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如何鑒別模具制胎的花瓶

如何鑒別模具制胎的花瓶

發布時間:2022-04-23 21:35:20

❶ 如何鑒別瓷器的真假

一、觀察瓷器胎土是否經過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製作上比較追求工藝和程序,像胎土的處理上,一般會經過人工淘洗,燒制出來的胎質也會顯得尤為干凈。由於時間的沉澱,這些個老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

二、觀察胎的密度有無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

古瓷器在製作時都會經過人工調泥,經人工和泥制坯燒出來的胎密度適宜,無密度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反觀現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煉泥機煉制,燒制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當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

三、觀察胎體的厚薄程度

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時期的胎體相對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間的胎體則相對較薄。把握好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1)如何鑒別模具制胎的花瓶擴展閱讀:

瓷器的保養方法: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鑒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盡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

2、剛買回來的高溫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應松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品。

3、瓶、罐、 尊等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移動時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確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在取放時 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或損壞。薄胎器皿,胎薄、質輕、嬌氣,移動、安放時更要小心,要雙手捧底,忌用單手。

❷ 怎樣鑒別紫砂壺

劣質紫砂壺的原料往往是沙鍋泥、花瓶等低檔泥料,它的顏色油亮,呆板,打碎後可以明顯看出里外層的顏色不同。這類壺的價格往往在幾元到幾十元之間,基本沒有收藏價值。而真正的紫砂壺所選用的泥料是產於宜興丁蜀鎮的紫砂泥。紫砂泥是宜興得天獨厚的原料,它在成分上具備了制陶所必須的化學組成及礦物組成。從顯微鏡觀察發現,紫砂泥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雲母和赤鐵礦。這些礦物的顆粒組成,使紫泥具備了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收縮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由於紫砂壺坯體不施釉,所以燒成後仍有較大的吸水率和氣孔率。據測定紫砂茶壺的吸水率在1.6%-7.05%之間。因此,製成品具有良好的吸附氣體性能和透氣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 如何辨別紫砂泥是否純正? 過去有一種鑒別紫砂方法,說「拿一根火柴在壺身上劃,只要能打出火來的就是真的,不然就是假的。」其實這不是一種鑒別紫砂的可靠方法,因為過去的火柴是用紅磷為原料,紅磷的燃點低,只需輕輕摩擦便會燃燒,在衣服上摩擦也會燃燒,現在出的安全火柴基本上都劃不著火。 那麼該如何鑒別紫砂的真偽呢?一是看顏色,純正紫砂的顏色,應具有玉石般的韻味,不論其自身是紫色、黃色、還是紅色,其光質像上了油一樣,越擦越潤;二聽聲音,在紫砂壺內放入茶葉,然後注入開水,紫砂壺發出沙、啞、沉的聲音,聲音沙啞說明材質透氣性好,內部不結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變味。如果注水後,發出金屬聲或者瓷器般的脆聲,就可斷定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純;三是聞其味,摻了化工原料的茶壺有異味,或是用鐵觀音入壺,泡一小時後,茶水變色或有異味,屬假紫砂壺;四是憑手感,純紫砂壺的手感應是光滑圓潤、舒坦自然的,雖有顆粒但仍很圓潤,通過傳統手工加工碾磨的砂粉其手感和機器加工出來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通過長時間的泡養,好的紫砂能顯現出深沉、古樸、油亮的氣質,而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純的壺基本上養不出來。 紫砂壺的手工製作與模具製作 很多壺友認為紫砂壺手工與否其實不必非常在乎,全手工不見得就好到哪裡,半手工的就不見得差到哪裡,主要是泥料得純、得正,不要摻有對身體有影響的添料在裡面就行。因為價格上的高低懸殊,使得手工製作與否還是倍受關注的。就壺而言,手工與否是有本質區別的。一位壺友總結得非常有道理,他指出,手工制壺,經反復拍打泥片成形後,在外壁進行削、刮、整的工序,而且每個工序都相當費功夫。而模具製作工夫不在拍打上,基本成形後,為使泥與具吻合,工夫用在內壁上;手工制壺,坯體外表形成泥層,內層相對疏鬆,中間砂粒聚集形成泥砂堅骨,使紫砂特有的透氣性能得到很好的保留。經過燒制後,質地收縮不一,泥砂層次不齊,外表粗粒凸現,使壺表面呈現出溫潤的質感和明快的光澤。壺內壁由於礦物結構疏鬆和砂粒堆積空隙,體現出內透外吸的本性功能,呈現出紫砂特有的性質。而模具製作的,泥質在均衡性、同一性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內、外壁缺乏立體性結構分層,燒成後表面失去質感效果,壺壁吸透率跌降至60%以上,紫砂特有的性能所剩無幾。最突出的表現為:使用久了,往往出現灰暗死板等現象。在鑒別上,模具壺的鑒別有一個竅門,一般純粹模具做的活,在壺的中間從壺嘴到壺把有一條細細的痕跡,仔細觀察是可以發現的。 現在很多賣家為了追求光澤,在壺身上進行打蠟處理。凡內行的壺友是絕對不會選購打臘壺的。其實好泥料的壺是不需要打蠟的,打蠟的壺肯定不是好壺,也就沒有多大收藏價值了。如何辨別壺體是否打蠟呢?第一,感覺特別亮。第二,摸上去有一種摸蠟的異樣感覺。第三,水澆上去很快聚成水滴滾落,第四,聞上去可能有異樣味道。 紫砂壺斷代 有跡可尋 紫砂名壺怎樣來斷代歷來都是個難點,因為有關紫砂器的著述和文獻比較稀少,加之近年來的地下考古發現有明確紀年墓的器物少之又少,所以給紫砂器的斷代帶來一定的困難。還有一點就是歷代的名家作品仿製較多,特別是民國初年,幾乎所有紫砂界的高手都被聘往上海,對歷代名家作品進行精心仿製,燒制出了難以統計的仿名家款作品。這些仿品水平極高,與原作相比達到可以亂真的地步,這部分作品現遺存至今,給今天的斷代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盡管在鑒定方面困難重重,但是仔細分辨,還是有蹤跡可尋的。 經專家學者的努力研究,同時也結合近年來地下出土文物的印證,基本上可以根據砂質、顏色、加工手法、造型等諸多方面綜合分析出作品的大致年代,不會有很大的差距。現將其總結的斷代方法介紹如下: (一)造型。紫砂壺的造型明代的式樣較少,多為圓形、筋紋形。壺體偏大多提梁,有硬提軟提之分,無足寬平底,光素而少華麗,更加貼近百姓生活。清代初期砂壺造型多以自然形和幾何形為主。另外一些民間實用型壺類壺型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瓏;清末及民國初期的砂壺造型、款識增多,附加的裝飾也多,多以仿古代名家為主,在形式上沒有太大的創新。 (二)胎質。明代時期紫砂使用的泥料內含顆粒狀粗砂,給人的感覺比較粗糙,由於多是墓葬出土物,胎體吸收了地下的水濕氣,使得壺體表面失光;明末清初泥料仍較粗糙,大多含有閃亮的雲母,胎壁也較厚實。清代泥料澄煉工藝總體有所提高,出現了紫砂細泥。清中期製作的壺胎骨堅致,色澤溫潤,晚期泥質仍堅致但色澤不如中期溫潤顯得乾枯。另外,從泥色上也有區別。明代的泥色多紫色、紅色,而清代的泥色則較多,除了以上兩種外,還多見一種在紫砂泥中夾有梨皮似小點的紫砂,稱為「梨花點」或「桂花沙」。民國以後,紫砂的色彩多了起來,如墨綠、黑色等。而現代的紫砂器講究原料與顏色造型一致,如仿青銅器造型,就用仿古銅顏色的泥砂製作。紫砂壺由於經常把玩摩擦,久而久之,就會有一層光亮面,俗稱「包漿」。這也是我們鑒別工作當中鑒別時代遠近的一種輔助手段。 (三)製作工藝。明代創始期的壺是以捏制為主,壺內胎往往有掏空時捏按的指紋。到了晚明的時候,時大彬創造了木模製壺方法,壺內壁不見指紋,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跡,在柄與壺身、流與壺身相接觸往往比較粗糙,有時為了美化接痕而貼上柿蒂形泥片而成為最早的附加裝飾。蓋與鈕的相接觸有時也會這樣處理。由於明代不單獨燒壺,反將壺放在同窯的缸中套燒,所以經常有缸瓮飛灑的釉淚沾在壺體表面,有的砂壺還因受到火的原因凸起氣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壺的內壁也薄厚不一。在很多情況下,由於溫度不夠,砂壺不能完全燒結,所以其胎質較為疏鬆。清代的紫砂壺一般採用打泥片,再將泥片鑲接而成,所以壺胎厚薄比較均勻,製作也比較精細,其壺底多有放射狀痕跡。清早期的壺嘴為單孔,晚期為多孔,清中期以前的壺均為手制,到了清末就有用模製或轤轆成型的工藝。到了近現代則採用注漿成型,壺身略加修飾就極為光潤,而此時期的砂制細如膏泥,器物的里外極其規整,當然手感也極好。 (四)款識和銘刻。紫砂製品上的款識和銘刻是指刻、印、劃在砂壺表面起裝飾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它產生的年代、製作者和使用者等諸多因素,這同樣是斷代認識上應當借鑒的依據之一。不同的時代刻款銘字的部位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在書體上,明代都為楷書,到了清代早期楷書、篆書並用,而後期則以篆書為主

❸ 花瓶是怎樣製作的花瓶的製作流程是怎樣的

原料:飲料瓶,麻繩、毛線,剪刀,膠槍。

步驟:

1、准備一個飲料瓶、雙面膠、麻繩、毛線和膠槍。

❹ 如何鑒別乾隆年制花瓶,如圖

這物件不應該叫花瓶,只知道這種帶透氣洞的是書房裡存放畫軸,字畫軸的「畫筒」。
不帶透氣洞的,叫字畫缸或「畫缸」。這是古人傳統的文房玩物。
你說的鑒別,還是專家們說吧。

❺ 如何鑒別大清乾隆花瓶的真假

乾隆青花紋飾題材廣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為主,富麗繁密,細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層圖案裝飾,有的多達數十層無論是寫意還是變形,都畫工嚴整細膩,紋飾清晰,排列整齊,具有圖案畫的效果。另外,經常看到一些盤、碗採取里外繪畫的裝飾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盤、青花里外纏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雲團花外淺藍地盤、里青花纏枝寶相花外霽藍盤等,這種裝飾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現。在乾隆青花的紋飾中,吉祥圖案增多也其特點之一,就是用各種動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諧音,畫出象徵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紋飾,如蝙蝠與「福」通,魚與「余」通,松鶴表示長壽,鴛鴦表示成雙成對等。可說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長」、「萬壽無疆」等寓意長壽的文字也經常出現。 乾隆青花多數是在器物底足內書寫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極少見四字篆款和楷書款。高足盤、高足碗、雙連、瓶一般是在足內寫篆書六字橫款。乾隆本朝官款字體緊湊工整、橫平豎直,青花色調濃艷而又深沉,在鑒別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制」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樣,即出頭,這種寫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仿明代款識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代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暉堂制」、「旭華堂」、「百一山房」、「寧晉齋」、「澹寧齋」、「彩秀堂制」、「養和堂」、「彩華堂」、「浴硯書屋」、「志勤堂」、「慶目堂」、「忠信堂」、「彩潤堂」等。堂名款主要書寫屬在盤、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❻ 啥時候的花瓶求解!

花瓶是一種器皿,多為陶瓷或玻璃製成,外表美觀光滑;名貴者有水晶等昂貴材料製成用來盛放花枝的美麗植物,花瓶底部通常盛水,讓植物保持生命與美麗。

花瓶的英文翻譯是:Vase花瓶是一種器皿,多為陶瓷或玻璃製成,外表美觀光滑;名貴者有水晶等昂貴材料製成

用來盛放花枝的美麗植物,花瓶底部通常盛水,讓植物保持活性與美麗。

高溫陶瓷花瓶是用陶燒制的,溫度達到800度以上,有一定的硬度,聲音清脆。高溫陶瓷花瓶上面的圖案是在上釉前手工鉤繪,顏色是填上去的。高溫陶瓷花瓶與中、低溫陶瓷花瓶最明顯的區別是吸水率,高溫陶瓷花瓶的吸水率低於0.2%,產品易於清潔不會吸附異味,不會發生釉面的龜裂和局部漏水現象。中、低溫陶瓷花瓶的吸水率大大高於這個標准。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❼ 古董花瓶怎麼鑒定 花瓶怎麼辨別是古董

古董花瓶,真品品種比較豐富;真品有收藏價值的;具體是不是真品,補充
圖片看看
就知道,兩者皆可拋。

❽ 瓷器鑒定的基本方法

款識鑒別

根據款識來確定瓷器的新舊和真偽,是鑒別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今日的傳世品和仿品以明,清兩代瓷器居多,

款識

2. 胎土和釉色

對胎土和釉色的仿製較為困難,是因為兩者對原料都很有講究。胎土的仿製取決於原料的配方,最初景德鎮瓷器的胎土以單一瓷石為原料,南宋之後,隨著高嶺土的發現,制瓷工藝迎來一大轉折,「二元配方」的制胎法讓景德鎮瓷器自元代起揚名全國。而釉色的仿製則取決於釉料的產地和配方,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差異。

3. 出土原料與工藝結合

(1)老胎新繪:利用清中後期及民國的白胎,在上面繪上粉彩等釉上彩;

(2)老釉新胎:利用近年出土的老釉水裝飾新胎;

(3)舊件新器:將足、流、底、口、頸等各殘缺部分的出土物組裝在新瓷器中;

(4)復火: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指將殘缺部位較少的舊器修補後放入窯中復燒;第二種是指將老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礦石原料,重新做坯燒胎。

二、做舊

做舊的手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階段一: 20世紀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中後期,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徵為主。常見的手法是用砂紙打磨新的釉面,或者用氫氟酸腐蝕釉面,然後塗刷泥水,泥水滲透到被破壞的釉面內,造成出土效果。然而由於容易被識別真偽以及收藏者對仿品品相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做舊方法進入第二階段。

階段二: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至今,做舊以仿傳世品的特徵為主。比如,高檔次仿古瓷會採用中葯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根據不同的對象,中葯的配方也會略有差異,加少許酒精利於造出粉彩瓷蛤蜊光效果,而少許氫氟酸可以消除釉下彩瓷的亮光。

除了中葯浸泡,其他的表面做舊方式還有很多,比如用茶水煮、用香火煙熏、塗細煤灰等等;至於器物內壁出現的雞爪紋,在上釉瓷剛出窯時用小錘敲砸即可仿出。

❾ 怎麼鑒別古董花瓶

1、首先要查看瓶底是否平穩。將花瓶放置在一個平面上,用手輕輕碰觸,看花瓶是否會搖晃。 2、查看瓶身顏色是否均勻。關於這一點彩色花瓶尤其要注意。 但如下圖所呈現的色差不屬於這種問題,這是由於花瓶是人工吹制的在凸起的部分顏色會變淡,屬於正常現象。 3、是要查看花瓶表面是否有黑色的大塊的顆類狀物體,此為花瓶製作原料未完全化開造成的,如果顆類極小沒有大礙,但如果大於5mm則需要和賣方聯系提出更換產品。 4、查看花瓶表面是否有大量的氣泡(屬於故意製作的氣泡類花瓶除外)。如果氣泡很多且集中在一起,不可;氣泡直徑過大,也不可。(氣泡的多少和直徑大小要相對於花瓶的大小而言) 5、花瓶口部如為割口,需要看口部是否有崩茬。花瓶口部如為開口,需要看口部是否凹凸不平。

❿ 怎樣分辨瓷器

這種事還是最好請教相關的專家和書籍,不是能一時半會搞定的,當然積累相關的經驗是更重要的。

歷代陶瓷款識的鑒定
陶瓷器上的款識,是指在器物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刻、劃、印或書寫表明年代、產地、堂名、人名、用途及吉祥語等內容的文字,也有的在器底或器身有某種圖案款識。由於款識的內容、格式、字體、書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所以,它對陶瓷器的斷代、斷定窯口和辨別真偽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是鑒定的一個重要環節。

款識的類別
陶瓷器上的款識大致可分為六大類:紀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語款、圖案款及其它特殊類款。
紀年款:紀年款是標明瓷器燒造年代的一種款識。紀年款可分為兩類:一種用當時帝王年號,稱年號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另一種用天干與地支組合的,稱干支紀年款,如「皇明天啟年丙寅吉旦」、「乾隆丙午」等等。紀年款以官窯瓷器為多,但部分民窯亦有書寫年款的。民窯紀年款字體較草率,遠不及官窯規整。瓷器上用干支紀年款的以明清時期較多。
堂名款:指私人定燒瓷器的所刻、印、書寫的自家堂號。內容包括堂名、齋名、軒名、府名、室名、殿名、樓名、閣名等等。堂名款明嘉靖時已見有,如「滋樹堂」、「東書堂」等堂號,明代後期流行。入清以岳 各朝皆有,尤以康熙時盛行,如「中和堂」、「慎德堂」、「拙存齋」、「復香軒」等等。
人名款:指工匠或私人定燒陶瓷上所刻、印、書寫的名字或別名。如三國時越窯青瓷上的「師袁宜作」,唐代長沙窯「鄭家小口天下第一」,宋代磁州窯「張家造」瓷枕等等。明清時期多見,如「陳守貴造」、「天啟元年米石隱造」、「春育主人珍藏」等等。
吉語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書寫的吉祥語,表示贊頌、祝福。晚明至清代最為流行,如「萬福修同」、「富貴佳器」、「天下太平」、「福壽康寧」等等。也有隻題一個字的,如「福」、「壽」等。
圖案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書畫的紋祥圖案記號,亦稱「記號款」。圖案款多數為民窯所用。明清兩代最為流行,如八卦、太極圖、八寶、海、兔、雙魚、靈芝等等。
其它特殊類款:還有一些不能歸入以為類別的,如「茶」、「酒」、「琅〓」等字,統稱為其它特殊類款。

款識的起源及其發展
遠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已發現一些刻劃符號。如仰韶文化類型的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已發現各種刻劃符號270個。此外,山東龍山文化,以及上海馬橋、浙江良渚等遺址出土的陶器上,也發現不少刻符;青海省樂都、甘肅省半山所出土的陶器上還發現了彩畫符號。這些刻或和彩畫的符號是我國最早的文字雛形,也是我國陶瓷款識的濫觴。商周時代,瓦和陶器上的刻字,多數為編號,少數為人名。春秋戰國時期的磚瓦、陶器上的刻符和文字,各地都有發現,逐漸增多。秦漢時期的陶器和磚瓦的文字非常豐富,所涉及的內容亦較前廣泛。陶器上的文字絕大部分內容是反映陶手工業的情況,如器物的編號或記號(一、二、三……等),制陶手工業的官署名(左司空、右司空、大水、北司等)、作坊名(安陸市亭、櫟市、杜亭等)、陶工名(義渠、伙、成、蒼等),另外還有地名(宜陽、新城、藍田等)、器物所有主名(北園呂氏缶、下賈王氏缶等)、器物置放地名(宮廄、大廄、麗山〓宮等)等等,在瓦當和順上還開始出現一些吉祥語(千秋萬歲、長樂未央延年益壽昌等),大凡後世的款識類別,此時大多已具備,開了中國陶瓷款識的先河。目前所見瓷器上最早的款識是浙江省鄞縣出土的一件東漢青瓷雙系盤口壺,底足刻有隸書「王尊」二字。帶有紀年款銘的瓷器,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如南京趙士崗墓出土的一件越窯青虎子,其腹訓刻劃「赤鳥十四年(251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款銘,不但有紀年,並且有燒制地點、工匠名等內容。浙江省紹興古墓出土的一件青瓷谷倉,頂部的龜碑正面刻劃「永安三年(260年)時,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孫,壽命長,千意(億)萬歲未見英(殃)」的款銘,內容包括紀年以及祝願的吉祥語。南京清涼山吳墓還出土一件熊形油燈,上刻「甘露元年(265年)五月造」的款銘。這是三件十分難得的具有紀年款的器物,它為我們正確斷代提供了標准器。其款識的共同特點是:釉下刻劃,字體近草書。
西晉時燒制的一種青瓷扁壺,各地有不少出土,形制奇特,短頸,扁腹,廣底,兩側各有系由於發現有的器物底部刻劃有「先姑〓一枚」、「紫(此)是會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的款銘,才使我們知道,這種青瓷扁壺在當時稱為「〓」。漢代文獻上記載有一種罌,《漢書》顏師古註:「〓,長頸罌也」。但罌究竟是何物?長期以來不得而知。1972年南京化纖廠晉墓出土一件青瓷長頸雞首壺,底部刻「罌主姓黃名齊之」七字,由此使我們得知器的名稱和器物屬主的名字,原來這種長頸壺,即稱為「罌」,與文獻記載相符。
唐代陶瓷款識仍以刻劃為主,但已有在釉下用彩書寫的款銘出現。從窯口來看,刻劃者多數為越窯,用彩書寫者以長沙窯為多。其內容不僅有紀年款、人名款、產地款,還有帶有商品廣告性質的款銘。字體絕大多數為草書,楷書少見。刻劃與寫的部位皆不固定。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越窯青瓷執壺,腹部刻劃有三行文字:「會昌七年改為大中元年(847年)三月十四日清明故記之耳」。這件器物的款識記錄了當時年號的改換。浙江嵊縣出土的一件越窯青瓷罌,腹部刻劃「元和拾肆年(819年)四月一日造此罌,價值壹千文」17字,詳細地標明了製作日期、器名、價值。浙江寧波出土的一件印花碗,碗內底有「大中二年」四字,則為內容單純的紀年款。此外,還有刻劃文字的青瓷墓誌銘,內容有紀年、人名、事跡等等。
唐代長沙窯以彩書寫款識,很多具有商品廣告性質,這是長沙窯的一大發明,如「鄭家小口天下第一」、「卞家小口天下有名」、「言滿天下無口過」等等。在外銷器物上,還用阿拉伯文書寫「真主最偉大」,以適應和迎合阿拉伯人民的需要。
唐代著名的邢窯白瓷中有刻「盈」、「翰林」字款,或書寫「翰林」字款的產品,「盈」是宮廷內「大盈」庫的簡稱,表時它們是官府的用品。此外,1978年浙江省臨安發現了吳越王錢廖之父錢寬的墓葬,出土19件白瓷,多數底部有』官」或「新官」字樣的刻款,這批晚唐時期的白瓷精巧細潔,不是一般的民間用瓷,款識的含義也清楚地告訴了人們。
五代越窯青瓷中也有刻「官」字款的器物發現,如浙江省臨安五代墓出土的一件越窯雙系瓶,腹部刻劃「官」字款。
唐代至北宋河南瓷窯生產一種瓷忱,枕底往往刻有某家作坊製作的款銘,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瓷枕,枕底刻「杜家花枕」四字。傳世品中還有刻「裴家花枕」四字的。宋代瓷器款識遠較前代為多,銘文內容有作坊標記、工匠姓名、製作年月、唐詩宋詞、吉祥語句、宮殿名稱和宮廷用瓷專用款銘等等。總的特點是款識文字趨於簡明,仍以刻劃款為主,但書款逐漸增多,印款亦較前期增如。

清代瓷器款識辨偽:
康熙款字特點是挺拔清秀,所寫「康」字下半部的「水」字,一般寫成「〓」;「〓」字衣無上點。民國時仿康熙款甚多,但字體相似較少,大多相差甚遠。康熙琺琅彩器,底款應為「康熙御制」料款,如書六字款則為膺品。
雍正款字似一人獨寫,故有特色,為歷代仿寫所不及。道光、咸豐和民國時仿雍正款頗多,但字體較大,筆劃柔軟無力,可以區分。
乾隆款識以篆書體為主,所寫「乾」字,一般寫作「〓」形,但也有不太規距而與之略有差異者,所以,在鑒別中不能一概而論。後世的仿款,光緒時字體粗大;民國時細弱無力。
還有一種後加款,也應注意。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1)在舊器或新器上加寫加刻稀有年號,即現存陶瓷中款識少或無的時代,如宋代「紹熙」、明代「洪武」等,使人無法對照比較。(2)將舊款旋切下,再嵌於膺品底部。民國時最為流行,鑒定時要注意圈足底部胎釉的異常痕跡。

分辨材質:

看顏色:瓷器通常以瓷土為材質,,瓷土有分等級,瓷土高溫還原燒結後呈白色,燒結溫度越高,白度就越高,燒成白度越白,瓷土就越貴,燒制本就要相對增加。瓷器一般燒成溫度通常會在1260度C以上。
陶器用陶土為材質,陶土含鐵量較高,氧化燒所燒制之作品通常呈現米黃色還原 燒會呈現較深之顏色,依含鐵量多寡而定,通常在土黃色~深咖啡色。

聽聲音:青輕敲擊作品,如果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燒成溫度一定較高瓷化程度較好,作品品質也越好。

成型方式辨識:

一件作品有可能用不同之成型方式完成,用何種成型法在製作成本上佔有很大關系,以下是制陶常見之成型方式,與如何判定之說明。
旋環機成型法:這種成型方式因為使用模具,所以製作出來的成 品大小幾乎是一樣的,因為用旋杯機製作,大部分所製作之陶瓷 種類有杯、碗、盤等。
注漿成型法:這種成型方式因為使用石膏模具,所以製作速度快 ,製作出來的成品大小也是一樣的。在無法用旋壞機成型之陶瓷 作品就要用石膏模成型法來製作,大部分會用在製作如花瓶、動 物、人物等造型。
壓模成型法:通常此成型法會運用在作品之粗壞的成型,之後在 加以表面處理整件作品,製作出的成品可由內部發現有會有壓土 不平整的表面。
手拉環成型法:大部分花瓶製作會運用這種成型法,最大辨別之 處就是,大部在作品內部,會留有手拉紋路或修壞痕跡。
陶板成型法:這種成型法所製作出的作品通常會有平面及切面, 作品經常是方形或長方形。
手捏成型法:製作手捏壺會使用手捏成型法成型,完全以手工及 使用工具製作,製作時由作者自由變化,所以不會有兩件相同的 作品。
泥條成型法:運用這種的成型法,造型上可多變化,製作出的作 品通常較經致,可畏慢工出細活。
手擠環成型法:較大型陶作品通常運用這種成型方式,通常辨別 這種方式可由外部或內部會留有手擠壞紋路或者拍打痕跡。

以作品環體顏色分辨燒成法:

還原燒:一般瓷土以高溫還原燒結後壞體顏色呈現白色。陶土以 還原燒成後,因陶土含鐵量較高,會呈現較深之顏色,依含鐵量 多寡而定,壞體顏色通常會在土黃色~深咖啡色。
氧化燒:瓷土以氧化燒結後壞體顏色呈現米白色。陶土氧化燒所 燒制之作品胚體顏色通常呈現米黃色。

以作品釉色辨識燒成法:

需要用還原燒成的釉色:銅紅、青瓷、鈞窯。
大部分用氧化燒成的釉色:結晶釉。
其他釉色大致上以還原或氧化燒皆能燒成。
用以色料燒成的不在上述范圍內。

閱讀全文

與如何鑒別模具制胎的花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杭州哪裡有鋁合金拐杖賣 瀏覽:730
Creo方管接三通圓管視頻 瀏覽:371
南寧彩鋼板房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853
南寧鋅合金回收價格是多少錢一斤 瀏覽:482
如何用25焊條焊鋅鋼管6 瀏覽:940
武漢到保定50噸鋼材多少錢 瀏覽:520
焊接時焊條噼里啪啦怎麼回事 瀏覽:865
22的鋼筋屈服應該是多少 瀏覽:585
鋼筋數量檢測多少錢一處 瀏覽:792
無錫鋁合金涼亭材料在哪裡有 瀏覽:798
尼龍製品模具起霧怎麼清除 瀏覽:363
精沖模具的銷釘孔怎麼加工 瀏覽:717
不銹鋼字怎麼圍邊 瀏覽:708
河南鍍鋅焊管廠 瀏覽:37
鋼鐵雄心英國怎麼打仗 瀏覽:722
不銹鋼風管品牌哪個好 瀏覽:638
受壓鋼筋as39如何確定 瀏覽:825
不銹鋼盆吸一起怎麼分開 瀏覽:395
鋼管架出租價格是多少錢 瀏覽:824
長沙無縫鋼管哪裡有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