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砂型鑄造是如何取出模型的
砂型鑄造下箱起模靠外力直接把木模提出來即可,下箱起模常用外力將上箱頂起,木模自然留在地板上,達到起模目的。
謝謝。
上箱和下箱是分開造的,合箱之前上箱和下箱是各自獨立的。
2. 壓鑄時鑄件粘在定模上,怎麼解決
如果是試模階段偶爾出現一次的話,清理一下前模,檢查前模的省模是否光滑、到位,如果省模不好,需要安排重新省模。同時檢查模具試模前是否預熱良好。
如果是正常量產中出現,則需要檢查前模的表面是否已經開裂或者粘料。如果有可能,建議在後模加倒扣。
3. 鋁合金壓鑄模具出現粘模如何處理
由於金屬銅、鋅、鋁及鋁合金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和可塑性,而且鑄造加工是在有壓力的壓鑄機中鑄造,因此鋁壓鑄件可以做出各種較復雜的形狀,也可作出較高的精度和光潔度,從而很大程度的減少了鑄件的機械加工量和金屬銅、鋅、鋁或鋁合金的鑄造餘量,不僅節約了電力、金屬材料、還大大節約了勞動成本;而銅、鋅、鋁及鋁合金具有優良的導熱性,較小的比重和高可加工性;從而壓鑄件被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內燃機生產、摩托車製造、電動機製造、油泵製造、傳動機械製造、精密儀器、園林美化、電力建設、建築裝飾等各個行業。
傳統壓鑄工藝主要由四個步驟組成,或者稱做高壓壓鑄。這四個步驟包括模具准備、填充、注射以及落砂,它們也是各種改良版壓鑄工藝的基礎。在准備過程中需要向模腔內噴上潤滑劑,潤滑劑除了可以幫助控制模具的溫度之外還可以有助於鑄件脫模。然後就可以關閉模具,用高壓將熔融金屬注射進模具內,這個壓力范圍大約在10到175兆帕之間。當熔融金屬填充完畢後,壓力就會一直保持直到鑄件凝固。然後推桿就會推出所有的鑄件,由於一個模具內可能會有多個模腔,所以每次鑄造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多個鑄件。落紗的過程則需要分離殘渣,包括造模口、流道、澆口以及飛邊。這個過程通常是通過一個特別的修整模具擠壓鑄件來完成的。其它的落紗方法包括鋸和打磨。如果澆口比較易碎,可以直接摔打鑄件,這樣可以節省人力。多餘的造模口可以在熔化後重復使用。通常的產量大約為67%。
高壓注射導致填充模具的速度非常快,這樣在任何部分凝固之前熔融金屬就可填充滿整個模具。通過這種方式,就算是很難填充的薄壁部分也可以避免表面不連續性。不過這也會導致空氣滯留,因為快速填充模具時空氣很難逃逸。通過在分型線上安放排氣口的方式可以減少這種問題,不過就算是非常精密的工藝也會在鑄件中心部位殘留下氣孔。大多數壓鑄可以通過二次加工來完成一些無法通過鑄造完成的結構,例如鑽孔、拋光。
4. 手工製作玻璃鋼製品中如何脫模
脫模是玻璃鋼手糊製品生產過程中很重要的工序。玻璃鋼手糊製品要想順利脫模。首先,模具結構要合理;製品無脫模錐度.垂直面較大.有倒錐度.有影響脫模的凹凸部位時,應採用分片式組合模具。若採用氣壓發法脫模,可做成整體模具。生產出合格的玻璃鋼製品,脫模材料和脫模方法的正確選用至關重要。 一、脫模材料。
合成樹脂具有很好的粘性,即使模具表面光滑也會使製品與模具粘結在一起。要使製品順利脫模,就要使用有效的脫模材料。若選用不當,會給施工帶來困難.會使模具和製品受到損壞。
常用的脫模材料有:薄膜.混合溶液型脫模劑.蠟等。
1.薄膜型脫模材料。常採用玻璃紙.聚酯(滌綸)薄膜等。在其按所需的尺寸裁好後,用黃油和凡士林將其粘在模具上。就可糊制產品了。其表面光滑,在上成型玻璃鋼製品後,易與玻璃鋼分開,且製品可以得到同樣的光滑表面。但它只適用於一些幾何形狀簡單的產品。若產品幾何形狀復雜就會因薄膜粘放的不平整而影響製品的質量和脫模效果。
2.混合溶液型脫模劑。常用的是聚乙烯醇.聚丙烯醯胺的溶液.硅橡膠溶液.聚苯乙烯溶液等。另外溶液中還得加入乙醇及少量其他材料以加快揮發和調節表面張力。這類脫模劑可用軟質泡沫塑料或毛刷將其均勻地塗在模具表面,干後就形成一層透明薄膜。毛刷要用毛細.柔軟的毛刷;最好用軟質泡沫塑料;也可用噴槍噴塗。一般在不漏塗時,塗一次就可達到脫模效果。脫模劑完全乾透後,應馬上上膠衣或成型操作;在濕度較大的陰雨天,特別是南方的梅雨季節,干膜易吸潮,影響樹脂固化。在第一次上膠衣或樹脂時,用力不能過重.過猛,以免損壞膜層。在其上成型製品,容易與模具分離。附於製品.模具表面的殘膜也容易除去。脫模劑的用量影響脫模效果和製品表面質量;用量多了,成膜後,易脫模,但製品表面平整度差;用量少了,易漏塗,影響脫模。因此掌握適當的用量,才能達到脫模效果既好.表面又平整光潔的目的。這只能在長期的實踐中摸索了。
3.油膏.蠟類脫模劑。一般用低熔點石蠟加入某些溶劑及其他材料調制而成。常用的有地板蠟.汽車蠟.玻璃鋼專用貼膜蠟.鏡面上光蠟等。在將其塗到模具表面讓其揮發到一定程度後,再用力擦,使其形成一層薄而光亮的蠟膜;一次揩擦後形成的蠟膜太薄,不能滿足脫模需要,新模具要揩擦十遍或更多次才能使用。有時需要上蠟後再上脫模劑以保證脫模效果。 黃干油.凡士林等也可作為脫模材料。但不常用。 4.以上所以的脫模材料中,脫模上光臘.聚乙烯醇脫模劑.聚丙烯醯胺脫模劑脫模效果最好。
二、脫模方法。分手動脫模和機械脫模。
1.手動脫模,一般的做法是用橡膠錘或木錘敲擊模具,使製品局部與模具脫開。可從敲擊聲判斷是否脫開,若聲音空.輕則已脫開,一處脫開後再逐漸擴展敲擊點,使脫開范圍逐漸擴大,最後在一段用工具撬動就可把製品脫下。撬動時,選在製品翻邊處;若無翻邊,可在製品邊緣預留幾處翻邊,脫下後再據去。若直接將工具插入製品與模具的間隙撬動,會損傷製品與模具,影響模具的使用壽命和產品的質量。
2.機械脫模。常用的機械脫模有:絲桿頂升發.牽引法和氣壓發。絲桿頂升法,就是在模具上設置絲桿頂升裝置;小型製品只設一隻,製品較大可設多隻;也可用千斤頂頂升模具。
牽引法,利用卷揚機.吊車等來拉動製品或模具,使之脫模。氣壓法,是將空氣壓縮機產生的壓縮空氣壓如製品與模具的接觸面;利用壓縮空氣的膨脹力使製品與模具脫開;這是最簡便.效果最好的脫模方法;這種方法不論製品大小.陰模.陽模均可運用,特別適用於無脫模錐度的筒體。
3.由於種種原因,有時會產生粘膜,用常規方法不能脫模。這時可以用其他方法使之脫開。
(1)用木質楔塊從製品與模具的縫隙插入用錘敲擊使之脫開;楔子常用多隻。不能用硬度大於玻璃鋼的物體撬。
(2)灌水。製品已局部脫開,還有部分粘結,可往縫隙中灌水,再撬楔脫開;而且造型較深的製品,水的浮力有助於製品與模具脫開。
(3)利用溫差。把製品與模具一起搬到室外,在陽光下暴曬,玻璃鋼導熱慢,模具上的玻璃鋼製品受熱後先膨脹,產生內應力,在使用撬擊的方法就容易脫開了。
(4)上述方法還不能脫開,只能考慮剝離了。將製品切割成幾部分剝開,以保證模具完好。
有時,經過上述處理後,還會脫模困難。可能由於以下的原因造成的。
1.模具處理不夠仔細,光澤度不夠。
2.脫模蠟漏塗或塗蠟後沒反復打磨。
3.用脫模劑脫模時,可能是脫模劑漏刷。
5. 鑄造模具的清洗
目前國內外企業在芯盒清洗方面使用了多種清洗方法:a.利用化學清洗劑清洗。b.採用干球噴射法清洗芯盤。c. 利用液體或固體噴砂機噴砂清洗。使用液體噴砂機,壓縮空氣壓力為0.5~0.7MPa,噴射距離為10~120mm左右為宜。清洗介質選用粒度為90um的玻璃丸或0.125mm(120目)的白剛玉砂對芯盒進行清洗保養(或清除結垢),一般情況下芯盒定期清洗保養時間≤1—2min,而對於表面有樹脂結垢的芯盒清洗時間,視芯盒的大小、結垢厚度、形狀復雜程度不同而定,通常在5—20min范圍內可將芯盒垢物清除干凈,而噴射時間對芯盒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基本沒有影響。使用液體噴砂機和玻璃丸清洗芯盒的工藝基本上能夠將芯盒表面較厚的樹脂結垢清理干凈,但對於較長時間沒有清洗積垢很厚的溝槽處,卻難於清除干凈。
6. 如何清理鋁合金鑄造模具塗料
噴砂,用細點的砂。還有電動硬毛刷清理平面效果也不錯。我們以前還噴過乾冰顆粒。
7. 鑄造銅瓶內內壁有模具沙,怎麼樣除去
鑄造銅瓶內內壁有模具沙,怎麼樣除去?
石膏需要吸水才能凝固 凝固的石膏 是一種 水合物晶體 溫度超過150-170℃ 石膏里的水會被排除掉 超過400℃ 石膏徹底脫水變成粉末
8. 壓鑄模具上粘的鋁料如何清除
只能用油石將模具粘上的鋁料油去,用別的辦法都不行的。可以先用刮刀輕輕的將粘上的鋁屑颳去,然後再用細油石將刮刀刮的地方輕輕的油一下,不會影響模具尺寸的。主要是在壓鑄時要將模具潤滑充分,盡量不使鋁料粘上去。
9. 鋁壓鑄模具 粘靜模 怎麼處理好
壓鑄件沾定模,定模是凹模還是凸模?可能是脫模的斜度沒有修好,或者斜度有點小,或者定模的光潔度不好。在不影響產品尺寸的情況下,加大定模的脫模斜度,提高定模的光潔度。還可以把動模的型芯或者型腔搞的光潔度粗一點,脫模斜度小一些,使壓鑄件能夠留在動模上,然後用頂桿把壓鑄件脫模就行了。
壓鑄件沾在靜模上,可以讓模具鉗工把沾在模具上的壓鑄件清理出來,然後再把模具打磨光滑,如果脫模斜度小的話,可以把斜度再修大一些。(在允許的情況下)
10. 鑄造射芯模模具表面用什麼清洗
用自動分離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