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怎麼消除模具熔合紋

怎麼消除模具熔合紋

發布時間:2022-09-13 03:15:20

Ⅰ 塑膠注塑平面有紋路什麼原因

成型缺陷以及形成原因

料頭附近有暗區
1、表觀 在料頭周圍有可辨別的環形—如使用中心式澆口則為中心圓,如使用側澆口則為同心圓,這是因為環形尺寸小,看上去像黯暈。這主要是加工高粘性(低流動性)材料時會發生這種現象,如PC、PMMA和ABS等。
物理原因 如果注射速度太高,熔料流動速度過快且粘性高,料頭附近表層部分材料容易被錯位和滲入。這些錯位就會在外層顯現出黯暈。
在料頭附近,流動速度特別高,然後逐步降低,隨著注射速度變為常數,流動體前端擴展為一個逐漸加寬的圓形。同時在料頭附近為獲得低的流體前流速度,必須採用多級注射,例如:慢—較快—快。目的是在整個充模循環種獲得均一的熔體前流速度。
通常以為黯暈是在保壓階段熔料錯位而產生的。實際上,前流效應的作用是在保壓階段將熔料移入了製品內部。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流速太高 採用多級注射:慢-較快-快
2、熔料溫度太低 增加料筒溫度,增加螺桿背壓
3、模壁溫度太低 增加模壁溫度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澆口與製品成銳角 在澆口和製品間成弧形
2、澆口直徑太小 增加澆口直徑
3、澆口位置錯誤 澆口重新定位

注塑成型缺陷之二:銳邊料流區有黯區
1、表觀 成型後製品表面非常好,直到銳邊。銳邊以後表面出現黯區並且粗糙。
物理原因
如果注射速度太快,即流速太高,尤其是對高粘性(流動性差)的熔體,表面層容易在斜面和銳邊後面發生移位和滲入。這些移位的外層冷料就表現為黯區和粗糙的表面。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流體前端速度太快 採用多級注射:快-慢,在流體前端到達銳邊之前降低注射速度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模具內銳角過渡 提供光滑過渡

注塑成型缺陷之三:表面光澤不均
1、表觀 雖然模具具有均一的表面材質,製品表面還是表現為灰黯和光澤不均勻。
物理原因
注射成型生產的製品表面多少是模具表面的翻版。表面粗糙取決於熱塑性材料本身,它的粘性、速度設置以及成型參數如注射速度、保壓和模溫。因而,由於仿製的表面粗糙度的原因,製品表面會出現為灰黯、較黯或光滑。
理論上說,當被點蝕或侵蝕過的模具表面已精確仿製,投射到製品表面的光線會發生漫反射。因此,表面會出現黯區。對具有較少精確仿製的表面,漫反射現象就會得到控制進而製品表面出現好的光澤效果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保壓太低 提高保壓壓力
2、保壓時間太短 提高保壓時間
3、模壁溫度太低 提高模壁溫度
4、熔料溫度太低 提高熔體溫度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模壁截面差異太大 提供更均一的模壁截面
2、材料積留過多或棱邊尺寸過大 避免材料積留過重或棱邊尺寸過大
3、料流線處排氣不好 提高模具在料流線處的排氣

注塑成型缺陷之四:空隙
1、表觀
製品內部的空隙表現為圓形或拉長的氣泡形式。僅僅是透明的製品才可以從外面看出裡面的空隙;不透明的製品無法從外面測出。空隙往往發生在壁相對較厚的製品內並且是在最厚的地方。

物理原因
當製品內有泡產生時,經常認為是氣泡,是模具內的空氣被流入模腔的熔料裹入。另一個解釋是料筒內的水氣和氣泡會想方設法進入到製品的內部。所以說,這樣的「泡」的產生有多方面的根源。
一開始,生產的製品會形成一層堅硬的外皮,並且視模具冷卻的程度往裡或快或慢的發展。然而在厚壁區域里,中心部分仍繼續保持較長時間的粘性。外皮有足夠強度抵抗任何應力收縮。結果,裡面的熔料被往外拉長,在製品內仍為塑性的中心部分形成空隙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保壓太低 提高保壓壓力
2、保壓時間太短 提高保壓時間
3、模壁溫度太低 提高模壁溫度
4、熔料溫度太高 降低熔體溫度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澆口橫截面太小 增加澆口橫截面,縮短澆道
2、噴嘴孔太小 增大噴嘴孔
3、澆口開在薄壁區 澆口開在厚壁區

注塑成型缺陷之五:氣泡

1、表觀
製品表面和內部有許多氣泡—主要在料頭附近。流道中途和遠離料頭的地方—不僅是發生在製品壁厚的地方。氣泡有著不同的尺寸和不同的形狀。
物理原因
氣泡主要發生在必須在高溫下加工的熱敏性材料。如果必須的成型溫度太高,通過分子分裂而導致材料分解,熔料就有發生熱降解的危險,成型過程中氣泡就容易產生。
如果周期時間長,通常可能是太長的殘留時間和行程利用不足的原因。也可能因為料筒內的熔料過熱。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熔料溫度太高 降低料筒溫度、螺桿背壓和螺桿轉速
2、熔料在料筒內殘留時間過長 使用較小的料筒直徑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不合理的螺桿幾何形狀 使用低壓縮螺桿

注塑成型缺陷之六:白點
1、表觀 料頭附近有未熔化的顆粒。對薄壁製品來說是不可能獲得光滑的表面。
物理原因
由於薄壁製品生產成型周期短,因此必須以很高的螺桿轉速進行塑化從而使熔料在螺桿料筒內殘留時間縮短。在碰到薄壁製品生產時,通常包括PE、PP,模具工會試著降低熔料溫度以縮短冷卻時間,未完全熔化的顆粒會被注射進模具內。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熔料溫度太低 增加料筒溫度
2、螺桿轉速太高 降低螺桿轉速
3、螺桿背壓太低 增加螺桿背壓
4、循環時間短,即熔料在料筒內殘留時間短 延長循環時間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不合理的螺桿幾何形狀 選用適當幾何形狀的螺桿(含計量切變區)

注塑成型缺陷之七:灰黑斑紋
1、表觀 灰黑斑紋可能發生在澆口附近,流道的中間和遠離澆口的部分。只能在透明的零件中可看出,並且往往用PMMA,PC和PS料製成的產品有此現象。
物理原因
如果計量過程開始太早,螺桿喂料區里顆粒裹入的空氣沒有溢出喂料口,空氣就會被擠入熔料內。然而,喂料區內的壓力太低不能將空氣移到後面。料筒內熔料中被擠入的空氣就會使製品內產生灰黑斑紋。
就像壓縮點火式柴油發動機裡面所發生的情況一樣,被料筒內擠入的空氣所造成的焦化現象有時被稱為「柴油機效應」。
焦化現象可解釋熔料和擠入的氣泡交接的地方由於壓縮作用產生高溫,同時空氣內的氧氣通過氧化作用使熔料產生斷裂。
工藝調試應該在喂料區的中間開始熔化過程,此處熔料壓力已較高,迫使顆粒之間的空氣朝後移動並溢出料口。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螺桿背壓太低 增加螺桿背壓
2、喂料區的料筒溫度過高 降低喂料區的料筒溫度
3、螺桿轉速過快 降低螺桿轉速
4、循環時間短,即熔料在料筒內殘留時間短 延長循環時間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不合理的螺桿幾何形狀 選用加料段長的螺桿,且加料段的螺槽較深

注塑成型缺陷之八:料頭附近有灰黑斑
1、表觀 製品表面上以澆口或附近一點為中心向外發散出現銀色或黑色紋跡。如果使用低粘性(高流動性)材料和高成型溫度,紋路大多是黑色,如果採用高粘性(低流動性)材料,紋路大多是銀白色。
物理原因
這是由被擠入和壓縮的另一種氣泡。如果螺桿降壓幅度太高(螺桿回縮),降壓速度過快,螺桿頭前面的熔料釋放太多,會在熔料內產生負壓,在熔料溫度太高的情況下,很容易在熔料內形成氣泡。
這些氣泡會在以後的注射階段再次受到壓縮,導致黑色紋路在製品內生成,最終成為「柴油機效應」。
如果澆口為中心式澆口,紋路就會從料頭向外輻射。在帶熱流道注射的情況下,紋路只會再某段流道以後出現,因為在熱流道里的材料不包含任何氣泡,因而材料不會產生燒焦的痕跡。只有再料筒頭的熔料才會產生燒焦的痕跡。
假如是低粘性的熔料,紋路比高粘性材料更灰黯和更大,因為前者再螺桿降壓過程中容易產生真空和空隙。

3、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a、螺桿降壓太高 減小螺桿降壓幅度
b、螺桿降壓率太高 減小螺桿降壓率
c、熔料溫度太高 降低料筒溫度,降低螺桿背壓,降低螺桿轉速

注塑成型缺陷之九:放射紋
1、表觀 從澆口噴射出,有灰黯色的一股熔流在稍微接觸模壁後馬上被隨後注入的熔料包住。此缺陷可能部分或完全隱藏在製品內部。
物理原因
放射紋往往發生在當熔料進入到模腔內,流體前端停止發展的方向。它經常發生在大模腔的模具內,熔流沒有直接接觸到模壁或沒有遇到障礙。通過澆口後,有些熱的熔料接觸到相對較冷的模腔表面後冷卻,在充模過程中不能同隨後的熔料緊密結合在一起。
除去明顯的表面缺陷,放射紋伴隨不均勻性,熔料產生凍結拉伸,殘余應力和冷應變而產生,這些因素都影響產品質量。
在多數情況下不太可能只通過調節成型參數改進,只有改進澆口位置和幾何形狀尺寸才可以避免。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注射速度太快 降低注射速度
2、注射速度單級 採用多級注射速度:慢-快
3、熔料溫度太低 提高料筒溫度(對熱敏性材料只在計量區)。增加低螺桿背壓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澆口和模壁之間過渡不好 提供圓弧過渡
2、澆口太小 增加澆口
3、澆口位於截面厚度的中心 澆口重定位,採用障礙注射

冷料頭
1、表觀 這指的是有一塊冷料卡在或粘在料頭附近的表面上。冷料頭會導致製品表面出現痕跡,嚴重的還會降低製品的力學性能
物理原因
當熔料可以在機器噴嘴或熱流道附近冷卻時往往會產生冷料頭。由於先注射進的熔料總是聚集在澆口附近,在此區域就會產生缺陷。它的成因是因為機器噴嘴或熱流道噴嘴周圍的溫度控制不合理。

3、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a、熱流道溫度太低 增加熱流道溫度
b、噴嘴溫度太低 測量噴嘴溫度,提高噴嘴溫度,減少噴嘴接觸區

4、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a、噴嘴橫截面太小 增加噴嘴橫截面
b、澆口幾何尺寸不合理 改變澆口幾何尺寸將冷料頭留在通道
c、熱流道幾何尺寸不合理 改變熱流道噴嘴幾何尺寸

注塑成型缺陷之十一:唱片紋
1、表觀 在整個料流方向上甚至到流道末端可以看出很深的槽。在採用高粘性(流動性差)材料和厚壁的製品生產時出現這種現象,這些槽看上去象唱片上的紋路。在PC料做成的產品上非常清晰,但在ABS製品上更大,並且呈灰黯色。
物理原因
如果在注射過程中—特別時在低注射速度的條件下,接觸模具表面的熔體凝結速度太快,流動阻力太高,就會在流體前端產生扭曲。凝固的外層材料不會完全接觸模腔壁而形成波浪狀。這些波浪狀的材料會凍結,保壓也不再能夠將它們弄平整。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注射速度太低 增加註射速度
2、熔料溫度太低 提高料筒溫度,增加螺桿背壓
3、模具表面溫度太低 增加模具溫度
4、保壓太低 增加保壓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澆口橫截面太小 增加澆口橫截面,縮短澆道
2、噴嘴孔太小 增大噴嘴孔

注塑成型缺陷之十二熔接縫
熔接縫(Weld line)
表觀 在充模方式里,熔接縫是指各流體前端相遇時的一條線。特別是模具有高拋光表面的地方,製品上的熔接縫很象一條刮痕或一條槽,尤其是在顏色深或透明的製品上更明顯。熔接縫的位置總是在料流方向上。

物理原因
熔接縫形成的地方為熔料的細流分叉並又連接在一起的地方,最典型的是型芯周圍的熔流或使用多澆口的製品。在細流再次相遇的地方,表面會形成熔接縫和料流線。熔料周圍的型芯越大或澆口間的流道越長,形成的熔接縫就越明顯。細小的熔接縫不會影響製品的強度。
然而,流程很長或溫度和壓力不足的地方,充模不滿會造成明顯的凹槽。原因主要是流體前端未均勻熔合產生弱光點。聚合物內加入顏料的地方可能會產生斑點,這是因為在取向上有明顯的差異。澆口的數量和位置決定了熔接縫的數量和位置。流體前鋒相遇時的角度越小,熔接縫越明顯。
大多數情況下,工藝調試不可能完全避免熔接縫或料流線。所能做到的是降低其亮度,或將它們移到不顯眼或完全看不見的地方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注射速度太低 增加註射速度
2、熔料溫度太低 提高料筒溫度
3、模具表面溫度太低 增加模具溫度
4、保壓太低 增加保壓,盡早進行保壓切換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澆口位置不合理 重新定位澆口並將其移到不可見的地方
2、料流道處無排氣孔 排氣孔尺寸應符合材料的特性

注塑成型缺陷之十三:水跡紋
水跡紋(Moisture streaks)
表觀 水跡紋是在製品表面有很長的銀絲,水跡紋的開口方向沿著料流方向。在製品未完全充滿的地方,流體前端很粗糙。

物理原因
一些塑料如PA、ABS、PMMA、SAN和PBT等容易吸水。如果塑料儲藏條件不好,潮氣就會進入顆粒或附在表面。當顆粒熔化時,潮氣會轉變成蒸汽形成氣泡。在注射期間,這些氣泡會暴露在流體前鋒的表面,爆裂然後產生不規則的紋路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顆粒內殘留的水分太高 檢查顆粒的儲藏條件,縮短顆粒在料斗內的時間,給材料 提供足夠的預烘乾

注塑成型缺陷之十四:顏色不均
顏色不均(Colour streaks)
表觀 顏色不均是製品表面的顏色不一樣,可在料頭附近和遠處,偶爾也會在銳邊的料流區出現。
物理原因
顏色不均是因為顏料分配不均而造成的,尤其是通過色母、色粉或液態色料加色時。
在溫度低於推薦的加工溫度情況下,母料或色料不能完全均勻化。當成型溫度過高,或料筒的殘留時間太長,也容易造成顏料或塑料的熱降解,導致顏色不均。
當材料在正確的溫度下進行塑化或均化時,如果通過料頭橫截面時注射太快,可能會產生摩擦熱造成顏料的降解和顏色的改變。
通常在使用色母料時,應確保顏料及其溶解液需上色的樹脂在化學、物理特性方面的相容性。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材料未均勻混合 降低螺桿速度;增加料筒溫度,增加螺桿背壓
2、熔料溫度太低 增加料筒溫度,增加螺桿背壓
3、螺桿背壓太低 增加螺桿背壓
4、螺桿速度太高 減少螺桿速度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螺桿行程過長 用直徑較大或長徑比較大的料筒
2、熔料在料筒內停留時間短 用直徑較大或長徑比較大的料筒
3、螺桿L:D太低 使用長徑比較大的料筒
4、螺桿壓縮比低 採用高壓縮比螺桿
5、沒有剪切段和混合段 提供剪切段和(或)混合段

[討論]注塑成型缺陷之十五:燒焦紋
燒焦紋(Charred streaks)
表觀 製品表面表現出銀色和淡棕色的非常暗的條紋。
物理原因
燒焦暗紋是因為熔料過度熱降解而造成的。淡棕色的黯紋是因為熔料發生氧化或分解。銀紋的造成一般是因為螺桿、止逆環、噴嘴、料頭、製品內窄的橫截面或銳邊區域產生摩擦。
一般來說,在機器停工而料筒仍繼續加熱的時間內塑料會發生嚴重降解或分解現象。
如果僅在料頭附近發現條紋,原因就不止是熱流道溫度控制優化不足,還同機器的噴嘴有關。
熔料的溫度哪怕是稍微有點高,熔料在料筒內的殘留時間相對較長,也會導致製品的力學性能下降。在 因為分子熱運動而產生的降解連鎖反應的作用下,熔料的流動性會增加,以至讓模件不可避免地發生溢模的現象。對復雜模具尤其要小心。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熔料溫度太高 降低料筒溫度
2、熱流道溫度太高 檢查熱流道溫度,降低熱流道溫度
3、熔料在料筒內殘留時間太長 採用小直徑料筒
4、注射速度太高 減小注射速度:採用多級注射:快-慢

注塑成型缺陷之十六:玻璃纖維銀紋
玻璃纖維銀紋(Glass fiber streaks)
表觀 加入了玻璃纖維的塑料模製品的表面呈多樣缺陷:灰暗、粗糙,部分出現金屬亮點等很明顯的特徵,尤其是凸起部分料流區,流體再次會合的接合線附近。

物理原因
如果注射溫度太低並且模溫太低,含有玻纖的材料往往在模具表面凝結過快,此後玻纖再也不會嵌到熔體內。當兩股料流前鋒相遇時,玻纖的取向是在每條細流的方向上,因而會在交叉的地方導致表面材質不規則,結果就會形成接合縫或料流線。
這些現象在料筒內熔料內未完全混合時更加明顯,例如螺桿行程太長,導致熔料混合不均的熔料也被注射。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注射速度太低 增加註射速度:考慮用多級注射:先慢-後快
2、模溫太低 增加模溫
3、熔料溫度太低 增加料筒溫度,增加螺桿背壓
4、熔料溫度變化高,如熔料不均勻 增加螺桿背壓;減小螺桿速度;使用較長的料筒以縮短行程

注塑成型缺陷之十七:溢邊
溢邊(Flash)
表觀 在凹處周圍,沿分型線的地方或模具密封面出現薄薄的飛邊。

物理原因
在多數情況下,溢邊的產生是因為在注射和保壓的過程中,機器的合模力不夠,無法沿分型線將模具鎖緊並密封。如果模腔內有地方壓力很高,此處模具變形就有可能造成溢模。在高的成型溫度和注射速度條件下,熔料在流道末端仍能充分流動,如果摸具沒有鎖緊就會產生溢邊。
如果只在模具上某一點發現溢邊,這就說明模具本身有缺陷:此處模具未完全封住。典型的溢邊情形:局部產生溢邊是由於模具有缺陷,而擴展到整個周圍則是因為合模力不夠。
必須注意!為避免溢邊在增加合模力時應該慎重,因為合模力過量易損壞模具。建議正確的做法是應仔細確認溢邊的真正原因。特別是在使用多型腔的模具之前,准備一些模具的分析資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這樣可以給所有的問題提供正確答案。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鎖模力不夠 增加鎖模力
2、注射速度太快 減少注射速度:用多級注射:快-慢
3、保壓切換晚 早一點保壓切換
4、熔料溫度太高 降低料筒溫度
5、模壁溫度太高 降低模壁溫度
6、保壓太高 降低保壓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模具強度不夠 增加模具強度
2、模具在分型線或凸邊處密封不足 重新設計模具

注塑成型缺陷之十八:收縮
收縮(Sink marks)
表觀 塑件表面材料堆積區域有凹痕。收縮水主要發生在塑件壁厚厚的地方或者是壁厚改變的地方。

物理原因
當製品冷卻時,收縮(體積減小,收縮)發生,此時外層緊模壁的地方先凍結,在製品中心形成內應力。如果應力太高,就會導致外層的塑料發生塑性變形,換句話說,外層會朝里凹陷下去。如果在收縮發生和外壁變形還未穩定(因為還沒有冷卻)時,保壓沒有補充熔料到模件內,在模壁和已凝固的製品外層之間就會形成沉降。
這些沉降通常會被看成為收縮。如果製品有厚截面,在脫模後也有可能產生這樣的縮水。這是因為內部仍有熱量,它會穿過外層並對外層產生加熱作用。製品內產生的拉伸應力會使熱的外層向里沉降,在此過程中形成收縮。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保壓太低 增加保壓
2、保壓時間太短 延長保壓時間
3、模壁溫度太高 降低模壁溫度
4、熔料溫度太高 降低熔料溫度,降低料筒溫度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料頭橫截面太小 增加料頭橫截面
2、料頭太長 縮短料頭
3、噴嘴孔太小 增加噴嘴孔徑
4、料頭開在薄壁處 將料頭定位在厚壁處
5、材料堆積過量 避免材料堆積
6、壁/筋的截面不合理 提供較合理的壁/筋的截面比例

注塑成型缺陷之十九:注射不足
注射不足(Short shot)
表觀 : 模腔未完全充滿,主要發生在遠離料頭或薄壁面的地方。

物理原因
熔料的注射壓力和/或注射速度太低,熔料在射向流長最末端過程中冷卻。通常在低熔料溫度和模溫的條件下注射高粘性材料時會碰到這種情況。它也會發生在需要高壓注射但保壓設置低不成比例的時候。
實際上,當需要高注射壓力時,保壓也應按比例提高:正常時,保壓應為注射壓力的50%左右,但如果採用高注射壓力,保壓應為70%~80%。
如在料頭附近發現注射不滿,可以解釋為:流體前鋒在這些點被阻擋,較厚的地方先被充滿。如此,在模腔幾乎被充滿之後,在薄壁處的熔料已經凝結並且在流體中心部位有少量的流動導致注射不足。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注射壓力太低 增加註射壓力
2、注射速度太低 增加註射速度
3、保壓太低 增加保壓
4、保壓切換太早 延遲從注射到保壓的切換
5、熔料溫度太低 增加料筒溫度,增加螺桿背壓
6、保壓時間太短 延長保壓時間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流道/料頭橫截面太小 增加流道/料頭的橫截面
2、模具排氣不足 提高模具排氣性
3、噴嘴孔太小 增加噴嘴孔徑
4、薄壁處的厚度不夠 增加截面厚度

注塑成型缺陷之二十:翹曲
翹曲(Warpage)
表觀 製品的形狀在製品脫模後或稍後一段時間內產生旋轉或扭曲現象。典型表現為,製品平坦部分有起伏,直邊朝里或朝外彎曲或扭曲。

物理原因
製品-因其特性-凍結的分子鏈在應力作用下發生內部移位。在脫模的時候,按不同的製品形狀,應力往往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變形。內應力使製品收縮不均,小顆粒移位,顆粒內冷卻不平衡或顆粒內產生過量的壓力。特別是用部分結晶材料製成的製品,如PE、PP、POM比非晶體材料如PS、ABS、PMMA和PC更容易產生縮壁,更易於翹曲。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模內壓力太高 降低保壓,將保壓切換提前
2、模溫太低 增加模具溫度
3、流體前鋒,粘性太低 增加註射速度
4、熔料溫度太低 增加料筒溫度,增加螺桿背壓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模溫不穩定 提供冷卻/加熱均衡的模具
2、截面厚度不規則 按樹脂特性重新設計製品形狀尺寸

注塑成型缺陷之二十一:頂白
頂白(Ejector marks)
表觀 在製品面對噴嘴一側,即在頂出桿位於模具頂出一側的地方發現應力泛白和應力升高的現象

物理原因
如果必須的脫模力太高或頂出桿的表面相對較小,此處的表面壓力會很高,發生變形最終造成頂出部位泛白。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保壓太高 降低保壓
2、保壓時間太長 縮短保壓時間
3、保壓時間切換太遲 將保壓切換提前
4、冷卻時間太短 延長冷卻時間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見下表:
1、脫模斜度不夠 按規格選擇脫模斜度
2、脫模方向上表面粗糙 對脫模方向上模具進行拋光
3、頂出一側上形成真空 型芯內裝氣閥. 來源 http://..com/question/123852805.html?si=1

Ⅱ 注塑中的氣紋是怎樣形成怎樣解決

兩個流動前沿相遇時形成熔合紋,因而,在多澆口方案中熔合紋不可避免,在單澆口時,由於製品的幾何形狀以及熔體的流動情況,也會形成熔合紋。熔合紋不僅影響外觀,而且為應力集中區,材料結構性能也受到削弱。改變流動條件(如澆口的數目與位置等)可以控制熔合紋的位置,使其處於製品低感光區和應力不敏感區(非「關鍵」部位)。而氣穴為熔體流動推動空氣最後聚集的部位,如果該部位排氣不暢,就會引起局部過熱、氣泡、甚至充填不足等缺陷,此時就應該加設排氣裝置。流動模擬軟體可以為用戶准確地預測熔合紋和氣穴的位置。

Ⅲ 塑膠模具在加工過程中,主要有哪些成型不良顯現怎樣才能避免這些不良顯現

1、披鋒,是塑膠模具加工過程中最大的不良;
2、脫花是排在第二位
3、困氣;
4、頂白或頂高;

Ⅳ 注塑成型過程中常見的20種缺陷和解決辦法~越多越好~注塑機工作出現的問題也算~

塑件不足方面:

1、塑料供給不足,溫度低,注射量不夠。

2、注射壓力小,注射時間短,保壓時間短。

3、注射速度大快或太慢。

4、噴嘴溫度低,堵塞或孔徑過小,料桶溫度低。

尺寸不穩定:

1、成型條件(溫度、壓力、時間)不穩定,成型周期不一致。

2、注塑機性能不良或塑化不勻。

3、機器電器或液壓系統不穩定。

有氣泡:

1、料溫過高,加熱時間過長。

2、注射壓力小。

3、注射速度過快。

塌坑或凹痕:

1、料溫高,模具溫度高,冷卻時間短。

2、注射壓カ小,速度慢。

3、注射及保壓時間短。

4、加料量不夠,供料不足,余料不夠。

(4)怎麼消除模具熔合紋擴展閱讀:

注塑成型工藝:

1、填充。時間從模具閉合開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約95%為止。理論上,填充時間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成型時間(或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

2、保壓階段。持續施加壓力,壓實熔體,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補償塑料的收縮行為。在保壓過程中,由於模腔中已經填滿塑料,背壓較高。在保壓壓實過程中,注塑機螺桿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動,塑料的流動速度也較為緩慢,這時的流動稱作保壓流動。

由於在保壓階段,塑料受模壁冷卻固化加快,熔體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內的阻力很大。在保壓的後期,材料密度持續增大,塑件也逐漸成型,保壓階段要一直持續到澆口固化封口為止,此時保壓階段的模腔壓力達到最高值。

3、冷卻階段。因為成型塑料製品只有冷卻固化到一定剛性,脫模後才能避免塑料製品因受到外力而產生變形。由於冷卻時間占整個成型周期約70%~80%,因此設計良好的冷卻系統可以大幅縮短成型時間,提高注塑生產率,降低成本。

設計不當的冷卻系統會使成型時間拉長,增加成本;冷卻不均勻更會進一步造成塑料製品的翹曲變形。

4、脫模是一個注塑成型循環中的最後一個環節。雖然製品已經冷固成型,但脫模還是對製品的質量有很重要的影響,脫模方式不當,可能會導致產品在脫模時受力不均,頂出時引起產品變形等缺陷。

脫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頂桿脫模和脫料板脫模。設計模具時要根據產品的結構特點選擇合適的脫模方式,以保證產品質量。

Ⅳ 塑膠模具開模不平衡,導致產品拉傷,該怎麼修理模具

這是個常見問題。導柱都是有間隙的,至少0.02mm。開模時這0.02就會造成瞬間錯動,有紋面的產品就會拉傷。通常很小的產品才會有這么高外觀要求。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模架增加精密定位器,最好是方塊組件。

Ⅵ 聚醯胺的缺陷不足

缺陷原因解決方法填充不足注射壓力不足 注射速度慢 熔料溫度低 排氣不良 澆口過小 過膠圈磨損 提高注射壓力 提高注射速度 提高機筒溫度, 在未填滿的部位加排氣孔 擴大澆口尺寸或縮短澆口流道的距離 檢查過膠圈的磨損程度,更換 表面無光澤製品密度不足 填充速度慢 模具溫度低 排氣不良 增加熔膠量,提高注射壓力 提高機筒溫度,提高注射速度 提高模具溫度 充分排氣 變 色熔料溫度過高 注射速度過快 澆口過小 模具排氣不良 降低機筒溫度、螺桿轉速、背壓 降低注射速度和注射壓力 擴大澆口尺寸 開設或增加排氣孔、槽 銀 紋乾燥不足 熔料溫度過高 注射速度過快 材料中有雜質 加強乾燥,加長乾燥時間或採用真空乾燥 降低機筒溫度、螺桿轉速 降低注射速度和注射壓力 檢查材料中有無雜質 適當增加背壓 熔合紋熔料充模後冷卻快引起 澆口位置開設不當 提高注射壓力、速度、機筒溫度、模具溫度 更改澆口位置,使熔合紋出現在不受負荷或不顯著的部位;開設冷料井,使熔合紋處的冷料排出 翹 曲製品冷卻不均勻 製品壁厚不均勻 填充過度 注射速度過快 調整模具的溫度控制,使其冷卻均勻 產品的設計盡量使其壁厚均勻 降低注射壓力和保壓壓力 降低注射速度 收縮、凹陷製品密度不足 熔料含有氣體 製品壁厚過厚 熱收縮大 增加熔膠量,提高注射壓力,延長注射時間 充分乾燥材料 製品厚度不要超過7—10MM 降低機筒溫度及模具溫度 內部裂紋製品冷卻過快 殘余應力 提高模具溫度,製品取出後浸入熱水或放入烘箱中緩慢冷卻 降低注射速度,提高模具溫度 燒焦排氣不良 熔料溫度過高 增加排氣孔 降低機筒溫度、注射速度 加大澆口 脫模困難、頂出破裂模具的脫模錐度不足,表面光潔度不足 脫模頂針的位置不當或直徑過小 加大脫模錐度,模具表面拋光 增加頂針數量或加大頂針直徑 延長冷卻時間,降低機筒溫度、模具溫度 下料困難或不下料機筒溫度設置不當 機筒下料口處冷卻不足 螺桿、機筒設計不當 料斗、下料口堵塞 適當提高機筒中段溫度、降低後段溫度 檢查冷卻水管有無堵塞 螺桿的加料段較長、螺槽較深、該處機筒拉槽 檢查材料中有無尺寸較長的再生料、再生料的使用比例過大。

Ⅶ 注塑產品表面有熔接痕怎麼解決

注塑產品有熔接痕,可以按照如下處理方法:

1、提高熔體溫度有利於改善塑件表面熔接痕。

2、提高注射壓力有助於克服流道阻力,把壓力傳遞到熔體前鋒,使熔體在熔接痕處以高壓熔合,增加熔接痕處的密度,從而使熔接痕強度得到提高。

3、提高保壓壓力不僅可以給熔料分子鏈的運動提供更多的動能,而且能夠促進兩股熔體的相互結合,從而提高熔接痕區域的密度和熔接痕的強度。

4、提高注射速度和縮短注射時間會減少熔體前鋒匯合前的流動時間,降低熱損耗,並加強剪切生熱,使熔體黏度下降,流動性增加,從而提高熔接痕強度。

5、合理的模具結構可以減少熔接痕的產生,提高熔接痕區域的強度或降低熔接痕對塑件整體性能的影響。

(7)怎麼消除模具熔合紋擴展閱讀

注塑加工時熔接痕是由於來自不同方向的熔融樹脂前端部分被冷卻、在結合處未能全部融合而產生的。一般情況下,主要影響外觀,對塗裝、電鍍產生影響。嚴重時,對製品強度產生影響(尤其是在纖維增強樹脂時,尤為嚴重)。

注塑件熔接痕產生原因:

1、熔料流動性不足

如果熔料流動性不足,熔接處的熔料溫度將更低,並且壓力損失也大,勢必使注塑件熔接痕明顯、強度下降。

2、存在空氣或揮發成分

如果排氣不暢,熔接痕當然變得明顯。這種情形嚴重時還會引起填充不足或燒傷(參照填充不足、燒傷);所以在熔料流動時首先應把空氣或揮發成分排除掉。

3、脫模劑造成

當模腔表面塗有脫模劑時,一旦被熔料運送到熔接處,因脫模劑與熔料相互不熔合而產生注塑件熔接痕。當使用含硅脫模劑時,這種現象更嚴重。如果這種熔接痕粗重,往往使製件變得脆弱,並且易開裂。

4、著色劑造成

如果加入鋁箔或微粒狀著色劑成型圓片製件,熔接痕明顯地隨著色劑的性質變化。

5、模具缺陷

按照以上途徑仍然消除不掉熔接痕,就只能從模具結構上來解決問題。

Ⅷ 注塑不良主要有哪些,怎麼解決

改性塑料注塑成型生產中,偶發的問題真不少,每一種問題如何辨別,怎麼應對?小編匯總了一下,如下:
欠註:(1)熔料溫度太低。應適當提高料筒及噴嘴溫度。(2)成型周期太短。應適當延長。(3)注射壓力偏低。應適當提高。(4)注射速度太慢。應適當加快。(5)保壓時間偏短。應適當延長。(6)供料不足。應增加供料量。(7)螺桿背壓偏低。應適當提高。(8)澆注系統結構尺寸偏小。應適當放大澆口和流道截面。(9)模具排氣不良。應增加模具排氣。(10)模具強度不足。應盡量提高模具剛性。
溢料飛邊:(1)熔料溫度太高。應適當降低料筒及噴嘴溫度。(2)注射壓力太高。應適當降低。(3)注射速度太快。應適當減慢。(4)保壓時間偏長。應適當縮短。(5)供料過多。應適當減少供料量。(6)鎖模力不足。應增加鎖模力。(7)模具強度不足。應盡量提高模具剛性。(8)鑲件設置不合理。應適當調整。(9)澆口截面較大。應適當減小。(10)模具安裝不良,基準未對中。應重新裝配模具。
氣泡:(1)熔料溫度偏高。應適當降低料筒及噴嘴溫度。(2)成型周期太長。應適當縮短。(3)注射壓力偏低。應適當提高。(4)注射速度太快。應適當減慢。(5)保壓時間太短。應適當延長。(6)模具溫度不均勻。應合理設置模具冷卻系統和流量。(7)模具排氣不良。應增加模具排氣。(8)製品結構設計不合理,壁太厚。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調整。(9)澆口截面太小。應適當放大。
翹曲變形:(1)熔料溫度太低。應適當提高料筒溫度。(2)成型周期偏短。應適當延長。(3)注射壓力太高。應適當降低。(4)注射速度太快。應適當減慢。(5)保壓時間太長。應適當縮短。(6)模具溫度不均勻。應合理設置模具冷卻系統和流量。(7)澆口截面尺寸太小。應適當放大。(8)頂出裝置設置不合理。應盡量增加頂出截面積及頂出點。(9)模具強度不足。應盡量提高模具剛性。
收縮凹陷:(1)熔料溫度偏高。應適當降低料筒溫度。(2)注射壓力太低。應適當提高。(3)模具溫度太高。應適當降低。(4)製品壁太厚。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調整。(5)澆口截面尺寸太小。應適當放大。(6)成型周期太短。應適當延長。(7)保壓時間太短。應適當延長。
熔接痕:(1)熔料溫度太低。應適當提高料筒及噴嘴溫度。(2)注射壓力太低。應適當提高。(3)注射速度太慢。應適當加快。(4)模具溫度太低。應適當提高。(5)製品結構設計不合理或壁太薄。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調整。(6)澆注系統結構尺寸偏小。應適當放大澆口和流道截面。(7)模具內的冷料穴太小。應適當放大。(8)原料內混入異物雜質。應進行清除。(9)脫模劑用量偏多。應盡量減少其用量。(10)原料著色不均勻。應使原料著色均勻。
燒焦黑紋:(1)熔料溫度太高,產生過熱分解。應適當降低料筒溫度。(2)成型周期太長。應適當縮短。(3)注射速度太快。應適當減慢。(4)螺桿背壓太高。應適當降低。(5)澆口截面尺寸太小。應適當放大。(6)模具排氣不良。應增加模具排氣。(7)原料乾燥不良。應提高乾燥溫度及延長乾燥時間。(8)脫模劑用量太多。應盡量減少其用量。
表面劃痕:(1)注射壓力太高。應適當降低。(2)保壓時間偏長。應適當縮短。(3)模具溫度太低。應適當提高。(4)頂出裝置設置不合理。應盡量增加頂出截面積及頂出點。(5)脫模斜度不足。應適當增加。
光澤不良:(1)熔料溫度偏低。應適當提高料筒及噴嘴溫度。(2)成型周期太長。應適當縮短。(3)模具溫度偏低。應適當提高。(4)澆注系統結構尺寸偏小。應適當放大澆口和流道截面。(5)模具排氣不良。應增加模具排氣。(6)原料內混入異物雜質。應進行清除或更換原料。(7)脫模劑用量太多。應盡量減少其用量。
色澤不均:(1)料筒溫度太高。應適當降低料筒溫度。(2)成型周期太長。應適當縮短。(3)螺桿背壓太低。應適當提高。(4)原料著色不均勻。應使原料著色均勻。
分層剝離:(1)熔料溫度太低。應適當提高料筒及噴嘴溫度。(2)螺桿背壓太高。應適當降低。(3)原料內混入異物雜質。應進行徹底清除。
希望以上資料可以幫到你,謝謝。

Ⅸ 注塑產品中的熔接線怎麼解決

解決方式是根據產生的原因決定的,如下:

1、原因:注射壓力低,注射速度慢。

解決方法是:提高注射壓力和注射速度。

2、原因:模溫低。

解決方法是:增加模溫,使熔料良好的自然熔合。

3、原因:脫模劑使用不合理。

解決方法是:控制脫模劑的用量及使用次數。

4、原因:模具排氣不良。

解決方法是:增加排氣或合理安排頂桿、鑲塊,利用間隙充分排氣。

5、原因:熔料溫度低。

解決方法是:提高料溫。

6、原因:原料流動性差。

解決方法是:調整注射工藝/改用流動性好的原料。

7、原因:澆口設置不合理。

解決方法是:合理設置澆口。

8、原因:碰穿位造成分。

解決方法是:更改澆口位置,合理設置熔接角度。

(9)怎麼消除模具熔合紋擴展閱讀:

注塑熔接前根據光纖的材料和類型,設置好最佳預熔主熔電流和時間以及光纖送入量等關鍵參數。熔接過程中還應及時清潔熔接機「V」形槽、電極、物鏡、熔接室等,隨時觀察熔接中有無氣泡、過細、過粗、虛熔、分離等不良現象,注意OTDR測試儀表跟蹤監測結果,及時分析產生上述不良現象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如多次出現虛熔現象,應檢查熔接的兩根光纖的材料、型號是否匹配,切刀和熔接機是否被灰塵污染,並檢查電極氧化狀況,若均無問題則應適當提高熔接電流。

Ⅹ k料的產品造型與模具設計

1) 產品造型
K料是無定型聚合物,不會結晶,因此,收縮率較小,而實際收縮率取決於產品設計和加工參數,厚的截面收縮率大於薄的截面,沿流動方向的收縮率大於垂直方向。此外,大部分注塑製品的翹曲現象是由於相鄰截面的收縮率不同而引起。所以,在產品造型設計時,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在允許的前提下,製品壁厚盡可能取大些,各處壁厚盡可能均勻,不要相差太大。這樣有利於注塑加工,並能得到良好的製品質量。
2) 脫模斜度與頂出系統
K料製品的表面較光滑,容易粘附在高度拋光的模具上,特別是深模的模芯。因此,在模具設計時脫模斜度應取較大值,一般大於3°,由於K料製品的粘模性,生產過程會出現脫模困難,故模具設計時,盡量使頂出力均勻分布在整個製品上,對於幾何形狀規則或大面積平整的製品,如杯、瓶、盒子等,最好採用脫模板或脫模環。對於形狀不規則的製品,盡可能採用直徑較大的頂針或採用數量較多的頂針,以增加有效頂出面積。
3) 流道
K料的注塑加工,可採用各種冷流道和熱流道,流道設計時,必須避免死角位,流道截面可取較大值,熱流道的加熱器必須安裝能精確控制的溫度控制器,以免膠料因滯留、剪切過量、溫度失控而引起的降解,影響製品的質量。
4) 澆口
K料的模具可以採用所有類型的澆口,澆口的設計應注意如下幾點:
a、澆口的尺寸在製品外觀允許的前提下盡量取大些,澆口太小,在高速注射時,膠料會因剪切過量而降解,影響製品的質量。對於厚度大於1.2mm的製品,澆口尺寸應為厚度的3/4,對於薄壁或特別小的製品,澆口尺寸也不能小於0.7mm。
b、澆口應設置在製品上機械強度要求不嚴格的部位,因為澆口附近的膠料最後注入模具,模具該處也比較熱,冷卻比較慢,所以製品的澆口附近部位的溫度較高,因收縮不同而存在內應力,導致製品的機械性能較差。
c、澆口應設置在盡可能均勻地向模腔注料的部位,以免注射成型時,缺料或飛邊現象。
d、澆口的位置應設置在從最大容量(或厚度)向小容量(或厚度)注料入模腔的部位,否則會因熔料在澆口附近提前冷卻,出現缺料或表面波紋等現象。
e、澆口應設置在避免產生熔合紋的位置,或者盡可能使熔合紋出現在不受力或不明顯的部位。
5) 排氣
K料對熱降解比較敏感,模具必須具有良好的排氣性能,否則,熔料充模時,會包裹空氣,壓縮生熱致使膠料升溫而降解甚至焦化,影響製品的外觀和熔合處的機械強度。排氣孔和排氣槽的開設應按實際需要而又不影響製品的外觀,一般排氣孔的直徑為0.5-0.8mm,排氣槽的厚度0.03-0.06mm,寬度3-6mm。

閱讀全文

與怎麼消除模具熔合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舊鋼管1米的多少錢1米 瀏覽:308
門頭不銹鋼邊條多少錢一米 瀏覽:847
焊接練習板怎麼用 瀏覽:689
絲網護欄怎麼用 瀏覽:86
杭州哪裡有鋁合金拐杖賣 瀏覽:730
Creo方管接三通圓管視頻 瀏覽:371
南寧彩鋼板房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853
南寧鋅合金回收價格是多少錢一斤 瀏覽:482
如何用25焊條焊鋅鋼管6 瀏覽:940
武漢到保定50噸鋼材多少錢 瀏覽:520
焊接時焊條噼里啪啦怎麼回事 瀏覽:865
22的鋼筋屈服應該是多少 瀏覽:585
鋼筋數量檢測多少錢一處 瀏覽:792
無錫鋁合金涼亭材料在哪裡有 瀏覽:798
尼龍製品模具起霧怎麼清除 瀏覽:363
精沖模具的銷釘孔怎麼加工 瀏覽:717
不銹鋼字怎麼圍邊 瀏覽:708
河南鍍鋅焊管廠 瀏覽:37
鋼鐵雄心英國怎麼打仗 瀏覽:722
不銹鋼風管品牌哪個好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