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模具氮化層厚度多少合適

模具氮化層厚度多少合適

發布時間:2022-08-07 05:25:34

鋼鐵零件滲氮層正常硬度和厚度有多少

0.4mm是沒有問題的,使用離子滲氮。硬度600-800HV。也可以使用強化滲氮,表面硬度也差不多這個

Ⅱ 氮化一兩件大模時應該怎麼氮比較好

首先看你的模具有多大,我們一般分解力控制在25-30,壓力在10個,氨氣流量在400左右,保溫時間在10個小時。這樣氮化出來的顏色和硬度都很完美,不過有的氮化爐因為設備製造的原因,本來氮化出來的效果就不好。僅供參考。

Ⅲ 氮化層的硬度怎麼打

氮化層的硬度怎麼打:
一、要看氮化層的厚度有多厚,厚度有多少個絲。
①2絲以下用30克來打的話,可能會打穿,可以10克力來打,一般打不穿,工件在不打穿的情況下,盡量用大一點的力來打,這樣打出來的牙痕會大一些,測起來視力誤差就會小一結,可以減少操作測量的視力誤差,提高測量精度。
②如果氮化層厚度只有個2絲左右的話,則建議用HV0.1的試驗力來打;
③如果有3個絲以上的話,則建議用HV0.3的力來打。
二、國標裡面對同一試驗力對應厚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准規定,因為不同試驗力所對應的厚度不是一個定數,不同的硬度對厚度要求不同。
①如果材料硬度在HV1000度左右,那麼在HV0.1試驗力情況下,所要求厚度就可以是1.5絲不打穿;
②如果材料硬度在200度左右,那麼在HV0.1試驗力下情況下,所要求厚度就高一些,要2.5絲才保證打不穿;
總而言之,概括上面這句話,在不打穿的情況下盡量用大一些的試驗力來打。

Ⅳ 工業鋁型材有什麼加工方式

不知道您說的鋁材加工是不是擠壓加工?我這邊有些鋁材擠壓機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項,您可以參考一下,
一.鋁型材擠壓機的工作流程
1.檢查油壓系統是否漏油,空氣壓力是否正常。
2.檢查傳輸帶,冷床,儲料台是否有破損和擦傷型材之處。
3.拉伸前要確認鋁型材的長度,在預定拉伸率,即主夾頭移動位置,通常6063T5拉伸率為0.5%-1%,6061T6拉伸率為0.8%-1.5%。
4.根據鋁型材的形狀確認夾持方法,大斷面空心型材,可塞入拉伸墊塊,但盡量要確保足夠的夾持面積。
5.當鋁型材冷卻至50度以下時,才能拉伸型材。
6.當型材同事存在彎曲和扭擰時,應先矯正扭擰後拉伸。
7.第一根和第二跟進行拉試,確認預定拉伸率和夾持方法是否合適。目視彎曲,扭擰,檢查型材的平面間隙,擴口,並口,如不合適要適當進行調整拉伸率。
8.正常拉伸率仍不能消除彎曲,扭擰,或不能是幾何尺寸合格時,應通知操作手停止擠壓。
9.冷卻台上的型材不能互相摩擦,碰撞,重疊堆放,防止擦花。
二.鋁型材擠壓模具注意事項
1.鋁型材截面本身就千變萬化,並且鋁型材擠壓行業發展到今天,鋁合金,鋁型材截面本身就千變萬化,有機身清,強度好等重要優點, 目前已經有許多行業採用鋁型材來代替原有材料。 由於部分型材的特殊導致模具由於型材截面特殊,設計和製作難度較大。如果還是採用常規的擠壓方法往往難於達到模具額定產量,必須採用特殊工藝,嚴格控制各項生產工藝參數才能正常進行生產
2.選擇合適的擠壓機進行生產。進行擠壓生產前,型材截面的尺寸,根據型材截面的復雜程度,壁厚大小以及擠壓系數來確定擠壓機噸位大小,
3.合理選擇錠坯及加熱溫度,對錠坯進行均勻化處理,要嚴格控制擠壓錠坯的合金成分。企業要求鑄錠晶粒度達到一級標准,以增強塑性和減少各項異性。當鑄錠中有氣,孔,組織疏鬆或有中心裂紋時,擠壓過程中氣體的突然釋放類似"放炮",使得模具局部工作帶突然減載又載入,形成局部巨大的沖擊載荷,對模具影響很大。
4.優化擠壓工藝延長模具壽命,在擠壓生產中一定要採取合理的措施來確保模具的組織性能,採取適宜的擠壓速度。在擠壓過程中,擠壓速度一般應控制在 25mm/s 以下,當擠壓速度過快時,會造成金屬流動難於均勻,致使模具工作帶磨損加速,合理選擇擠壓溫度,擠壓溫度是由模具加熱溫度、盛錠筒溫度和鋁棒溫度來決定的。鋁棒溫度過低容易引起擠壓力升高或產生悶車現象, 模具容易出現局部微量的彈性變形或在應力集中的部位產生裂紋而導致模具早期報廢。鋁棒溫度過高會使金屬組織軟化, 而使得黏附於模具工作帶表面甚至堵模 (嚴重時模具在高壓下崩塌)未均勻鑄錠合理加熱溫度在 460-520°C,經過均勻化的鑄錠合理加熱溫度在 430-480°C。
5.擠壓模具使用前期必須對模具進行合理的表面滲氮處理過程。需要注意的是表面滲氮並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在模具服役期間必須進行3-4次的反復滲氮處理,一般要求滲氮層厚度達到0.15mm左右。 模具腔內要清理干凈,不可殘留鹼渣或異物顆粒。一般情況下模具的氮化次數不超過4-5次,要注意的是前期氮化時要經過合適的生產過程方能進行氮化,氮化次數不能過於頻繁,否則工作帶易脫層。
6.模具上機前工作帶必須經過研磨拋光,工作帶一般要求拋光至鏡面。 模具上機前工作帶必須經過研磨拋光,工作帶一般要求拋光至鏡面對模具工作帶的平面度和垂直度裝配前要進行檢查。 氮化質量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工作帶拋光的光潔度。模具腔內必須用高壓氣以及毛刷清理干凈,不得有粉塵或雜質異物,否則極易在金屬流的帶動下拉傷工作帶,使擠壓出來的型材產品出現表面粗糙或劃線等缺陷。
7.擠壓生產時模具保溫時間一般在2-3小時左右,使用模具時要有與模具相配套的模支撐,模套和支承墊,避免因支承墊內孔過大而導致模具出口面與支承墊接觸面太小,使得模具變形或破裂。
8.採用正確的鹼洗(煮模)方法。模具卸模後,此時模具溫度在 500°C 如果模具溫度下 降迅速,模具極易發生開裂現象。正確方法是等卸模後將模具在空氣中放置到 100°-150°C 再浸入鹼水中。擠壓結束後,擠壓桿先於擠壓筒後退,壓余留在擠壓筒中,然後擠壓筒後退,可同時將模具分流孔中的部分殘鋁 隨同壓余拔出,然後再進行鹼煮。
9.模具使用上採用由低到高再到低的使用強度。模具使用中期,由於模具的各項性能已基本處於平穩狀態,可適當提高使用強度。到後期,模具的金屬組織已經開始惡化,疲勞強度,穩定性和韌性經過長期的生產服役已經開始走入下降曲線,此時應適當降低模具的使用強度直至模具報廢。
10.加強模具在擠壓生產過程中的使用維護記錄,完善每套模具的跟蹤記錄,加強模具在擠壓生產過程中的使用維護記錄方便管理。

Ⅳ 氮化層一般有多厚

答:1\表面軟氮化的厚度一般為0.15mm左右.
2\45#鋼氮化後能達到hrc58-62度.

Ⅵ 鋁型材擠壓模具應該如何進行維護

此文章來自知乎:鋁型材擠壓模具應該如何進行維護

Ⅶ 壓鑄模零件如何進行熱處理

1、淬火設備為高壓高流率真空氣淬爐。
(1)淬火前:採用熱平衡法,提高模具加熱和冷卻的整體一致性。對凡是影響到這一點的薄壁孔、溝槽、型腔等,都要進行填充、封堵,盡量做到模具能均衡加熱和冷卻;同時,注意裝爐方式,防止壓鑄模在高溫時因自重而引起的變形。
(2)模具的加熱:在加熱過程中要緩慢加熱(用200℃/h升溫),並採用兩級預熱方式,防止快速升溫造成模具內、外溫差過大,引起過大的熱應力,同時減小相變應力。
(3)淬火溫度與保溫時間:要採用下限淬火加熱溫度,均熱時間不宜過短或過長,一般由壁厚和硬度來確定均熱時間。
(4)淬火冷卻:採用預冷方式,並通過調節氣壓與風速,有效的控製冷卻速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實現理想冷卻。即:預冷到850℃後,增大冷卻速度,快速通過「C」曲線鼻部,模溫在500℃以下則逐漸降低冷卻速度,到Ms點以下則採用近似等溫轉變的冷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淬火變形。模具冷卻到約150℃時,關閉冷卻風機,讓模具自然冷卻。
2、退火包括鍛造後的球化退火和模具製作過程中的去應力退火兩部分。其主要目的:在原材料階段進行結晶組織的改良;方便加工而降低硬度;防止加工後變形和淬火裂紋而去除內應力。
(1)球化退火。模具鋼經鍛造後,鋼的內部組織變成不穩定的結晶,硬度高切削困難,且此種狀態的鋼,內應力大,加工後容易變形和淬裂,機械性能差,為使碳化物結晶變成球化穩定組織須進行球化退火。
(2)去應力退火。對有殘留應力的模具鋼進行機械加工,加工後會產生變形,如果機械加工後仍留有應力,則在淬火時會發生很大的變形或淬火裂紋。為防止這些問題發生,必須進行去應力退火。
模具製作過程中一般進行三次去應力退火:
(1)在切削掉原材料體積的1/3以上形狀或對原材料厚度1/2深度加工時,加工餘量留有5~10mm,進行*次去應力退火。
(2)在精加工留有餘量(2~5mm)時,進行第二次去應力退火。
(3)在試模後,淬火前進行第三次去應力退火。
3、回火淬火的模具冷卻到約100℃時,就要立即進行回火,以防止繼續產生變形,甚至開裂。回火溫度由工作硬度來確定,一般要進行三次回火。
4、氮化處理一般壓鑄模經淬火、回火(45~47HRC)後就能使用,但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抗蝕性和抗氧化性,防止粘模,延長模具的壽命,必須進行氮化處理。氮化層深度一般為0.15~0.2mm。氮化後需要打光,磨去白亮層(厚約0.01mm左右)。
5、幾點說明
(1)模具的熱處理變形是由於相變應力、熱應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正確選材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毛坯的鍛造,要採用六面鍛造的方法,反復鐓拔。同時,在模具的設計階段就必須注意,使壁厚盡量均勻(壁厚不均勻時要開工藝孔);對形狀復雜的模具,要採用鑲拼結構,而不採用整體結構;對有薄壁、尖角的模具,要採用圓角過渡和增大圓角半徑。在熱處理時要作好數據記錄,長、寬、厚各方向上的變形量,熱處理條件(裝爐方式、加熱溫度、冷卻速度、硬度等),為日後模具的熱處理積累經驗。
(2)壓鑄模的加工一般有兩種工藝流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第一種:一般壓鑄模。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5~10mm)→粗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2~5mm)→精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後、淬火前)→淬火→回火→鉗修→氮化。第二種:特別復雜的及淬火很易變形的模具。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5~10mm)→淬火→回火→機、電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2~5mm)→機、電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後)→鉗修→氮化。

Ⅷ 氮化處理能達到多少深度

深度為0.02~0.02m/m。

氣體氮化系於1923年由德國AF ry 所發表,將工件置於爐內,利NH3氣直接輸進500~550℃的氮化爐內,保持20~100小時,使NH3氣分解為原子狀態的(N)氣與(H)氣而進行滲氮處理。

在使鋼的表面產生耐磨、耐腐蝕之化合物層為主要目的,其厚度為0.02~0.02m/m,其性質極硬Hv 1000~1200,又極脆,NH3之分解率視流量的大小與溫度的高低而有所改變,流量愈大則分解度愈低,流量愈小則分解率愈高,溫度愈高分解率愈高,溫度愈低分解率亦愈低。

(8)模具氮化層厚度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氮化處理要求規定:

1、擬進行離子氮化的零件必須經過徹底的清洗,以免因油污、銹斑、揮發物等而引起電弧,損傷零件。零件在裝爐時,其間隙必須足夠大而均勻,裝載過密處往往會引起溫度過高。

2、氮化介質採用氨或氮氫混合氣體。離子氮化操作要求嚴格,否則易導致溢度不均勻和弧光放電。

3、對局部氮化的零件,可在非滲部位用外罩(對凸出面而言)或塞子(對內凹面或孔而言)屏蔽,以避免在該處起輝。裝爐時還要注意合理地分布測溫監控熱電偶。

Ⅸ 模具鋼H13氮化後硬度會是多少是否會達到1200HV以上

模具鋼H13氮化後硬度一般在1000HV—1200HV左右,一般不會達到1200HV以上。

Ⅹ 氮化層一般有多厚

摘要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閱讀全文

與模具氮化層厚度多少合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銹鋼管跟工業管有什麼區別 瀏覽:35
玻璃與鋼材用什麼膠粘接 瀏覽:801
天津浦項鋼鐵加工工資怎麼樣 瀏覽:39
櫃子不銹鋼貼膜如何去除 瀏覽:199
鋼鐵俠有多少台機甲 瀏覽:800
刻在鋼筋條上代號什麼意思 瀏覽:923
彎頭半經怎麼算 瀏覽:676
哪裡招不銹鋼縱剪師傅 瀏覽:802
鋁合金門用鑰匙扣打不開怎麼辦 瀏覽:53
檢測員鋼筋檢測現場怎麼做 瀏覽:65
注塑模具工廠大約多少錢 瀏覽:29
鋼鐵俠是什麼時候死的 瀏覽:1000
仿磚模具價格多少 瀏覽:691
高層樓梯護欄多少錢一米 瀏覽:96
現在202不銹鋼管多少錢一噸 瀏覽:359
請問16螺紋鋼長9米丶每噸多少根 瀏覽:65
dn250無縫鋼管多少錢一米 瀏覽:997
鋼材q345b密度多少 瀏覽:383
方特的管培生 瀏覽:196
上海鋼材每年消耗多少噸 瀏覽: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