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知道什麼叫分流模具 平流模具做鋁型材模具的
鋁型材擠壓模具按擠壓斷面形狀可分為平模與分流模具,分流模又可分為單孔模具與多孔模具。
分流模具生產的型材
分流模一般都是由兩個組合模具組合在一起的,這樣就可以在擠壓的時候通過工作帶分流形成空腔,像鋁外殼、圓管等都是這種分流模具才可以。
❷ 模具構造分成那幾部份
模具構造分成:
一、基本結構,根據部分起作用不同分類:
〈一〉澆注系統:
將塑料由注射機噴嘴引向型腔的通道稱澆注系統,其由主流道,分流道,內澆口,冷料穴等結構組成,由零件的澆注套,拉料桿等組成。
〈二〉成型零件:
是直接構成塑料件形狀及尺寸的各種零件,由型芯(成型塑件內部形狀),型腔(成型塑料外部形狀),成型桿,鑲塊等構成。
〈三〉結構零件:
構成零件結構的各種零件,在模具中起安裝,導向,機構動作及調溫等作用。
〈四〉導向零件:
導柱,導套。
〈五〉裝配零件:
定位隙,定模底板,定模板,動模板,動模墊板,模腳。
〈六〉其它:
冷卻加熱系統,澆注系統,主流道,內澆口,分流道,泠料穴,注射模,成型零件,型芯,型腔,成型桿,鑲塊,結構零件,導向零件,導柱,導套,裝配固定零件,定位隙,定模底板,定模板,動模板,動模墊板,模腳,冷卻加熱系統。
根據其運動特點均可分為兩大部分:
定模部分:一部份留於模具機座的定模板上;
動模部分:隨注射機動模板運動的部分定模部分與動模部分閉合則可形成型腔與澆注系統。
二、模具的分類
〈一〉按注射機類型分:立式注射機,卧式注射機,直角式注射機上用的模具。
〈二〉按注射模具的總體結構特徵分:
1、單分型面模分流道位於分型面上,需切除流道凝料;
2、點澆口脫出模具(三板式模具);
3、帶橫向軸芯的分型模具;
4、自動卸螺紋注射成型模具。
❸ 細水口模具和大水口模具區別在哪裡
問:大水口和細水口的區別是什麽
問:大水口和細水口的區別是什麽
1、大水口就是前模不單獨分型的模具也稱二板模導柱正裝,而細水口則是定模有單獨分型的也就是說模具不只分型一次(至少二次)
2、籠統的說大水口就是產品脫模後有水口在上面或多或少而已,細水口剛好相反!
3、大水口前模都是A板定死的細水口有簡化和標準的水口出在前模
4、多一塊水口推板~~細水口就是:比大水口多一塊水口料推板.
5、大水口:需要後序手工或其他手段去除的水口。細水口:不需要後序手工或其他手段去除的水口,頂出之後產品與流道分開的水口.
6、簡單的說大水口是二板模,細水口是三板模。
7、簡單的說:大水口就是兩板模,小水口就是三板模,兩著只差一個刮料板而已。
8、細水口就是:比大水口多一塊水口料推板.
9、非限性澆口(大水口):優點:充型快,壓力小,補縮能力強,適用於粘度高,流動性差的塑料,壓力損失少.缺點:封澆時間長,周期慢,內應力大,
對塑件影響大,難切除.
限制性澆口(細水口):優點:剪切,摩擦,降粘,便於充型,紋理清晰效率周期快,減少內應力,防止變形破裂,對製品影響少
,易切除.缺點:注射壓力要高補編能力小,壓力降低,對熱敏性塑料易分解變色,縮孔,凹陷!
10、大小水口的區別就是母模兩板與三板的區別,小水口也叫三板模,點進膠方式,中間多一快脫料板,起進膠分流和分型時將料頭與產品分
離並從灌嘴來出,使物料自動分離。三板模比兩板模多裝樹脂或機械開閉器,小拉桿,大拉桿(模具較小時可以不設計)脫料伴拉料釘等。前
兩種主要起控制開模順序的作用,大拉桿起保護小拉桿的作用,拉料釘裝在母模固定板上,拉住脫料板上的料頭。
11、大水口一般都需要水口頂針的,而細水口需要拉料針.細水口是點直入水,產品取出後不需再加工;大水口一般大口直入,產品取出後還
要剪水口的.大水口還分邊直入和打底直入.
12、細水口三塊板,也有特殊2塊板的!進料口,上大下小,0.6-1.2MM。拉料桿裝上模,在上模3板中間板手拉取出料頭!一般用與產品表面要
求高的產品,殼體,瓶蓋,齒輪等!大水口就是直進料,潛伏式,等其他類型。直進料也就上小下大,對與大的產品,1出1直進料,如大箱體
,周轉箱,可帖商標的殼體!大水口模,拉料桿裝下模,和頂干一起頂!
❹ 平時我們說的幾板模具,是怎麼定義的,後付了張圖,這是幾板模具
通常模具形式分為兩板模和三板模。此圖片基本上可以判斷是三板模,當然有的兩板模有特殊結構也會是這樣的。
我們通常用澆口的形式來區分模具形式,一般點澆口的是三板模,側膠口,潛膠口,牛角澆口,等等是兩板模。有些地方也會將三開模,兩開模,這就是從模具的開模順序上來做區分的,意思更准確。就是三板模,模具會有三次開模的動作,兩板模只有兩次。具體的建議你多做深入學習,謝謝
❺ 鋁合金模具流道幾種形式
摘要 普通的流道系統(Runner System)也稱作澆道系統或是澆注系統,是鋁液自射出機射嘴(Nozzle)到模穴的必經通道。流道系統包括主流道(Primary Runner)、分流道(Sub-Runner)以及澆口(Gate)。
❻ 為什麼一模一腔的注塑模具會有兩個分流道
產品比較大,是會有2個分流道的,但是有時候先開1個或者2個開起來,可能還會再增加一個流道
❼ 有關注塑模具幾個基本概念
澆口:也稱為進料口。是分流道和模穴間的狹小通口,也是最為短小肉薄的部分。作用在於利用緊縮流動面而使塑料達到加速的效果,高剪切率可使塑料流動性良好(由於塑料的切變致稀特性);粘滯加熱的升溫效果也有提升料溫降低粘度的作用。在成型完畢後澆口最先固化封口,有防止塑料迴流以及避免模穴壓力下降過快使成型品產生收縮凹陷的功能。成型後則方便剪除以分離流道系統及塑件。
水口是指模架的類型(大水口 細水口和簡化細水口)或是指進料澆口(大水口和細水口)
主流道:也稱作主澆道、注道(Sprue)或豎澆道,是指自射出機射嘴與模具主流道襯套接觸的部分起算,至分流道為止的流道。此部分是熔融塑料進入模具後最先流經的部分。
分流道:也稱作分澆道或次澆道,隨模具設計可再區分為第一分流道(FirstRunner)以及第二分流道(SecondaryRunner)。分流道是主流道及澆口間的過渡區域,能使熔融塑料的流向獲得平緩轉換;對於多模穴模具同時具有均勻分配塑料到各模穴的功能。
內澆道是液態金屬進入鑄型型腔的最後一段通道,主要作用:控制金屬液充填鑄型的速度和方向,調節鑄型各部分的溫度和鑄件的凝固順序,並對鑄件有一定的補縮作用。可以有單個也可以設計多個內澆道。
冷料井:也稱作冷料穴。目的在於儲存補集充填初始階段較冷的塑料波前,防止冷料直接進入模穴影響充填品質或堵塞澆口,冷料井通常設置在主流道末端,當分流道長度較長時,在末端也應開設冷料井。
❽ 模具那麼多,模具如何分類的呢
一、模具分類:
按硬度分類:軟模、硬模(淬火處理)。
按質量等級分類: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按難度分類:A級 B級 C級 D級
按模具大小分類: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二、模具硬模和軟模的定義:
1、模具硬度:軟模、硬模
1)軟模:模具鋼材已預硬,無需淬火處理,但硬度較低,HB在400以下,生產壽命在50萬次以內,應用廣泛。
2)硬模:模具鋼材經退火處理,加工分兩次粗加工與精加工,粗加工後再進行淬火處理,硬度在HRC48°以上,粗加工後要保留0.2左右的加工餘量,因淬火處理後,工件會變形,以防精加工達不到工件要求。生產壽命在50~100萬次以上,小型模具應用最多。
三、模具質量等級: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一級模具質量
1、模具:必須能有一百萬或以上的開模次數。
此乃一級模具,客戶要求必須用最好的物料及配件配合做成
最好的模具 。
2、一級模具的要求如下:
(1)詳細的模具設計(連電腦圖和物料);
(2)模胚硬度最少要有HB280;
(3)模仁必需最少見硬HRC50,所有行位及配件等亦必要淬硬;
(4)要中托邊司管頂針;
(5)行位必定要有耐磨片;
(6)溫度控制監察器須按可行性,而裝在模、哥或行位;
(7)建議將全部冷卻水道做鍍鎳(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用意在防止生銹及容易清理;
(8)分模線必要加定位鎖。
二級模具質量
1、模具:必須能有五十萬或以上的開模次數。
此乃二級和高級質量的模具,必須用好的物料及配件,並於模具的公差亦有一定的標准(尺寸精度)。此模亦要求有頂好的質量。
2、二級模具的要求如下:
(1)建議做詳細的模具設計
(2)模胚硬度最少要有HB280
(3)模仁必需最少見硬HRC48,所有行位及配件等亦必要求熱處理
(4)溫度控制監察器須按可行性,而裝在模、哥或行位
(5)分模線必要加定位鎖
(6)以下之要求會於個別要求及在報價時而定立
三級質量模具
1、模具:必須能有二十五萬或以上的開模次數。此乃一般的模具要求,生產亦為中生產模具。
2、三級模具的要求如下:
(1)建議做模具設計
(2)模胚硬度最少要有HB165
(3)模仁必需最少為HB280
(4)除以上3點基本要求外,其它均視作選擇性的額外要求
四級質量模具
1、模具:要求大約1萬啤次。此乃低生產模具,一般而言沒有什麼特別要求,但模具質量仍需好及客戶接受。
2、四級模具的要求如下:模具人雜志微信專注、專業@@
(1)建議做模具設計
(2)模胚可能是一般的銅材或鋁
(3)模肉可用鋁或用客戶同意下的鋼材
(4)除以上3點基本要求外,其它均視作選擇性的額外要求
四、模具難度:A級 B級 C級 D級
A級:有多個行位以及斜頂多次分型、抽芯及旋轉抽芯等結構很復雜的模具。
B級:有多個(二~四個)行位斜頂二到三次分型及有抽core等模具結構較復雜。
C級:簡單的細水口進膠模具,有一、二個行位、斜頂等結構一般的模具。
D級:大水口模具,二板模具,無行位、無斜頂等結構簡單的模具。
五、模具大小: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特大型:模具寬度在800mm以上模具。
大型: 模具寬度在600~800mm(不含800)之間的模具。
中型:模具寬度在350~600(不含600)之間的模具。
小型:模具寬度在350以下的模具。
❾ 模具的輔助流道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此部分是熔融塑料進入模具後最先流經的部分。
分流道:也稱作分澆道或次澆道,隨模具設計可再區分為第一分流道以及第二分流道分流道是主流道及澆口間的過渡區域,能使熔融塑料的流向獲得平緩轉換;對於多模穴模具同時具有均勻分配塑料到各模穴的功能。
澆口:也稱為進料口。是分流道和模穴間的狹小通口,也是最為短小肉薄的部分。作用在於利用緊縮流動面而使塑料達到加速的效果,高剪切率可使塑料流動性良好(由於塑料的切變致稀特性);粘滯加熱的升溫效果也有提升料溫降低粘度的作用。在成型完畢後澆口最先固化封口,有防止塑料迴流以及避免模穴壓力下降過快使成型品產生收縮凹陷的功能。成型後則方便剪除以分離流道系統及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