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為什麼做麵包要揉出手套膜
沒有薄膜的話,那就是不是麵包,是烤饅頭
其實按照物理和化學的解釋來說,出膜是為了讓麵包中黏性最高的部分(就是麵筋的部分)揉出來,具有很強的拉力和黏性。這樣放入的酵母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才會被包裹在黏性很大的麵包的氣孔中而逐漸長大,體積變到2倍以上。如果不出膜,黏性沒達到,就很難包裹住而二氧化碳,也就體積難以膨脹,就會做出一團死面,就成了饅頭了
只要出筋了,即使不出手套膜也照樣可以做出不錯的麵包,手套膜會效果更好一些罷了
膜好像是叫植物蛋白,主要是為了更有彈力和為了發酵,據說如果再不停的揉,能把面揉成透明的,像膠一樣,而且能拉出很長的絲。
每次也能揉出那種大面積的薄膜,手工揉或者麵包機揉或者二者結合,但是很不結實,總是很容易扯斷的那種,我感覺做出來的麵包不松軟
要把面團多摔打下,薄膜固然重要,有筋度更重要。
只要出筋了,做出來的麵包真不錯,自己做的,材料真實,通常我是用打蛋器揉面,把材料按比例配好,先用筷子拌勻,再用打,低速檔,十分鍾就行了。
手揉的一般20多分鍾,做吐司從來沒有揉到過那種很大片的手套 但是口感還行 主要發酵也是麵包松軟與否的關鍵 只要揉到擴展階段了 不一定要完全擴展也能做出好麵包~ 而且我以前試過5分鍾麵包 不揉但是在發酵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出筋了的 也能很好的包裹空氣在面團內 做出來的麵包也是松軟的~
小貼士
1、和面的水一定要冷的,不然會促使酵母發酵,會影響出膜的,我之前一直不成功就是揉著揉著就覺得面團膨脹了,加上中途哄孩子,面團越是發酵的厲害,所以徹底失敗。
2、黃油最好先放到冷凍室凍成硬塊,這樣加黃油到面團的時候會讓面團降溫,不用擔心天氣太熱揉著揉著發酵起來; 其次,這樣黃油就是一點點的融入到面團,等黃油完全融入時,膜已經出來了,省事!
3、摔面是很好的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方法,不知道怎樣摔的,就去看看《保羅教你做麵包》第一集。其實就是把面團摔兩下,它就變長了,然後疊起來,換個方向再摔!
4、希望愛麵包的廚友們都能把面團套手上……加油,親愛的們,只有自己總結了方法,才能得心應手!
2. 為什麼烤麵包會沾磨具
在模具里刷上黃油,然後撒上麵粉,就不沾模具了。另外也可以墊上油紙再烤,這樣既不沾模具,也方便攜帶。
3. 吐司模具為什麼會有洞
吐司模具有洞是為了烤制麵包時放出氣體,有利麵包的膨脹。
4. 我做的麵包時候為什麼桶底下會擠出出來面
這樣的情況,要是用麵包機做的麵包,那麼應該是麵粉的比例沒有調配好,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重新在做一個,面一般就放兩杯,自帶的兩杯就可以,麵粉,牛奶,酵母的比例准確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
5. 麵包出爐後是放涼後再脫模還是出爐後立馬脫模啊為什麼
麵包烘烤後模具應立即除去。 將在模具中烤制的麵包從烤箱中取出後,應立即將其從模具中放出來,以使其不會收縮。 在烤箱中高溫烘烤時,麵包的表面和內部處於熱量和水分平衡的交換狀態。 一旦冷卻然後脫模,麵包中的水分平衡將被破壞。
而且,在模具的三側密封的空間中,由於不能均勻地散熱,麵包的表面將比內部冷卻更多,這將導致麵包的表面起皺和破裂,並且將 更可能導致麵包頂部塌陷,收縮並完全變形。 因此,必須在烘烤後立即將麵包從模具中取出,並輕輕地倒在乾燥網上,然後在冷卻後用刀切開。
(5)麵包為什麼會擠出模具擴展閱讀:
麵包製作注意:
1、做麵包用的是高筯粉,做蛋糕用的是低筯粉,不可以亂用的。
2、麵包製作方法很多,但是好的配方少,應專門去烘焙論壇學習學習,會有很大收獲的。
3、做麵包最好買麵包專用粉,實在沒有就買高筯粉。
4、麵包機做出來的麵包不會很好,多數人的麵包機都是用來揉面。如果不是一時興趣的話,買個烤箱,會讓麵包的水平提升不少。
從熱量來說,以表皮乾脆的脆皮麵包熱量最低,因為這類麵包不甜,含糖、鹽和油脂都很少,烘焙後表皮脆硬,趁熱吃非常可口。
法式主食麵包和俄式「大列巴」都屬於這一類,營養價值和饅頭大體類似。硬質麵包和軟質麵包加入雞蛋、糖、牛奶、油脂等材料,只是加入的水分不同。
孩子們喜歡的「吐司麵包」、「奶油麵包」和大部分花色點心麵包都屬於軟質麵包。軟質甜麵包含糖約15%,油脂約10%,吐司麵包更多一些。但因為加入了雞蛋和奶粉,營養價值也有所增高,適合給寶貝食用。
6. 做麵包,為什麼要能拉出薄薄的膜揉面排出空氣二次發酵
面團揉到手套膜對提升麵包口感有如下優點:
1、手套膜意味著高筋面團已經揉到最佳的出筋狀態。
2、高筋面團揉成手套膜後,烤制的麵包,特別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麵包的組織會很細膩,可以達到「拉絲」狀態。
3、手套膜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麵粉、黃油、水、鹽、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發酵時間、麵粉好壞的檢驗,太油或者麵粉不對,都會影響手套膜的出筋狀態,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達到手套膜。
綜上所示,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6)麵包為什麼會擠出模具擴展閱讀:
做麵包注意
1、要注意控制好溫度。夏天的時候溫度較高,當面團在麵包機里攪拌的時候由於攪拌的時候面團會和麵包機產生摩擦產生熱量,溫度就會升高。是會影響面團的整體質量的,如果一定要調整面團的溫度的話,那麼冰水和冰牛奶都是不錯的調整面團材料。
如果是麵包在攪拌過程中一定要降溫也可以關閉麵包機在安全的情況下取出面團,放在大理石上面攤開,很快就會降溫了。
2、用水量。在給面團加水的時候,其實跟環境的濕度、溫度還有麵粉的吸水性都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一般在加配方的時候請不要把所有配方一次性都加進去了。如果不是很有經驗的話,最好是保留百分二十左右,方便可以微調。
3、麵粉的選擇。做麵包的話,一般選擇高筋麵粉就可以了。當然根據不同配方具體來選擇。
7. 為什麼麵包里會有許多小孔
麵包香松可口,是很多人都愛的食物.在品嘗松軟麵包的同時,你會發現麵包裡布滿了細密的小孔,難怪它會像海綿那樣富有彈性和柔性.那麼,麵包里的這些小孔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得從麵包的製作講起了.
做麵包的主要原料是麵粉.在將麵粉揉成面團時,麵包師要加入一定量的酵母.酵母是是一類有益的細菌,在一定條件下它們能大量繁殖.當酵母菌揉入濕的面團中後,她就開始繁殖.酵母體能分泌出各種酶,將澱粉分解成糊精,再進一步分解為麥芽糖,葡萄糖等,最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分布在面團的麵筋網里,使麵筋變成如海面狀多孔的疏鬆體.再經過揉面和烤制,面團里二氧化碳受熱膨脹,使制的麵包獲得了輸送多孔的品質.
用於食品中的酵母通常有液體酵母,新鮮壓榨酵母,活性乾酵母3種.液體酵母發酵力強,但不宜保存;活性乾酵母雖易保存,但發酵力不強;而新鮮壓榨酵母(簡稱鮮酵母)既有較強的發酵力,又能在冰箱中保存,所以被較多地選用.鮮酵母是一種含有酵母菌體的奶黃色軟固體,其化學成分主要是水,蛋白質,脂肪,糖及少量維生素等.生產鮮酵母的工廠是將一定種類的酵母培養於營養液內,通入無菌空氣使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後經過高速離心機分離出酵母漿,再用壓濾機除去殘液並壓成塊狀,即成了鮮酵母.
作為疏鬆劑的鮮酵母其實不僅僅用於麵包,平時家中做各種饅頭糕點時,也可以選用鮮酵母作疏鬆劑.用酵母發酵製作麵包不僅口味好,而且營養成分也有所增加.但是含油脂和糖較多的面團,用酵母發酵往往達不到疏鬆的要求,因為油脂和糖歲酵母菌繁殖有抑製作用.另外,用酵母發酵面團,需要一定的時間.為此,家庭製作麵包,饅頭時,也常用化學發酵粉.化學發酵粉呈白色粉狀是幾種化學葯品混合物,它的種類繁多,常見的是碳酸氫納(小蘇打),酒石酸,酒石酸氫鉀及磷酸氫鈣等的混合物.化學發酵粉揉入面團後,一旦受熱就會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使食品成為多孔的疏鬆體.
現在你已知道麵包中會有許多小孔的原因了吧!原來這些小孔都是二氧化碳氣體居住的小屋
8. 為什麼麵包里都是小孔
做麵包之前要先將麵粉發酵,而發酵過程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的過程。無氧呼吸會產生二氧化碳,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造成的。
9. 模具裡面烤出來的麵包,是直接脫模,還是放涼後脫模啊(哪樣做麵包不會縮)
模具裡面烤出來的麵包出爐之後,應立馬脫模,才不會收縮。
在烤箱高溫烘焙時,麵包表面及內部處於熱量、水分是處於平衡交換中,一旦放涼後再脫模,麵包中的水分平衡就會被破壞。
而且在模具三面密封的空間里,由於不能均勻散熱,麵包表面降溫會大於內部,就會使麵包的表面起皺,破壞,更有可能導致麵包上方形成塌陷,收縮,完全變形。
因此麵包出爐後一定要立刻脫模,並輕輕倒在晾曬網上,等放涼之後再用刀切割。
(9)麵包為什麼會擠出模具擴展閱讀:
麵包脫模,需要使用脫模油。脫模油其粘度比一般的植物油類高,能保證麵包完整脫離模具在高溫烘焙過程中,脫模油不會產生流動,保證薄膜均勻度不會受到破壞,從而保證在模具表面形成完整的、韌性好的緊密薄膜,有效阻隔產品與模具的接觸,使產品易於脫離模具。
脫模油發煙點高,生產過程中極少出現油煙,由於其耐高溫的特性,在正常的烘焙溫度下,不會產生黏結和焦化的現象,烘烤殘留物少,不會破壞模具及其塗層。
10. 烤金磚麵包都會有黃油從模具中溢出嗎
我覺得烤金磚麵包有黃油從模具中溢出主要原因是因為醒發過程中,醒發箱的溫度太高了的原因。還有就是包入的黃油量過多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