小於2°
除非造型有特別的要求的,否則允許的情況下,做好都做2-3°
但是造型或者配合要求特殊,0.5°~1°,我也做過不少。模具廠的意見可以聽取,但是不是唯一標准。
3. 注塑成形中模具的拔模方向和角度怎麼確定啊
注塑模的脫模方向按照產品的設計要求,在保證尺寸的前提下,動模型芯應端面取小端尺寸,根部取大尺寸;定模型腔口部取大尺寸,底部取小尺寸。脫模斜度根據不同的塑料品種,一般應在20′~1°30′之間。如果有特殊要求的另行確定。
4. UG分析拔模怎麼用
以這個簡單的體為例演示拔模分析的用法:
打開拔模分析對話框,通過指定方位來確定脫模方向
框選需要分析的模型的所有的面
將限制角度調到合適的大小
結合左側的綵帶即可得出拔模結果,拔模角度介於0-0.05°的面顯示為黃色,大於0.05°的面顯示為綠色,介於-0.05-0°的面顯示為藍色,小於0.05的面顯示為紅色。顏色可以在拔模分析命令中修改。
5. 拔模斜度有什麼作用一般是多少度
拔模斜度作用是為了方便出模而在模膛兩側設計的斜度。一般來說,以7°以上為好,而其方向則以機台的頂桿頂出或油缸動作的方向為准。尤其是凹模面有蝕紋的時候,更應該注意拔模斜度的問題。
零件冷卻的時候,將向型芯收縮。而拔模斜度有助於零件避免受到型芯的影響。即便存在取消拔模斜度的想法,但也一定不要取消拔模斜度。如果拔模斜度降低,零件的鎖定力將變大,從而所需要的將零件從模具中拆卸下來的力也將增大。
塑型時間也不得不延長,因為這樣才可以使零件充分冷卻,保證可以從模具中拆卸出來。因為零件必須冷卻到剛度足夠大,才可以在不變形的情況下頂出。
這種冷卻時間可以佔到整個塑型時間的50%~80%。相反,拔模斜度越大,所需要的將零件從模具中拆卸出來的力就越小,零件從模具中拆卸出來的時間也就越短。
考慮到上述相互矛盾的對抗因素,對於大多數填充物料而言,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法就是將拔模斜度降低到1°。但是,人們很容易將1°作為對於任何情況都採用的習慣性數值,這樣就忽略了合理的拔模斜度可能節省的成本。
(5)ug塑料模具拔模角多少擴展閱讀
模具設計時,型芯或凸台的拔模斜度可取某高度范圍的最大值,型腔的拔模斜度可取某高度范圍的最小值。型芯的拔模斜度取最大值,動模型腔的拔模斜度取最小值,這樣,試模後可根據製件實際情況對模具進行修理。
流體壓力成型機床的頂出機構在動模部分,只有保證開模後製件停留在動模,才能有效完成製件的頂出。模具設計時,當不能完全確定製件在開模後到底停留在哪一半模時,在製件尺寸公差范圍內適當調整拔模斜度可使製件在開模後停留在預想的那一半模。
當對製件中的d1、d2、d3、d4有同心度要求時,分型面必須在A~A處且d1與d2設計在同一型芯上才能使模具保證其要求,但很難確定製件在開模後到底停留在哪一半模。模具設計時只要把動模的拔模斜度盡可能取小而靜模的拔模斜度取大(在製件尺寸公差范圍內),就可使製件在開模後停留在動模。
塑膠產品在設計上通常會為了能夠輕易的使產品由模具脫離出來而需要在邊緣的內側和外側各設有一個傾斜角為出模角。若然產品附有垂直外壁並且與開模方向相同的話,則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開模力才能打開,而且,在模具開啟後,產品脫離模具的過程亦相信十分困難。
6. UG建模中如何測量工件的拔模斜度
下面就以UG4.0為例:
1.單擊菜單欄中的分析——角度。
7. 注塑模具拔模角做多大比較好
0.5差不多了,這個還是要看你的產品的,主要是用於脫模
8. UG中的拔模角是什麼意思一般什麼時候用到拔模角拔模角的作用是什麼
拔模角——改變面的斜度,一般模具分型的時候用到,角度越大越容易脫模。
9. ug7.5中說的拔模角度指哪個角度 比如我在螺帽上拔模30度 應該指哪個角度是30
如果你的拔模角度是30度,那就是拔模後的面與拔模方向呈30度角,如圖,拔模面是立方體最左邊的面,拔模方向與立方體底面互相垂直,圖中顯示的中間有透明的一小段藍色的那個角就是拔模的30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