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如何正確拿取壓接模具

如何正確拿取壓接模具

發布時間:2022-08-30 05:46:06

㈠ 壓鑄模如何正確使用

制定正確的壓鑄工藝,壓鑄工正確熟練的操作和高質量的模具維修,對提高生產效率,保證壓鑄件質量,降低廢品率,減少模具故障,延長模具壽命致關重要。
一、制定正確的壓鑄工藝
壓鑄工藝是一個壓鑄工廠技術水平的體現,他能把壓鑄機特性、模具特性、鑄件特性、壓鑄合金特性等生產要素正確的結合起來,以最低的成本,生產滿足客戶要求的壓鑄產品。因此,必須重視壓鑄工藝工程師的選拔和培訓。壓鑄工藝工程師是壓鑄生產現場技術總負責人,除制定正確的壓鑄工藝,根據生產要素變化及時修訂壓鑄工藝外,還負責對模具安裝調整工、壓鑄操作工、模具維修工的培訓和提高。
(1)確定最合理的生產率,規定每一次壓射周期的循環時間。過低的生產率固然不利於提高經濟效益,過高的生產率往往以犧牲模具壽命和鑄件合格率為代價,算總帳細帳經濟益可能更差。
(2)確定正確的壓鑄參數。在確保鑄件符合客戶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應使壓射速度、壓射壓力、合金溫度最低。這樣,有利於降低機器、模具負荷,降低故障,提高壽命。根據壓鑄機特性、模具特性、鑄件特性、壓鑄鋁合金特性等腰三角形,確定快壓射速度、壓射壓力、增壓壓力、慢壓射行程、快壓射行程、沖頭跟出距離、推出行程、保壓時間、推了復位時間、合金溫度、模具溫度等。
(3)使用水基塗料,必須制訂嚴格詳細的噴塗工藝。塗料品牌,塗料與水的比例,模具每一個部位的噴塗量(或噴塗時間)和噴塗順序,壓縮空氣壓力,噴槍與成型表面的距離,噴塗方向與成型表面的角度等。
(4)根據壓鑄模實際確定正確的模具冷卻方案。正確的模具冷卻方案對生產效率、鑄件質量、模具壽命有極大的影響。方案應規定冷卻水開戶方法,壓鑄幾個模次開始冷卻,相隔幾個模次分幾次把冷卻水閥門開到規定開度。點冷卻系統的冷卻強度應由壓鑄工藝工程師現場調定,配合噴塗達到模具熱平衡。
(5)規定對不同滑動動部位,如沖頭、導柱、導套、抽芯機構、推桿、復位桿等部位的不同潤滑頻率。
(6)制訂每一個壓鑄件的壓鑄操作規程,並培訓和監督壓鑄工按規程操作。
(7)根據模具復雜程度和新舊程度,確定適當的模具預防性維修周期。適當的模具預防性維修周期應當是模具使用中將要出現故障而還沒有出現故障的壓鑄模次。模具使用中已經出現故障,不能繼續生產,被迫進行修理,不是被提倡的方法。
(8)根據模具復雜程度、新舊程度和粘模危險程度,確定模塊消除應力周期(一般5000~15000模次進行一次)和是否需要進行表面處理。
二、壓鑄培訓合格上崗
(1)嚴格執行壓鑄工操作規程,嚴格控制第一模次的循環時間,其誤差應小於10%。穩定的壓鑄循環時間,對一個鑄工廠的綜合效益至關重要。對產品質量穩定性、模具壽命、故障率等都有決定性影響。
(2)嚴格執行模具冷卻方案,模具冷卻是提高生產效率、鑄件質量、模具壽命,減少模具故障的有效方法。但是,錯誤的水冷卻操作,將對模具造成致命傷害。停止壓鑄生產,必須立即關閉冷卻水。
(3)澆柱撇潭、舀鋁、澆柱動作規范,做到舀入的金屬液不含氧化皮,澆入壓室的金屬液最少波動。手工澆注澆入量誤差控制在2—3%以內。
(4)清模及時清除積留在分型面、型腔、型芯、澆道、溢流槽、排氣道等處的金屬肖積垢,防止合模時壓塌模具表面,堵塞排氣道,或造成合模不嚴。清模時禁止使用鋼制工具接觸成型表面。
(5)噴塗噴塗是最重要、難度最大的壓鑄操作之一,必須嚴格按噴塗工藝操作。不正確的噴塗會使產品質量不穩定和模具早期限損壞。
(6)按規定及時對滑動部位進行潤滑。
(7)隨時注意合模緊度,經常檢查模具壓板壓緊情況和模具托架支撐情況,防止在使用中模具下沉或墜落。
(8)完成一個模具維修周期的模次,或完成規定的生產批量後停止生產,要保留最後一個壓鑄產品(最好帶澆、排系統),與模具一起送修。

㈡ 模具拆裝步驟

熟悉典型沖模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以及各零件的功用和裝配關系。

2.掌握各組件的裝配和檢測方法。

3.掌握凸、凹模間隙調整方法和模具總裝順序。

4.分析試模時常見缺陷的原因及調整辦法。

二、實訓設備、模具和工具

1.台鑽、J23-250型曲柄壓力機各一台。

2.沖裁模、彎曲模、拉深模若干套。

3.游標卡尺、角尺、塞尺、活動扳手、內六角扳手、一字旋具、平行鐵、台虎鉗、錘子、銅棒等常用鉗工工具,每實訓組一套。

三、實訓內容及步驟

1.拆裝前准備  仔細觀察已准備好的三種沖模,熟悉其各零部件的名稱、功用及相互裝配關系。

2.拆卸步驟  擬定模具拆卸順序及方法,按拆模順序將沖模拆為幾個部件,再將其分解為單個零件,並進行清洗。然後深入了解:凸、凹模的結構形狀,加工要求與固定方法;定位與導料零件的結構形式及定位特點;卸料、壓料零件的結構形式、動作原理及安裝方式;導向零件的結構形式與加工要求;支承零件的結構及其作用;緊固件及其它零件的名稱、數量和作用。在拆卸過程中,要記清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配合關系。

3.確定模具裝配步驟和方法

(1)組件裝配  將模架、模柄與上模座、凸模與固定板、凹模與固定板等,按照確定方法裝配好。(組件裝配內容視具體模具而確定)並注意裝配精度的檢驗。

(2)確定裝配基準  在模具總裝前,根據模具零件的相互依賴關系,易於保證裝配精度,來確定裝配基準。單工序模選擇在裝配過程中受限制較大的凸模(或凹模)部分為基準;復合模以及凸凹模作為裝配基準;連續模以凹模為裝配基準。

(3)制定裝配順序  根據裝配基準,按順序將各部件組裝、調整,恢復模具原樣。

註:裝配過程中,合理選擇裝配方法,保證裝配精度,並注意工作零件的保護。

4.試模  在壓力機上試模,驗證裝配精度以及沖壓件是否合格。若沖壓件不合格,需分析原因,對模具適當調整,直至工件合格為止。

四、實訓報告

1.畫出所拆裝模具裝配圖,並列出零件的明細表。

2.簡述主要組件的裝配方法,以及間隙的控制措施。

3.說明典型模具的總裝步驟及注意事項。

4.若沖件出現常見缺陷,分析其原因,說明解決的方法。

塑料模拆裝實訓

一、實訓目的

1.熟悉塑料模結構、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裝配關系。

2.掌握成型零件、結構零件的裝配和檢測方法,及模具總裝順序。

3.了解塑料模的試模有關知識。

二、實訓設備、模具及工具

1.注塑機一台。

2.壓縮模、注射模各一副。(注射模上具有側澆口、點澆口、側面分型與抽芯機構各一副)。

3.扳手、內六角扳手、錘子每實訓組一套。

4.鉗工工作台若乾颱。

三、實訓內容及步驟

1.拆裝前准備  對已准備好的模具仔細觀察分析,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裝配關系。

2.拆卸步驟  擬定拆卸順序和方法,再按順序將模具分解成單個零件,並進行清洗。拆卸過程中,要記住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連接方法,並把各零件按一定位置放置,以免丟失。

3.確定裝配步驟及方法

(1)確定裝配基準

(2)裝配各組件,如導向系統、型芯、澆口套、加熱和冷卻系統、頂出系統等。

(3)擬定裝配順序,按順序將動模和定模裝配起來。

4.試模  由實訓教師示範,將注射模安裝到注射機上,並進行模具的調整。(如:開模距離與製件高度調整、頂件出距離調整、鎖緊力調整等。)

㈢ 如何正確操作壓鑄機

(1)合攏模具;

(2)以人工或其他方式將金屬液澆入壓室;

(3)上沖頭以較低的壓射速度下移,進入壓室內及至剛接觸金屬液液面;

(4)上沖頭轉為較高的壓射速度壓下,而下沖頭則與上沖頭保持著中間一段存有金屬液的相對距離同步地快速下移;

(5)當下沖頭下移至讓出噴嘴孔口時,正好下到最底部而被撐住;於是,上、下沖頭一同擠壓金屬液高速向噴嘴孔(直澆道6的一部分)噴射;

(6)金屬液通過由噴嘴、澆口套4、定模的錐孔和分流器2組成的直澆道6,從內澆口3填充進入模具型腔;

(7)填充完畢,但上沖頭仍保持一定的壓力,直至型腔內的金屬液完全凝固成壓鑄件1為止;澆道和壓室內的金屬液分別凝固為直澆口和余料餅9;

(8)上沖頭提升復位;同時,下沖頭向上動作,將尚與直澆口相連的余料餅切離;

(9)下沖頭繼續上升,把余料餅舉出壓室頂面,再以人工或其他方式取走;

(10)下沖頭下移復位至堵住噴嘴孔口;

(11)打開模具,壓鑄件和直澆口一同留在動模上,隨即頂出並取出壓鑄件;一旦切離余料餅之後,開模動作可以立即執行,也可以稍緩至適當的時候執行,與下沖頭完成上舉和復位的動作無關;

至此,完成一次壓鑄循環。

(3)如何正確拿取壓接模具擴展閱讀

使用注意事項

(1)了解壓鑄機的類型及其特點;

(2)考慮壓鑄件的合金種類以及相關的要求;

(3)選擇的壓鑄機應滿足壓鑄件的使用條件和技術要求;

(4)選定的壓鑄機在性能、參數、效率和安全等方面都應有一定的裕度,以確保滿意的成品率、生產率和安全性;

(5)在保證第4點的前提下,還應考慮機器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據此來選擇性價比合理的壓鑄機;

(6)對於壓鑄件品種多而生產量小的生產規模,在保證第4點的前提下,應科學地選擇能夠兼容的規格,使既能含蓋應有的品種,又能減少壓鑄機的數量;

(7)在壓鑄機的各項技術指標和性能參數中,首要應注意的是壓射性能,在同樣規格或相近規格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壓射性能的參數范圍較寬的機型;

(8)在可能的條件下,盡量配備機械化或自動化的裝置,對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安全生產、企業管理以及成本核算都是有益的;

(9)評定選用的壓鑄機的效果,包括:成品率、生產率、故障率、維修頻率及其工作量、性能的穩定性、運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



㈣ 沖壓模具怎樣和壓力機連接,除了模柄外,外部是怎樣連接的

看沖床的上工作台是啥結構。如果只是在中心有一個圓孔鎖模柄,沒有其他的螺絲孔,那隻有用模柄。如果有在四角上螺栓通孔,就可以在沖模上模座上鎖一墊板,墊板上加工四角上螺絲,與沖床工作台對應。還有如果壓力機上工作台上有T型槽,可以用鎖下模座的方式鎖上模座固定。基本就這三種了。

㈤ 更換超聲波焊接機模具,怎麼更換

模具是超聲波焊接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塑料工件焊接成型的關鍵。在焊接的過程,根據不同的焊接要求,要使用不同的模具。在長期的使用後,模具本身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磨損,影響焊接效果,因此就需要更換新的模具。更換模具需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則利用更換後的模具焊接出來的產品效果不佳,降低產品的品質,影響企業的效益。那麼,正確的換模步驟是怎樣的,潘發華億告訴你!

(1)先開通超聲波設備的工作氣壓源,保證設備氣壓表正常指數。
(2)利用專用工具將設備上原有的焊接模具卸下,裝上需要焊接產品的超聲波模具(順時針為松,切記一定要擰緊)在此要注意先將模具的螺絲上緊。
(3)接通超聲波焊接機電源,打開啟動按鈕等待五秒,關閉電源,緊接著按下控制器上的音波檢測按鈕,聽到機器發出超聲(聲音應該是清脆,無沙啞和多餘噪音),如果聲音沙啞或尖叫,必須檢查模具是否有破裂或有松動,並採取對策。
(4)松動開機架後面的兩個緊固把手,將機器頭向上搖到一定高度。(根據產品高度來定)
(5)關閉氣源,使設備處於不通電靜置狀態。(將氣壓控制器調整氣壓值為「零」)
(6)將需要焊接的產品放在底模上,並保證合模。
(7)拉下整個模具發振筒,使上模靠近底模,搖動機頭升降器,使上模壓合到產品上,並保持產品與上下模具吻合。
(8)將氣壓加到0.1mpa,選擇開關撥到手動,按下兩個綠色啟動按鈕,使模具下降,並壓住產品。
(9)搖動升降器,使限位螺絲和發振筒保持1MM距離。(根據需要焊接的產品加減)
(10)擰緊機架緊固把手,固定好底模,按下紅色急停按鈕,使機頭上升。
(11)接通電源,啟動開關調試機器,看模具是否工作正常,焊接出來的效果如何。
(12)選擇開關波動自動,調整好產品的焊接參數、時間,准備生產。
(13)在日常使用中,注意對模具進行保養維護。

㈥ 沖壓如何裝拆模

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從事。因故障修模時需附有料帶,以便問題的查詢。打開模具,對照料帶,檢查模具狀況,確認故障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再進行模具清理,方可進行拆模。拆模時受力要均勻,針對脫料彈簧在固定板與脫料板。

一. 模具的維護要領:
連續模的維護,須做到細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從事。因故障修模時需附有料帶,以便問題的查詢。打開模具,對照料帶,檢查模具狀況,確認故障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再進行模具清理,方可進行拆模。拆模時受力要均勻,針對脫料彈簧在固定板與卸料板之間和卸料彈簧直接頂在內導柱上的模具結構,其脫料板的拆卸要保證脫平衡彈出,脫料板的傾斜有可能導致模具內凸模的斷裂。
1. 凸凹模的維護:
凸凹模拆卸時應留意模具原有的狀況,以便後續裝模時方便復原,有加墊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墊片的厚度並做好記錄。更換凸模要試插脫料塊、凹模是否順暢,並試插與凹模間隙是否均勻,更換凹模也要試插與沖頭間隙是否均勻。針對修磨凸模後凸模變短需要加墊墊片達到所需要的長度 應檢查凸模有效長度是否足夠。更換已斷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時要檢查相對應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組裝凸模要檢查凸模與固定塊或固定板之間是否間隙足夠,有壓塊的要檢查是否留有活動餘量。組裝凹模應水平置入,再用平鐵塊置如凹模面上用銅棒將其輕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強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裝好後要檢查凹模面是否與模面相平。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組裝完畢後要對照料帶做必要檢查,各部位是否裝錯或裝反,檢查凹模和凹模墊塊是否裝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換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夠,模具需要鎖緊部位是否鎖緊。注意做脫料板螺絲的鎖緊確認,鎖緊時應從內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鎖緊,不可先鎖緊某一個螺絲再鎖緊另一個螺絲,以免造成脫料板傾斜導致凸模斷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2.脫料板的維護:
脫料板的拆卸可先用兩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雙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難時,應檢查模具內是否清理干凈,鎖緊螺絲是否全部拆卸,是否應卡料引起的模具損傷,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切不可盲目處置。組裝脫料板時先將凸模和脫料板清理乾凈,在導柱和凸模導入處加潤滑油,將其平穩放入,再用雙手壓到位,並反復幾次。如太緊應查明原因(導柱和導套導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損傷,新換凸模是否能順利過脫料板位置是否正確,),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固定板有壓塊的要檢查脫料背板上脫料是否足夠。脫料板與凹模間的材料接觸面,長時間沖壓產生壓痕(脫料板與凹模間容料間隙一般為料厚減0.03-0.05mm,當壓痕嚴重時,會影響材料的壓制精度,造成產品尺寸異常、不穩定等,需對脫料鑲塊和脫料板進行維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應作精度檢查,它不等高時會導致脫料板傾斜,其精密導向、平穩彈壓功能將遭到破壞,須加以維護. 。

3. 導向部位檢查:
導柱、導套配合間隙如何,是否有燒傷或磨損痕跡,模具導向的給油狀態是否正常,應作檢查。導向件的磨損及精度的破壞,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個部位就會出現問題,故必須作適當保養以及定期的更換。檢查導料件的精度,若導料梢(正釘)磨損,已失去應有的料帶導正精度及功能,必須進行更換。檢查彈簧狀況(脫料彈簧和頂料彈簧等),看其是否斷裂,或長時間使用雖未斷裂,但已疲勞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須作定期的維護、更換,否則會對模具造成傷害或生產不順暢。

4. 模具間隙的調整:
模芯定位孔因對模芯頻繁、多次的組合而產生磨損,造成組裝後間隙偏大(組裝後產生松動)或間隙不均(產生定位偏差),均會造成沖切後斷面形狀變差,凸模易斷,產生毛刺等,可透過對沖切後斷面狀況檢查,作適當的間隙調整。間隙小時,斷面較少,間隙大時,斷面較多且毛邊較大,以移位元的方式來獲得合理的間隙,調整好後,應作適當記錄,也可在凹模邊作記號等,以便後續維護作業。日常生產應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較佳狀況時的料帶,如後續生產不順暢或模具產生變異時,可作為模具檢修的參考。另外,輔助系統如頂料銷是否磨損,是否能頂料,導料梢(正釘)及襯套是否已磨損,應注意檢查並維護。

二. 模具常見故障產生的原因.處理對策
在級進模的沖壓生產中,針對沖壓不良現象必須做到具體分析,採取行之有效的處理對策,從根本上解決所發生之問題,如此才能降低生產成本,達到生產順暢。以下就生產中常見的沖壓不良現象其產生的原因及處理對策分析如下,供模具維修人員參考。
1.沖件毛邊.
(1)原因:A、刀口磨損; B、間隙過大研修刀口後效果不明顯;C、刀口崩角; D、間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動; E、模具上下錯位。
(2)對策: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C、研修刀口;D、調整沖裁間隙確認模板穴孔磨損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問題;E、更換導向件或重新組模。
2.跳屑壓傷
(1)原因:A、間隙偏大; B、送料不當;C、沖壓油滴太快,油粘;D、模具未退磁;E、凸模磨損,屑料壓附於凸模上;F、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長度不足;G、材質較硬,沖切形狀簡單;H、應急措施。
(2)對策: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B、送至適當位置時修剪料帶並及時清理模具;C、控制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降低粘度;D、研修後必須退磁(沖鐵料更須注意);E、研修凸模刀口; F、調整凸模刃入凹模長度;G、更換材料,修改設計。凸模刃入端面裝頂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減少凸模刃部端面與屑料之貼合面積;H、減小凹模刃口的鋒利度,減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採用吸塵器吸廢料。降低沖速,減緩跳屑。
3.屑料阻塞
(1)原因:A、漏料孔偏小;B、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滾;C、刀口磨損,毛邊較大;D、沖壓油滴太快,油粘;E、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燒結附著於刃部;F、材質較軟;G、應急措施。
(2)對策:A、修改漏料孔;B、修改漏料孔;C、刃修刀口;D、控制滴油量,更換油種;E、表面處理,拋光,加工時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更改材料,F、修改沖裁間隙;G、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塵器,在墊板落料孔處加吹氣。
4.下料偏位尺寸變異
(1)原因:A、.凸凹模刀口磨損,產生毛邊(外形偏大,內孔偏小);B、設計尺寸及間隙不當,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鑲塊等偏位,間隙不均;D、導正銷磨損,銷徑不足;E、導向件磨損;F、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G、模具閉模高度調整不當;H、脫料鑲塊壓料位磨損,無壓料(強壓)功能(材料牽引翻料引發沖孔小);I、卸料鑲塊強壓太深,沖孔偏大;J、沖壓材料機械性能變異(強度延伸率不穩定);K、沖切時,沖切力對材料牽引,引發尺寸變異。

(2)對策:A、研修刀口; B、修改設計,控制加工精度;C、調整其位置精度,沖裁間隙;D、更換導正銷;E、更換導柱、導套;F、重新調整送料機;G、重新調整閉模高度;H、研磨或更換脫料鑲塊,增加強壓功能,調整壓料;I、減小強壓深度;J、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沖切時受力狀況。許可時下料部位於卸料鑲塊上加設導位功能。
5.卡料
(1)原因:A、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B、生產中送距產生變異;C、送料機故障;D、材料弧形,寬度超差,毛邊較大;E、模具沖壓異常,鐮刀彎引發;F、導料孔徑不足,上模拉料;G、折彎或撕切位上下脫料不順;H、導料板之脫料功能設置不當,料帶上帶;I、材料薄,送進中翹曲;J、模具架設不當,與送料機垂直度偏差較大。
(2)對策:A、重新調整;B、重新調整;C、調整及維修;D、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E、消除料帶鐮刀彎;F、研修沖導正孔凸、凹模;G、調整脫料彈簧力量等;H、修改導料,防料帶上帶;I、送料機與模具間加設上下壓料,加設上下擠料安全開關;J、重新架設模具。
6.料帶鐮刀彎
(1)原因:A、沖壓毛邊( 特別是載體上);B、材料毛邊,模具無切邊;C、沖床深度不當(太深或太淺);D、沖件壓傷,模內有屑料;E、局部壓料太深或壓到部局部損傷;F、模具設計。
(2)對策:A、研修下料刀口; B、更換材料,模具加設切邊裝置;C、重調沖床深度;D、清理模具,解決跳屑和壓傷問題;E、檢查並調整各位脫料及凹模鑲塊高度尺寸正確,損傷位研修;F、採用整彎機構調整。
7.凸模斷裂崩刃
(1)原因:A、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導致;B、 送料不當,切半料;C、凸模強度不足;D、大小凸模相距太近,沖切時材料牽引,引發小凸模斷;E、凸模及凹模局部過於尖角;F、沖裁間隙偏小;G、無沖壓油或使用的沖壓油揮發性較強;H、沖裁間隙不均、偏移,凸、凹模發生干涉;I、脫料鑲塊精度差或磨損,失去精密導向功能;J、模具導向不準、磨損;K、凸、凹模材質選用不當,硬度不當;I、導料件(銷)磨損; m、墊片加設不當。
(2)對策:A、.解決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問題; B、注意送料,及時修剪料帶,及時清理模具;C、修改設計,增加凸模整體強度,減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細小部後切;D、小凸模長度磨短相對大凸模一個料厚以上;E、修改設計;F、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細小部沖切間隙適當加大;G、調整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H、檢查各成形件精度,並施以調整或更換,控制加工精度;I、研修或更換;J、更換導柱、導套,注意日常保養;K、更換使用材質,使用合適硬度;I、更換導料件; m、修正,墊片數盡可少,且使用鋼墊,凹模下墊片需墊在墊塊下面。
8.折彎變形尺寸變異
(1)原因:A、導正銷磨損,銷徑不足;B、折彎導位元部分精度差、磨損;C、折彎凸、凹模磨損( 壓損);D、模具讓位不足;E、材料滑移,折彎凸、凹模無導位功能,折彎時未施以預壓;F、模具結構及設計尺寸不良;G、沖件毛邊,引發折彎不良;H、折彎部位凸模、凹模加設墊片較多,造成尺寸不穩定;I、材料厚度尺寸變異;J、材料機械形能變異。

(1)對策:A、更換導正銷;B、重新研磨或更換;C、重新研磨或更換;D、檢查,修正;E、修改設計,增設導位及預壓功能;F、修改設計尺寸,分解折彎,增加折彎整形等;G、研修下料位刀口; H、調整,採用整體鋼墊;I、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J、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
9.沖件高低(一模多件時)
(2)原因:A、沖件毛邊;B、沖件有壓傷,模內有屑料;C、凸、凹模(折彎位)壓損或損傷;D、沖剪時翻料;E、相關壓料部位磨損、壓損;F、相關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損; G、相關易斷位預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損或崩刃; H、相關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損較為嚴重; I、模具設計缺陷。
(2)對策:A、研修下料位刀口; B、清理模具,解決屑料上浮問題;C、重新研修或更換新件;D、研修沖切刀口,調整或增設強壓功能;E、檢查,實施維護或更換;F、維修或更換,保證撕切狀況一致; G、檢查預切凸、凹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H、檢查凸、凹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I、修改設計,加設高低調整或增設整形工位。
10.維護不當
(1)原因:A、模具無防呆功能,組模時疏忽導致裝反方向、錯位(指不同工位)等;B、已經偏移過間隙之鑲件未按原狀復原。
(2)對策: A、修改模具,增防呆功能;B、采模具上做記號等方式,並在組模後對照料帶做必要的檢查、確認,並做出書面記錄,以便查詢。
在沖壓生產中,模具的日常維護作業至關重要,即日常注意檢查沖壓機及模具是否處於正常狀態,如沖壓油的供給導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機前的檢查,刃部的檢查,各部位鎖緊的確認等,如此可避免許多突發性事故的產生。修模時一定要先想而後行,並認真做好記錄積累經驗。

㈦ 正確安裝注塑模具的步驟是怎樣

首先測量注塑模具的合模高度尺寸,然後把注塑機的活動模板調整到大於注塑模具的合模尺寸,然後把注塑機的活動模板退後,把注塑模具吊上去,把澆口套套進注塑機固定模板中間的定位孔里,然後把注塑機的厚度模板合上,微調活動模板,直到頂住注塑模具,吃上勁,然後上緊固螺絲。然後再反復開合注塑機的活動模板,調整脫料桿的長短,直到注塑模具的脫料頂出距離達到要求。然後接冷卻進水水管、出水管,然後再調整注塑部分的參數:塑料熔化的溫度、速度、壓力、保溫時間、注塑量的大小、注塑的快慢,就可以開始注塑作業了。工作前先要給注塑模具的活動部位加潤滑油。比如:導柱、導套、頂桿、滑塊、斜導柱等部位。

㈧ 注塑機上模具正確方法

上模全部需要手工進行,下面所有的機械操作應在手動或調模狀態下進行,手工操作前應關閉油泵電動機,以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
1∶啟動油泵馬達。
2︰開模,使模板開啟。
3∶將注射座向後移動。
4∶關閉油泵電動機。
如動模板處於開模停止位置時,步驟1~步驟4可以不做。
5∶調整J頂針的位置與數目,使之與模具相適合。
6∶吊起成對的模瓣,放入模板內(放入時,注意不要讓模具與拉桿及其他機器部件相撞),把定位環裝入固定模板上的安裝孔內,使模具平面與定模板的安裝面相貼。
起吊時,應確定前後模不會分離。
7∶用螺栓,模具壓板,壓板墊塊,平墊圈,彈簧墊圈等把模具的固定模板部分固定在固定模板上,此時不必用很大的鎖緊力。防止螺絲孔滑牙。
螺釘的深度H應為螺栓直徑心的1.5~1.8倍。
8∶啟動油泵馬達。
9:以點動方式進行關模,使移動模板與模具逐漸接觸,直至緊貼。
10∶在模具完全閉合後,進行噴嘴中心下模具澆口中心的對准和可靠接觸的校調,要確保噴嘴中心准確地對准模子澆口中心。在實際接觸之前,交替地放置注射座開關至中間位置和前進位置,如果噴嘴沒有正確地調整至對准中心,可按需要作上下和左右調整。松開注射座前後導桿支架上的緊固螺栓和兩側的鎖緊螺母。
按需要調整噴嘴高度調整螺釘,糾正上下偏差,調整噴嘴左右調整螺釘,糾正左右或電熱圈的損壞。
11:關閉油泵電動機。
12∶擰緊定模板上的模具壓板螺栓,鎖緊定模板上的模具。
13∶同定模板上的壓板一樣,擰緊動模板上的模具壓板螺栓,鎖緊動模板上的模具。應牢固地擰緊螺栓,以確保開模時模具不至於落下。
14∶卸下吊裝所用的皮帶或鋼繩。
15∶設定好開關模的各個位置,壓力和速度,特別是高壓鎖模壓力設定為成型製品所要求的壓力。
16∶啟動油泵電動機。
17∶開模至開模終止位置,調整開模速度,慢速的位置要大於關模高壓位置。
18∶開關模和調模參數設定。
19:關上安全門,選擇自動調模狀態。
20∶機器將自動進行調模,調模完成後,機器將恢復為手動。
21∶按關模鍵,進行關模操作,在關模結束後,關閉油泵電動機。
22∶再次擰緊所有緊固模具的螺栓。
23∶連接有關模具的其他管路,如冷卻水管等。確認水管有無連接錯誤。

㈨ 怎樣快速壓接電纜鼻子

首先根據導線截面積購買適當的壓接用線鼻子,再在壓接鉗配套箱子內部選擇壓接模具,把壓接模具裝入壓接鉗。
把導線絕緣包下,如果導線不夠光亮需要掛掉氧化層,插入壓接鼻子,把導線和壓接鼻子共同放進壓接模具當中,再後來就是按動液壓桿至模具閉合。就算壓接完畢。
檢驗壓接鼻子沒有破裂,沒有松動,就算是壓接合格。

㈩ 導線壓接機的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1.使用壓接機前應檢查液壓操作系統是否正常,各管路介面是否滲漏,管路是否破損,開關按鈕是否靈敏可靠。
2.使用壓接機前應檢查各活動接頭是否鎖死。
3.壓接機模具選用應正確,壓接刀排無松動。
4.壓接時,嚴禁人員接觸壓接刀口。
5.導線壓接完畢後,應將壓接機各個接頭閥門關閉,並將蓋帽蓋好,防止有灰塵雜質進入。

閱讀全文

與如何正確拿取壓接模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構樓梯兩邊怎麼切角的 瀏覽:876
345e板材需要什麼焊接材料 瀏覽:699
鋼鐵俠復仇者聯盟有什麼關系 瀏覽:803
方管桁架設計 瀏覽:994
焊管會凍裂嗎 瀏覽:706
房頂用多少鋼筋 瀏覽:91
碳鋼軸承為什麼這么沉 瀏覽:100
模具製造如何當老闆 瀏覽:176
離合金窗什麼樣的離好怎麼樣的 瀏覽:292
混凝土地坪鋼筋套什麼定額 瀏覽:295
如何做能印出圖案的模具 瀏覽:294
模具廠電腦繪圖干什麼的 瀏覽:10
dn15鋼管的壁厚是的多少 瀏覽:553
干模具工資多少 瀏覽:854
不銹鋼板多少錢一噸316l 瀏覽:355
什麼鋼材的耐溫200 瀏覽:930
不銹鋼鍋燒干鍋後怎麼處理 瀏覽:145
鈦合金條有哪些牌子 瀏覽:906
分析鋼鐵儀器叫什麼用 瀏覽:520
鋼結構樓房鋼材價格多少錢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