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校正圓形工件
通用三爪開盤只能矯正一些跳動要求不高的零,.因為通用三爪卡盤出廠時的定位精度有限,不能適用於較高精度的定位。
用三爪夾持的校正方法:
1、(目測校正)用於要求不高的校正,開始夾持工件時不要夾得過緊,旋轉夾頭,目測工件的最高點(或用畫針),用榔頭敲擊最高點(敲擊點應在工件懸伸的最外端),如此反復,再把工件夾緊。
2、(百分表校正)用於較高要求的校正.校正處必須是機械加工過的,過程方法與第一種相同,只是敲擊時必須把表的測頭拉起來以免被震壞,夾緊後還需復校一次,以免走動。
B. 如何修正翹曲變形
聽說有過,但真的沒必要這樣做,因為如果能調注參,是最好不要動到模具,如果動模具,最好辦法是從結構上作辦法,而不是調整厚度或者是改變尺寸,因為一擔改後,模具要修正時,須再降面等,那就有些煩了,關於變形翹曲,我有本專門講如何「修理」模具來達到要求的,不過不是電子書,是中國台北的一個公司出版的實際模具講議。我看到一個精點的地方,就是變講說變形大都是因為膠後來進不去,以及保壓等問題,所以就得從膠上邊想辦法,比如把模仁底部作向上頂,等方法,有人覺得可以,我哪天有空把書照相片上來。
C. 怎樣對模具零件進行校核
怎樣對模具零件進行校核? (1)為什麼要對模具零件進行校核 在模具的使用過程中,注塑模的各個部分都要受到各種力的作用。為保證注塑模能正常工作並得到合格產品。模具中的各個零件必須具有承受各種作用力的強度和使拉伸、撓曲、壓縮變形量在允許范圍內的剛性。為此,在模具結構設計初步完成後,必須進行強度和剛度校核。 (2)型腔發生過量變形的標准 注塑模在工作時,型腔要承受很高的注射壓力,使模具零件承受的應力很大。因此,在設計時應特別關注模腔受力後各個零件不要發生過量的變形或破壞,檢査模腔是否發生過量變形的標准有以下幾個。 1)型腔垂直於合模方向上的彈性變形,必須小於同方向的塑件收縮率產生的收縮量,以免開模產生困難,造成塑件難以取出型腔。 2)型腔在合模方向上的撓度必須小於允許值,以免發生飛邊,造成脫模困難或質量不合格。 如果出現了上述兩種情況之一,就說明模腔的變形量已超標,需要進行校核。 (3)對模具零件校核的方法 在注塑模CAD系統中,根據不同的模具要求,可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校核,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常規法校核。這是採用材料力學中的一些基本載入公式進行計算,這種方法簡單、快捷,但採用的基本載入方式必須與模具零件和受載條件相等,否則難以准確。 2)有限元法校核。對於精度要求很髙的注塑模,或受載情況較復雜的情況,用常規法校核的誤差較大,這時就要採用有限元應力分析軟體進行校核,此法計算結果准確,能適應各種復雜受載條件,但前置處理較復雜,對計算機的要求也較高。
D. 工件變形如何矯正
不太可能啦 如果可以協商 就去試試 您這個如果不要求表面的光潔度還可以試試 已經成型 還想在弄回來是不可能的 如果您的工作 還有0.1的餘量都可以校正的 還有種加工工藝是讓熱處理給您把東西在熱處理下加大0.1在弄回來磨是可以的 熱處理本身有變大的功能也有 校正的功能 本人也是做磨床的 希望可以幫到您!
E. 你好,請問p20模具鋼熱處理後變形了怎麼校正!拜託了
一般加工過的P20變形了就沒有辦法校直,如果是還沒有加工的話 熱處理廠有校直機可以幫校直,但是也是只能校直在每米3mm的變形量!
F. 你們的熱處理變形是怎麼校正的
1關於滲碳件細長軸變形很正常,通常在工藝中考慮工藝方法或是採用工夾具進行預防. 2.變形零件的校正我們通常採用壓力機進行校正,然後進行去應力回火.當然,根據工件形狀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其他校正方法.我曾經採用過熱點校正法.冷敲校正法,但是不管如何校正,都要有經驗才行,而且必須進行消除校正變形應力 的退火.
G. 工件變形怎麼校直
熱校:加熱到回火溫度、氮化溫度一下校直。
H. 熱處理變形常用的校正方法
工件的熱處理變形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和減小熱處理變形。
熱處理變形常用的校正方法包括機械校正和熱處理校正。
⒈機械校正
採用機械或局部加熱的方法使變形工件產生局部微量塑性變形,同時伴隨著殘余內應力的釋放和重新分布達到校正變形的目的。常用的機械校正法有冷壓校正、淬火冷卻至室溫前的熱壓校正、加壓回火校正、使用氧-乙炔火焰或高頻對變形工件進行局部加熱的」熱點」校正、錘擊校正等。機械校正的零件在使用、放置過程中或進行精加工時,由於殘余應力的衰減和釋放可能部分地恢復原來的變形和產生新的變形。因此,對於承受高負荷的工件和精密零件,最好不要進行機械校正。必須進行機械校正時,校正達到的塑性應變應該超過熱處理變形的塑性應變,但校正塑性變形量必須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一般應大於彈性極限應變的10倍,小於條件強度極限的十分之一。校正要盡可能在淬火後應即進行,校正後應進行消除殘余應力處理。熱處理變形工件的校正,要求操作者具有熟練的技術並很費工時,因此,校正自動化是熱處理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⒉熱處理校正
對於因熱處理脹大或收縮變形而尺寸超差的工件,可以重新使用適當的熱處理方法對其變形進行校正。常用的熱處理校正法有:
(1)在Ac1溫度下加熱急冷法對脹大變形的工件進行收縮處理
工件不發生組織比體積變化的相變,因此,不會產生組織應力,只產生因心部和表面熱收縮量不同而形成的熱應力。急冷時工件表面急劇收縮對溫度較高塑性較好的心部施以壓應力,使工件沿主導應力方向產生塑性收縮變形,這是熱處理收縮處理的機理。鋼的化學成分不同,其熱傳導和熱膨脹系數不同,在Ac1溫度下加熱後,鋼的塑性和屈服強度也不相同,靠熱應力所能達到的塑性收縮變形效果不盡相同,一般碳素鋼和低合金鋼的收縮效果比較明顯,高碳高合金鋼的收縮效果則比較差。
收縮處理的加熱溫度應根據Ac1選擇,應保證在水中激冷時不淬硬為原則,對奧氏體穩定性差的碳鋼可採用稍高於Ac1的溫度,以利用相變溫度區的相變超塑性達到最大的收縮效果。各類鋼的加熱溫度是;
碳素鋼 Ac1—20⌒Ac1+20℃ 低合金鋼 Ac1—20⌒Ac1+10℃
低碳高合金鋼(1Cr13 、2Cr13 、18Cr2Ni4WA等) Ac1—30⌒Ac1+10℃
奧氏體型耐熱耐蝕鋼 850~1000℃
加熱時間應保證工件充分熱透,冷卻以食鹽水激冷為最好。Ac1溫度下加熱急冷收縮處理法,可以收縮處理各種不同形狀的工件,如環形工件的內孔和外圓,扁方工件的孔、孔距尺寸及外形尺寸,軸類工件的長度以及某些需要局部尺寸收縮的工件等。
⑵利用淬火脹大的方法對收縮變形的工件進行脹大處理
主要適用於形狀簡單的工件。其原理是利用淬火時工件表層發生馬氏體相變時比體積增大,對尚未發生馬氏體相變或未淬透的心部施以拉應力,通過心部拉伸塑性變形達到工件沿主導應力方向脹大的目的。對於低中碳鋼和低中碳合金結構鋼製造的工件,使用常規淬火加熱溫度的上限加熱水淬時,在工件淬透或半淬透的情況下,可使主導應力方向脹大0.20~0.50%。形狀簡單的工件可以左或稍高於Ac1溫度下加熱正火後,重復淬火1~2次。CrMn、9CrSi、GCr15、CrWMn等過共析合金工具鋼件,在原來未淬透的情況下,可按常規熱處理規范的上限加熱溫度加熱,並盡可能淬透或獲得較深淬硬層,可使工件沿主導應力方向脹大0.15~0.20%。淬火後應經240~280C回火,這類鋼的淬火脹大變形主要靠淬火時馬氏體相變的比體積增大,故脹大變形量有限,並有淬裂的危險。