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完整的模具裝配圖,應該包括有哪些
對於冷沖模具來說,主要包括: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卸料板、墊板、模架、定位裝置、導柱、導套、螺絲、銷釘等。
B. 模具種類都有哪些
模具可分為金屬模具和非金屬模具。金屬模具又分為:鑄造模具(有色金屬壓鑄,鋼鐵鑄造)、和鍛造模具等;非金屬模具也分為:塑料模具和無機非金屬模具。而按照模具本身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為:砂型模具,金屬模具,真空模具,石蠟模具等等。其中,隨著高分子塑料的快速發展,塑料模具與人們參考網路
塑料模具一般可分為:注射成型模具,擠塑成型模具,氣輔成型模具等等。 大
規模生產的非鈑金鋼件--冷鐓、模鍛、金屬模等 。 模具
鈑金出料--熱軋、冷軋、熱卷、冷卷鈑金加工--拉深、整型、折彎,沖孔,落料有色金屬--壓鑄,粉末冶金塑料件--注塑、吹塑(塑料瓶),擠塑(管件)模具其他分類: 合金模具、鈑金模具、塑料模具、沖壓模具、鑄造模具、鍛造模具、擠出模具、壓鑄模具、汽車模具、滾絲模具
C. 一套完整的塑膠模具是由哪些組成的
圖片太大了,因此不能傳上來,我建議你如果想找到更詳細的資料
上——集萃塑膠網
有大量
塑膠模具
知識+論壇。我現在經常到裡面逛逛。很多有經驗的模具師傅在此發帖。還有大量資料。
1.模胚即
模架
2.模仁又稱型腔
3.唧嘴
4.滑塊又稱
行位
5.斜頂
6.分模線(P/L)、
7.模具基準、
縮水率
(Shrinkage)、排位(Layout)、鋼料、
銅公
(電極,其材質有銅、
石墨
等)、倒扣、運水、出模
斜度
(Draft
angle)、冷料井、
流道
、注塑模擬、分模、出模、開&合模步驟、模號、拋光(省模)、
軟模
、硬模、模具表明處理、
試模
(TEST
MOLD)、改模、裝模、交模等。
D. 一套完整的放熱焊接模具有幾部分組成
這個要看你想要了解的是什麼模具,請加以說明,這樣才好回答,謝謝..對於沖壓模具而言,模具的組成包括:工藝零件和結構零件,工藝零件包括工作零件(凸模、凹模)、定位零件(側刃、擋料銷、導正銷、導料板等)、壓卸料裝置及其它出件、除料裝置等;結構零件包括導向零件(導柱、導套)、固定(凸模固定板)與緊固零件(螺釘、圓柱銷)、支承零件(墊板、上下模座、模柄)等等。對於塑料模具而言,模具的組成包括八大部分。1、成型零件:型芯、型腔板、成型桿、側型芯等;2、澆注系統零件:主流道襯套、澆口套3、導向零件:斜導柱、小導柱4、推出零件:推件桿、推件板、推管5、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斜楔6、固定與支承零件:上、下模座、固定板、螺釘7、定位零件:定位環、定位銷8、加熱、冷卻零件:軟管、套管、密封圈
E. 注塑模具都有哪些結構組成
注塑模具是一種生產塑膠製品的工具;也是賦予塑膠製品完整結構和精確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產某些形狀復雜部件時用到的一種加工方法。具體指將受熱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機高壓射入模腔,經冷卻固化後,得到成形品。
模具的結構雖然由於塑料品種和性能、塑料製品的形狀和結構以及注射機的類型等不同而可能千變萬化,但是基本結構是一致的。模具主要由澆注系統、調溫系統、成型零件和結構零件組成。其中澆注系統和成型零件是與塑料直接接觸部分,並隨塑料和製品而變化,是塑模中最復雜,變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潔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注塑模具由動模和定模兩部分組成,動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移動模板上,定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時動模與定模閉合構成澆注系統和型腔,開模時動模和定模分離以便取出塑料製品。為了減少繁重的模具設計和製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採用了標准模架。
一、澆注系統
澆注系統是指塑料從射嘴進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澆口等。
澆注系統又稱流道系統,它是將塑料熔體由注射機噴嘴引向型腔的一組進料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穴組成。它直接關繫到塑料製品的成型質量和生產效率。
1、主流道
它是模具中連接注塑機射嘴至分流道或型腔的一段通道。主流道頂部呈凹形以便與噴嘴銜接。主流道進口直徑應略大於噴嘴直徑(0.8mm)以避免溢料,並防止兩者因銜接不準而發生的堵截。進口直徑根據製品大小而定,一般為4-8mm。主流道直徑應向內擴大呈3°到5°的角度,以便流道贅物的脫模。
2、冷料穴
它是設在主流道末端的一個空穴,用以捕集射嘴端部兩次注射之間所產生的冷料,從而防止分流道或澆口的堵塞。如果冷料一旦混入型腔,則所制製品中就容易產生內應力。冷料穴的直徑約8-10mm,深度為6mm。為了便於脫模,其底部常由脫模桿承擔。脫模桿的頂部宜設計成曲折鉤形或設下陷溝槽,以便脫模時能順利拉出主流道贅物。
3、分流道
它是多槽模中連接主流道和各個型腔的通道。為使熔料以等速度充滿各型腔,分流道在塑模上的排列應成對稱和等距離分布。分流道截面的形狀和尺寸對塑料熔體的流動、製品脫模和模具製造的難易都有影響。如果按相等料量的流動來說,則以圓形截面的流道阻力最小。但因圓柱形流道的比表面小,對分流道贅物的冷卻不利,而且這種分流道必須開設在兩半模上,既費工又不易對准。因此,經常採用的是梯形或半圓形截面的分流道,且開設在帶有脫模桿的一半模具上。流道表面必須拋光以減少流動阻力提供較快的充模速度。流道的尺寸決定於塑料品種,製品的尺寸和厚度。對大多數熱塑性塑料來說,分流道截面寬度均不超過8mm,特大的可達10-12mm,特小的2-3mm。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小截面積,以增加分流道贅物和延長冷卻時間。
4、澆口
它是接通主流道(或分流道)與型腔的通道。通道的截面積可以與主流道(或分流道)相等,但通常都是縮小的。所以它是整個流道系統中截面積最小的部分。澆口的形狀和尺寸對製品質量影響很大。
澆口的作用是:
A、控制料流速度:
B、在注射中可因存於這部分的熔料早凝而防止倒流:
C、使通過的熔料受到較強的剪切而升高溫度,從而降低表觀粘度以提高流動性:
D、便於製品與流道系統分離。澆口形狀、尺寸和位置的設計取決於塑料的性質、製品的大小和結構。一般澆口的截面形狀為矩形或圓形,截面積宜小而長度宜短,這不僅基於上述作用,還因為小澆口變大較容易,而大澆口縮小則很困難。澆口位置一般應選在製品最厚而又不影響外觀的地方。澆口尺寸的設計應考慮到塑料熔體的性質。型腔它是模具中成型塑料製品的空間。用作構成型腔的組件統稱為成型零件。各個成型零件常有專用名稱。
構成製品外形的成型零件稱為凹模(又稱陰模),構成製品內部形狀(如孔、槽等)的稱為型芯或凸模(又稱陽模)。設計成型零件時首先要根據塑料的性能、製品的幾何形狀、尺寸公差和使用要求來確定型腔的總體結構。其次是根據確定的結構選擇分型面、澆口和排氣孔的位置以及脫模方式。最後則按控製品尺寸進行各零件的設計及確定各零件之間的組合方式。塑料熔體進入型腔時具有很高的壓力,故成型零件要進行合理地選材及強度和剛度的校核。為保證塑料製品表面的光潔美觀和容易脫模,凡與塑料接觸的表面,其粗糙度Ra>0.32um,而且要耐腐蝕。成型零件一般都通過熱處理來提高硬度,並選用耐腐蝕的鋼材製造。
二、調溫系統
為了滿足注射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需要有調溫系統對模具的溫度進行調節。對於熱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設計冷卻系統使模具冷卻。模具冷卻的常用辦法是在模具內開設冷卻水通道,利用循環流動的冷卻水帶走模具的熱量;模具的加熱除可利用冷卻水通道熱水或蒸汽外,還可在模具內部和周圍安裝電加熱元件。
三、成型部件
成型零件是指構成製品形狀的各種零件,包括動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型桿以及排氣口等。成型部件由型芯和凹模組成。型芯形成製品的內表面,凹模形成製品的外表面形狀。合模後型芯和型腔便構成了模具的型腔。按工藝和製造要求,有時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塊組合而成,有時做成整體,僅在易損壞、難加工的部位採用鑲件。
1、排氣口
它是在模具中開設的一種槽形出氣口,用以排出原有的及熔料帶入的氣體。熔料注入型腔時,原存於型腔內的空氣以及由熔體帶入的氣體必須在料流的盡頭通過排氣口向模外排出,否則將會使製品帶有氣孔、接不良、充模不滿,甚至積存空氣因受壓縮產生高溫而將製品燒傷。一般情況下,排氣孔既可設在型腔內熔料流動的盡頭,也可設在塑模的分型面上。後者是在凹模一側開設深0.03-0.2mm,寬1.5-6mm的淺槽。注射中,排氣孔不會有很多熔料滲出,因為熔料會在該處冷卻固化將通道堵死。排氣口的開設位置切勿對著操作人員,以防熔料意外噴出傷人。此外,亦可利用頂出桿與頂出孔的配合間隙,頂塊和脫模板與型芯的配合間隙等來排氣。
四、結構零件
它是指構成模具結構的各種零件,包括:導向、脫模、抽芯以及分型的各種零件。如前後夾板、前後扣模板、承壓板、承壓柱、導向柱、脫模板、脫模桿及回程桿等。
1、導向部件
為了確保動模和定模在合模時能准確對中,在模具中必須設置導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採用四組導柱與導套來組成導向部件,有時還需在動模和定模上分別設置互相吻合的內、外錐面來輔助定位。
2、推出機構
在開模過程中,需要有推出機構將塑料製品及其在流道內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推出固定板和推板用以夾持推桿。在推桿中一般還固定有復位桿,復位桿在動、定模合模時使推板復位。
3、側抽芯機構
有些帶有側凹或側孔地塑料製品,在被推出以前必須先進行側向分型,抽出側向型芯後方能順利脫模,此時需要在模具中設置側抽芯機構。
注射裝置是使樹脂材料受熱融化後射入模具內的裝置。從料頭把樹脂擠入料筒中,通過螺桿的轉動將熔體輸送至機筒的前端。在那個過程中,在加熱器的作用下加熱使機筒內的樹脂材料受熱,在螺桿的剪切應力作用下使樹脂成為熔融狀態,將相當於成型品及主流道,分流道的熔融樹脂滯留於機筒的前端(稱之為計量),螺桿的不斷向前將材料射入模腔。當熔融樹脂在模具內流動時,須控制螺桿的移動速度(射出速度),並在樹脂充滿模腔後用壓力(保壓力)進行控制。當螺桿位置,注射壓力達到一定值時我們可以將速度控制切換成壓力控制。
F. 請問自己完整的開一副模具包括哪些內容
首先,你沒有說明你是想開什麼模具,模具分塑料模和金屬模.
單說塑料模具,就有注塑模\擠出模\吹塑模\脹形模等等;
金屬模又分板料和體積模兩大類,鍛壓模\沖壓模\擠壓模等等.
一般來說,
模具的模架,導向緊固類零件,模板等都是標准件,根據大小和用途直接去標准件商店購買;
自己需要加工的是模具的工作部分:
凸模,凹模部分.
加工好後裝配,調試好即可.
總之,模具是根據產品的需要設計和製造,簡單的非常簡單,
復雜的超級復雜;
一付模具的價格在100元到幾百萬都不奇怪.
G. 一副完整的沖床模具由哪幾部分組成都有哪些名稱
一共有八部分組成。
根據模具中各個部件所起的作用,一般可將注塑模細分為以下幾個基本組成部分。
一、 成型部件成型部件由型芯和凹模組成。
型芯形成製品的內表面,凹模形成製品的外表面形狀。合模後型芯和型腔便構成了模具的型腔。按工藝和製造要求,有時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塊組合而成,有時做成整體,僅在易損壞、難加工的部位採用鑲件。
二、 澆注系統
澆注系統又稱流道系統,它是將塑料熔體由注射機噴嘴引向型腔的一組進料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穴組成。它直接關繫到塑料製品的成型質量和生產效率。
三、 導向部件
為了確保動模和定模在合模時能准確對中,在模具中必須設置導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採用四組導柱與導套來組成導向不見,有時還需在動模和定模上分別設置互相吻合的內、外錐面來輔助定位。
四、 推出機構
在開模過程中,需要有推出機構將塑料製品及其在流道內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推出固定板和推板用以夾持推桿。在推桿中一般還固定有復位桿,復位桿在動、定模合模時使推板復位。
五、 調溫系統
為了滿足注射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需要有調溫系統對模具的溫度進行調節。對於熱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設計冷卻系統使模具冷卻。模具冷卻的常用辦法是在模具內開設冷卻水通道,利用循環流動的冷卻水帶走模具的熱量;模具的加熱除可利用冷卻水通道熱水或蒸汽外,還可在模具內部和周圍安裝電加熱元件。
六、 排氣槽
排氣槽用以將成型過程中型腔的氣體充分排除。常用的辦法是在分型面處開設排氣溝槽。
七、 側抽芯機構
有些帶有側凹或側孔地塑料製品,在被推出以前必須先進行側向分型,抽出側向型芯後方能順利脫模,此時需要在模具中設置側抽芯機構。
八、 標准模架
為了減少繁重的模具設計和製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採用了標准模架。
H. 一副完整的沖床模具由哪幾部分組成,都有那些名稱
一副完整的沖床模具有以下幾部分組成:
上模座:利用其將上夾板和上墊板固定,並傳遞壓力;在導柱的引導下,使上下模能很好的配合
上墊板:墊沖子,防止沖子尾部擠壓傷模座, 增加模具高度.
上夾板:裝夾沖子和內導柱.
脫料墊板:支撐入塊,傳力,增加脫料板強度,減緩沖裁力.
脫料板:導正沖子、脫料、壓料.
下模板:提供沖裁產品的沖孔或下料之刃口面.
下墊板:在沖壓中防止因沖壓力過大而增強下模板或下模鑲件(入塊)之強度,落料.
下模座:固定下模板,在主導套的引導下,使上下模很好的配合,落料
I. 一套砂芯模具包括哪些零件
一種砂芯模具,包括左右排布並相互抵靠的翻轉側芯盒體及固定側芯盒體、抵靠於翻轉側芯盒體外側的翻轉側模架、抵靠於固定側芯盒體外側的固定側模架、安裝於翻轉側芯盒體上的翻轉側頂芯板、安裝於固定側芯盒體上的固定側頂芯板以及排氣塊.
另外,每一種新砂芯模具,必須要有一套對應的砂芯模具圖。
一套完整的砂芯模具圖應包含
如下二維和三維圖紙:
a)模架圖(已標准化的模架圖可省略)
b)定模圖、定模板圖、射砂板圖、頂芯板圖、射嘴圖、上頂芯圖及合模套圖等。
c)動模圖、動模板圖、頂桿固定板圖、頂料板圖、支撐導柱圖、等高墊(柱)圖、動模座
板圖、合模銷圖。
d)根據特定的需要還可包括下頂芯、定製復位桿圖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